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用通俗笔法真实记录楚国八百年的风雨历程2.介绍楚国的地域文化,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内容简介
《凤舞九天:楚国风云八百年》在尊重楚国历史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艺术加工,以“通俗讲史”模式,内容上贯穿楚国从立国一直到被秦所灭的八百年历史。
本书是其中的战国卷部分,从楚国强干弱枝的政治决策开始,直至楚国灭亡的近四百年的历史进程。全书通过故事塑造人物,通过人物串联历史,介绍了中华民族从分封制度走向大一统王朝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变迁,帮助读者在认识历史人物故事的同时,对中华文明发展中的一段重要时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作者简介
杨益,男,70后,重庆人。工科教育背景,自幼喜欢码字。曾从事过高校教师、漫画文字编辑、网站编辑、IT产品设计等工作。现兼任北京广播电台频道嘉宾和北京晚报专栏撰稿人。本世纪在互联网发表《贼三国》等文史作品数百万字。已出版《张居正全传》《那些三国的女人们》《成功销售要读三国》《不可不知的朝韩史》《诸葛亮全传》《张骞出使西域》《人类社会的神经系统》《通信原理》《宋国的故事》等。
目录
第一章
杀气成云,再无仁义写春秋
1.礼乐崩坏乱天下?002
2.白公熊胜乱郢都?005
3.叶公子高平乱贼?009
4.灭陈败巴显威武?014
5.强敌末路哀吴王?017
6.渔翁之利收淮泗?020
7.宗师斗法止兵戈?024
8.墨家入楚难用事?030
9.道德天下楚惠王?033
第二章
痼疾当消,变法必自血中出
1.道法自然润三江?038
2.无为而治楚简王?042
3.声王遇盗遭横祸?046
4.“三晋”南犯悼王惊?049
5.才高德薄用吴起?053
6.变法图强扬楚旌?058
7.万箭穿身殉君王?062
8.变法得失说秦楚?065
第三章
楚风大振,三分天下有其一
1.承前启后楚肃王?070
2.三强联手破魏国?073
3.唇枪舌剑争楚廷?077
4.齐威秦孝成鼎立?080
5.楚威王灭越临海?083
6.徐州大战挫强齐?088
7.扑朔迷离遇纵横?093
第四章
祸端连启,关西虎狼逞爪牙
1.楚怀王雄心千丈?100
2.入合纵徒劳无功?104
3.“施厚黑”张仪欺楚?109
4.朝秦暮齐乱方寸?115
5.中奸计客死秦关?120
6.五国伐齐自掘墓?126
7.失江汉落叶秋风?129
8.再亲秦苟延残喘?132
第五章
狂澜既倒,壮士挽天终乏力
1.春申君护主立功?138
2.遇毛遂出兵救赵?140
3.东灭鲁国西避秦?143
4.再合纵贻笑大方?147
5.献美人血染棘门?151
6.大厦将倾忧患频?156
7.凭血气项燕破敌?158
8.王翦兴兵楚国亡?163
第六章
火翼天翔,凤羽狼血铸华夏
1.楚虽三户必亡秦?170
2.陈胜举义大楚兴?172
3.怀王再立传薪火?175
4.刘、项破秦入关中?180
5.尊楚帝分封诸王?186
6.平天下楚汉相争?192
7.秦楚合一开汉朝?197
后记
精彩书摘
3、叶公子高平乱贼
白公胜占领首都,杀死叔父熊申、熊结,控制楚王,达到了自己势力的巅峰时期,似乎成功就在眼前。如果换成楚国数百年前的蛮夷时代,到了这一步,白公胜确实也可以号令国内,接受效忠了。白公胜在吴国,曾亲眼看见老师伍子胥辅佐公子光(阖闾)杀害吴王僚,夺取君位,他也想在楚国复制这种叛乱模式。
然而此时的楚国,早已不再是过去那个一味动用暴力、服从暴力的国家。相反,楚庄王等人推行的道德精神,已然逐渐渗入楚人的灵魂。原有的血气之勇,再加上道德的凝聚,遂浇铸成为一种宁折不屈的精神力量。这与吴国国情是完全不同的。
