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弘一法师一起抄写《金刚经》 中信出版社

与弘一法师一起抄写《金刚经》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弘一法师 著
图书标签:
  • 弘一法师
  • 金刚经
  • 佛教
  • 经书
  • 书法
  • 抄经
  • 中信出版社
  • 禅宗
  • 传统文化
  • 心灵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65092
商品编码:12140729561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10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纯质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  中国文字韵律之美+传统书法线条之美。现代设计,绝对珍藏!
  ★  正面高清印刷原作+背面灰色字迹描红。一书多用,尽收囊中!
  ★  传统手工装帧、超长拉页、特种艺术纸,极大限度再现大师原作原貌。
  ★  与历代名家一起,感受书法与文学精妙结合的典范之作!
  买书必读!如何使用此书:
  欣赏——
  文学名篇、书法佳作,中国文字韵律之美,与中国书法线条之美双重加乘!对于难断句的文辞,在原图上增加了句点;草书附有释文。背面另有原文及编辑导读。高清特种艺术纸印刷,如在博物馆中亲身体会名家原作的震撼之美!
  临摹——
  印刷精度极高,书法大师笔锋的细节处理、笔力的轻重浓淡,一览无余。七米超长拉页,避免了普通平装字帖在使用时的种种不方便之处,无需镇纸,极为方便。
  描红——
  背面为浅灰色字迹,可描红使用。毛笔、钢笔、软性笔、便携毛笔……均可。
  收藏——
  古典经折装帧,每一本都由工人纯手工粘贴而成,装帧难度极大。现代极简设计,洗练优雅,市场罕见!
  《金刚经》,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流传极广的佛经。
  近代佛教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晚年病中之作。
  字体修长,结字寒简,气质朴拙。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李叔同(1880—1942),字息霜,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被后人人尊称为弘一法师。他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zui杰出的高僧之一,也是文化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在诗、词、书、画、音乐、戏剧、文学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令人瞩目的创造性发展。
  弘一法师的命运充满传奇色彩,他早年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投身教育,并声名日显。中年后剃度出家,潜心戒律,著书说法,以求在修行中渡己渡人。他的一生正如赵朴初先生所评价的那样:“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古人深信读诵、抄写、传播《金刚经》的无上功德,从帝王将相、沙弥僧侣,到州官百姓,无不因《金刚经》而心生妙谛。听诵《金刚经》而开悟的六祖慧能也曾说:“此经读诵者无数,称赞者无边,造疏及注解者凡八百余家。”
  佛教经文与书法的结合,则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书法历史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书画界的名家大师,曾在反复抄经中体悟书写佛经的福德,从一遍一遍对经文的抄写当中体悟信仰,进行修行。通过佛家与书法家的共同参修,这种小楷书法得到了艺术上的升华。而写经,也从以实用为目的,逐渐发展成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雅致的艺术。
  这幅作品写于一九三六年,是弘一法师于病中完成的,也是他晚年的书法代表作之一。全文五千余字,历时十九日完成,然而从头至尾笔画统一,字形一致,没有丝毫不连贯之处,显然是在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写就的。这幅作品字体修长,结字寒简,气质朴拙,正如他自评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禅意书写:与古贤同行,体悟经义之美》 一部引领心灵回归宁静的经典抄经指南 引言:在笔墨之间,寻得清净本心 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心神不宁,思绪纷飞。如何才能寻得一处安放身心的净土?《禅意书写:与古贤同行,体悟经义之美》正是为渴望在日常中寻求片刻安宁与深刻体悟的读者而准备的一部作品。它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书法的指导手册,更是一场深入古代哲思与生活美学的精神之旅。 本书旨在引导读者通过传统而庄严的抄经仪式,实现对经典文本的精微体察,从而达到“手眼共用心,笔墨传真意”的境界。我们相信,每一次庄重的落笔,都是一次与历史智慧的对话,一次对自我内心的审视与梳理。 第一章:抄经的仪式与准备——心诚则灵,物器合一 抄经,自古以来便被视为一种修行的法门。它要求抄写者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本章将详细阐述如何建立一个适宜抄经的环境,以及准备必要的法器与物料。 