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部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这部革命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在1965年被搬上银幕并红极一时。小说围绕着出现的八个女性形象展开,通过讲述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女性的故事,构成一组女性群像图,并借此反映革命历史时期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内容简介
小说以王官庄农民暴动、鬼子的三次扫荡,以及抗日军民攻取道水城为主线,从宏观上展现了抗日军民对敌斗争的宏伟场景。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了日伪敌人的残忍狡诈本性和人民群众的纯朴善良品质。从而揭示了革命虽历经艰难却可获得最后胜利的必然性,以及敌人极尽残暴却难逃灭亡的历史宿命。说最终完稿于1957—1959年间,其时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飞猛进时期,也是“左”倾思潮开始泛滥时期。作品主题宏大,场景浩繁,将敌我双方的斗争描写得无比激烈而残酷,最终以我抗日军民以巨大的牺牲换取巨大的胜利而结束。后来被改编为电影,乃至今天热播的电视剧。是红色经典的代表性作品。
作者简介
冯德英(1935~),山东威海人。中共党员。1949年初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先后入解放军通信学校学习,毕业后任报务员、电台台长、雷达指挥排排长职。1950年受《洋铁桶的故事》(柯蓝著)的影响,爱上了文学。他如饥似渴地阅文学作品,常被书中那些为革命事业而忘我战斗的英雄人物感动得流泪,并产生了表现自己熟悉的英雄的创作冲动。1953年开始写作练习,1955年春正式撰写第一部长小说《苦菜花》,1958年《苦菜花》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1958年起从事专业写作,并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翌年,第二部长篇小说《迎春花》问世。这两部作均以作者少年时代的家庭生活为“蓝本”,展现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胶东据地军民反对日伪汉奸“扫荡”、抗击国民党军队进攻的英勇斗争,人物形象鲜活,乡土气息浓郁,受到读者的欢迎,并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粉碎“四人帮”后,描写抗战前胶东曲折复杂阶级斗争的长篇小说《山菊花》(上、下集)(获解放文艺出版社首届优秀长篇小说奖)出版,至此,完成了“三花”姊妹篇的创作。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0年转业回山东,历任济南市文联主席,《泉城》文艺主编,济南市政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时代文学》主编,青岛政协副主席等。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六届主席团委员,第七届全委会名誉委员,中国文联委员。
精彩书评
我从童年时代开始所处的革命战争环境。我接触过、看到过、听到过、参加过的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人和事。在那如火如荼的斗争中,我周围的亲人,村闾邻居,不分男女老少,同仇敌汽,为正义的斗争,献出自己的所有。无数的共产党员,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指战员,革命干部群众,为了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其英雄的壮举,崇高伟大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我得天独厚地有幸生长在那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耳濡目染英雄人民的可歌可泣的业绩,为我储存了一个开发不完的高尚品德、优美情感、善良性格、坚贞不屈的牺牲精神的宝藏,使我的创作激情和原料,有了用之不竭的旺盛的源泉。
——冯德英
《苦菜花》在我们革命文学里,还是初次创造了这样一位完整的革命母亲的形象。这位母亲从她的高贵品质来看,完全有资格和高尔基的《母亲》里的彼拉盖雅·尼洛夫娜并列在一起。
——李希凡
目录
第一章004
第二章025
第三章042
第四章060
第五章079
第六章098
第七章117
第八章144
第九章169
第十章192
第十一章222
第十二章245
第十三章270
第十四章295
第十五章319
第十六章336
第十七章361
第十八章388
第十九章414
第二十章439
精彩书摘
楔子
在山东昆嵛山一带,到处是连绵的山峦,一眼望去,像锯齿牙,又像海洋里起伏不平的波浪。山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繁茂稠密的草木,人走进去,连影儿也看不见。
春天,大地从冬寒里苏醒复活过来,被人们砍割过陈旧了的草木茬子,又野性茁壮地抽出了嫩芽。不用人工修培,它们就在风吹雨浇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这时,遍野是望不到边的绿海,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种种野花卉,一阵潮润的微风吹来,那浓郁的花粉青草气息,直向人心里钻。无论谁,都会把嘴张大,深深地呼吸,像痛饮甘露似的感到陶醉、清爽。
夏天一到,这青山一天一个样,经过烈日的曝晒,骤雨的浇淋,那草木就窜枝拔节很快地长起来,变得葱茏青黑了。
这时,山地里一片青纱帐起,那些狼呀山猫子呀野兔子呀……逍遥自在地活跃在里面,就像鱼儿游在海洋里那样。
到了秋天,几阵凉风,几场大霜,草木枯萎了,但它们成熟了的种子,却随风到处散播,传下了后代。
一场大雪,给山野盖上了被子——过冬了。唯有松柴树不怕寒冷冰雪,依然苍葱地站在白皑皑的雪地里,随着凛冽的西北风,摇晃着身子,发出尖刻刺耳的呼啸,像是有意在蔑视冬天。人们传说:松树所以四季常青不怕冬,是因为当年唐僧取经时路过山上,急着逃避妖怪的追赶,不小心被松树枝划破了胳膊,松树针上沾了唐僧的血,从此它就长生不老了。
在数不尽的山洼里,山坡上,山麓下,点缀着如同星星一般的村庄。村子大小不一,有一两家三四家的,有十几家几十家的,也有少数一百家以上的。村子的周围都长满了树木,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只要看到远处一片灰蓬蓬的树林,那就是个村庄了。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真是一点不假。这里的人们一天到晚同山打交道,就连说话也离不了“山”字。他们称打架叫“打山仗”;孩子丢了东西就会告诉母亲:“我满山找也没找到。”母亲责备调皮的孩子,就会喝道:“你满山跑什么呀!”
