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不仅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学习军事知识的不二选择,也是军事爱好者收藏的绝佳对象。 陆军的作战能力除了有赖于良好的兵员素质,也要依靠性能优良的作战装备,而陆军作战装备里首当其冲的莫过于坦克与装甲车。作为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坦克素有“陆战之王”的美称。而其他装甲车辆也因为机动性强并具备一定的防护力和火力,而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的相关数据资料均来源于国外知名军事媒体和军工企业官方网站等途径,坚决杜绝抄袭拼凑和粗制滥造。本书不仅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学习军事知识的不二选择,也是军事爱好者收藏的对象。
本套书包括经典枪械鉴赏指南(金装典藏版)、经典军用飞机鉴赏指南(金装典藏版)、经典单兵武器鉴赏指南(金装典藏版)、经典坦克与装甲车鉴赏指南(金装典藏版)、经典特战装备鉴赏指南(金装典藏版)、经典军用舰船鉴赏指南(金装典藏版)、经典二战武器鉴赏指南(金装典藏版)七本。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坦克与装甲车的发展历史、未来趋势和一些相关的军事知识,还全面收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研制的两百余种经典坦克与装甲车,包括轻型坦克、中型坦克、重型坦克、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运兵车、装甲侦察车、自行火炮等,每种武器有详细的性能介绍,并有准确的参数表格。
本书不仅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学习军事知识的不二选择,也是军事爱好者收藏的对象。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坦克与装甲车杂谈1
坦克与装甲车的历史 2
坦克与装甲车的未来 6
坦克与装甲车专业术语解析 8
第2章 美国坦克与装甲车 11
M2轻型坦克 12
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 13
M22“蝗虫”轻型坦克 14
M24“霞飞”轻型坦克 15
M41“华克猛犬”轻型坦克 17
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 19
M2中型坦克 21
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 22
M4“谢尔曼”中型坦克 23
M46“巴顿”中型坦克 24
M47“巴顿”中型坦克 26
M48“巴顿”中型坦克 28
M26“潘兴”重型坦克 30
M103重型坦克 32
M60“巴顿”主战坦克 33
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35
M3半履带装甲车 37
M113装甲运兵车 38
AIFV步兵战车 39
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 40
LVTP-5两栖装甲车 42
AAV-7A1两栖装甲车 43
M8“灰狗”轻型装甲车 45
T17装甲车 46
V-100轻型装甲车 47
LAV-25轻型装甲车 48
“悍马”装甲车 49
M1117“守护者”装甲车 51
“斯特赖克”装甲车 52
联合轻型战术车辆 54
“水牛”地雷防护车 55
M10坦克歼击车 56
M18坦克歼击车 57
M36坦克歼击车 58
M7自行火炮 59
M107自行火炮 60
M109自行火炮 61
M142自行火箭炮 63
M270自行火箭炮 64
第3章 苏联/俄罗斯坦克与装甲车 67
T-26轻型坦克 68
T-50轻型坦克 69
T-60轻型坦克 70
BT-7轻型坦克 71
T-24中型坦克 72
T-28中型坦克 73
T-34中型坦克 74
T-44中型坦克 76
T-35重型坦克 77
KV-1重型坦克 78
KV-2重型坦克 79
KV-85重型坦克 80
IS-2重型坦克 81
IS-3重型坦克 83
T-10重型坦克 85
T-54/55主战坦克 87
T-62主战坦克 89
T-64主战坦克 91
T-72主战坦克 92
T-80主战坦克 94
T-90主战坦克 96
T-14“阿玛塔”主战坦克 98
PT-76两栖坦克 99
BMD-1伞兵战车 100
BMD-2伞兵战车 101
BMD-3伞兵战车 103
BMD-4伞兵战车 104
BMP-1步兵战车 106
BMP-2步兵战车 107
BMP-3步兵战车 109
BTR-60装甲输送车 110
BTR-80装甲输送车 111
BTR-90装甲输送车 112
BRDM-2装甲侦察车 113
SU-76自行火炮 114
SU-85坦克歼击车 115
SU-100坦克歼击车 116
SU-122自行榴弹炮 117
SU-152自行榴弹炮 118
ISU-122自行火炮 119
ISU-152重型突击炮 120
第4章 英国坦克与装甲车 123
维克斯六吨坦克 124
“蝎”式轻型坦克 125
“马蒂尔达”步兵坦克 126
“瓦伦丁”步兵坦克 127
“丘吉尔”步兵坦克 128
“十字军”巡航坦克 129
