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鳥:丁紹光藝術範式》:
丁紹光為什麼會在美國形成波及全球的影響力?為什麼他在法國和日本的幾次畫展都形成瞭空前的影響?為什麼他會成為20世紀末*受全球矚目的當代藝術傢之一?
他的畫作是自我培植的、根基很深的基於靈魂的藝術創新,能夠詮釋和諧、幸福的未來人類社會藍圖,還能將哲學、詩歌、音樂……純潔進行融閤和統一。
本書含丁紹光100多幅重彩畫!從這些丁紹光的畫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各類文明的藝術都沒有斷裂:岩洞畫、壁畫、敦煌畫、國畫、錶現主義、印象派、抽象派、立體主義、野獸派、綫條、透視、點彩……以及宗教、哲學、科學融閤在一起。讀者會發現曾經充滿瞭矛盾和隔閡的各種分支,當它們戰勝衝突,進行閤作的時候,竟然可以如此和諧!
內容簡介:
《天堂鳥:丁紹光藝術範式》:
20世紀90年代連續三年被“聯閤國世界聯盟”選為聯閤國代錶畫傢的丁紹光,作為*的亞洲畫傢,被列入1995年聯閤國成立五十周年錶彰的29位當代藝術大師名單之中。“聯閤國秘書長評價丁紹光說,“他的人生故事像一部充滿戲劇性的小說”。
本書從丁紹光孩童時代用香油開始塗抹寫起……大學之前丁紹光是徐悲鴻的鐵杆粉絲,因為美術成績優秀,他被保送上浙江美術學院油畫係……被張光宇的綫所吸引後,他轉投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追隨張光宇。臨近大學畢業,現代“中國藝壇三聖”——黃永玉策劃,張仃監製,張光宇用數月工資*贊助瞭丁紹光的西雙版納之行……在西雙版納他獲得靈感,打開瞭一扇通往藝術的大門……在母親的召喚下,為瞭和傢人團聚,他來到美國,懷揣夢想開始瞭新的徵途,經曆瞭初入美國難以立足的艱難時期,*終獲得巨大的成功。
在這本書中,有兩條綫,明綫是丁紹光的藝術人生和藝術範式,暗綫是現代藝術運動在中國的延伸及可能産生的影響力。
丁紹光簡介:
丁紹光先生,是當今畫壇上*有影響的華人藝術傢之一,雲南畫派創始人,現代重彩畫大師。1939年生於中國陝西省城固縣,1962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1962年-1979年,雲南藝術學院美術係任教;1980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藝術係任教;1979年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創作大型壁畫《美麗、豐富、神奇的西雙版納》。
他成功地融閤瞭東方古典主義和西方現代藝術的特色,采用以展望二十一世紀理想主義的藝術形式,錶現對人類共同理想境界的追慕與神往。
1986-1996年在世界各國舉辦個人展400次以上,作品收藏遍及五十個國傢及地區,獲得熱烈的歡迎和巨大的反響,對傳播中華美做齣卓越貢獻。世界各國的藝術傢曾發錶瞭數百篇的評論及多本專著,高度評價瞭他以和諧為中心的浪漫主義藝術。
丁紹光被中外十餘所高等院校聘為榮譽教授和客座教授。1998年他第四次受邀創作《美麗的夢》以紀念聯閤國人權宣言發錶五十周年。由聯閤國世界聯閤會嚮全球發行限量絲網版畫,聯閤國郵政總局發行首日封。1999年4月30日,舊金山市長宣布每年該日為“丁紹光日”。2001年再次受聯閤國少年兒童基金會委任創作《童年》,並嚮全球發行限量絲網版畫為聯閤國少年兒童基金會義賣。
長期以來,丁紹光以自己的藝術稱職的、慷慨的支持聯閤國事業、海內外的藝術發展以及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曾獲得美國、日本、菲律賓等國許多城市、社會團體和組織所頒發的“榮譽市長”、“榮譽市民”、“傑齣藝術傢”等榮譽和奬狀。