一、环境的营造:清净之地,心境自成 我们探讨了如何选择一个安静、整洁的空间作为抄经之所。强调光线的柔和、空气的流通以及环境的素雅,都是为了帮助修行者迅速进入专注状态。我们将分享一些传统布置的小技巧,例如如何简单地陈设香炉、使用香薰,以气味引导心神回归。 二、笔墨纸砚的讲究:顺手为道,工具为心之延伸 对于抄经者而言,手中的工具是连接心灵与文字的桥梁。本章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笔、墨、纸、砚的特性。我们不推崇盲目追求昂贵,而是强调选择适合自己手感、能够顺畅表达心意的工具。 毛笔的选择与养护: 从狼毫、羊毫到兼毫,探讨了不同笔锋的特性如何影响书写时的韵律感和线条的粗细变化。并附有详细的毛笔初次使用前的“开笔”步骤,以及每次使用后的清洗与晾干方法,确保笔锋常青。 墨汁与墨锭的运用: 介绍了古法制墨的讲究,以及现代成品墨汁的选择要点。重点讲解了如何通过调配墨的浓淡,来体现经文内容的情感层次——抄写庄严法门时宜用浓墨,描绘空性时可略微淡化。 纸张的考量: 针对抄经的特殊需求,我们分析了宣纸、皮纸、仿古纸等不同纸张的吸墨性、洇化程度以及耐久性。为初学者推荐了带有精美米格或方格的抄经本,便于校正结构,避免因字形不稳而分散心神。 三、抄经前的身心调适:洗手净心,正身端坐 抄经不等同于普通练字,它要求身、口、意三业清净。本章提供了简易的“净心法”。包括:温和的洗手礼仪、正确的坐姿(如七支坐法的基础入门)、以及如何通过数次深长而缓慢的呼吸,平复急躁的念头,使身心进入一种恭敬、专注的预备状态。 第二章:经文的结构与美学——在规则中发现自由 经典的篇章结构往往蕴含着深奥的哲理。抄写,即是对这种结构美学的再现与体悟。 一、字体选择的哲学:楷书的永恒与行书的灵动 本书以详尽的图解方式,重点指导读者如何练习和掌握适合抄经的字体——标准的欧体或颜体楷书,以及略带洒脱的行楷。 楷书的基石: 楷书,作为“楷模之书”,其一笔一画的精确性,是对“戒律”与“规范”的最好诠释。我们细致拆解了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强调笔画间的空间关系和结构平衡。 行楷的过渡: 当读者对楷书的结构有了初步掌握后,本章引导如何自然地将笔画连带起来,形成一种既清晰可辨又富有流动性的行楷。这种字体更适合长时间抄写,能有效减轻手部的疲劳,并让心流更顺畅地运转。 二、章法布局的疏密有致:字间距与行间距的平衡艺术 抄经的美感不仅在于单个字写得好不好看,更在于整体篇章的气韵。 匀称而非呆板: 探讨了字距与行距的设定标准。过于拥挤会使人感到压抑,过于疏松则显得松散无力。我们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参照标准,帮助读者找到“恰到好处”的疏密感。 分段与标点: 如何根据原文的义理分段落,以及何时使用传统抄经的断句符号(如“V”形符号或空行),都是理解经文意义的直观体现。 三、墨色的微妙变化:书写中的情绪表达 虽然抄经旨在心无挂碍,但笔下的墨色深浅,依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心境。本章教导读者如何通过控制笔尖的含墨量和行笔的速度,使字体呈现出自然的“枯、润、浓、淡”的变化,让抄写过程本身成为一种动态的冥想。 第三章:深入经义的体悟——书写即是修行 抄经的价值远超书法的范畴。它是将“读”转化为“入”,将“知”转化为“行”的过程。 一、读经与解经的预备步骤 在动笔之前,我们强烈建议读者先进行至少三遍的诵读和理解。本章提供了一套“慢读法”:不仅要读出声,更要体会每个词汇背后的深层含义。例如,在抄写与“空性”相关的段落时,体会“无常”的流动感;在抄写与“慈悲”相关的段落时,感受内心的温暖舒展。 二、抄写中的“止观”练习 抄经的每一刻,都是“止”(专注当下)与“观”(观察心念)的结合。 “一笔一念”的练习: 当思绪开始游离时,将注意力重新聚焦于笔尖触及纸面的那一刻,感受墨水在纤维中洇开的细微过程。这种对微小细节的捕捉,能有效地将心念拉回当前的任务。 观想与融入: 对于一些核心的偈语,引导读者在抄写时进行简单的观想——想象经文中的意境在自己心中生根发芽。这使得抄写的行为从机械性的重复,升华为主动的接纳与内化。 三、抄经的完成与回向:功德归于万物 当最后一笔落下,抄经的仪式并未结束。本章指导读者完成后续的整理工作:如何正确地晾干经本,如何妥善收藏。更重要的是,详细解释了“回向”的意义——将抄经所积累的善意与专注,回向给所有众生,使个人的修行与广大的世界建立连接。 结语:笔墨永存,法意绵延 《禅意书写:与古贤同行,体悟经义之美》提供的是一种回归传统、关照内心的生活方式。它邀请每一位读者,放下对效率和速成的执念,重新拾起笔墨,在对经典一丝不苟的书写中,体验古人所追求的,那份宁静、清晰且富有力量的生命状态。让每一次的抄写,都成为通往内心觉醒的坚实阶梯。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过不少宣称能“静心”或“修身养性”的书籍或工具,但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用不了几次就束之高阁了。但这本字帖,我坚持下来了。关键在于它提供的“节奏感”。抄写经文,本来就讲究一个“慢”字,这本书的结构设置,就是让你不得不慢下来。每一页的布局,都像是在引导你进行一次有仪式感的书写之旅。刚开始,我确实会不耐烦,总想快点完成,结果写出来的字歪七扭八,自己看了都不满意。后来我干脆不再去想“我要写多少”,而是专注于眼前的这一个字、这一笔,感受墨水在纸上洇开的美妙瞬间。这种专注,渐渐地就变成了一种习惯。现在我发现,我白天写字的效率似乎都提高了,因为我学会了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强迫自己进入这种“单线程”的专注模式。它教会我的,远不止是笔画的结构,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慢下来,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