白公胜的叛乱,面对的敌人不光是郢城中的部队,还有千千万楚人心中的这种忠义精神。他对吴国政变模式的蛮横复制,注定要在楚国遭到失败。
白公胜其实也是拥有一定法统的。毕竟他是楚平王熊弃疾的孙子,他父亲是前任太子,父子的逃亡是奸臣费无极陷害的结果,令人同情。然而,伴随着楚昭王领导全国军民反抗吴国入侵,恢复楚国,更主流的法统早已落到了楚昭王-楚惠王一系身上。尤其楚惠王和白公胜的三位叔父,都是为楚国立下大功的人,在军民中威望很高。白公胜杀害他们,实际上已经把自己摆在了大部分楚人的对立面。
这就使得他的叛乱难度提升了数倍。
早在白公胜造反之前,曾想说服一位“力敌五百人”的勇士熊宜僚加入,就带着石乞去找熊宜僚,先聊一通文武之道,大家甚是投机。说到兴头上,白公胜吐露了真言,希望熊宜僚加入,共谋造反的大计。熊宜僚断然拒绝。白公胜拔剑出来威胁:“我这么机密的事儿都给你说了,你不跟我干,我就宰了你!”熊宜僚面对明晃晃的宝剑,眼都不眨一下。对峙良久,白公胜无奈,叹息道:“好吧,看你也不会泄露我们的机密去讨好令尹,那就当没听到吧。”
白公胜起兵杀了几位叔父之后,又威逼宗室大臣屈庐说:“你若是不跟我干,我就杀了你!”屈庐笑道:“你杀了自家的叔父,还想我帮你,做梦么?我听说懂得天命的人,见到利益也不为所动,面临死亡也不为所惧;作为一位忠臣,为了履行职责,无论生存还是死亡,都应该坦然接受。我既懂得天命,又了解为臣之道,你还想威胁我么?要杀就快点!”白公胜见屈庐大义凛然,也就把宝剑收回匣中,不再威逼。
还有一位叫庄善的大臣,听说白公叛乱,对自己的老母说:“妈,白公胜造反,听说君王、令尹都遇难了。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我要去自杀殉国。”他母亲大惊,流着泪说:“你抛弃自己的母亲,去给君王殉难,这叫什么事呢?”庄善道:“给君主当臣子的,既然吃了君主的俸禄,就不能光顾着自己的生命了。何况,我之所以能奉养母亲,就是靠君王俸禄,如今怎能不报答呢?”他辞别母亲,坐上马车,往王宫驶去。快到宫门口时,庄善坐在车上,浑身发抖,好几次瘫倒在座位上。他的随从看他这个样子,问:“您是害怕了么?”庄善点头:“是啊,我怕得要命。”随从同情地说:“既然害怕,那就别殉国了,回去呗。”庄善严肃地说:“害怕死,这是我私人的情感;为国殉难,则是公义所在。君子怎能因私害公呢?”他咬紧牙关,在宫门口停下车来,然后拔剑自刎,以死殉国。
熊宜僚、屈庐、庄善这些人,对白公胜的叛乱,都是一种“消极不合作”的抵抗,似乎并没能损害白公胜半分力量。然而,为了这种消极抵抗,他们却连牺牲性命都在所不惜。这就是法统的力量。这些楚国人的态度,已经预兆了白公胜的失败。
当然,白公胜手头毕竟是有军队的。要收拾他,还得靠另一支枪杆子来。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叶公诸梁(子高)。
诸梁先前就曾劝告令尹熊申不要召回熊胜。待熊胜回国后,诸梁料定熊胜早晚要叛乱,先在自个的封地叶做好了准备。等到确知白公胜起兵造反,杀害三位王叔,诸梁立刻率领北部的军队南下,进入了郢都。
到达郢都北门的时候,有个人从城内出来迎接。看见诸梁没有戴头盔,他很不满意道:“叶公大人,您干吗不戴上头盔?现在白公胜造反,全靠您平叛,全国人民像盼望亲爹亲娘一样盼望着您。您托大不戴头盔,万一被隐藏的小贼子射死,那楚国岂不是没指望了?”
诸梁虚心纳谏,立刻把头盔戴上,继续前进。
结果走了没多远,又另一个人来迎接,看诸梁戴着头盔,也很不满意地说:“叶公大人,您干吗戴上头盔?现在白公胜造反,全国人民指望在您的带领下平定叛乱,只要您一句话,大家就能把白公胜那帮混蛋宰了。现在您居然怕死戴着头盔,让父老乡亲们都看不清您的脸,这样谁还敢安心?”
