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唐长安城郊园林文化研究》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论说了唐长安城东南隅曲江园林文化的形成、特色及影响,认为曲江的园林文化兴起于秦汉,成于隋而盛于唐,宋元明清随都城东迁而逐渐衰落,21世纪将重现辉煌。唐代曲江是都城长安有活力的地方,曲江流饮、杏园探花、雁塔题名、乐游原登高、芙蓉园看花等中国古代脍炙人口的文坛佳话就发生在这里,曲江之于长安即如今日西湖之于杭州。下编讨论了唐长安城南郊少陵原与樊川的园林文化。“城南韦杜,距天尺五”,这里贵族别墅园林广布,有著名的杜甫别业、很早的“人间天堂”,加上樊川八大寺院,成为首都长安郊区的文化高地。龙首原的地理形势是决定唐长安城曲江及南郊园林繁盛的重要基础。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编 唐长安城东南隅曲江园林文化
前言 i
插图目录 ix
列表目录 xiii
第一章 宜春、乐游皇家苑,曲水流觞芙蓉园——曲江文化源渊长 3
一、秦宜春苑与隑州 3
二、汉宜春苑、乐游苑与曲江 6
三、隋大兴城、芙蓉园与曲江 10
第二章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唐代曲江的园林建设 21
一、唐代曲江园林建筑的兴衰 21
二、唐代曲江文化区的规模及其园林风光 32
第三章 皇帝游幸芙蓉园,赐宴百官曲江亭——皇家、政府组织的曲江游宴活动 42
一、六飞南幸芙蓉苑,十里飘香入夹城——皇帝游幸芙蓉园 42
二、密座千官盛,场开百戏容——百官宴饮曲江亭 51
第四章 杏园探花、雁塔题名、曲江流饮——进士的曲江游宴活动 59
一、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进士曲江宴的起源与发展 59
二、几种典型的庆贺活动 63
三、进士团——民间经济组织的应运而生 72
第五章 文人觅诗处,万民节庆园——文人的四季诗情与百姓的节俗活动 77
一、大抵世间幽独景,最关诗思与离魂——长安文人四季觅诗曲江头 77
二、都人赏于曲江,莫盛于中和、上巳节——长安百姓节日胜游曲江 89
第六章 曲江文化的衰落与重生——宋代以来的曲江 110
一、曲江宫殿、游乐燕喜之地皆为野草——宋代的曲江 110
二、曲江池畔黍离离,芙蓉园中牧儿讴——明代的曲江 113
三、曲江、杏园、乐游宴喜之地无涓流残址之可寻——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曲江 118
四、曲江文化胜迹,21世纪重现辉煌——当代的曲江建设 121
下编 唐长安城南郊少陵原与樊川园林文化
第七章 皇家贵族陵邑,上林苑中有苑——秦汉时代的少陵原与樊川 129
一、少陵原上汉宣帝杜陵与杜陵邑 129
二、凤栖原上的张安世家族墓地 154
三、杜南苑与樊川:秦汉皇家禁苑 162
第八章 少陵诗圣,杜曲桑田——杜甫在长安城南 185
一、杜甫的生平 185
二、杜曲幸有桑麻田:杜甫在城南的住所 190
三、朝扣富门暮随马:杜甫在城南的生活 195
四、杜陵题诗乃如史:城南生活对杜甫成为“诗史”的影响 206
五、工部千秋庙貌新:杜公祠的建设与发展变迁 209
第九章 城南别业,人间天堂——唐代学者别业园林 220
一、城南别业园林的分布 220
二、何将军山林 232
三、杜佑庄园 246
四、中国最早的“人间天堂”——员庄 255
五、其他学者别业 260
六、少陵樊川的景观及其与长安城的关系 280
第十章 城南韦杜,离天尺五——唐代长安城南韦杜家族的繁盛 286
一、唐代以前韦氏家族历史及其主要人物概述 286
二、唐代以前杜氏家族历史及其主要人物概述 289
三、唐代长安城南韦杜家族的繁盛 291
四、韦杜世居及其庄墅园林 321
第十一章 华严祖庭,樊川八寺——宗教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330
一、华严宗的成立及其背景 330
二、华严宗的发展与繁荣 341
三、华严祖庭华严寺及其建筑园林特点 355
四、樊川八大寺的分布及其园林变迁 360
第十二章 城南胜游地,兴修杜公祠——宋元明清以来的少陵樊川文化 369
一、宋代以来游记中的长安城南印象 369
二、元代西安城南少陵地区 388
三、明代西安城南少陵地区 398
四、少陵原上的明秦王“小十三陵” 403
五、清代西安城南少陵地区 415
六、民国时期城南少陵地区 422
七、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南少陵地区 432
第十三章 结语:盛世少陵原,巨龙航天梦 441
一、唐都长安郊区最宜居最兴业的生态文化区 441
二、少陵樊川地区位于古都长安城市的龙脉南端 444
三、如何实现西安航天城文化生态园的建设目标 451