“克伦威尔”巡航坦克 130
“彗星”巡航坦克 131
“谢尔曼萤火虫”中型坦克 132
“土龟”重型坦克 133
“征服者”重型坦克 134
“百夫长”主战坦克 135
“酋长”主战坦克 137
“维克斯”主战坦克 139
“挑战者”1主战坦克 140
“挑战者”2主战坦克 142
通用运载车 144
“萨拉森”装甲输送车 145
“萨拉丁”装甲车 146
“弯刀”装甲侦察车 147
“风暴”装甲输送车 148
“武士”步兵战车 149
“射手”坦克歼击车 151
“阿基里斯”坦克歼击车 152
AS-90自行火炮 153
第5章 法国坦克与装甲车 155
FT-17轻型坦克 156
FCM 36轻型坦克 157
AMX-13轻型坦克 158
S-35骑兵坦克 159
Char B1重型坦克 160
ARL 44重型坦克 161
AMX-30主战坦克 162
AMX-56主战坦克 164
AMX-VCI装甲输送车 166
AMX-10P步兵战车 167
AMX-10RC装甲侦察车 169
VBCI步兵战车 171
VBL装甲车 173
VAB装甲车 174
VBC-90装甲车 175
ERC装甲车 176
AML装甲侦察车 177
M3装甲输送车 178
VXB-170装甲输送车 179
“凯撒”自行榴弹炮 181
第6章 德国坦克与装甲车 183
一号轻型坦克 184
二号轻型坦克 185
三号中型坦克 186
四号中型坦克 187
“豹”式中型坦克 188
“虎”式重型坦克 189
“虎王”重型坦克 191
“鼠”式重型坦克 192
“豹”1主战坦克 193
“豹”2主战坦克 195
“黄鼠狼”步兵战车 197
“美洲狮”步兵战车 198
SdKfz 250半履带装甲车 199
SdKfz 251半履带装甲车 200
“鼬鼠”空降战车 201
“山猫”装甲侦察车 202
“狐”式装甲侦察车 203
“秃鹰”装甲输送车 204
“拳击手”装甲输送车 205
“野犬”全方位防护运输车 206
“猎豹”坦克歼击车 207
“猎虎”坦克歼击车 208
“美洲豹”坦克歼击车 209
“猎豹”自行高射炮 210
PzH 2000自行火炮 212
第7章 其他国家坦克与装甲车 215
“豹”2E主战坦克 216
M11/39中型坦克 218
M13/40中型坦克 219
M14/41中型坦克 220
M15/42中型坦克 221
P-40重型坦克 222
OF-40主战坦克 223
“公羊”主战坦克 224
“达多”步兵战车 226
“半人马”坦克歼击车 227
“梅卡瓦”主战坦克 228
“阿奇扎里特”装甲运兵车 230
Strv 74主战坦克 231
Strv 103主战坦克 232
CV90步兵战车 234
Bv 206全地形装甲车 236
BvS 10全地形装甲车 237
Pz61主战坦克 238
Pz68主战坦克 239
“食人鱼”装甲车 240
SK-105轻型坦克 242
ASCOD装甲车 243
“平茨高尔”高机动性全地形车 244
TAM主战坦克 245
TR-85主战坦克 246
“大山猫”装甲车 247
XA-188装甲运兵车 249
M-84主战坦克 250
M-95主战坦克 251
94式轻型坦克 252
97式中型坦克 253
61式主战坦克 254
74式主战坦克 255
90式主战坦克 256
10式主战坦克 258
60式装甲运兵车 260
73式装甲运兵车 261
89式步兵战车 263
96式装甲运兵车 265
轻装甲机动车 267
高机动车 268
机动战斗车 269
75式自行火箭炮 270
99式自行火炮 271
K1主战坦克 273
K2主战坦克 274
KIFV步兵战车 275
K9自行火炮 276
“胜利”主战坦克 278
“阿琼”主战坦克 279
参考文献280
前言/序言
在现代化三军中,陆军是最为古老的军种,从有军队存在开始就有陆军了。在战争中,陆军有着其他军种法替代的作用。从某种角度来说,不论是空军还是海军,或者其他特殊军种(如特种部队),其最终目的是为陆军进攻而服务。
现代陆军是一个多兵种、多系统和多层次有机结合的整体,具有强大的火力、突击力和高度的机动能力。陆军既能独立作战,又能与其他军种联合作战。陆军的作战能力除了有赖于良好的兵员素质,也要依靠性能优良的作战装备,而陆军作战装备里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坦克与装甲车。作为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坦克素有“陆战之王”的美称。而其他装甲车辆也因为机动性强并具备一定的防护力和火力,而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坦克与装甲车的发展历史、未来趋势和一些专业的军事知识,还全面收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研制的两百余种经典坦克与装甲车,包括轻型坦克、中型坦克、重型坦克、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运兵车、装甲侦察车、自行火炮等,每种武器有详细的性能介绍,并有准确的参数表格。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会对坦克与装甲车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作为传播军事知识的科普读物,最重要的就是内容的准确性。本书的相关数据资料均来源于国外知名军事媒体和军工企业官方网站等权威途径,坚决杜绝抄袭拼凑和粗制滥造。