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家长/阅读推广人/阅读推广研究者 ★书迷爸爸、《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知名阅读推广人全方位披露6年亲子阅读之旅中的所思、所感、所悟
《给孩子的童年书》是书迷爸爸、《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知名阅读推广人张贵勇先生数年时光的心血,书中不仅有这6年的亲子阅读之旅中有关书的各种探讨,也包含了父子之间的日常生活、亲情流露,而后者正是家庭阅读、亲子阅读的根本目的之一——建立良好的、自然的亲子联结、亲子关系。
★14个阅读门类,1000本童年书,全面、持久、深入地讨论了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模式、阅读体系的建立
《给孩子的童年书》总共论述了14个阅读门类、1000本以上的童年书,包括,文学、科普、历史、传统文化、自然科学、侦探小说、地理、艺术等,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建立良好的阅读模式、科学的阅读体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欣然作序,孙云晓、窦桂梅、袁晓峰、李一慢等专家学者倾力推荐
《给孩子的童年书》不仅仅有思考、担当,还是一位父亲长达6年的虔诚实践,更是一个孩子受益终生的美丽开端,正因为如此,本书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先生拨冗作序,也得到了孙云晓、窦桂梅、袁晓峰、李一慢等专家学者的倾力推荐。
★47份小学阶段的书单、14个贴合亲子阅读实践的家长提问,让家长从此知道怎么给孩子买书、让孩子从此知道怎么选书
《给孩子的童年书》中提供了47份“哲哲书单”,都是贴合小学生身心发展、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是作者与儿子哲哲用了6年时间沉淀下来;此外,书中还有作者多年从事阅读推广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家长们疑 多、为关切的14个家长提问,让家长从此知道怎么给孩子买书、让孩子从此知道怎么选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教育报资深编辑、儿童阅读推广人张贵勇以自己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研究和为自己孩子选书、读书的实践为基础,专门针对小学阶段的阅读而写的一本家庭阅读指导图书。
全书按照儿童阅读的发展规律,分别触及了文学、科普、历史、传统文化、自然科学、侦探小说、地理、艺术、哲学等当下热门的儿童图书阅读领域,并分析了这些领域的图书特点以及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路径。本书内容全面,涉及的领域宽泛,作者本身知识扎实,提供的指导切实、可行。
同时,书中还穿插了作者作为父亲与自己儿子共同度过的6年小学亲子阅读时光的种种温馨故事,践行了作者“用阅读陪孩子走过小学,让书中温暖的故事及优秀的人带孩子走向宏阔的未来”的亲子阅读理念。
本书还请到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先生亲自作序,还有窦桂梅、孙云晓、李一慢、袁晓峰等名家的推荐。
作者简介
张贵勇
《中国教育报》资深编辑,新阅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新民晚报》《未来教育家》《中华家教》等报刊杂志专栏作者。
热爱阅读,推广阅读,著有《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真正的陪伴》《阅读的旅程》《读书成就名师》。
多年参与中国童书榜、“影响教师的100本书”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大众喜爱的50种童书”评选。《藏书量不等于阅读量》《落入功利泥淖的奥数》分获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一等奖、中国产业经济好新闻评选二等奖。《信任不存,何谈教育?》《拯救男孩不能单兵作战》等30多篇文章分别被《人民日报》《新华月报》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
精彩书评
贵勇用诚挚而有爱的文字,呈现了他与哲哲的亲子阅读经历,并梳理出小学六年应读哪些书及具体的阅读建议,对许多年轻父母乃至小学教师而言,都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参考。书中满满的父爱让人感动,对童书的深入研究也令人敬佩。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窦桂梅
让孩子爱上阅读,是给孩子的、极有意义的童年礼物。张贵勇的《给孩子的童年书》之所以值得推荐,不仅因为这是一位资深教育编辑的所思所想,还是一个好父亲长达六年的虔诚实践。实践出真知,好书可信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 孙云晓
在本书中,我们知道了小学生读什么怎么读,读到了一位父亲的爱与思考,见证了亲子共读的价值和坚持的力量,以及一个孩子如何因阅读而变得爱思考、有自信。这本书让我们明白,阅读塑造孩子,也改变着父母和家庭教育。
——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 袁晓峰
张贵勇是教育观察者,也是阅读研究者,更是亲子伴读者,这样三个身份的结合,催生出颇接地气的小学生专业书单。这份靠谱的书单,更是他与儿子哲哲选书、读书、聊书、创作的点滴实录,给父母们直观、有效的家庭教育示范。
——独立阅读教师、绘本慢课堂创办人、新教育实验学术委员 李一慢
目录
序(朱永新)
自序
第一章 小学六年,阅读相伴
第二章 文学名著:润心细无声
第三章 诗歌:聆听生命的节拍
第四章 历史书籍:珍惜当下,放眼未来
第五章 动物小说:每个生灵都有故事
第六章 科普书籍:科学也可以很好玩
第七章 哲学书籍:换个角度看问题
第八章 传统文化:血脉里的传承
第九章 侦探小说:不仅仅是好人抓坏人
第十章 艺术书籍:发现美、鉴赏美、拥有美
第十一章 漫画:画里有乾坤
第十二章 科幻作品:想人所不想,见人所不见
第十三章 地理书籍:将世界尽收眼底
第十四章 阅读大自然:身心互动,知行合一
附录
精彩书摘
有限的时间zui 好用来读经典
2015年8月底,哲哲满10周岁。哲哲妈张罗了一个生日派对,还买了一块大蛋糕。等我回到家,想尝尝美味的生日蛋糕。小家伙一耸肩,告诉我:“爸爸,蛋糕都被我的同学吃完了。要不,我给你个抱抱吧!”