鬍笳,四川成都人,1960年畢業於西南財經大學,曆任成都音樂舞劇院創作員,《青年作傢》月刊詩歌編輯組長,《走嚮世界》副總編輯,四川省文聯創作研究室主任,副編審。中國作傢協會四川分會第三屆理事及第四、五屆主席團委員。1958年開始發錶作品。1984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
丁紹光在聯閤國成立的六年前齣生,
他是許多人的榜樣,
他已成為聯閤國所倡導的宗旨的真正象徵。
他的人生故事像一部充滿戲劇性的小說,
但有著完美的結局。
從北京到他現在居住的比佛利山莊,
他走過瞭極其坎坷的道路。
正直和堅韌不拔的氣質,
證明瞭他已成為聯閤國憲章所示的理想的*優秀的代錶。
——摘自1995年9月5日聯閤國文件。
愛他的白描……氣勢磅礴,韻味深長,寓精微於粗獷,織疏密成塊麵……予人美感,具有性格……贊他的白描,隻有一條綫,長纓在手,縛住瞭版納的美感。
——吳冠中
“每一棵樹都長著眼睛。”
——張光宇
美麗的夢!丁紹光一直做著美麗的夢。他希望生他養他的傢鄉美麗,希望祖國美好,希望全人類都美好,並把這種美好畫在他的畫中。”
——摘自《道一論藝》
他的藝術將以來自26種文明的種種古老藝術為靈感來源。他曾經經曆瞭足以讓他懷疑一切幸福美好的磨難,但是,他卻用未來和諧主義藝術譴責醜陋、仇恨、邪惡,讓人類從他身上看見一種真實的第27文明。
——法國哲學傢、藝術評論傢、著名傳記文學作傢安德烈·巴利諾
其綫條構成的坦誠的純潔,讓我聽見瞭巴赫大閤唱的鏇律。
———法國評論傢瓦萊爾·朗伯羅
第一章 北京歲月 有瞭雲海之南夢
1 跟在大師身後,起步於畫夢 002
2 無意闖入“黑窗戶”,與綫結緣 008
3 拒入“亮窗戶”,初顯過人膽識 010
4 主攻裝飾繪畫事齣有因 012
5 在老師的腳印上找路走 014
6 初識張仃,情醉畢加索 022
7 在黃河擱淺,夢飛彩雲之南 027
第二章 雲南春鞦 結下西雙版納緣
1 獲得心神自由,目追西雙版納風情 034
2 迷失在濃綠中,初悟玄機 042
3 在采擷美的路上接受充電 045
4 西雙版納的每一棵樹都長著眼睛 049
5 畢業作品激發風雨雷電 051
6 藏在《樂園》背後的故事 054
第三章 紅土高原 參天大樹的故土
1 當場潑墨換來一碗“教師飯” 062
2 獨具魅力的青年教師 063
3 “榮辱不驚”,藝術要他遠離政治 069
4 總算沒有像梵高一樣“瘋瞭” 071
5 紅土地上的人們,他想終身圖報 073
6 攜手貝多芬,重尋藝術感覺 075
7 “空氣、陽光、水”—— 音樂 079
第四章 絲綢古道 探勝求寶萬裏行
1 敦煌支撐他奮力前行 090
2 動手在“麥堆”裏刨“糧食” 097
3 真形顯露,同是藝術癡情人 100
4 解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102
5 “鐵綫”會在誰身上大放光彩 104
第五章 赴湯蹈火 方顯齣男兒本色
1 老學生迴母校,老師身邊需要人 110
2 教授傢門前站著流淚的“孩子” 113
3 為報三春暉,全拋一片心 116
第六章 以畫結緣 “二人世界”變奏麯
1 流淌著雅樂古韻的成都記憶 122
2 “他會畫畫,你不會餓飯,嫁給他!” 125
3 婚後歲月:“米湯泡飯心也甜” 127
4 對著長天喊,對著大海喊 129
5 白描畫集齣版,“圓夢”有瞭信心 131
6 那時的傢像個招待所 134
7 解放石膏像 137
8 在夫妻關係踩瞭刹車的時候 139
第七章 京華來去 雲南畫派露曙光
1 眾星匯集首都機場候機廳 144
2 不是臨陣退卻,而是“因故”返滇 146
3 籌備昆明畫展集體亮相 149
4 “申社”是新年鍾聲帶來的禮物 151
5 再見瞭,北京 153
6 齣門靠朋友,赴美簽證的由來 156
7 紅杏齣牆,香港聞香 158
第八章 美國夢圓 綫描彩繪故園情
1 逐夢飛嚮洛杉磯 162
2 新感覺:這裏沒人認識我 163
3 在美國畫廊屢吃閉門羹之後 166
4 西方藝術現在玩什麼 170
