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老照片 珍藏版贰拾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老照片》的成功出版,开启了中国出版业的“读图时代”,相继被业内媒体评选为:
新中国出版业五十件大事
1978-1998二十年难忘的书
改革开放30年原创畅销书
改革开放30年来具影响力的300书
共和国60年60本书
“十余年来,不断出版的《老照片》以朴素而温情的独特方式定格历史,使我们得以在过去朦胧的霞光中,重新认识和反思切身的社会生活。”
——“共和国60年60本书”入选评语
冯克力主编的《老照片(珍藏版23)(精)》以崭新的视角回望历史,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专门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辅以详实、生动的文字,辟有《故时风物》《旧事重温》《私人相簿》《名人一瞬》《事件写真》《人生况味》《人与摄影》等专栏,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冯克力,出生于1954年,《老照片》主编,十余年来潜心于老照片的征集、出版与研究,著有《感言老照片》《当历史可以观看》等。
第一〇三辑
吴炳琳 我的1945年
张在璇 舅舅留下的底片
王秋杭 1989年:大西北采风记(中)
陈钦春 追忆我的四位祖父
邵迎进 祖父的“履历”
陈仁德 马士弘记忆里的石牌之战
汤海龙 我是黄埔后代
王繁荣 一位抗战老兵的回忆
徐基坤 徐基坎 从民国走来的父亲——徐用仪
王建新 怀念岳父金祥洲
吴波云 舅妈高芬
邓海南 老照片中的家史
杨衡善 记忆深处的“孔德”
丁永宁 我的外交与新闻生涯回忆
张丹非 岁月如歌
鲜继根女士的来信
高岩女士的来信
冯克力 一次难忘的交流
封 面 1958年:外婆与外孙(邓海南)
封 二 伪满私立国民学校毕业合影(林兴涛)
封 三 祖孙(张在璇)
第一〇四辑
韦亚南·父亲与西藏
陈本钧·时代大变革中的一位知识女性
崔·英·大舅
李守民·我的母亲
秦博瑞·平凡的母亲
李义福·1957年:岳父参加国庆大阅兵
史卫平·1914年:德国飞机迫降海州
薛·原·1948年:美国兵镜头里的青岛“相貌”
王·道·倩影芳踪今何在
谭金土·相框里的秘密
胡存珠·大闺女小女婿
齐国利·青春的脚步
刘剑侠·1960年:省医疗队在潍坊
于泽涛·饥饿年代的存照
孙国辉·两位国际友人的赤峰之恋
沈·飚·1952年中国农民代表团访问苏联
林·明·《老照片》与老照片
黄崇华 《老照片》情结
王永义·我和《老照片》的不解缘
苏·昀·一晃十四载
冯克力·“个人主义价值”的联想
封 面 连云港的教会医院手术楼(史卫平)
封 二 彼时的文人雅集(林雳)
封 三 顾家女性亲戚在园林留影 (王道)
第一〇五辑
冬 冬 父亲李俊民的“文革”劫难
曾 毅 街拍女王薇薇安·迈尔
王秋杭 1989年:大西北采风记(下)·
马庆芳 家族里的空军抗日烈士
胡其伟 外祖父程修兹从教五十年
邓海南 外公题诗的童年照片
赵 淳 难忘的岁月
贺捷新 孟家有女·
阎宗玲 丈夫、儿子与京剧
朱赓荪 由旧照片勾起的往事
史耀增 九十年前的植树节
刘善文 老照片里的“年味”
杨廷华 末代王爷汪鹏程
叶建功 我国桥梁界先驱李文骥
张 忠 1938年:女教师从军记
张 晶 修改《丰收之后》前后
赵伟力 梅兰芳先生献花
谭安利 一张布满时代印痕的照片
李荣欣 穿梭喜马拉雅山的采访
胡启江 我看《老照片》
任 静 干嘛要拍照
冯克力 薇薇安与老照片
封 面 薇薇安·迈尔摄影作品(曾毅)
封 二 薇薇安·迈尔在纽约街头的自拍照(曾毅)
第一〇六辑
谭金土·1932年:上海一家外企的影像志
杨·潜·张敏之家人的“大江大海”
张聿温·怎样父母怎样情
淮·淮·短暂的相聚
崔·英·我的外婆廖英芬
杨衡善·永远的罗家胡同十六号
王运东·追忆父亲王大中将军
王雨晨·奶奶参军记
林冠珍·北美红雀行动:接盟军战俘回家
李承言·四十年前师生情
郭胜华·一关又一关
王晓勇·小学印象
张进仁·我的两位恩师
王·毅·回忆淄博联师教师轮训队
沙开胜·肖像背后的故事
冯克力·大爱无疆
封 面·倩影(杨衡善)
封 二·1932年:上海外企华铝钢精厂的医务室(谭金土)
封 三·1932年:上海外企华铝钢精厂的女工(谭金土)
样章
一组吊唁孙中山先生的老照片
常?华
2016年适逢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为表达对这位伟人的尊敬和缅怀之情,特将笔者珍藏的一组老照片(见中插)及考证刊布于此,以求教于行家学者和广大读者。
