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7
音节结构与方言分组:鄂东南方言的个案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世界语言方言差异之大者,莫过汉语。往往同一个字,有的方言声调高低不同,有的方言韵母结构不同,还有的方言声母也不甚相同。这些差异不仅形成了汉语方言语音千姿百态的变化,也对不同区域方言的互懂度造成了深刻影响。本文受鄂东南一地方言差异的启示,认为音节结构在汉语方言语音差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尝试性地将汉语方言分为音节稳固型与音节简约型两组,以期为汉语方言的宏观历史提供一个具有概括力的解释。
为什么很多北方人觉得粤方言比吴方言更易学?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吴方言听感上像音符甚至像日语?同属长江中游的湘方言与赣方言为何语音差异如此悬殊?闽南方言的韵母为何会比北京话多出一倍?通过阅读本书,您也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音节结构与方言分组:鄂东南方言的个案研究》以湘赣关系为主线,以音节结构为切入点,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探讨了鄂东南方言与湘、赣方言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作者试图通过中古韵尾差异在通语、赣方言、湘方言及鄂东南方言中的不同表现来讨论赣方言韵母音系的实质,在类型学视野下分析鄂东南方言的内部分歧及其与湘、赣方言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作者还尝试将汉语方言分为音节稳固型和音节简约型两组,并从类型标准、分化节点、时间深度三方面着重对后者进行了分析。
李佳,硕博阶段师从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王洪君教授,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讲师,兼任国家语委科研机构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社会语言学、汉外语言对比。与本书相关的主要成果有:《鄂东南方言蟹假果摄的主要元音及相关问题》(《方言》2010年第2期)、《鄂东南方言归属再思考》(《赣方言研究》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赣语韵母的“弇侈同韵”及其类型学解释》(《语言研究》2015年第4期)、《从湘赣方言韵尾之别看“吴楚方言连续体”的性质》(《中国方言学报》第六期,商务印书馆)。承担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2014年度重点项目“教育领域方言文化保护状况调查研究”(ZDI125-31)。
序(王洪君)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音节与音节结构
1.2 方言分区与分组
1.3 湘方言与赣方言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鄂东南方言的既往研究
2.1 鄂东南的区域概况
2.2 鄂东南方言的既往研究
第三章 音系总述
3.1 鄂东南方言的声母
3.2 鄂东南方言的声调
3.3 鄂东南方言的韵母
第四章 韵母各述之——一蟹假果摄
4.1 通语蟹假果摄的演变
4.2 赣方言之ai-a-3序列
4.3 湘方言之a-o-u序列
4.4 鄂东南方言的东西差异
第五章 韵母各述之二——遇效流摄
5.1 通语遇效流摄的演变
5.2 效摄一u尾的湘赣差异
5.3 侯韵一u尾及主元音的湘赣表现
5.4 鄂东南方言的效流摄
第六章 韵母各述之三——前鼻韵
6.1 前后鼻韵的分别和通语前鼻韵的演变
6.2 赣方言前鼻韵的鼻尾
6.3 湘方言前鼻韵的鼻化
6.4 鄂东南方言前鼻韵演变
第七章 韵母各述之四——后鼻韵
7.1 通语后鼻韵的演变
7.2 赣方言后鼻韵之三足鼎立
7.3 湘方言之宕梗互混与通摄低化
7.4 鄂东南方言的后鼻韵
第八章 赣方言韵母的音系实质
8.1 CVC型的音节结构
8.2 仅外元音的音系格局
第九章 赣方言韵母的楚化
9.1 何谓楚化
9.2 相关方言韵母汇总
9.3 楚化的主要音系过程
第十章 音节结构与汉语方言的分合