诸梁心想,您两位是存心来消遣我的吧?但他还是把头盔又摘了下来,继续前进。
这把戏和那个“父子骑驴”的笑话有几分类似,但诸梁的目的却是争取楚国的民心。他很清楚,这才是平定叛乱的关键所在。
走了又没多远,碰见一位官员箴尹固,率领部下准备去帮助白公胜。诸梁就说:“老兄,你可要想清楚。令尹子西、司马子期他们,都是楚国的大功臣。要不是他们几位,咱楚国早不知道成啥鬼样子了。现在白公胜杀害子西、子期,是大大的奸贼。你背离道德,跟随奸贼,难道还想保全身家么?”箴尹固一想不错,就转戈跟随叶公。
像箴尹固这样的官员还很多。郢都本来就驻扎了不少军队,他们大多数对于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等都是很尊敬的,也愤恨白公胜的叛乱。只是因为白公胜采取“斩首战术”,一举端掉整个朝廷,才使得这些士兵和低级官员群龙无首,没法凝聚起来。如今有了叶公诸梁这根顶梁柱,整个郢都不满白公胜的力量迅速聚集起来。
雪上加霜的是,白公胜还把手中的唯一一张牌——楚惠王也给丢了。他把楚惠王软禁在高府中,派心腹石乞守门,按理说万无一失。结果,还是被一位忠臣圉公阳在墙上打开一个洞,背上楚惠王逃到了昭王夫人那里,再去和诸梁汇合。
这样一来,白公胜陷入了绝境。他身边只有自己从边境带来的军队,却遭到了几乎整个楚国的先前他拒绝了石乞焚烧仓库、杀死楚王的建议,现在诸梁占领了仓库,把里面储备的钱粮兵器都拿出来,分发给忠于朝廷的人,很快建立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兵精粮足,士气高涨,向着白公胜包围上来。
担任先锋的是一位叫申鸣的勇士。他带领本部人马,杀奔王宫而来。白公胜慌忙和石乞商量。石乞叹息道:“当初我叫您杀了楚王,烧了仓库,您不听,现在大势已去。不过,申鸣是一位大孝子,我们可以把他父亲抓来,逼迫他倒戈,或许还能反败为胜。”白公胜就派人去把申鸣的父亲抓来。
没多久,申鸣的军队到了王宫门口。白公胜把申老爹押出来,用刀子比划着说:“申鸣,听闻你是楚国第yi流的勇士,也是天下闻名的孝子。你若愿意和我共图大业,我把楚国分一半给你。你若不跟我干,你爹就死定了!”申鸣的爹也哭喊着:“儿啊,救救你老爹啊!”场面十分混乱。
两军阵前的申鸣看着哭喊的老爹,心如刀割,泪流满面。他强忍着悲痛,高呼道:“爹啊!当初的我,是您老的孝子,可如今的我,是君王的忠臣!吃了朝廷的俸禄,就要为楚国的安危尽忠。请原谅,孩儿不能再孝敬您老了!”他咬紧牙关,转过头下令:“击鼓,全体进攻,杀掉叛贼白公胜!”
