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名臣,在军事、政务和人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颇具历史影响。《晚清以来人物年谱长编系列:曾国藩年谱长编(套装上下册)》按时间顺序,系统展示谱主的生平履历。资料上以其本人所留奏稿、批牍、书札(含家书)、日记、诗文等多种门类的丰富文献为核心,兼取与之密切关联的其他人员的文献(包括相关著述),以及上谕等多种官书,内容丰赡而翔实。其资料性凸显的同时亦不失较强的学术性,这既体现在对史料的细鉴精选,又见之于诸多辨疑纠讹之处,还反映在整体设计上的妥适追求。
《晚清以来人物年谱长编系列:曾国藩年谱长编(套装上下册)》对了解曾国藩,体察与之紧相牵缠的那段历史,都将有切实助益。
作者简介
董丛林(1952-),河北盐山人。历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供职于河北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任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晚清湘淮集团群体及要员为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出版《曾国藩传》《胡林翼政迹与人生》《刀锋下的外交:李鸿章在1870-1901》等十余部著作;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光明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吴汝纶弃官从教辨析》《胡林翼与湘系势力的崛起》《领袖导向与湘淮系势力的异流》《“迷拐”“折割”传闻与天津教案》《晚清三大军政集团的“环链关系”说略》《张之洞与袁世凯比较论》等一百多篇论文。
目录
上卷
谱前
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 1岁
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 3岁
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 4岁
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 5岁
嘉庆二十一年(丙子1816) 6岁
嘉庆二十二年(丁丑1817) 7岁
嘉庆二十三年(戊寅1818) 8岁
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 9岁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 10岁
道光二年(壬午1822) 12岁
道光四年(甲申1824) 14岁
道光五年(乙酉1825) 15岁
道光六年(丙戌1826) 16岁
道光八年(戊子1828) 18岁
道光十年(庚寅1830) 20岁
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 21岁
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 22岁
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 23岁
道光十四年(甲午1834) 24岁
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 25岁
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 26岁
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 27岁
道光十八年(戊戌1838) 28岁
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 29岁
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 30岁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841) 31岁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2) 32岁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43) 33岁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 34岁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1845) 35岁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 36岁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7) 37岁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 38岁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 39岁
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 40岁
咸丰元年(辛亥1851) 41岁
咸丰二年(壬子1852) 42岁
咸丰三年(癸丑1853) 43岁
咸丰四年(甲寅1854) 44岁
咸丰五年(乙卯1855) 45岁
咸丰六年(丙辰1856) 46岁
咸丰七年(丁巳1857) 47岁
咸丰八年(戊午1858) 48岁
咸丰九年(己未1859) 49岁
咸丰十年(庚申1860) 50岁
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 51岁
下卷
同治元年(壬戌1862) 52岁
同治二年(癸亥1863) 53岁
同治三年(甲子1864) 54岁
同治四年(乙丑1865) 55岁
同治五年(丙寅1866) 56岁
同治六年(丁卯1867) 57岁
同治七年(戊辰1868) 58岁
同治八年(己巳1869) 59岁
同治九年(庚午1870) 60岁
同治十年(辛未1871) 6l岁
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 62岁
附录一 征引及直接参用书目
附录二 人物名号首出简明索引
后记
精彩书摘
