内容简介
《温柔的野蛮人》取材自作者的亲身经历,记录了作者和工人艺术家弗拉基米尔·包德尼克以及哲学家埃贡·蓬迪三人间的深厚友谊,也是赫拉巴尔向弗拉基米尔的致敬之作。这是一部回忆的拼贴画,把三位好友相处的点点滴滴拼凑在一起,每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作者简介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Bohumil Hrabal,1914-1997),二十世纪重要的捷克作家之一。生于一九一四年,法学博士,服过兵役,当过推销员、仓管员、炼钢工,等等。一九九七年死于意外。他历经和见证了二十世纪捷克历史的跌宕起伏,作品时而出版,时而遭禁;四十九岁时才得以出版第一部作品,一生创作无数,获得国内外奖项多达三十多个。他的作品经常被改编为电影和戏剧,与小说同名的电影《严密监视的列车》于一九六六年获奥斯卡zui佳外语片奖;《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于二〇一二年获得捷克国家电影奖”捷克狮”奖zui佳影片、zui佳导演等四项大奖。其他代表作品有《绝对恐惧:致杜卞卡》《雪绒花的庆典》《温柔的野蛮人》《过于喧嚣的孤独》等。
彭小航,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捷克语言文学专业。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异乎寻常而又细腻的悲喜剧……赫拉巴尔说的既是一个无名小卒的故事,也是捷克的历史,他在俯拾可得的细节里觅得生命中至关紧要的一切。 ——《纽约时报》
赫拉巴尔是当代伟大的捷克文学家。他的作品是想象力超凡的创作,充满幽默、诗意与悖论、荒谬,以及对于人类个体与生活极为动人的洞察观照。我毫不怀疑,如果赫拉巴尔写作用的是英文、法文或西班牙文,他的作品早已获得盛名的文学奖项了。——捷克作家 伊凡·克里玛
赫拉巴尔贴近人民,他的语言很复杂,但是写出来又好像在和街边的人聊天,非常平民化,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尽管写作风格不尽相同。
他葬礼的时候我也在现场,现场有一支很差的乐队,演奏着很差的音乐,我觉得他们就好像是从他的书里跳出来的。
——匈牙利作家 艾斯特哈兹·彼得
自上世纪60年代初赫拉巴尔的第一部小说问世以来,这位作家就在影响着好几代读者和艺术家,不仅是以他的作品,更以他的生活方式。他还将继续给世人带来灵感,不仅启迪着艺术界、戏剧界、电影界的专业人士,还将启迪许许多多业余艺术团体和艺术爱好者。
——捷克剧作家 伊沃·克洛伯特
精彩书摘
弗拉基米尔堪称感官想象大师,他总是不断尝试死亡,只为体验死而复生、重返青春的感觉。他铆足劲一头撞向墙壁,想穿墙而过,再顺着脐带回到一切的开端,回到创世的第一个礼拜。于是他既和这世界一样苍老,又和拂晓与新叶一般天真。弗拉基米尔从不把他那不断重生、越来越年轻的生命当回事,他拿它冒险,敢于让它经历烈火的考验。因此,他热爱疼痛。如果外界不给他疼痛,他就自己制造疼痛。他只对自己和自己的组成元素负责,用版画的形式升华作画的材料。