白公胜又惊又怒,长剑一挥,杀了申鸣的老爹。申鸣的士兵人人悲愤,冲杀上来,两军在宫门外交锋,金戈铁马,只杀得血光冲天。正自鏖战,后面叶公诸梁的大队人马包围上来。叛军人少,渐渐军心溃散。
白公胜见势不妙,脚底抹油——开溜。幸亏他这些年养了不少死士,危难关头,石乞率领死士们豁出去拼命,杀开一条血路,保护着白公胜逃出郢都,跑到了山上。等逃到山上后,左右也就剩不下几个人了。
白公胜眼看这凄惨的情形,悲从中来。想自己从小跟着老爹熊建和师傅伍子胥东奔西走,备受磨难,忍辱负重几十年,回楚国后又秘密筹备了数年之久,如今一朝发难,原指望一举得手,控制楚国。谁想短短半个多月,竟落得这般下场。他原本性子刚烈,左思右想,再也不能忍受,就在山中悬梁自尽了。
白公胜身边剩下的那几个死士看主公挂了,把白公胜的尸体秘密安葬起来。然后,有的直接自杀殉主,有的保护着白公胜的亲属们逃亡。白公胜的弟弟熊燕又逃回了吴国,白公胜的儿子们则逃亡秦国。有人认为,二百年后秦国的“战神”白起,就是白公胜的后裔。
叶公诸梁闪电般平息了白公胜之乱,成为楚国的大功臣。他迎回楚惠王,安葬了熊申、熊结、熊启等死于叛乱中的高官。
对于叛乱中立下功劳的人,当然要重赏。申鸣作为向叛军反击的急先锋,诸梁禀明楚惠王,给与其高官厚禄。申鸣却凄然道:“我吃了国君的俸禄,却在国君遇难时躲避一边,不能算忠臣;为了安定国家,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不能算孝子。忠孝难两全,我若还活着享受高官厚禄,哪还有脸见人呢?”他拔剑自杀了。
对于参与叛乱的白公胜一党,自然要严厉追究。白公胜的弟弟、儿子都逃出国去,白公胜的心腹死党石乞却被抓住。叶公诸梁审问他:“白公胜在哪里?”石乞回答:“我家主公没能夺取楚国,已经自杀殉难了。”诸梁问:“那么尸体在哪里?”石乞回答:“我知道他尸体所藏的地方,但是白公临死前让我别说。”
诸梁心想,一个叛乱头目,你倒挺忠诚呢。他吩咐烧起一大锅开水,把石乞推到锅边,威胁道:“敢不说,就把你活煮了!”石乞哈哈大笑道:“你傻了么?我跟随白公胜图谋大事,成功了就能位列上卿,失败了就该被煮死,这本来就是应有的结果,我早有觉悟,你拿来威胁我有啥用?”说罢,纵身一跳,自己跳到锅里给煮死了。
发生在公元前479年秋天的白公胜之乱,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楚平王父子翻脸、伍子胥率领吴师入郢这一系列事件最后的余波。经此一乱,尽管楚国丧失了熊申、熊结、熊启等多位老一辈重臣,但变乱迅速平息,整体国力受损不大,反而清除了原太子熊建一系的隐患。楚国也由此重新回到正轨。由于重臣空缺,叶公诸梁暂时自己身兼令尹、司马两大要职。后来等到国家大事基本安定,诸梁再让熊申的儿子熊宁做令尹,熊结的儿子熊宽做司马。
在叛乱中,无论殉国死难的熊申、熊结、熊启、庄善,还是宁死不屈,不与叛军同流合污的熊宜僚、屈庐、申鸣,乃至白公胜的死党石乞,都表现出轻生死、重信义的古风,令人敬佩。这也使得这场国家的浩劫,却透露出楚人性情中的种种光彩。
秦王子婴元年(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元年,刘邦军先攻入关中,只坐了天王位的秦王子婴出降刘邦。且说大军进入秦都咸阳,刘邦既入殿中与众休息,部将兵士各去奔夺财宝,封府库,只有萧何对财宝、府库视而不见,聪而不闻,径往秦丞相、御史诸府署,严令部下凡秦朝律令、图书一并收集。刘邦后来就是凭着这些图籍,尽知海内形势、天下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及各处强弱、民生疾苦等。这正是萧何较他人精细之处。时项羽有兵马万,刘邦有兵仅万,双方实力悬殊,刘邦不敢如约自立为秦王,驻军霸上,待项羽到来。项羽到后驻军鸿门,且将攻灭刘邦。刘邦委曲求全,亲赴鸿门向项羽谢罪,方转危为安。项羽于是以楚怀王为义帝,自为西楚霸王,大封天下,封刘邦为汉王,有秦巴、蜀、汉中三郡之地,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刘邦闻封大怒道:“项羽恶徒,竟敢违背先入咸阳即为秦王之约,封我什么汉王,我要与他决一死战部将樊哙、周勃、灌婴等也愤愤不平,皆摩拳擦掌准备厮杀。独萧何进谏道:“蜀、汉虽为险恶之地,总可求生,不至遭速死之祸。”
刘邦不解其意,问道:“何言不赴汉中便有速死之祸?”