四、文化与生态建设是航天基地巨龙腾飞的双翼 455
参考文献 460
后记 464
插图
图1-1 西汉时代的曲江地区 9
图1-2 隋大兴城六爻与曲江图 13
图2-1 唐代曲江园林平面布局示意图 25
图7-1 汉宣帝杜陵位置示意图 130
图7-2 杜陵陵区平面示意图 135
图7-3 汉宣帝杜陵 136
图7-4 杜陵陵碑 136
图7-5 长乐未央圆瓦当 137
图7-6 长生无极圆瓦当 138
图7-7 鎏金铜构件 139
图7-8 杜陵1号陪葬坑出土的陶俑 140
图7-9 杜陵陪葬墓 141
图7-10 卷云纹瓦当 143
图7-11 杜陵东园——汉宣帝孝宣王皇后陵 144
图7-12 杜陵南园——汉宣帝许皇后少陵 145
图7-13 秦杜虎符 152
图7-14 张安世家族墓地布局图 154
图7-15 张安世墓地发掘现场 155
图7-16 张安世墓地出土战俑 156
图7-17 张安世墓出土的成套量具 157
图7-18 “卫将长史”印章 158
图7-19 M1墓道 159
图7-20 秦杜南苑、汉御宿苑在上林苑中的位置 165
图7-21 秦上林苑的宫观建筑 169
图7-22 汉上林苑的宫观建筑 171
图7-23 西汉时期的少陵樊川地区 183
图8-1 杜甫一生形迹图 185
图8-2 杜甫长安城南住址示意图 191
图8-3 杜甫居所布局示意图 193
图8-4 杜甫在城南郊游地点示意图 196
图8-5 长安城南杜公祠变迁示意图 215
图8-6 长安城南现存杜公祠布局示意图 216
图8-7 成都杜甫草堂布局示意图 218
图9-1 唐代少陵樊川别业园林分布图 220
图9-2 何将军山林布局推测图 242
图9-3 寂寞荷叶杯的现代造型 244
图9-4 杜佑郊居布局推测图 253
图9-5 员庄布局推测图 260
图9-6 白序庄布局推测图 273
图10-1 唐代宰相人数排名前12位的家族在诸氏中所占比例图 293
图10-2 韦杜家族宰辅在诸氏中所占比例图(前10位) 293
图10-3 唐代长安城南韦杜家族庄墅园林分布图 328
图11-1 现代出版的《华严经》 332
图11-2 华严五祖 336
图11-3 华严宗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关系 346
图11-4 华严两大祖师舍利塔 356
图11-5 牛头寺后殿 365
图11-6 牛头寺古柏 366
图12-1 张礼游城南路线图 370
图12-2 宋代长安城南图 380
图12-3 元代城南少陵地方 395
图12-4 明代城南少陵地区 399
图12-5 明秦藩王墓葬群分布图 403
图12-6 秦王朱樉墓 407
图12-7 秦愍王墓 408
图12-8 秦惠王墓 410
图12-9 秦简王墓 411
图12-10 秦宣王墓前石刻 412
图12-11 清代城南少陵地区 415
图12-12 民国城南少陵地区 422
图13-1 唐都长安郊区园林布局图 441
图13-2 《三才图会》的《六爻定位》图 443
图13-3 隋唐都城中的六爻地形示意图 444
图13-4 终南山天际轮廓线与唐长安城标志性建筑 446
图13-5 唐长安城政治、经济与文化地区中心线与夹城 446
图13-6 龙首原与唐长安城龙脉 447
图13-7 长安城郊文化轴线 449
图13-8 西安市周边山川地理形势 450
图13-9 秦都咸阳宫殿与天象对照示意图 451
图13-10 北斗星(左)与南斗星形状 453
图13-11 西汉长安城“斗城说”布局示意图 453
图13-12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区位图 455
列表
表7-1 杜陵杜氏家族起源示意表 151
表7-2 文献中关于西汉上林苑规模的记述 166
表8-1 全国各地杜公祠(杜甫墓)一览表(不完全统计) 213
表9-1 长安城南地区别业园林分布表 220
表10-1 唐代韦氏宰辅人物表 292
表10-2 韦安石、韦巨源家族世袭简表 294
表10-3 韦思谦家族世袭简表 296
表10-4 唐代杜氏宰辅人物表 304
表10-5 杜如晦家族世袭简表 305
表10-6 杜佑家族世袭简表(始自杜预,共16代) 308
表10-7 杜黄裳家族世袭简表 310
表10-8 唐代韦杜家族宰辅人物入仕途径表 318
表10-9 唐代韦杜家族荣登宰辅人物拜相年龄及任相时间统计表 319
表10-10 唐代韦杜家族驸马皇妃统计表 320
表11-1 从华严学到华严宗的发展 339
表11-2 华严宗法脉传承表 351
表11-2 华严宗法脉传承表续1 352
表11-2 华严宗法脉传承表续2 353
表12-1 《游城南记》所载的宋代别业表 376
表12-2 《游城南记》所载的墓葬表 379
表12-3 《游城南》和《游城南记》所载景观对比表 381
表12-4 明代城南乡里表 398
表12-5 明秦藩王传承表 405
表12-6 清代城南社、村表 414
