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张志远先生,生于1920年,是我国著名中医学者,从事教学与临床工作70余年,阅历宏富。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为临床医话类著作,内容包括:医友经验、师长经验、个人经验、古贤经验、个人验方、名家验方、经典探求等,反映了张志远先生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独特的学术思想,深富教益,启人实多。
作者简介
张志远,生于1920年,教授、主任医师,山东德州人,幼学先秦诸书,读经、史、子、集,在父亲寒江遗翁、业师耕读山人指导下步人医林。1957年始先后在山东中医进修学校、山东中医学院、山东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讲授《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妇科学》《中草药》《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曾任中医系顾问、教研室主任、国家卫生部中医作家成员、全国中医各家学说研究会顾问,系山东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被国外大学、科研机构聘为顾问、方药总编辑、荣誉博士。业医七十余年,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发表论文400多篇,主编、主审、著述医籍18部,曾获国际医学会议奖。
目录
(下册)
第五编 精华录481-600小节
481.龙骨、牡蛎治狂
482.风火感冒考虑时方
483.麻黄因祛风湿而止痛
484.陈氏乌头救急汤
485.土瓜根散、下瘀血汤合方
486.重视大黄
487.运用附子经验
488.葛根芩连汤东山再起
489.玄府六钥开表
490.七通利尿
491.仲景安神六药
492.四冬治泻
493.治咳十五芳
494.壮水生津一条龙
495.经方中人参、黄芪
496.六仙寿桃汤
497.打开六经藩篱,发扬医圣学说
498.小陷胸汤加味治痰水结胸
499.肺燥传方
500.换龄汤治经断前后诸证
501.经方选药佛手加一指汤
502.桂附八味丸应用生地黄
503.《金匮要略》三事
504.人参止渴析
505.党参可以重用
506.葛根与麻黄
507.白薇的应用
508.灶心土止血疗呕
509.苦参通脉
510.白头翁汤的应用
511.学习古籍注意事项
512.汗多病变
513.处方注意药量
514.附子止痛
515.介类潜阳亦应慎用
516.经、时方结合有益
517.巧用四大天王
518.小青龙汤主治对象
519.准古酌今视为规律
520.调理手足发凉
521.肺燥咳嗽
522.葛根汤的今用
523.水蛭破血消瘤
524.咳嗽一扫汤
525.医圣传人水肿肘后方
526.小柴胡汤的四证
527.附子、干姜影响阳与阴寒
528.癔病与甘麦大枣汤
529.论白虎汤
530.谈白术、桂枝
531.杏仁助麻黄宣开肺气
532.全面理解古人学说
533.麻黄、大黄同用
534.《伤寒论》五怪
……
第六编 精华录601-720小节
第七编 精华录721-840小节
第八编 精华录841-973小节
附:索引
精彩书摘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
517.巧用四大天王
经方家虽尊麻黄、石膏、附子、大黄为四大天王,应用不当,则戴不上桂冠。麻黄发汗,单投功力不显,和桂枝组方,则开鬼门、启腠理,且不影响利尿;石膏量大、配伍他药,溶解度高,只开一味,几乎不溶于水;附子因炮制太过,其效丧失三分之一,难起回阳作用;大黄人药,用量稍小,仍居霸主,能坐山称王。因此要注意副手、剂量、加工问题。
老朽临床,凡风寒感冒给予麻黄时,均加桂枝,二者同等6-12克;石膏30~60克,添知母、青蒿、大青叶、重楼、竹叶、板蓝根;附子补命门火,生用久煎,温里驱寒师法四逆汤,汇人干姜,再加肉桂、吴茱萸,提高治绩;大黄单用或置于他方,都会立竿见影,若利肠通便,煮沸二三分钟即达到药力标准,超过半小时,泻下就可降低百分之四十。
518.小青龙汤主治对象
《伤寒论》中小青龙汤,含麻黄、白芍、细辛、桂枝、干姜、甘草各三两,半夏、五味子均半升,从量上看,以疗呕恶、痰喘、咳嗽为主攻方向,发汗解表居次要地位。且麻黄平喘,亦非专为开鬼门、启腠理而起用;因此,无有外邪侵袭,也可给治内服务。业师“耕读山人”常不囿于风寒,凡水饮、痰涎、肺气失于宣泄,皆开本汤。其中五味子打碎人煎,辣味溢出,改变收敛,由于能解除支气管痉挛,大量运用不致发生投鼠忌器,30克划界,很少感到不适或大便秘结。
1975年老朽于山东医学院诊一教授,有支气管炎史,此次哮喘发作,异味刺激、吃了海鲜,喉内痰鸣、张口呼吸、咳嗽较轻,西药未效,乃转中医。即书小青龙汤予之,将五味子增到30克,每日一剂。连饮六天,就病去人安。痰饮存在不可服五味子之说,应当打破,要重新认识它的临床价值。
519.准古酌今视为规律
时方为经方的发展,时方派乃经方家的学术转化,一个源流、两个体系,非冰炭、水火互不相容。天士翁所言温证邪在气分,实际就是参考《伤寒论》热人阳明的传变,亦投白虎与承气汤;调理胃病,重视濡润、凉降,开瓜蒌、石斛、沙参、石膏、枇杷叶、半夏、粳米,师法了竹叶石膏汤;疏通络脉用虫类药物,脱胎于抵当汤、鳖甲煎丸、大黄虫丸,应看做经方再现、局部缩影。魏之琇一贯煎(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生地黄、川楝子)施治口干舌红,胸、脘、胁痛,泛酸吐苦,则是仿照麦门冬汤化裁。因而说都不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杏林登高,运用了前人的梯子,数典忘祖的思想,不应存在。
1963年老朽于济南诊一大学女子,因癔病放弃攻读研究生,无故悲伤,夜间易惊,对空说话好似念咒,精神、行为十分异常,人们怀疑鬼怪附身;饮食、二便、月经均无变化,曾吃镇静药,时发时止,乃叩门中医。当时遵照甘麦大枣汤增入后世习用药物予之,计甘草30克、大枣30枚(擘开)、浮小麦100克、龙骨30克、石菖蒲15克、桂枝10克、郁金15克、胆南星10克,祛痰、活血、养正、补血、潜阳、开窍,攻邪扶正兼施,日饮一剂,分三次用。连服十天,没再更方,病情大减,逐渐获愈。若不传承《金匮要略》,准古酌今,恐乏此效。
520.调理手足发凉
山东医林先贤黄坤载,精通经典,信奉四圣人,著述等身,有独到见解,是东夷地区一面旗帜。重视人体功能,擅长温补,强化动力,被误为“贵阳贱阴”,划入火神派的帮办,殊欠公平。清末、民初湖南医家将其推出,传播大师学说,一时风起云涌。黄氏名作十一种,遍行三湘。令人感慨的是,桑梓齐鲁,却很少问津,渊沉无闻。
老朽根据他的论点,强调脾主中州,似车轮运转,辐射四肢。诊一内科同道,大病之后身形虚弱,手足发凉,从无热感,表现营养不良。时值1961年春天,介绍试吃《伤寒论》理中汤配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开了人参10克、白术10克、当归15克、细辛6克、桂枝15克、川芎15克、干姜10克、吴茱萸10克、甘草6克、大枣20枚(擘开),每日一剂,分三次用。突出当归、川芎、桂枝通络活血,干姜、吴茱萸温里驱寒。连服二十剂,病况转佳;将量减半,继续未停,共两个月,手足变暖,基本治愈。
……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