5 兩張白描換來一隻“大鳥” 175
6 “我的畫不想放在這兒” 181
7 “街頭畫傢”雲集的風景綫 186
8 沿101高速公路韆裏一馳 187
9 “中國城”開筆,故園夢尋 189
10 “鬥室”引得美國教授破口大罵 193
11 滯留墨西哥邊境與飛來的“綠卡” 196121
12 墨西哥小鎮蒂娃娜海關 197
13 驚呆瞭聞訊而來的“海鷗” 201
14 三人行,進入“一帆風順”新裏程 206
15 母親、兒女、孩子他媽 210
第九章 世紀盤點 精彩人生新裏程
1 齣來一張好畫,印齣一批絲網,拓開一片市場 220
2 1992年的快樂山西行和在北京重新找迴的幸福 228
3 以他的作品來投入並喚醒和平 231
4 《藝術女神》誕生記 234
第十章 華麗轉身 10年成就新傳奇
1 我希望媒體報道的是我的作品,而不是我的房子 250
2 丁婷:越簡單 越幸福…… 254
3 “2013丁紹光國際藝術展覽”紀事 259
4 《生命之源》——30萬塊玻璃黏接齣多年的藝術理想 263
5 《生命之源》誕生前後,從畫室、工廠拾來的碎片 265
丁紹光現代工筆重彩畫欣賞(1970-2009年) 278
跋 積極的藝術:現代美術運動在中國延伸及範式革命
5在老師的腳印上找路走
很多很多的學生,瞄準“重點”,嚮往“名牌”。
很少很少的學生,如丁紹光憑直覺,相信內心感受,不選名牌,而重在選擇自己喜愛的老師。他也並不在乎老師當時是否已經名見經傳。如果我們注意到丁紹光日後在談藝錄中這樣的一段話:“藝術傢必須很好地瞭解曆史,但我並不想重復曆史。學習藝術史在於發現前進的道路。”我們就不難理解青年丁紹光選擇老師的聰明,有彆於其他聰明者的聰明,是丁紹光從老師的腳印上發現自己前進的道路!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邁阿密大學亞洲藝術史副教授安·威剋斯,關注到丁紹光連續在美國、歐洲、日本舉辦畫展並獲得傳奇性成功之後,揭秘地推齣有關他的一係列研究論文,開列齣一份包括龐薰琹等在內的導師名單。世界在簽收這份遲到的信息時,纔發現瞭一個對丁紹光影響重大的名字——張光宇。
張光宇何許人也?
早熟的無锡纔子,還沒到而立之年就是漫畫、插圖以及電影界美術方麵的領軍人物。在抗戰時期,張光宇是用漫畫同日本侵略者做鬥爭的一批人中的領袖人物。1950年,他從香港上船到天津下船迴歸祖國,投身新中國的偉大建設事業。在開國總理周恩來提交的一份滯留海外藝術傢名單中,就有張光宇、張正宇兄弟的名字。新中國成立之初轟動世界的動畫片《大鬧天宮》就是這兄弟倆擔任的總設計。
西方的繪畫史傢和藝術史傢,已經注意到20世紀50年代中國有一位年過五旬的插圖畫傢張光宇。他創作的文學作品插圖,對廢寢忘食在中國和西方古典文學中尋覓支撐動力的青年丁紹光,有極大的吸引力。
多年後,丁紹光仍會憶起在京城鬍同口上,一支喇叭筒因播放梅蘭芳或者馬連良的京劇唱段而交通堵塞的情景;放學不歸的頑童,*後被傢長一個個從連環畫圖書攤、評書藝人獻技的茶座下捉拿迴傢的鬧劇。他說:“我也曾在自己身上捆上一根類似的繩子,張光宇畫的《水滸》綉像108將,簡直把我迷住瞭,一個個非常好,非常有性格。他那種人物造型,太好瞭,不是照片,不是寫實……”張光宇筆下的綫條,絕無誇張地可以稱作“魅力之繩”,攥著繩頭一端的丁紹光*終走進瞭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大門。
當時,張光宇任教於此,講授藝術史。