10.1 端木三(2008)对汉语音节结构的分析
10。2 音节结构历史演变的两条基本假设
10.3 音节结构与汉语方言的分化
10.4 音节结构与汉语方言的融合
第十一章 结语
11.1 历史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统一
11.2 谱系分化与地域融合的统一
11.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参考文献
一 专著
二 论文
后记
序
这本书的基础是李佳的博士论文。从硕士到博士,李佳跟我整整七年!他的书稿付梓中华书局,真为他高兴。再次捧读,仍是当年的惊叹——文字简约,读来很舒服;信息量大、视野开阔,又不得不反复推敲才能跟上其思路。
本书所研究的鄂东南方言,地处鄂赣湘三省交界,内部分歧大,被学界公认为湘赣过渡方言或湘赣混合方言。研究这种方言,特别是其形成的历史,有相当的难度:鄂东南移民与湘赣两省人口的关系涉及多个历史时期,错综复杂;该地区方言与湘赣两大方言的关系,特别是不同历史时期与赣方言或湘方言的关系,变化过程和变化动因均有待分析。李佳的研究结合移民和方言的关系确定该区方言的源头及后期的演化和接触进程,从而离析出演化和接触两类性质不同的过程,并分析出两种过程中均存在人类语音普遍的类型学特征(音节结构类型)作用的主线:
第二章用一张表详细介绍了沙市以下荆江河段的发育过程、云梦泽的形成瓦解与洪湖的扩展,这些地理环境的变更与当前鄂东南地理上的相对封闭性、内部东西两片的分别、移民开发垸田的时间密切相关。再用一张大表具体说明了该区域历代行政区划变化、大规模移民及长期屯军等重要事件的时间,为鄂东南人群与赣人、湘人的关系梳理出了基本的线索。
第三章简单介绍鄂东南方言的声韵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地域内部音系的分歧点和共同点,并粗线条地梳理出该区与湘、赣在声韵调上最主要的异同、这些异同所反映出的鄂东南方言的源头及历史深度。之所以要在研究甫始就做这样的梳理,是因为鄂东南方言声母和声调的历史探源相对简单:(1)声母属于全浊归次清的赣方言型,通山一地归全清其实只限于城关等极少数点,微母日母、知章庄、泥来等其他标准则无法用来确定鄂东南的源头是赣还是湘;(2)声调比湘赣都更为简单,但赣的声调可以直接地作为该区的源头,而湘则比较复杂,特别是入声除长沙一点之外均有派入阴声的后期演变,无法直接作为入声基本独立一调的鄂东南声调的源头。与声母声调不同,鄂东南地区韵母的区内分歧、与湘赣的异同及异同关系的历史深度相对复杂:(1)从韵尾看,区内分为两片:西南方向各点的各种韵尾保留较好(与北赣方言类似),而东北方向则韵尾有较多的弱化或脱落(与多数湘方言类似);(2)从主元音看,李佳在前人基础上,以《切韵》重韵是否合流和十六摄开合四等是否合流作为标准,总结出全国方言韵母合流时间深度的两个蕴含系列,用以为鄂东南方言韵母的历史时间深度定位:
①支脂有别(闽)?咍泰有别(吴、赣北、[鄂东南个别点])?覃谈有别(赣北、[鄂东南一半])?鱼虞有别(湘、赣其他、[鄂东南全部]);也即,以《切韵》重韵系统为出发点,鄂东南有一半方言可探源到保留《切韵》重韵较多的北赣方言,早于十六摄,也早于湘方言。
②江摄近通(闽客)?三、四等有别(吴南)?豪肴有别(粤、赣北)?咍皆、寒山、曾梗有别(赣湘其他、[鄂东南几乎全部])?桓山有别(江淮、新湘)?果假、灰皆有别(其他官话)。也即,以宋代十六摄为出发点,可看出宋之后鄂东南在十六摄及开合四等的合流问题上的进展:比闽客、吴南、粤、赣北快,比新湘和官话慢,与赣湘其他基本同步。
通过这一章梳理,论文研究的主线得以确定:以不同韵尾的韵母为分类观察的对象,以宋十六摄系统为考察的起点,通过今赣湘两方言和鄂东南内部的多点比较,重建其共时差异所反映的历时变化过程,分析其变或不变的动因。
之后进入研究的主体,以十六摄为起点,分蟹假果(主元音为低的无尾与i尾韵)、遇效流(u尾与主元音为u的无尾韵)、前鼻尾韵、后鼻尾韵四大部分来讨论。四部分均先用一张表介绍通语变化,再描写赣方言各地的表现、湘方言各地的表现、鄂东南各点或近赣、或近湘的表现及内部分片的标准,之后重点分析其历时的变化过程及变或不变的动因。赣方言音系的基点是历史深度至少可探及宋代通语的CVC音节结构和主元音系统格局:赣方言完整保留了宋代通语的韵尾,各摄主元音因此不似湘方言那般链式高化,假二占据主元音系统格局的前低元音位置;与赣方言不同,湘方言则多为CV音节,韵尾普遍弱化或脱落,单元音的增多使得各摄主元音发生了平行的链式高化,蟹摄二等代替假二占据系统格局的前低元音位置,而假二被挤压到后低元音,在多数方言点还高化为o等后中元音。