萧何道:“彼众我寡,百战百败,不死又能如何?《周书》有言:‘ 天予不取,反受其罪。古语有‘ 天汉,之说,其称甚佳,岂有不受之理?昔商汤王、周武王也曾屈服桀(夏末王)、纣(商末王),只因时机尚未成熟,不得不以屈求伸。大王据有蜀、汉之地,如能爱养民生,招纳贤士,养精蓄锐,然后还师东进,先定三秦,天下可定。”
汉王刘邦怒意稍平,转问张良,张良所言与萧何无异。刘邦这才接受汉王之封,怒率军西赴南郑,拜萧何为王国相,其他部将皆分授王国各职。萧何即为汉王相,辅佐汉王治理国政,尤留心志士贤才。汉军中有一位治粟都尉韩信,本秦东海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少年丧父,家贫无以为业,游荡度日,独往淮阴城外临水钓鱼为生,时常空腹挨饿,幸得一漂洗老妇可怜,时常分食救济。韩信谢道“:承蒙老母这般厚待,信如有得志之日,必报大恩。不想老妇怒叱道:“大丈夫不能谋生竟坐困至此,我看你好像是个王孙公子,不忍看你挨饿,何尝望你报答!”说罢,仍去漂洗。韩信一时语塞,无以对答,心中仍是感激。
韩信家传一柄长剑,时时挂在腰间。一日行在街上,迎面走来一个屠户之子,对韩信嘲弄道:“韩信,你日常出行总带刀剑,意欲何为?我想你身高体大,胆量为何这样怯弱?”
韩信视而不答。市人一时围观上来,那人见韩信不答,越加放肆地嘲笑道:“你携带刀剑定能拼死,不妨以剑刺我,如不敢刺杀就从我胯下钻过去!”说着当街叉开双腿,蔑视韩信,洋洋自得。韩信仍不言语,端详片刻,然后匍匐从胯下爬过。在场市人顿时笑语不止,韩信却毫无表情,起身而去。
后天下群起反秦,韩信投奔项梁、项羽麾下,被授官郎中。韩信屡次献计献策均不被采纳,也不被重用,于是弃楚从汉,随刘邦至汉中。汉王对他也不重视,只授予一个寻常官职。韩信不得志难免口发怨言,偶与同僚人畅饮叙谈,酒后放情狂言,大有独立自尊之志,被人告知汉王。汉王疑其谋叛,下令将韩信等人杀头示众,委派夏侯婴为监斩官。这人被押赴法场,已有颗人头落地,当轮到韩信时,他突然狂呼道:“汉王不是想要得天下吗?为何诛杀壮士?”夏侯婴颇为诧异,传令暂停行刑,把罪囚带上审视。夏侯婴见他状貌魁梧,便动了怜惜的念头。验过斩条知是韩信,便问他有什么方略。韩信将腹中谋略稍加陈述,夏侯婴大为赏识,当即释绑,又自报汉王,盛称韩信大才,不宜处死,应加重用,于是韩信得为治粟都尉。汉丞相萧何闻知,也召韩信相谈,果然满腹经纶,应答如流,见识高妙,认定是位统军大才,当即面许荐达汉王。韩信也是满心欢喜,寄以厚望。不想旬月间竟毫无动静,自思汉王终不肯用,不如隐去另寻他途,于是收拾行装不辞而别。
前言/序言
本套书讲述楚国八百年的历史,分为春秋卷、战国卷。此书为战国卷,主要讲述楚昭王去世(公元前489年)到秦始皇灭楚(公元前223年)这两百多年间的历史,同时讲述了楚国灭亡、秦朝统一之后,楚人灭秦,建立西汉王朝的历史。
楚国在战国时期的历史,大致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对应两次“由盛转衰”的过程。春秋末期楚惠王时代,北方各国大乱,楚国稳打稳扎,数十年间扩张到黄河南岸。但到战国初期,则遭受以魏国为首的三晋的挑战,陷入危机。楚悼王于公元前4世纪初任用吴起变法,楚国国力大幅增长,到楚宣王、楚威王时代,楚国攻灭越国一统长江流域,更大破齐军,达到第二个巅峰。此后,秦国崛起,楚国不敌秦国,张仪欺楚、怀王死秦、郢都沦陷……最终楚国被秦始皇攻灭。在书中您可以看到,曾经恪守春秋礼法的楚国,如何在战国礼乐崩坏的冲击下,受挫、变革,陷入无可奈何的衰败。而衰败之后,楚人又如何浴火重生,为中华民族开创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凤舞九天:楚国风云八百年(战国卷)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