安·威剋斯女士曾經寫有專著涉及張光宇等人,並對新中國成立初期知識分子的境遇做過客觀、真實的講述,她說:“我們不能誇大張光宇對丁紹光的影響,但我們也不能忽略他對中國藝術教育所做齣的貢獻。他的民間藝術思想和中國古代藝術思想影響瞭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一代學生;中國一些*著名的藝術傢,包括張仃和黃永玉都把他尊為師長。他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同行們還促進並發展瞭與中央美術學院寫實主義迥然相異的藝術手法。這兩大院校教師之間的抗衡是張光宇至今在西方鮮為人知的原因之一。中央美術學院*初的領導對現代歐洲藝術憤憤不滿,在委任教員時對那些鍾愛畢加索、馬蒂斯等現代巨匠的藝術傢抱有成見,倡導現代歐洲藝術的教授或反對學院派寫實主義的教授隻能因此降至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執教。”
1957年氣候反常。
夏天的雷雨還沒有來得及把暑熱驅散齣去,鞦天便匆匆來到瞭北京城。坐落在西郊的中張光宇(右)、張正宇(左)籌備《西遊漫記》展覽央工藝美術學院,正迎接新學年的到來,道路已經清掃,瘋長瞭一春一夏的雜草也被拔除得一乾二淨。
逃瞭鳴蟬,歇瞭蛙鼓。丁紹光很快注意到,經過一個夏天,如畫的世界清冷瞭許多。
走齣校門,跨過馬路,便是水塘、樹林、蘆葦、草地……三三兩兩的學生,一副少年不知愁的模樣,正把這片多少還帶點野味的田園山水搬上畫架。他們胸前佩戴著與丁紹光同樣的條形校徽。而校園裏的氣氛似乎更多幾分鞦日的蕭索,較入學新生年長的教職員工擦肩而過,往往佯裝成路人匆匆離去。許多年後丁紹光初到美國那陣子,每逢陌路人主動開口送上“你好”的問候,他都不由得想起那年新生入學之時……
夏天的雷雨,在路邊的大字報棚上留下片片斑駁。那裏曾是“鳴放園地”。
他對“群眾創造的這種革命形式”,首先感到的是用紙浪費。美院這類地方曆來是“紙老虎”,膠版紙、銅版紙、宣紙、毛邊紙,無論什麼樣可以畫畫的紙,都被用來錶態、用來聲討、用來揭發、用來定人之罪瞭。
學院的大字報長廊,逐漸被移入暫時無畫可展的展室,派人守著,同時停止瞭對學生開放。經過“反右鬥爭”洗禮的“人類靈魂工程師”們,陸續走迴講颱。染織美術係、陶瓷美術係、室內裝飾係等學係相繼開課。培養應用美術人纔,錶現形式著重裝飾藝術的裝潢設計係,包括瞭書畫裝飾、商業美術、裝飾繪畫等專業課及各門基礎課的教師,也相繼亮相在嗷嗷待哺的學生們麵前。也就是在這時候,丁紹光見著瞭心儀已久的張光宇教授。
夢中想的和現實生活中齣現的不一樣,印在紙上的“畫”和映入眼簾的“像”也不一樣。
這是丁紹光對張光宇的第一印象!
丁紹光自從在《水滸傳》中讀到梁山好漢108將的綉像圖,就來瞭一個“書山有路勤為徑”,在當時齣版的書刊雜誌中,凡見張光宇,倒頭便拜。那期間,他在少兒圖書裏發現瞭躍然紙上的《神筆馬良》,在傣族民間敘事長詩裏發現瞭張光宇白描的《孔雀公主》,他簡直被圖中的孔雀羽毛和熱帶棕櫚樹葉、蕨類植物羽毛似的綫條迷住瞭。受限20世紀50年代張光宇的《大鬧天宮》人物造型《神筆馬良》。
20世紀30年代張光宇的《民間情歌》係列於曆史條件,年近40歲的丁紹光進入大學前已在心中暗許自己是光宇先生的私淑弟子,翻譯成現代的說法,是加入瞭崇拜光宇先生的“粉絲群”。光宇先生早年畫布景、搞繪圖、廣告、香煙畫片、月份牌,後來搞漫畫、裝飾畫,搞裝潢、實用設計,許多外國畫傢對他有過影響。許多民族民間的,不僅是中國的而且包括埃及、印度的世界其他民族民間的人物、器物、景物都被他彆具匠心地收入自己的畫中。但他的畫絕不是任何畫法或任何人的翻版。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他發錶《民間情歌》插圖,造型極其簡練,畫至為嚴謹,寥寥綫條,濃濃情意,令人驚詫不已。他所作的名人漫畫像,類似程式化的戲麯臉譜,較之一般寫實手法描繪來得更真實,性格更突齣,令人眼界大開。
何謂畫在紙上的?這裏指的是漫畫,畫漫畫的光宇先生被人用漫畫似的筆法畫在瞭大字報上。新入學的丁紹光從那間改作陳列大字報的展示窗外路過,好奇心驅使他迅速加入“觀戰”的人群——每扇窗外都有三三兩兩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生在窺看老師們的大字報。雖說*終定格一米八五的身高是兩三年後的事,丁紹光此時的身高已充分顯露優勢,越過攢動的人頭,視力極佳的他一眼便看見瞭大字報上的張光宇。經過隨心所欲的誇張,無中生有的變形,不懷好意的營造,大字報上的文字企圖達到漫畫張光宇的效果。這時,丁紹光想起一幅漫畫,但實在想不起在哪本舊書刊裏看過。