表12-7 民国十八年(1929年)时期西安城南村落分布表 422
表12-8 城南樊川、少陵原的村落 432
前言/序言
我第一次考察曲江池遗址是因为老父亲要去看其旁边的王三姐寒窑。
1987年我来陕西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的是历史地理学,导师史念海先生经常鼓励我们走出校门进行实地考察。慈恩寺大雁塔距校园很近,于是常去参观,但都没有关注到曲江池的南北二湖遗存。
次年秋,老爸来西安看我,在我姑家说起要去参观大雁塔。我姑说:王三姐坐了18年的寒窑就在那不远,位于雁引路旁边。后来游完慈恩寺,父亲一定要去看王三姐的寒窑,他说:那可是王三姐成仙的地方啊!那时候,大雁塔的东南仍是一片农村田园风景,更没通公交,我们租车前往。寒窑在曲江池村东侧黄土沟壑内,很好找。崖壁上有几孑L普通形制的窑洞,王宝钏的塑像也没有太高的艺术性,但在老一辈人心目中,这里可大不同,为传统爱情的“圣地”。
这件事让我思考,一个远在安徽偏远乡村的老农,只上过两年多学,为何对西安城郊区的这个窑洞这么向往呢?不仅仅是听过《五典坡》这部戏剧的原因吧!后来我骑自行车多次来曲江池附近访问,回来再查阅古今文献资料,才知道这里属唐都长安城东南隅,有乐游原、曲江池,景致绝佳,不仅有皇家园林“芙蓉园”、宗教建筑大雁塔,还有众多的“丽人”“少年”来此踏青寻芳,更有精英进士在此举行杏园探花、曲江流饮活动。除曲江池村外,尚有月登阁村,是唐朝进士们举行“打球宴”的地方吗?新开门村与唐代新修夹城有何关系?曲江池村北有村名北池头,其旁边那片洼地在唐朝是什么地方?原来作为中国历史前半期繁荣昌盛王朝周秦汉唐首都的西安市,每一寸土地皆有可能存在着历史长河中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故事。
在考察中我发现,乐游原与九五高地的兴善寺几乎东西相对,地脉相通,应该属于六爻之一的“九五”之尊。但学者均以为是“九六”高地。后来我发表的论文《隋大兴城的兴建及其对原隰地形的利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隋唐都城六爻地形及其对城市建设的影响》(《白沙历史地理学报》2010年第9期),其问题均来自这些早期的考察活动。
2002年曲江新区的开发走向了快车道,我与耿占军教授主持的《曲江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评价》课题的设置与研究,促成了本书上编的完成。
曲江新区为更好地规划发展必须摸清家底,于是在《西安晚报》上刊登广告,广泛征集本区文化资源,并鼓励大家深入研讨。我与西安文理学院耿占军教授设计了《曲江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评价》课题的研究方案,得到曲江管委会的资助。课题研究的目的有二,一是编辑曲江历史文化的可记可歌可绘可论的文本图像,即资源整合。二是资源评价,研究曲江历史文化繁荣发展的文脉主线和细节特点,给曲江在西安市的定位及今后的文化生态建设等奠定历史地理学的学术理论基础。课题先做资源整合的第一部分,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历代文人记曲江:典籍史料篇。二是历代诗人咏曲江:诗词歌赋篇。三是古今图像绘曲江:图像资料篇。四是现代学者论曲江:研究论著篇。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部分资源评价的研究,论述曲江历史文化的发展特点、历史地位及形成原因等,完成“曲江历史文化通论”。本书的上编是我撰写的这部分内容。资源整合部分要求坚持文图资料的综合性、引用注释的权威性,而在资源评价方面则要求坚持研究观点的科学性、书写行文的通俗性。
课题在2003年底完成,时任曲江新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的李元先生建议加上“历代名人与曲江”,又补充编辑“现代规划”的内容,并命名为《曲江文史宝典》,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在2004年11月出版。
课题的完成在社会实践与学术研究两方面应该说达到了设计效果。资源整合为规划设计曲江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宝贵材料。张锦秋大师在设计大唐芙蓉园时还特别感谢了我们的团队,说我们收集的隋代水饰流觞的文献给其带来了灵感,后来其为临潼区设计“大唐华清城”项目时,还专门建议我们的团队开展同类型的课题研究。我与耿占军教授主编的《骊山华清官文史宝典》,2008年1月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
唐长安城郊园林文化研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