笔者所珍藏的这些老照片,虽因年代久远而发黄破旧,但仍可较清楚地看到当年北京各界民众去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瞻仰孙中山先生和沿街送灵的情景。这组照片从孙中山灵柩自协和医院启运时,广大群众自发地前来瞻仰送行开始,到祭奠活动连续九天后,孙中山灵柩移送香山碧云寺,殡列行进至中央公园门口外为止。
这组照片纠正了一些权威书籍中的讹误,同时也填补了相关书籍中没有的一些情节,为研究孙中山先生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直观影像。
例如,按预定计划当时任中华民国执政的段祺瑞要到社稷坛祭奠孙中山的,但他临时改派内务总长龚心湛代为祭奠。广大民众听闻此事,深为不平,因此在龚心湛到后,被学生阻拦,只能从侧门而上。龚在读完祭文即灰溜溜地离去,图2(见中插)即是他表情淡漠地步出大厅时所拍。再如,《哀思录》一书中称孙中山灵堂外的条幅为“恢复国际平等,提倡国家自由”,而从照片上看,应为“恢复国际平等,恢复国家自由”。
这组照片均为我国早期摄影师张玉亭先生所拍,存世极少。张玉亭是我国北方早期无声电影的创始人、北京最早的电影新闻摄影师。他1914年在法国电影百代公司驻津办事处学习电影放映、摄影、发行等业务,1915年起即担任新闻摄影驻京记者。1930年张玉亭在北平东四牌楼创办玉亭商行,据考证,这是北平最早专营摄影、洗印、制片、放映、器材等业务的商铺。张玉亭不仅是华北地区在摄影方面唯一被公认为资深权威的人,也是一位慈善家。他把自己辛勤劳动所得用来舍粥、放粮、办茶棚、做善事。至今,妙峰山地区的老乡们对他当年的义举,仍津津乐道,赞不绝口。
1924年10月,冯玉祥先生在北京起兵,推倒曹锟政府后随即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孙先生携夫人宋庆龄于12月31日抱病抵京,受到各界团体盛大欢迎。出于对孙先生的敬仰,头脑敏锐、思想进步的张玉亭深深感到这是难得的新闻素材,一定要把握机会。于是,他专门从外商处进了几十盒胶片,作了充分准备,以新闻摄影师的名义,开始连续十余天,跟拍孙先生在北京的活动实况,最后制作成新闻纪录片。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病逝。张玉亭闻讯后火速赶到铁狮子胡同孙中山行辕,费尽周折,总算抢拍了一些珍贵镜头。此后,他又辗转中央公园,继续跟拍。
4月2日为孙中山出殡时间。上午9时,孙中山的灵棺缓缓移出社稷坛,孙夫人宋庆龄身着黑色夹袍,面罩黑纱,悲泪涔涔,乘坐一辆黑色马车,随柩缓行。在30多万送灵民众的夹道中,张玉亭或站在高墙上,或挤在人群中,前后不停地忙碌着。他一边擦拭着泪水,一边不断地拍摄,沿着西长安街,出西直门,赴西山。下午4时,车马络绎进入玉泉山口。此时张玉亭已搭汽车先行赶到这里,他把机器架在玉泉山口的彩绸牌坊旁,拍摄到出殡队伍从缀着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的牌坊下通过的镜头,队伍直抵碧云寺。孙中山灵榇安放到碧云寺的石塔之中,隆重的祭奠仪式完毕,参加葬礼的人们相继依依离去。而张玉亭也忙了整整一天,仅仅是中午吃了助手递来的几个烧饼。
这组照片的洗印者为太芳照相馆,位于前门廊坊头条西口,是一家老字号,技术精湛,也时常给团体单位拍摄长条转机。当年,它的经营项目有:弧光摄影、美术照相、精巧放大、冲洗胶片、各种着色、代制铜版等。在它冲洗的照片背后,都印有蓝色的椭圆形印章,上刻“太芳照像馆,北京廊坊头条西口”字样,以标明自己的产品。这组照片中,尺寸最大的长29厘米、宽15厘米 ,最小的长20厘米、宽10厘米,初步判断这是放大片,反映了当时北京照相业的实际水平。
以上是笔者结合所藏照片查阅资料、访问当事人后做的初步考证,还望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
老照片珍藏版第10辑、第23辑(现时点最新)
评分活动的时候购买,价格比较便宜
评分棒先生订购的,他满意
评分这个系列一直都买,值得。
评分好书。内容精彩,期待更多好书,
评分给别人买的,内容应该还行
评分这个系列一直都买,值得。
评分山东画报出版社的好书!每本都买
评分很舒服 东西非常非常好!!!朋友很是满意!!
老照片 珍藏版贰拾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