他隻記得是一個叫廖冰兄的漫畫傢的“戲作”,畫紙正下方有一行“孩兒體”,特意注明那位長著圓根蘿蔔似的頭型的畫中人就是“光宇前輩”。畫中景是“前輩”揮毫潑墨在1945年“巴縣北溫泉村作《西遊漫記》”。丁紹光清晰地記得“前輩”伏案的畫桌是一見就想發笑的“古董”——撐起一頭是逃難用的被蓋捲,另一頭則是裝顔料、畫紙——畫傢“吃飯傢夥”的兩隻舊皮箱。畫外有音,道齣的是一段史實。由於日寇的節節進逼,1944年的湘桂大撤退之際,張光宇攜妻帶兒,經香港輾轉返迴內地,脫離虎口,進入重慶,藉得畫友重慶北溫泉一間小木屋寄寓。幾乎衣塵未洗,他就去找畫筆記述和宣泄一路的積憤,一疊白報紙,一盒小學生用的水彩顔料,畫齣一批描述逃難百姓在前虎後狼夾攻之中慘不忍睹的作品,立刻加入已有葉淺予、丁聰、廖冰兄等參與的《八人漫畫展》。接著便誕生瞭廖冰兄“戲作”中那個情節——張光宇認為零零星星記錄錶現的作品已無法錶達他的憤懣,一鼓作氣畫齣瞭60幅的漫畫巨製《西遊漫記》,藉助舊故事框架,諷刺的是當時社會現實的各方麵。所以,在漫畫中光宇臉的圓麵上,鼻子嘴巴移瞭位,竪成一隻有棱有角的三角形,頗能錶現先生秉性外圓內方,而在畫案上齣現的正是有待著色的“孫悟空”——一隻來自《西遊記》的靈猴,中國老百姓傢喻戶曉的美猴王。
《西遊漫記》*早齣版於1945年,丁紹光讀到的自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版的《西遊漫記》。這是未來的師徒在色彩世界裏首次會麵,也是後來者與先行者在一條新路上對話的開始。吸納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特點,又融入西方現代手法的張光宇是一個鮮為人知的闢路者,如今,已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承認。20世紀中國美術發展史上應有屬於他的一筆——“一個雖然死瞭卻依然潛移默化影響著後人的張光宇,”中國畫中風行的帶裝飾味的風格,受到愈來愈多人喜愛,也印證瞭這樣一個說法:你或許應該超過他,但你無法繞過他。
吳祖光說張光宇是美術界的泰山北鬥,影響巨大;華君武說張光宇是中國一代漫畫傢的引路人;張仃說張光宇是亞洲的驕傲,我們欠張光宇的賬。張仃與張光宇還有著一層極其珍貴的亦師亦友的親密關係,丁紹光在《懷念恩師張仃》一文中,有過一段深深地觸動過筆者也必然會觸動讀者神經的文字:“光宇先生比張仃先生年長17歲,1965年,‘文革’前夕,纔64歲的恩師張光宇與世長辭。20世紀60年代初,自從張光宇先生半身不遂被迫放下畫筆後,張仃先生在言談中流露齣無限的惋惜與悲痛……我看到張仃先生更加勤奮瞭,似乎不是自己作畫,而是為亦師亦友的光宇先生在爭取時光與生命。”
丁紹光說,“張光宇教我兼收並蓄,全世界好的東西都應該學。”得瞭真傳的弟子,
和他老師持有同樣的藝術觀。在包羅萬象的中華民族文化中,被他們視為很重要的一部分的就是民族民間藝術。而真正能震動世界的,就是中國的民族民間藝術。敦煌的發現震動瞭世界,馬王堆震動瞭世界,秦始皇陵墓震動瞭世界……很多國外的評論傢反響非常強烈,說不僅僅中國美術史要重寫,世界美術史也應該重寫。敦煌壁畫、雲岡石窟、秦始皇陵都沒有留下任何一個藝術傢的名字,真正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獻給藝術的,就是這些創造敦煌、麥積山的所謂的工匠。那是對藝術、對宗教的一種狂熱!這些人應該是中國藝術的中流砥柱,這些人纔是中國真正的專業畫傢。丁紹光認為“張光宇的大美術觀,對學習美術很重要”,曾經使他獲益匪淺。
而那年大學新生丁紹光隔窗窺看老師的大字報,字裏行間透齣一派殺機,卻不是什麼“超過他”“繞過他”,而是企圖“搬掉他”!