在确保准确性的同时,我们还着力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尽量做到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说明,并添加了大量精美的图片。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丁念阳、黎勇、王安红、邹鲜、李庆、王楷、黄萍、蓝兵、吴璐、阳晓瑜、余凑巧、余快、任梅、樊凡、卢强、席国忠、席学琼、程小凤、许洪斌、刘健、王勇、黎绍美、刘冬梅、彭光华、邓清梅、何大军、蒋敏、雷洪利、李明连、汪顺敏、夏方平等。在编写过程中,国内多位军事专家对全书内容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审校,使本书更具专业性和权威性,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军事资料来源的局限性,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12月
钢铁洪流中的璀璨星辰:坦克与装甲车辆的传奇史诗 引言: 自十九世纪末的蹒跚学步,到二十一世纪的精密计算,坦克与装甲车辆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军事科技进步史,更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以钢铁意志改写陆地格局的宏伟篇章。它们曾是战场上呼啸而过的死神,是改变战争形态的革命者,更是国家实力与工业制造能力的象征。从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泞中初露锋芒,到二次世界大战的钢铁巨兽横扫欧亚,再到冷战时期的技术竞赛与现代战争的精确打击,每一辆坦克,每一辆装甲车,都承载着无数工程师的智慧结晶,无数士兵的血泪与荣耀。 本鉴赏指南,并非简单罗列型号与参数,而是致力于带领您深入探索这些钢铁巨兽背后,那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理解它们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感受它们在设计理念、技术革新和战场运用上的独特魅力。我们将穿越时空,从早期简陋的装甲战车,到如今集尖端科技于一身的现代化主战坦克,品味每一款载具在设计上的匠心独运,以及它们如何凭借其独特的性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第一章:萌芽与诞生——陆地战争的革新者 在人类战争史上,步兵与骑兵曾是陆地战场的主角。然而,随着火炮与机枪的出现,传统的战斗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坦克,作为一种全新的陆地作战平台,应运而生。本章将回顾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探究坦克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工业革命的遗产: 蒸汽机、内燃机、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为制造重型、履带式、带有装甲防护的载具提供了可能。我们将介绍早期英国与法国在坦克研发上的探索,以及那些充满创意却略显粗糙的原始设计。 战场的催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僵持战壕,让陆军指挥官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突破坚固防御、越过壕沟、并抵御敌方火力的新型武器。本章将深入剖析坦克在“血肉磨坊”中的早期表现,它们是如何从战场上的“好奇号”逐渐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因素。 早期型号的特色与局限: 从英国的“马克”系列到法国的FT-17,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早期坦克的结构特点,如菱形车体、炮塔设计、动力系统以及装甲防护。同时,也会探讨它们在机动性、可靠性、火力输出和战场协同方面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装甲车辆的初步探索: 除了坦克,侦察车、装甲运兵车等早期装甲车辆的概念也在这一时期萌芽。本章也将触及这些辅助性装甲载具的初步尝试,它们为后来的装甲集群作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第二章:黄金时代——二战的钢铁巨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坦克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场空前规模的冲突中,坦克以惊人的数量和前所未有的技术水平,成为了战场的主宰。本章将带领您领略二战时期各国坦克的设计理念、技术革新以及它们在各大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德意志的闪电战: 我们将重点关注德国“豹”式、虎式坦克等一系列经典型号,分析其设计哲学,如优秀的机动性、强大的火力与坚实的防护(尽管某些型号也存在可靠性问题)。