在赣湘对比的基础上再看鄂东南:鄂东南的西片方言直接承继了北赣的CVC音节结构和主元音格局;东片方言则虽然与湘方言一样有主元音平行高化链,但各主元音所辖字音却差距甚大,特别是入声字归属哪个主元音与湘方言完全不同。李佳指出,与西片不同,东片有在不同时期分别受外源和内源因素影响而引发的两次大的音系变化:第一大变化发生在宋代,该片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音节CV化和多摄主元音的平行高化。这一变化是外源性因素引发的:北赣移民在所说赣方言的基础上,受原住民或周边方言中与湘相同的CV音节结构的感染而发生,从而使该片方言表层的韵母格局变得跟湘方言十分相似。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变化仅限于表层音系的“感染”而不是改变同源关系的“融合”或“替换”,因为其字音分合关系仍与湘方言完全不同。第二个大变化是在宋之后的某个时期,已经CV化的音节,又因元音的平行高化、高或次高元音的高顶出位而重新出现CVC式音节(如i复化为ai),这一变化是音系自身的内源性调整造成的。
近几十年来赣、湘、鄂东南方言均各有相当全面的多点共时描写和相当深入的对比分析。李佳对已有的高水平研究有很好的辨别能力并真心尊重,不仅详细说明材料出处,而且尽量全面地介绍这些学者的对比分析,特别点出其中的亮点。但是,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主题和研究思路,如何把前人已有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运用到另外的主题和思路中,体现出李佳的功力。李佳低调,但文中每张表的材料经他精心的重排,却是很好地贴合了他的研究主题和思路,显示出了新的价值。
李佳嘱我,多说不足,少说优点。我感到该研究的不足是:(1)自己田野调查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偏少;(2)文字简约太过,表多而文字说明少,以致有些地方缺少为什么要列举某些材料的衔接。在第一段中我说“不得不反复推敲才能跟上其思路”,其实不完全是赞语。
李佳寡言,却总能出我意料。2003年他读完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来报考北大研究生时,好像还没有自己的主攻目标。硕士导师由教研室分配,我说了句“给我个男生吧”,李佳就分给了我。那时我正忙于汉语韵律的研究,希望他主攻我的另一研究方向——历史语言学,却几乎无暇顾及他。后来发现,李佳真的十分适合并真心喜爱这个方向。他在湖北出生长大,却学会了粤方言、闽南方言和客家话;到北大后还选修了德语、法语、俄语、日语和梵语!他学南方方言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先从电台的港澳台粤闽客节目和粤语歌曲中学会很多单句,之后才到我这里来借记有粤闽客字音的方言调查字表去复印。这种方法使他能够在交际中听说这些方言(虽然不一定熟练),不像我只知道字音的对应规则但无法听说和交际。
我们教研室历史语言学的相关课程较多,比如徐通锵老师的语言学方法论,保亚的语言接触研究,王超贤的印欧比较语言学、类型学语料分析等等。特别是王超贤老师,除运用启发式教学,辅导学生从网上查找不同语言的资料,分析与汉语、英语类型完全不同的陌生语言之外,还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印欧小组)开展科研,自费带领学生到首师大、南开等高校开展校际学术交流,带来了不求短期科研数据、只求从容享受科学新知的科研新风。李佳的研究视野和语料分析能力,很多是受惠于王超贤老师。
生于武汉的李佳从小就向往武汉大学,向往那里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美丽的校园;所以当武汉大学中文系愿意提供他教员的岗位,他毫不犹豫就签约了。工作后我们还一直保持联系。他很努力,在武大不断地明显进步。本来我一直担心讲课会是他的弱项,但他通过精心制作电脑课件达到了很不错的课堂效果。除了中文系的教学工作,他还兼任教育部设在武大的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工作。虽然对多种南方方言和多种外国语言饶有兴趣,但对于国家通用语的重要性,他在北大时期就多有理论上的关注,去武大后又做了一些新的思考。本书李佳的前言我很喜欢,它体现出一种不同于乡愁但同样深刻动人的家国情怀。
王洪君 ?
2017年3月于承泽园
音节结构与方言分组:鄂东南方言的个案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