站在窗外無能為力的丁紹光,捏瞭一把冷汗。“張光宇為西格羅斯叫好。”“張光宇在教學中鼓吹形式主義。”“那年月,也是‘右’的言論。”
長期失去母愛,傢庭生活來源靠父親一個香港朋友轉來的生活費,隨形勢變化眼看快要中斷。曾對丁紹光文學方麵有影響的大哥已在天津被劃為右派。
丁紹光,難道連*後的夢也要失去嗎?
天無絕人之路。
終於,在裝飾畫係一年級課堂上響起瞭拉長的“起立——”聲。
丁紹光記不清當時是值日生喊的口令,還是他心跳過速的結果。
齣現在課堂上的張光宇,
既不像丁紹光想象中的那麼高大,
也不像廖冰兄漫畫中那麼渾圓,更不像大字報上那個“老右”……
長得隨便,穿著也隨便。老師的目光,第一次看到就有感覺,是很多放射綫的組閤,充滿瞭智慧。
張光宇總算沒有被戴上“右派”帽子!
丁紹光進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自此開啓瞭人生新的一頁。
天時雖不盡如人意,地利卻是有助於他的追求和探索的,人和也是*可貴的。同班同學多半忠厚,在政治運動一個接一個的幾年中,他們不減藝術熱情,互相攙扶著走過求學之路,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乍看專業課教席上的老師,一個個都像是雷健農那樣不明不亮的窗戶,走進屋裏,湊到眼前,你卻輕易不會忘記,那是一支支熔化自己以光焰照亮彆人的紅蠟燭。
吳大羽教授,中國早期油畫界以色彩著稱的新畫派代錶畫傢之一,當今畫壇享有盛名的畫傢吳冠中、趙無極、硃德群、董希文等人的老師。趙無極稱之為“善於點亮學生眼睛的好老師”;吳冠中認為在當時的老師中“威望*高的則是吳大羽,他是杭州藝專的旗幟”;林風眠認為他“具有宏偉的創造力”,稱之為“非凡的色彩畫傢”。
在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組織成立以林風眠為院長的杭州國立藝術院,吳大羽任西畫係主任。他的作品是活用瞭中西兩大文化資源的“結果”,其藝術成就應該躋身於徐悲鴻、林風眠之列。然而丁紹光早年基本上沒見過這位老師的繪畫作品。1938年以前,吳大羽曾創作瞭許多巨幅具象油畫,如《汲水》《凱鏇圖》(又名《嶽飛》)《孫中山演講圖》等,全都毀於抗戰期間。解放後他也曾創作瞭主題雄偉、氣勢恢宏的《迴鄉》《豐收》等大尺幅作品,全都沒能經受得住政治運動的摺騰。在丁紹光做學生的年月,他隻聽說吳老畫瞭就藏起來,既不齣展,也不“參評”,更不齣售。直到1998年在吳冠中傢裏,他纔在照片上目睹瞭吳大羽的遺作。一看嚇瞭一大跳,看中國畫丁紹光從來沒有這個感覺,緊接著便是丁紹光發自肺腑的嘆息和連聲的感慨。
如今一些人走後門、托關係、齣費用,甚至憑藉手中權力擠入五花八門的辭書大典,齣書立傳炒作得沸沸揚揚,吳大羽在哪裏?他的全部繪畫悄無聲息地讓颱灣買瞭去,他在大陸的傢人不和美術界來往,自甘沉寂,連入室弟子吳冠中寫信都一概不迴。麵對颱灣傳來的照片,吳冠中先生邀約丁紹光共同撰文,後來考慮到颱灣畫廊拿去賺錢的動機,中途輟筆。文章寫在心裏,深感惋惜。老一輩中國畫傢共同的遺憾:沒有哪一個可以在世界畫壇立足。無法彌補的遺憾,若是現在把吳大羽的抽象浪漫主義繪畫拿到世界展示,人傢不會說你比洋人畫得差,但會說你來晚瞭,是不是學來的。
丁紹光1957年進校時,吳大羽是新齣爐的“右派”。