《晚清以来人物年谱长编系列:曾国藩年谱长编(套装上下册)》:
三月十五日(4月26日)国潢弟到来,兄弟“相见极欢”。时国藩“职务繁巨,不遑兼顾家事”,悉委弟经理。(《年谱》,第15页)
三月中旬父麟书应县上之请,至县帮办公务,涉及制订钱粮章程、征收清欠等事。(《三代家书》,第8-9页)此后数月间,他与国潢儿皆间或涉此。如麟书本年七月初八日谕国华、国葆信中言:“初九日予可以归家,本月下旬,予与潢男大约皆要出门料理公务。此次公务劳苦甚大,将来一劳可以永逸,天子之恩也,县主之政也,湘乡编氓之福也。事至今冬始能告成,在外切勿轻言,至嘱,至嘱!”(《三代家书》,第10-11页)
四月初四日(5月15日)上《条陈日讲事宜疏》。因三月初二日所上疏中,有效法本朝先帝“逐日进讲”之说,上谕令“详议以闻”,故有是疏,分条细陈。其“考定日讲设官之制”“讲官员数”“每日进讲员数”“讲官应用何项人”四条,要旨为:“于现在记注官之外,别添一项人作日讲官”;“其现在之起居注官,只于衔上裁去日讲两字(按:原称”日讲起居注官“),其余不改,以循雍正、乾隆以来之例,庶名实相符”;“今即将讲官与记注官分作两项,似可循康熙九年之例,定为满洲讲官四员、汉讲官八员”;“拟请除大学士、掌院学士双六部、都察院职事较繁,无庸充补讲官外,其余内阁学士及九卿科道之由科甲出身者,准其与翰、詹两衙门一体充补讲官”。另还胪列“定保举讲官之法”“进讲之地”“进讲之仪”“进讲之时”“所讲之书”“所讲之道”“复讲之法”“纂成讲书”“讲官体制”“进讲年数”等条,连前凡十四条。(《全集》奏稿之一,第10-15页)
四月反清起义的湖南新宁人李元(沅)发(在本邑)被俘。最后被解京杀害。(《年谱》,第15页)
五月初二日(6月11日)第五女生,旋殇。(《年谱》,第15页)
是月因旨令部院九卿各举贤才,国藩疏荐五人,奏称:“李棠阶以学政归家,囊橐萧然,品学纯粹,可备讲幄之选;吴廷栋不欺屋漏,才能干济,远识深谋,可当大任;王庆云闳才精识,脚脚踏实,可膺疆圉之寄,严正基洞悉民隐,才能济变;江忠源忠义耿耿,爱民如子。”(《年谱》,第15-16页)
六月初四日(7月12日)奉旨兼署工部左侍郎。(《年谱》,第16页)
六月十四日(7月22日)奉派为朝考拔贡阅卷大臣,是科取士二百余人。(《年谱》,第16页)
七月国葆弟以县试案首入湘乡县学(中秀才),与国藩入学之年岁同,都是在23岁上。(《年谱》,第16页)
是月国藩“每绾部务,悉取则例博综详考,准以事理之宜。事至,剖断无滞。其在工部,尤究心方舆之学,左图右书,钩校不倦,予山川险要、河漕水利诸大政详求折中”。(《年谱》,第16页)
八月十一日(9月16日)“召见,询以工部职务”,国藩“奏对详悉,移时乃退”。(《年谱》,第16页)
八月二十一日(9月26日)奉派为“考试国子监学正学录阅卷大臣”。是考取士五十名,引见记名者二十人。(《年谱》,第16页)
九月十四日(10月18日)父亲信中,告出助县中钱漕征收事:“今年湘乡钱粮三仓,邑尊朱石翘父台兴利除弊,请予出力帮办,上忙较常年收得数倍好,下忙将必收得齐。南漕九月十八日开征,粮书弊窦务除,民间输将争先。予初十日到县,十八日完清钱漕,十九日即归。此刻钱漕,征之自官,完之自民,催之自差,书吏经手办理,必有整齐之象,画一之规。予数月奔走,费钱费力不惜者,因有此好官,得成好事。各都绅耆皆踊跃从事,所以易易也。”(《三代家书》,第11页)
九月十八日(10月22日)护送道光帝灵柩“奉安慕陵(按:在清西陵)”,被“钦派梓宫前恭捧册宝大臣”,至二十四日“飨奠礼毕”。(《年谱》,第16页)
……
前言/序言
晚清湘系集团及其领袖人物,是本人研究涉及的主要领域之一。曾国藩是湘系集团的奠基人和肇造者,并成为军政业绩显赫的晚清重臣、名臣,同时在“人文”方面的表现亦颇突显,是那个时代“修齐治平”有机结合、全面体现的一个典型人物,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影响。前几年笔者撰就《曾国藩传》,已由人民出版社推出三版并多次印刷,或可说明受到了学界和社会的一定关注。这对笔者自然是鼓励,同时也是自我检查和反思研究工作的一种督促。
检查起来,《曾国藩传》之外,笔者还选编了几种曾国藩的文集,如《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曾国藩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曾国藩督直文选》(燕山大学出版社),以及后世研究、评说曾国藩之文章选辑《正反曾国藩》(东方出版社)等,还有关于曾国藩及其相连带的湘、淮系群体或要员的数十篇论文,似可说已能构成一个系列。不过,在本书出版之前,曾国藩年谱类著作对笔者来说还属缺项。尽管撰写《曾国藩传》时,首先需要对传主的生平履历有一个概要梳理,形成年表式简谱之类的东西作为依傍,但在当时毕竟没有形诸正式出版的文字。尽管相关草稿对随后选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曾国藩卷》依然提供了不少方便,并且经推敲修改附于该书之后,但毕竟比较简略(约万字),且不是独立发表。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负责“晚清人物年谱长编系列”的任雅君女士约稿,为本书的编撰提供了初始契机,而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获批,则为本书顺利出版进一步提供了有力支持,感谢之语置于“后记”中表达,这里只道明自己有幸得此“成全”的机缘。要不,如此一百数十万字的长篇何敢贸然操作?
当然,即使完成了本书,自己的相关研究系列也绝不敢说“完璧”,但诚可减少一个大类上的空缺,在原有的组合体中,又增添了一块起码体量上不小、聊可充填一面的“粗坯”。自知生性愚钝,昧于世故,但对学术还是由衷热爱,能潜心而为,不管成绩如何,得将职业与志趣爱好相吻合,而不是抵牾脱节,觉得是生命中的莫大幸运,也是聊以自慰的一种“资本”。向来不敢侈谈高远之志,但尚能怀抱一颗素心,尽可能地避离嚣杂,也不羡浮华,心定气闲且量力而行地做点真正喜欢的学事,对于自己来说,这也许说得上佳境。就是在此中享受学海采撷的苦乐,收获的丰歉倒不必紧紧挂心,惯常如此。此书也同样是在这种心境下完成的。
无论如何,本书既然面世,就有了向尊敬的读者求教的机会,盼能多获赐教,匡我不逮,不胜感谢!特别需要说明,本书作为“晚清人物年谱长编系列”中的一种,基本体例风格(如突出资料性)和相关要则上,自然要与丛书的整体要求统一,至于本书具体技术方面的把握原则和相关事项,在“凡例与说明”中有所交代,是否恰当对全书来说亦颇紧要,请读者师友也加意审查指教。
晚清以来人物年谱长编系列:曾国藩年谱长编(套装上下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