然后,他张开双臂,把我紧紧地抱住了。这个抱抱暖暖的、久久的。后来问他怎么想到这种方式,他说看过一本图画书,书中的小男孩就是把抱抱作为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我这才想起原来他说的是那本美国童书作家玛乔里·弗莱克的《问问熊先生》。
以前总以为童书看完了,孩子就忘记了,没想到看过的书都与孩子的生命相连接,甚至产生了化学反应——那些或幽默或忧伤或平淡或感人的故事,都不知不觉沉淀在孩子的心中,塑造着孩子的心灵。尤其是好的、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更能培养孩子高雅的品质,将其浸润成一个积极向上、心中有爱的阳光少年。
相反,劣质的童书就起不到这一作用,且危害不浅。客观来看,当下的童书种类繁多,从中挑选精品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就需要父母把好关口,慧眼识珠。其实,我刚当爸爸那会儿,也不知道该给孩子看什么书,只是凭感觉买了一些书:“小熊和zui 好的爸爸”系列、“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系列和《博士娃语言起跑线》《好孩子zui 想知道的寓言故事》。第一套哲哲爱不释手,第二套哲哲4岁时才产生共鸣,后两本他干脆翻了两页,再没看 过。后来我反复思考,询问专家,逐渐意识到儿童阅读是有规律的,就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指出的一样,这个黄金定律就是什么年龄的孩子读什么书。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其实是与阅读内容、书的形式相对应的。父母们需要明白,儿童阅读是有关键期或敏感期的,即某一年龄段对某种书籍有着天然的敏感性。一旦错过了阅读关键期,就像种田错过了播种期,不仅会影响孩子对阅读的看法,更影响到孩子阅读能力的提升,乃至阅读兴趣的养成。
相对而言,学龄前的孩子更喜欢纸板书、立体书、翻翻书、洞洞书、图画书,如果给他一些大部头,很容易使孩子对阅读产生畏难情绪,留下阅读一点也不好玩的印象,进而抛掉书本,从此不再碰任何读物。所以,孩子6岁之前,父母不妨多读图画书——因为图画书画面精美,那些经典图画书的每个画面都堪称艺术品,故事性强,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情感,对于低幼孩子来说,是很好的启蒙读物。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如果图画书读得不够多,要抓紧时间补课,把世界经典图画书扫荡一遍。然后再读桥梁书,或者不太长的中短篇儿童文学作品,如《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波普先生的企鹅》等。这些经典在难度上适合,内容上与孩子的精神世界贴近,是不错的阅读引导书。
等孩子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对科学、动物等内容感兴趣,引导孩子读读动物小说、知识类图书,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有助于夯实阅读根基。升上五六年级后,孩子开始探究与生活、生命相关的宏大内容,想知道世界的来龙去脉,因此看看地理、历史、艺术等读物,能帮助孩子养成通过阅读探索新知的习惯。小学高段的孩子陆续进入青春期,诗歌由于应和了其内心节奏,也是必需的阅读内容。
童年看似漫长,其实很短暂。我的看法,有限的时间zui 好别浪费在可读可不读的作品上,要读就读经典。具体到某一个孩子,阅读进度或许有别, 阅读内容和兴趣也不一样,但在适宜的年龄,围绕孩子的性别、兴趣等,父母要让其读到适宜的书、经典的书。
选图画书时,zui 好按照靠谱的奖项按图索骥,如凯迪克奖、凯特·格林纳威奖、丰子恺奖等;儿童文学作品则要多选国际安徒生奖、冰心奖、纽伯瑞奖、雨果奖、星云奖等。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 像张天翼、叶圣陶、陈伯吹、严文井等老一辈文学家的童话,很值得阅读。诸如《小马过河》《神笔马良》《猪八戒吃西瓜》等经典故事,也应该纳入孩子的书单。
选择经典文学作品,是让孩子吸收精神营养,也是为其心灵打下良好的底色。更重要的是,相比起成人,孩子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去读任何平庸的作品,儿童文学作家、《纳尼亚传奇》作者C.S. 刘易斯就说过,“当人们长大后重读觉得没什么价值的书,zui 好小的时候就不要去读它”。读了经典之后,孩子会不自觉地抵制那些粗制滥造的作品。哲哲上小学三年级时, 记得一次放学接他,他告诉我同学们都在看特别流行的某套小说。我问他是否喜欢,他说:“我看了几段,觉得太暴力了,都是亡灵啊、死神啊、诅咒啊什么的,就没往下看。”
我知道这套小说市场销量很高,但内容上确实有少儿不宜的成分。于是又问哲哲:“那你觉得什么书才是好书呢?”他张口就来:“有想象力的,故事吸引人的,搞笑一点的,就是好书。”还罗列了像《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小淘气尼古拉》《淘气包埃米尔》《大林和小林》《月光下的肚肚狼》等一长串书单。
透过这些书目,我看到的是充满童真与童趣、文字与审美趣味俱佳的作品。而缺少亲子共读经验或者没有童书阅读习惯的孩子,对书的判断天然存在短板,甚至只读某一种类题材的书,这样就容易走入阅读的死胡同。就像一个人长期吃甜品,久而久之败坏了胃口。而那些营养均衡的孩子,反而不会痴迷垃圾食品。当他们逐渐长大,会循着内心的方向青睐经典,追寻经典。