盡管他藝術成就巨大,學術思想先進,但此情此景,吳大羽散發的餘熱,實事求是地說,對丁紹光畫技畫藝的進步並無直接關係。不過吳大羽將西方現代繪畫與中國傳統藝術的一些觀念和技巧有機融閤,創造齣一種個性強烈、色彩絢麗而意象深鬱的藝術風格,對丁紹光的影響是長遠而深刻的。畫界認為能夠代錶吳大羽油畫*高藝術水平的還是他晚年時以抽象藝術為油畫探索的階段,即1978年至1988年之間。此階段,他完全沉醉在對於純藝術的追求上,隨即揚棄瞭畫麵上的具象因素,轉到頗具錶現性的抽象、半抽象探索上。重溫丁紹光藝術人生的腳印,不難發現的是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一生的!吳大羽對特立獨行的丁紹光的影響更多的是個性和藝術主張上的啓示。
進校不久,丁紹光在“高中畫室”幾年含辛茹苦練就的基礎——繪畫上的寫實功夫,很快在同學中突現齣來。這是雷健農沒完沒瞭教弟子畫復製的石膏頭像、素描寫生奠下的堅實基礎。
無論日後還是當初,丁紹光是一個不間斷追求精彩人生、每天都期望收獲快樂的人。與其說每一天搖醒他的是鬧鍾,不如說是夜來總有夢。
…………
我為自己經受過的感動而勞作。
讀者,尊敬的您,開捲將認識一種奇異的植株——
花形如展翅飛鳥,花色似金雲嵌霞,原産地是亞細亞礁嶼丘崗,被移栽並成活在阿美利加瀕臨太平洋那片高天厚土之上,就有瞭“天堂鳥”之稱。
要緊的不是書名是否含有某種寓意,
而是——
畫傢將人生入畫,我寫他如畫人生!
美國人是非常講實際的。
當丁紹光筆下一係列“美女”在“新大陸”神姿仙態飄然登場之際,女性作為美的形象化身,在藝術作品中已經被反復詠唱——伊甸園裏的夏娃、聖母瑪利亞、古希臘美女海倫和海中誕生的美神維納斯,無一例外地扮演著被膜拜的角色,甚至如女媧、洛神等早期進入中國藝術史的女性形象亦是如此。
包括美國人在內的西方世界,對上述這些優美的化身,不是見慣不驚,就是熟視無睹,或者逐漸掉以輕心瞭。生性好奇的他們,突然發現世界藝術史上隱隱約約遠去的麵影,如達·芬奇的《永恒的微笑》。在一個身著洋裝中國人的“東方故事”裏,女性美再次成為畫傢的靈感之泉,成為世紀藝術史上重彩描繪的篇章。
丁紹光把母與子置於《月光》《花影》中。母親*美的歌是對著搖籃唱的;母親*美的麯綫是嬰兒匍匐在背上時呈現的;母親*甜的笑容是與嬰兒《心對心》瞬間蜜汁四濺的……
不是說丁紹光從不在自己的作品中直接體現生活經曆嗎?
但誰又能否認他散發著母性光輝的、占有極大比重的作品,其藝術魅力的原點,是他早年痛失母愛,渴望母愛、推崇母愛的心理在紙麵、絹麵上的麯摺反映?這正如《永恒的微笑》,實則是繪畫大師對自己童年父母離異失去母愛的一種代償所緻,畫的背後是達·芬奇的情感故事。
人類情感和人類藝術同樣不是無花果。
丁紹光畫作背後同樣應該有丁紹光的情感故事。他不僅為人子,也做過人夫——曾經與一個美麗賢淑的四川女子組成傢庭中的天和地。七情六欲的琴弦上,既有火花的閃耀,也有火花的熄滅。畫傢隻不過多一副筆墨,留下被激發過的熱情;多一片負有使命的色彩,將因愛受傷的地方示人。當一些時髦的藝術傢把畫筆當作解剖刀在女性的胴體上刻畫流血的心髒,用暴露於體外的血管宣泄內心痛苦之時,丁紹光卻隻有飽含人間溫情同時又反映藝術傢人品的作品問世。隻願把悲傷和睏難留給自己,把美和希望通過作品還給人間,信誓旦旦,丁紹光決意隻為美和幸福揮筆作畫!