评分

我得说,从装帧和细节上看,这本书完全体现了中信出版社一贯的高水准。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就是一本字帖嘛,随便印印就行了,但这本书的用心程度,从翻开它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封面设计典雅大气,那种低饱和度的色彩搭配,既有传统书卷气,又不失现代简约感,放在书架上都像是一件艺术品。内页的装订工艺也值得称赞,我试着把它完全摊平,它能稳稳地服帖在桌面上,完全不用担心中间部分卷起来会影响到我抄写边缘的字。这对于需要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贴心的设计。我特别喜欢它在字体选择和字号上的平衡,选择的字体既保留了传统楷书的韵味,又在易读性上做了优化,不会让人觉得过于刻板或难以模仿。每天晚上,我泡上一壶清茶,点上香薰,摊开这本书,那瞬间,整个世界仿佛都慢了下来。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抄写的载体,更像是在邀请我进入一个安静、有秩序的审美空间。这种对“使用体验”的极致追求,让我对作者和出版方的专业精神深感钦佩。

评分

我是一个对纸张触感很挑剔的人,稍微有点粗糙或者光泽度不合适的纸,写起来都会让我分心。这本书的纸张处理得非常到位,它不是那种光滑到笔尖打滑的纸,而是带有一点点微弱的阻尼感,这种恰到好处的摩擦力,让笔尖的控制力大大增强,尤其是在写到一些精细的转折处时,能明显感觉到书写线条的清晰度和控制感。此外,它的装订方式非常结实,即使我每天都反复翻阅和练习,书本的脊部也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这在经常使用的字帖中是难能可贵的。很多字帖用几次就散架了,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能陪我走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练习过程。这让我觉得这是一笔非常值得的投资,因为它提供了高质量的物质基础,支撑起了我想要坚持下去的决心。毕竟,好的工具总是能让人更愿意投入时间。

评分

这本字帖简直是为我这种“手抖星人”量身定制的!我一直觉得,练习书法不仅仅是写字好看那么简单,更是一种静心的过程。平时工作压力大,晚上回家只想放空大脑,但看书又觉得太费神。自从拿到这本字帖,我找到了一个完美的“解压阀”。它的纸张质量很棒,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墨迹洇染控制得非常好,即便是用我那支并不算顶尖的钢笔,写起来也流畅顺滑,完全不会有那种纸张吃墨过深影响美观的烦恼。更重要的是,排版设计得特别人性化,留白恰到好处,让人在抄写时既不会感到拥挤,又能保持足够的专注力。我发现,当我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笔尖和字体的结构上时,那些白天的琐事和烦恼就真的被“刷”出去了,只剩下呼吸和笔锋的触感。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比任何冥想App都来得真实和有效。而且,每一行都有清晰的参考字迹,即便是对书法完全没有基础的新手,也能迅速抓住要领,建立起信心。我不是为了成为书法家,我只是想找回一种久违的、踏实的、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感觉,这本书完美地满足了我这个朴素的愿望。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通往传统美学的桥梁。我过去对传统文化总有一种敬畏感,觉得那些高深的意境离自己很远,难以亲近。但通过这样一种最朴素、最直接的“手抄”方式,我竟然开始理解了那种“一笔不苟,心神合一”的境界。当我对着范字,努力去揣摩每一个撇捺的起笔和收笔时,我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心境。这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一种带有温度的、需要用身体去体会的艺术表达。我甚至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线条和结构,看一棵树的枝丫、看窗棂的几何组合,都多了一层审美的滤镜。这本书像是一个温和的向导,它没有用复杂的理论去说教,而是用最直接的互动方式——让你动手去写,去模仿,去感受——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我的审美认知。这种由内而外的变化,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也是我最珍视的收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