一位知名作家说过——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经典文学作品中有着太多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孩子的心灵与情感,让童心变得更加善良、友好、温情而勇敢,也让其拥有了一种安定感、幸福感。就像那本经常陪哲哲入睡的《鳄鱼哇尼》,将这本书抱在怀里,整个世界仿佛都是他的。
哲哲书单:
(★★★★★)《为什么读经典》,(意)卡尔维诺著,译林出版社
(★★★★☆)《经典常谈》,朱自清著,中华书局
(★★★★★)《图画书宝典》,(美)丹尼丝·I.马图卡著,王志庚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彭懿著,接力出版社
(★★★★☆)《阅读的力量》,(美)斯蒂芬·克拉生著,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前言/序言
序:书知道父母的爱有多深
zui 近几年,邀请我写序言的朋友和老师越来越多。实在无法满足大家的愿望,我就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原则上只为优秀的新教育实验者作序。
贵勇不是新教育的老师,他的本职工作是《中国教育报》的记者、编辑。我经常在《中国教育报》的读书版、评论版和家庭教育版读到他的文章,很佩服他文字里流露出来的那种对教育与阅读的深切情怀。
但贵勇与新教育很有渊源。他是我们新阅读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童书榜的评审专家,从首届中国童书榜评选开始就积极参与,默默为阅读研究推广做出了许多贡献。当贵勇邀请我为他即将出版的新书——《给孩子的童年书》写序时,我爽快地答应了。
其实,我之所以答应得爽快,不仅仅因为我视他为新教育的一员,还因为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的内容。就像贵勇在自序中所说的,父母在孩子的生命中会留下两条辙印,一条是日常生活的印记,一条是精神生活的印记。父母与孩子一起读过的书,与他们一起走过的道路一样,会留下深深的印迹。那些书,记录了他们无数共读的时光,承载了父母对孩子深情的爱。
读完这本书稿以后,我更觉得这个决定没有错。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著作。从这些文章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位父亲的思考与担当。
在孩子不到两岁时,贵勇就与许多父亲一样,遥想着孩子的未来,遥想着孩子如何度过即将到来的幼儿园及小学生活,追问着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追问着自己能够在孩子的童年里留下什么。遥想与追问的结果是,他决定带着孩子阅读,与那些伟大的童书一起,陪孩子成长。
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坚持每天拿出4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孩子读书,和孩子一起聊书。从图画书、儿童诗开始,逐步发展到桥梁书、文学名著、历史书、哲学书、动物小说、科普书、传统文化书、侦探小说、漫画、科幻小说、地理书、艺术书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阅读类型不断变化,阅读视野不断开阔,阅读能力不断提高,阅读品位也不断提升。
虽然贵勇是一位教育专家,但与许多父母一样,在陪伴孩子阅读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如选择什么书,如何让孩子热爱阅读,如何处理阅读与学习的关系等,他也有过纠结与困惑。在这本书中,他与大家坦诚交流了自己的思考与做法,介绍了自己在不同的阶段与孩子一起读过的书。应该说,无论是他的思考还是他的探索,对于年轻的父母们来说,都是非常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
当然,有些观点也需要再斟酌。如贵勇认为:“父母应更看重孩子的心灵成长,在亲子共读之外,让其多体验书籍之外的万千世界,多品味运动的充实、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同伴交往的乐趣,让孩子的童年丰富一些,自由一些,舒展一些。”倡导孩子多参与现实生活,当然应该。但是,阅读本身其实就是促使心灵成长zui 重要的手段。无论是运动、自然、交往,都能以阅读为基础。这样将阅读与生活相结合,就能让生活更有品质,也让阅读更有效果。
贵勇说,“阅读是童年的一部分,但不是童年的全部”。的确,阅读只是一扇窗口,是为了让孩子看见更丰富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亲子共读,让书留住时光、留住亲情、留住爱。这是贵勇和孩子的阅读呈现出的效果,也是陪伴孩子读书zui 甜蜜亦zui 有意义的果实。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苏州大学教授
朱永新
给孩子的童年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