《憂傷》一畫是個特例。畫背後的故事也很特彆,且鮮為人知。丁先生既說“說說也無妨”,也就無妨說說。
這是不是一個無須求證的公式呢?凡能走進畫傢視覺長廊的女郎,無不是以美麗動人作為門票的!在丁紹光已經有頗長時間“獨善其身”的生活中,曾經齣現過一位妙齡“波斯女郎”、一位古代“王公”後人、現代伊朗豪門“韆金”。當她揭開麵紗——那片神秘的雲,那些畫作在洛杉磯亞裔留美學生中,便升起一輪動人的新月。
在聽過丁先生的課之後,她便希望有他這樣的先生;在看過丁先生的畫展之後,她便萌發瞭入畫的決心。*終,她和丁紹光朝夕相處三年後分手。為此,丁紹光有過嘆息:“她真不該追求我。”愛把他們澆鑄在“夫妻”的模式裏,卻在長長的三年中不曾有過真正的“夫妻生活”。
丁先生在青年時代有過刻骨銘心的初戀,每當夜深人靜之際,他情不自禁一次次重拾初涉愛河的浪花,從而成為真情畫夢的高手。《樂園》裏*的女主角——現代東方版的“維納斯”,那美麗的傣族少女,如何成為他夢中不朽的情人,自然成為讀者樂意聽到的又一個畫背後的故事。
與一個個世界藝術大師功成名就後的風流截然不同,一件件堪稱美妙的韻事,在丁紹光漂洋過海艱難奮鬥的路上曾不斷地齣現。他在前行中顯示齣的男子漢魅力,讓一個渴望與藝術之神同行的青年女子動容瞭。從追慕對象演變成朋友、戀人、情侶的過程,是從追“星”到追“心”的過程。畫傢也是凡胎俗子,*終沒有走進她信奉的宗教,去過“神”的生活,也沒有如她嚮往的一樣,雙雙相約到一個海島上的“天國”,把愛情當作果腹的食糧……多年之後,丁紹光偶然得知她在東京辦畫展的消息,看她印在海報上的畫,已似一片落花,一種惜花的感覺驟然襲上心頭,展開畫紙隻是為瞭留下那片凋零的美麗……
人們看見畫上的《憂傷》,是因為背後的故事本身就充滿憂傷。
他的《樂園》是人們共同嚮往的樂園;
他的《憂傷》是人類進步共同寄望告彆的憂傷。
明快的造型哲學和透徹的美學推崇富有人情味的作品,這樣的作品引起人們的共鳴並深受人們歡迎!
看情感世界裏的丁紹光,他是追求精彩人生的凡人中的一個不凡的奇人;
看藝術世界裏的丁紹光,他的藝術是真是美是善,是綻放在20世紀畫頁上的奇葩。
本書搜奇攬勝,但不是提供給21世紀電影電視編導們博取票房攝製“丁紹光情愛故事”的藍本。“走過瞭極其坎坷道路”,有著“正直和堅韌不拔的氣質”,1993年至1995年連續三年被“聯閤國世界聯盟”選為聯閤國代錶畫傢的丁紹光,作為*的亞洲畫傢,他被列入1995年聯閤國成立五十周年錶彰的29位當代藝術大師名單之中。“他的人生故事像一部充滿戲劇性的小說。”
(引號內的文字皆摘自聯閤國秘書長加利、副秘書長安娜貝爾?威娜簽發的有關文件和評價藝術傢的撰寫文字。)
英文的文件有意提到丁紹光現住比佛利山莊,在美國;也提到他的齣生地北京,在中國。沿用習慣的稱呼,丁先生現在是“美籍華人”。本書不是文件,隻想從藝術的角度用母語做齣一點補充:丁紹光前半生的重要驛站和畫作中一係列女性形象的原産地是中國的雲南。
本書劃分為十章,概括他的七十餘載春鞦,他的人生恰如三部麯——
北京歲月,有瞭雲海之南夢;
雲南春鞦,結下西雙版納緣;
美國圓夢,綫描彩繪故園情。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