他将几个神话故事刻成了版画:狄俄尼索斯狄俄尼索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的故事,这位英俊的醉汉给他创作的灵感;以及安泰俄斯安泰俄斯,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其母为大地女神盖亚。的故事,这位英雄每当体力衰减时,唯一恢复元气的办法就是触碰地面。令弗拉基米尔心潮澎湃的,有泥瓦匠的搅拌机及其元件,熔焦油的锅炉,手提电钻,还有乙炔瓶,它的橡胶管和喷嘴静静地缠绕着,发出蓝光,还有焊烙铁,喷灯,冷柜里白色的冰块,粉刷匠,溅到报纸上的涂料,内裤上精液的污渍,染血的床单……
在弗拉基米尔身上拥有那个时代的一切陋习:精怪做作、过敏易怒、故作天真、教条主义、无畏忧郁、做白日梦、厌恶领带、爱喊口号、爱出风头、小肚鸡肠、知识分子的趾高气扬、奴颜婢膝、爱讲排场、猥琐下流、爱扯是非、歇斯底里、自作多情、多疑多虑……
但先进机器能做到的,弗拉基米尔都能做到。他能把混合气直接送到火花塞底下,跳过化油器挥发的过程,也能将最普通的事物直接上升到超然的境界,这对操作者的要求可是相当高的,但弗拉基米尔就是有这本事。他的头脑能承受的压力大于一切物质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和梵高、蒙克和波洛克一样。因此,情感对于他来说等同于健康。唯有这样他才能为科学的想象力奠定基础,只有通过对心爱事物的主观情感,他才能感受到客观的时代精神。他的版画是世俗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他本人是富有创造力的无产阶级,以创作和新思想来颂扬人类的劳动成果,同那些倡导积极表达爱、积极改变世界的人为伍。他从社会契约中只提取了义务的那部分,他自己以及在自己身上做过的实验表明,宣战只可能对自己宣战,摧毁的土地只可能是自己的领地。他的一生不仅证明剥削已成为过去,还以创造性爆炸主义
爆炸主义,弗拉基米尔创造的流派。的名义消灭了阶级斗争,因为凭着宇宙赋予的和自己创造的东西他能活得挺好。
卡博朗顿牌砂轮火花四射地磨去钢铁上的瑕疵,弗拉基米尔认为这些砂轮不仅是每个人的榜样,更是全社会的榜样。我在玻尔金卡
玻尔金卡,捷克钟表制造商。的座钟车间工作过半年,每当弗拉基米尔走进车间,看到生产线上十个戴眼镜的磨砂工人操作着十个砂轮时,他总是那么感动,眼都不眨一下,屏息凝神,为他所看到的和他曾想象的场面惊讶……
有一回我和弗拉基米尔从科洛福第酒馆(老人家叫它普吉利酒馆)出来,一边进行着热烈的讨论。我们经过放在人行道上的一个摇篮时,听见里头的婴儿在哭泣,这时弗拉基米尔僵住了,他分析了一下孩子的哭声,几步走回摇篮边,掀开棉被,从小孩儿头边取出了一个燃着的烟头。他夸张地给我展示那烟头,然后像踩死一只恶心的昆虫一样踩灭了它。有人从开着的窗户扔下了这根烟头。当我们继续往前走时,他说:“博士,您不会给我买纸和颜料的,对吧?要是您给我买,您猜怎么着,我就照着这个摇篮里的婴儿和那根烟头给您做幅版画。这个小孩身上可蕴藏着一幅绝好的版画,而且是只给您一个人的。但您连颜料和纸都不会给我买,还是……您会给我买?”
