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翻译学:口译理论与口译教育 [Translation Studies:Interpretation Theory and Educa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内容简介
《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翻译学:口译理论与口译教育》汇集了作者近些年来公开发表的翻译学研究论文,比较集中地反映出了作者的翻译学研究全貌和轨迹,展示了作者富有内涵和个性的学术研究观点。
《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翻译学:口译理论与口译教育》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翻译学与口译研究,包括口译与翻译学、口译理论研究成果与趋势浅析、2004-2013年中国口译研究的发展与走向、科技口译与质量评估、中译外:悖论、现实与对策、译员主体意识性研究引发的思考等。第二部分为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主要包括翻译的动态研究与口译训练、再论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对口译教学统一纲要的理论思考、职业口译新形式与口译教学、译前准备与口译质量、谈口译研究与专业口译培训、再谈翻译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及其教学法研究、翻译教学模式:理论与应用、政产学研: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翻译思辨能力发展特征研究。第三部分为释意理论与口译研究,包括翻译的释意派理论、法国释意理论:质疑与探讨和论翻译学研究方法。
作者简介
刘和平,1996年毕业于巴黎高等翻译学校,获翻译学博士学位,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级翻译学院名誉院长、翻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翻译》《Fo-rum》《译界》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口笔译实践、翻译教学、翻译理论和中法跨文化研究。主要代表著作和论文:《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口译理论与教学》《翻译的动态研究与口译教学》等数十篇。主要译著:《法国释意派口笔译理论》《世纪儿》等。2001年被法国教育部授予教育棕榈骑士勋章,2012年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翻译学:口译研究
口译与翻译学
口译理论研究成果与趋势浅析
2004-2013年中国口译研究的发展与走向
科技口译与质量评估
中译外:悖论、现实与对策
译员主体意识性研究引发的思考
第二编 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
翻译的动态研究与口译训练
再论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
——从希拉克信函的翻译谈起
对口译教学统一纲要的理论思考
职业口译新形式与口译教学
译前准备与口译质量
——从口译实验课谈起
谈口译研究与专业口译培训
再谈翻译教学体系的构建
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及其教学法研究
翻译教学模式:理论与应用
政产学研: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
翻译思辨能力发展特征研究
——以MTI翻译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
第三编 释意理论与口译研究
翻译的释意派理论
法国释意理论:质疑与探讨
论翻译学研究方法
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书摘
《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翻译学:口译理论与口译教育》:
根据国内翻译市场形势的变化和要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于1998年10月组织了“第二届全国口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会议内容较前丰富,形式新颖,个人研究与小组研究并重,理论研究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翻译系的学生还为与会者演示了专题辩论即席口译,受到广泛好评。此次会议口译理论和教学研究的结合成为突出特点。不少代表提出,应该建立专门的口译教学委员会,以指导全国的口译理论和教学研究。
随后,除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设立了专门的翻译(学院)系外,各高校均开设了翻译课。全国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还规定,口译课由原来的选修课变为必修课,自此,培养翻译基本技能的任务摆在各高校面前。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第三届全国口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如期于2000年10月24日至26日在古都西安召开。来自22所高校的口译课教师汇聚一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就大家关心的翻译学与口译研究、教材编写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如果说1996年之前很多人仍然认为语言教学和翻译教学几乎没有差别的话,到了2000年第三届口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上,与会者几乎一致认识到,口译教学无论在教学目标、教学原则,还是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都不同于语言教学。这也是口译自身规律所决定的。翻译作为教学手段可以为语言教学服务,但语言教学不能替代翻译教学,因为,心理语言学告诉我们,人在学习语言和进行翻译时的心理机制是不同的,语言信号进入大脑后启动的认知知识也存在差异,学好语言不等于能够进行翻译,而翻译要求掌握工作使用的语言。论争多年的焦点问题初步达成共识后,与会者对编纂以技能为主线、能够指导各语种口译教学的纲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厦门大学推出了口译教材和录音带,以满足广大口译教师的需要。与会者提出,应该在今后的研讨会上就大纲的使用情况进行深入研讨,分析利弊,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其可行性,从而推动我国的口译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
前言/序言
四十多年,光阴如梭,转瞬即逝。回想自己的职业生涯,简单而平实:译者/译员、教师、研究人员。口笔译实践为教学服务,实践中遇到问题引发阅读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我于1982年本科毕业后留校教书,遇到诸多新问题,困惑萦绕,百思不得其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目的是寻找汉外口译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至今,书不离手,思无间断,自始至终关注的是翻译实践与教学,以及相关的理论问题。
多年的口译与教学实践和研究让我感触颇深。口译实践与口译教学的关系、口译研究与教学研究的关系,亦或称口译理论与口译教学实践的关系、翻译教学法和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成为我关注的焦点。
一、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断拓展研究视角
1994年我与鲍刚在《中国翻译》共同发表《技能化口译教学法原则》,同年在《国际关系学院学报》发表《口译课程教学纲要》,1996年在《北京第二外国学院学报》发表《法汉一汉法口译教学研究》,同年在法国巴黎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论文题目是“中国外语类院校口译教学——以汉法和法汉为例”。
1996年回国后,我应邀参加11月在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召开的“全国首届翻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并做主旨发言,题目是“翻译的动态研究与口译训练”,主要内容是:翻译描述和对比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翻译行为结果研究——静态研究也不断深入,这为翻译批评和翻译标准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翻译研究应该加强对翻译过程的动态研究,即加强对译者这个跨文化交际主体的研究,因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和认知特征对解释和描述翻译活动规律至关重要,而对翻译过程的描述和研究对翻译教学意义重大。
1998年本人应邀参加“全国第二届翻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发言题目是“再论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从希拉克信函的翻译谈起”,论文后经修改在《中国翻译》发表。其主要内容是:从对希拉克信函翻译的分析人手,阐述语言翻译同职业翻译的差别,说明不同层次的翻译不仅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而且思维模式存在差异。语言翻译停留在语言涵义的对应层次,语言教学旨在培养语言能力。职业翻译寻求语篇意义的对等,翻译教学是借助语言能力培养翻译能力。语言翻译只要求语言能力,职业翻译除语言能力外,还需要相应的认知知识和分析综合等能力。语言教学不是翻译教学,更不能替代翻译教学。
在后来的几年中,从口译的动态研究到对口译教学大纲等主题的思考,包括科技口译和新形势下的口译新形式及译员角色,本人的主要思考一直围绕着口译教学和口译的跨文化问题。这期间主要发表论文如下(按时间顺序):《职业口译程序与翻译教学》《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现状与展望》《口译与翻译学》《科技口译质量评估标准》《关于制订口译统一教学大纲的理论思考》《思维科学与口译程序》《口译的技能意识与口译教学》《职业口译新形式与口译教学》《译员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新角色:从一家合资企业股份回购谈起》《翻译教学方法论思考》。
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翻译学:口译理论与口译教育 [Translation Studies:Interpretation Theory and Education]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翻译学:口译理论与口译教育 [Translation Studies:Interpretation Theory and Educa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