我们将深入探讨“闪电战”理论如何将坦克集群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苏联的钢铁洪流: T-34坦克的横空出世,是二战坦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章将分析T-34倾斜装甲、柴油发动机以及优秀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并介绍苏联其他如KV、IS系列重型坦克的特点。我们将探讨苏联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如何支撑起这场钢铁洪流。 美国的工业巨兽: M4“谢尔曼”坦克的广泛装备与可靠性,使其成为盟军在欧洲战场上的中坚力量。我们将解析“谢尔曼”的设计优势,如模块化设计、易于维护,以及其多样化的改进型。同时,也会介绍美国在两栖坦克、突击炮等领域的创新。 英联邦的战地之星: 从“丘吉尔”到“克伦威尔”,英国坦克在二战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本章将分析英军坦克在战术运用上的特点,以及其在北非、意大利等战场上的表现。 各国的特色与创新: 除了主要参战国,我们还将简要介绍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在坦克设计上的特色与创新,以及它们在特定战场上的作用。 装甲侦察与支援: 轻型坦克、侦察装甲车、自行火炮等支援性装甲载具在二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将一一梳理这些型号,分析它们在战场上的配合与协同。 第三章:冷战的对峙——技术竞赛与陆权博弈 冷战时期,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展开了持续数十年的坦克技术竞赛。新材料、新工艺、新战术不断涌现,坦克的设计理念也更加注重一体化、信息化和模块化。本章将带您走进冷战的硝烟,感受这场无声的技术较量。 主战坦克的概念确立: 从MBT(Main Battle Tank)的诞生,到其核心设计理念的演变。本章将分析如何通过技术整合,将火力、防护、机动性完美结合,打造出全能型的陆战之王。 苏联的挑战者: T-54/55系列、T-62、T-64、T-72、T-80等一系列经典苏联坦克,以其简洁粗犷的设计、强大的火力与相对较低的成本,对西方构成了巨大的压力。我们将解析它们的演进脉络与技术特点。 美国的应对与超越: M48“巴顿”系列、M60“巴顿”以及最终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代表了西方坦克技术的最高水平。本章将详细介绍“艾布拉姆斯”的复合装甲、燃气轮机动力以及先进的火控系统。 欧洲的精工细作: 德国的“豹”2、英国的“挑战者”、法国的“勒克莱尔”等,代表了欧洲国家在坦克设计上的严谨与创新。我们将分析它们在火力、防护、人机工程学以及战场适应性上的独到之处。 装甲侦察与反坦克作战: 侦察车、攻击直升机、反坦克导弹等新技术的出现,对传统坦克战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章也将关注冷战时期侦察车、步兵战车等装甲载具的发展,以及反坦克作战体系的演变。 核时代的考量: 在核威胁的背景下,坦克的防护能力和生存性成为了设计的重中之重。本章将探讨核生化防护技术在坦克上的应用。 第四章:现代战争的演进——信息化与无人化趋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坦克与装甲车辆的未来。网络化作战、战场感知、精确打击以及无人化技术,正在重塑着陆地战场。本章将展望未来,探索新一代装甲车辆的发展方向。 信息化作战: 网络中心战的理念如何体现在坦克设计中?战场信息共享、目标指示、态势感知等技术将如何提升坦克的作战效率? 传感器与探测技术: 热成像、激光测距、先进的雷达系统等如何赋予坦克更强的战场洞察力? 新型装甲与防护: 复合装甲、爆炸反应装甲、主动防护系统等技术的最新进展,将如何提升坦克的生存能力? 无人化与智能化: 无人驾驶坦克、遥控作战平台、人工智能在战场上的应用,将为未来的陆战带来怎样的变革? 多样化的装甲平台: 除了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自行迫击炮、工程车辆、排爆车辆等各种特种装甲车辆将如何适应未来战场的需求? 全球视角下的装备发展: 简要介绍当前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在装甲车辆领域的最新研发动态和发展趋势。 结语: 坦克与装甲车辆,是陆地力量的脊梁,是国家安全的坚实屏障。它们不仅是冰冷的钢铁机器,更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结晶。从蹒跚的早期型号到如今的智能平台,每一款载具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设计者、制造者和操作者的心血。 本鉴赏指南,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去理解这些钢铁巨兽的历史、技术、战术和未来。通过对经典型号的赏析,以及对技术演进的梳理,我们希望能够激发您对军事科技的兴趣,感受陆地战争的宏伟画卷,并从中获得知识与启迪。让我们一同品味这些钢铁洪流中的璀璨星辰,感受它们所讲述的传奇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