我、弗拉基米尔和蓬迪无比热爱啤酒。我们点的第一杯啤酒被端上桌时,整个酒馆里的人都会被我们吓着。我们用手抓起啤酒泡沫,抹得满脸都是,像犹太人往鬓发上抹糖水一样把泡沫抹到头发里。喝第二杯啤酒时,我们又抹一次泡沫,就这样,我们把自己抹得容光焕发,香飘十里。这样做主要是出于恶作剧心理,主要是想表现我们对啤酒的热爱和正在我们体内燃烧的青春激情。
我们是啤酒公子……
……
前言/序言
酩酊亦清醒
彭小航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出生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摩拉维亚地区。奥匈帝国解体后,摩拉维亚成为了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后来捷克共和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九七年,赫拉巴尔传奇的一生在这片昔日的帝国上演,他的命运也如同二十世纪的中欧一样跌宕起伏。
青少年时期的赫拉巴尔在图书的陪伴下,从不折不扣的“小混混”成长为如痴如醉的“文学青年”,中学毕业后考入中欧最古老的大学——布拉格查理大学法学院。纳粹时期,捷克高校被强行关闭,暂时离开学校的赫拉巴尔成为了铁路工人和列车调度员。一九四五年拿到法学博士学位后,他并没有从事律师工作,先后做了推销员、保险公司职员、炼铁工人、废纸回收工和剧院“龙套”等,从这些经历中,他饱尝人间冷暖,结识了许多在社会底层生活的平民百姓,也为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六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文学电影“新浪潮”时期,也是赫拉巴尔文学生涯的黄金期。每周四是捷克斯洛伐克新书开售的日子,只要是有赫拉巴尔作品上市的周四,各大书店门口都会排起长队,新书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但“布拉格之春”后,赫拉巴尔的作品遭禁,印刷好的书稿被直接送往废纸厂,此后二十余载他只能通过地下出版社发行作品。东欧剧变后,赫拉巴尔的新旧作品相继问世,许多书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把捷克文学传遍世界。晚年的赫拉巴尔与十多只猫栖居乡间,偶尔也在布拉格的酒馆里和友人畅饮高歌。一九九七年,他从医院病房的窗户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逝世前,他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我刚开始创作时,一心只想学好写作。但现在,我全身心地领会到了老子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如今我到达了虚无的顶峰——这也是生命的真谛。”
赫拉巴尔的生活经历,在许多人看来是“非主流”。但恰恰是这些“非主流”经历成就了他大量寓意深刻而不失风趣的作品,《温柔的野蛮人》就是其中之一。
《温柔的野蛮人》取材自作者的亲身经历,记录了赫拉巴尔、弗拉基米尔·包德尼克和埃贡·蓬迪三人间的深厚友谊,赫拉巴尔也以此纪念英年早逝的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尔是一名机床操作工,同时也是位卓有成就的版画家,是二战后捷克艺术界的代表人物之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路边的一草一木,甚至工厂里的零部件,都能触动他的灵魂。他和赫拉巴尔在工厂里相识,从此成为了一生的挚友,直到弗拉基米尔以自己一直“追求”的上吊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虽然用赫拉巴尔的话来说,他“拥有那个时代的一切陋习”,但他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身边的人和事总是满腔热情。生命对于弗拉基米尔来说,更像是个玩笑。埃贡·蓬迪原名兹宾内克·费什尔,是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哲学家,捷克斯洛伐克地下文学代表人物之一。蓬迪年轻时就选择了典型的波西米亚生活方式,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工作,连政治主张和哲学流派也变幻无常。这样一位喜怒无常、疯疯癫癫的人物,为三人的友谊带来了不少乐趣。他的墓志铭是:“对生与死嗤之以鼻吧,这儿躺的是兹宾内克·费什尔。”
正如赫拉巴尔的其他小说一样,《温柔的野蛮人》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像拼贴画一样,通过许多记忆的片段,呈现出三位好友相处时的点点滴滴。这其中有的故事荒诞诡异,有的令人忍俊不禁,有的激情洋溢,有的充满无奈,所有这些故事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弗拉基米尔和真实的捷克斯洛伐克社会。读者能够从风格迥异的小片段中看到一个对生活充满景仰和虔诚却永远无法摆脱生之痛苦的弗拉基米尔。相信无论何种性格的读者,都能从一些片段中感受到强烈的共鸣和心灵的触动。
赫拉巴尔被誉为“最捷克的作家”,浓浓的捷克味儿是他作品的最大特点。啤酒是捷克民族的关键词之一,也是《温柔的野蛮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稍微夸张地说,书中的片段不是发生在酒馆,就是在去酒馆或从酒馆出来的路上。赫拉巴尔曾戏言:“人在东欧,没法儿清醒地活着。”
《温柔的野蛮人》将深刻的哲理和朴实的对话相结合,呈现出赫拉巴尔独有的风格。翻译时,译者尽量保留了原著的情感和风格,由于书中常用古语、方言和外来词汇,难免有翻译不到位之处,恳请各位读者多多包容、指正。
温柔的野蛮人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