然而,尽管这么多的山,这么多自然生长出来的财宝,就像这么大的地球而仍然有人没有立足之地那样,有的人还是没有柴烧。难道说,这荒山还有主吗?奇怪的很,就是有。
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任意在肥沃的山地上,繁密的草木中,埋上一块石头,做下一个记号,就可以庄重地宣布:这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几千个山岭,属于他私有了。从此,别人再休想去动一草一木,掘一筐土、搬一块石头。
这就是法律!天经地义的法规啊!人们苦,苦难的人们啊!
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深山里,用双手在乱石荆棘中开拓求生的每一寸土地。父亲折断了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汗,儿子从那双干瘪如柴的手中,接过残缺的镢头,继续着前辈的事业。
这样一代一代经过了许多年岁,才在笔直的巉岩上,开垦出和螺丝纹似的一块一垅的土地。这土地是人们的血汗浸泡而成的!这堤堰是人们的骨头堆砌起来的!
人们像牛马一样的劳动着。赤着双脚,在荒芜嶙峋的山峦上,踏出一条条崎岖的小道。他们用麻袋将粪料一袋一袋扛到地里,用泥罐子提水,浇灌着青苗。这一切都是和浑浊的血汗交融着进行的呀!在漫长的岁月里,孩子很少能见到父亲。因为当他还在睡梦中时,父亲就起身顶着满天星星上山去了,晚上父亲伴随着月亮的阴影回来,那时候,抓了一天泥的孩子,早又紧紧地闭上了困乏的小眼睛。可是劳动所得的果实,却要大部送给主人,因为这山是人家的呀!
长期痛苦生活的磨难和有权势人的不断迫害,使这些贫苦的人们具有一种能忍受任何不幸的忍耐力,他们相信该穷该富是命运注定的,自己是没有力量也没有权力来改变的。他们像绵羊一样驯服,像豆腐一样任人摆布。
对于天下大事他们是很少知道,也并不想知道。因为从古至今不管怎么变化,不管哪个派别来,都要纳税交粮,少交一粒也不行。
这里七八个村子为一个乡,人们就知道乡公所是衙门,是决定他们死活的机关。大多数人在受了屈辱和压榨后,就用祖上传留下来的忍受惯了的卑屈性情忍受下来,不敢去告状。他们知道,“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句话的意味。他们也看到,有些人在屠刀按到脖子上的时候,绝望地挣扎着向刽子手扑去。可是得到的下场是何等的悲惨!不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就是走这两条路:一是逃到深山野林里,结合一伙同命运的人当“红胡子”红胡子——是群众对被迫逃到深山野林中和财主作对的人们的称呼。统治阶级则称他们是土匪。,专门打劫富豪枪杀仇人;一是跑到关东关东——即东北。去谋生。
被逼上山的“红胡子”一天天的多起来,在人们忠厚善良的心胸中,慢慢地爬上了一个东西:“懒汉争食,好汉争气”啊!这是争气的好汉子!这东西深深埋藏在他们的肺腑里,不易起动。只有抽动了它的导火线,它才会天崩地坍的爆炸。
……
红色经典丛书:苦菜花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