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典藏版):蘭室秘藏》據明·梅南書屋刊《東垣十書》整理。全書3捲,分述飲食勞倦、中滿腹脹、心腹痞、胃脘痛等21門病證,內容涉及內、外、婦、兒、五官臨床各科,其中對脾胃病證的論述尤為後世重視。《中醫臨床必讀叢書(典藏版):蘭室秘藏》為李東垣的一部臨床實踐錄,書中方劑多為李氏創製,藥味雖較多,但配伍精當,切於實用,對現代中醫臨床有啓迪。本次整理新增方劑索引,便於讀者查閱。
目錄
蘭室秘藏 捲上
飲食勞倦門
飲食所傷論
勞倦所傷論
調中益氣湯
寬中喜食無厭丸
交泰丸
木香人參生薑枳術丸
木香乾薑枳術丸
扶脾丸
和中丸
檳榔丸
消積滯集香丸
黃芪湯
黃芪當歸湯
參術湯
益智和中丸
益胃散
脾胃虛損論
三黃枳術丸
巴豆三棱丸
白術丸
草豆蔻丸
中滿腹脹門
中滿腹脹論
諸脹腹大皆屬於熱論
中滿分消丸
中滿分消湯
廣茂潰堅湯
半夏厚樸湯
破滯氣湯
草豆蔻湯
心腹痞門
消痞丸
失笑丸
黃連消痞丸
消痞湯
葶塵丸
胃脘痛門
草豆蔻丸
神聖復氣湯
麻黃豆蔻丸
酒傷病論
葛花解酲湯
枳術丸
半夏枳術丸
橘皮枳術丸
除濕益氣丸
……
蘭室秘藏 捲中
蘭室秘藏 捲下
精彩書摘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典藏版):蘭室秘藏》:
易水張先生常戒不可用峻利食藥,下咽,未至藥丸施化,其標皮之力始開,便言空快也,所傷之物已去,若更待一兩時辰許,藥盡化開,其藥峻利,必有情性,病去之後,脾胃安得不損乎?脾胃既損,是真氣、元氣敗壞,促人之壽。當時說下一藥,枳實一兩,麩炒黃色為度,白術二兩,隻此二味,荷葉裹燒飯為丸。以白術苦甘溫,甘溫補脾胃之元氣,其苦味,除胃中之濕熱,利腰臍間血。故先補脾胃之弱,過於枳實剋化之藥一倍;枳實味苦寒,泄心下之痞悶,消化胃中所傷。此一藥下胃,其所傷不能即去,須待一兩時辰許,食則消化。是先補其虛,而後化其所傷,則不峻利矣。當是之時,未悟用荷葉燒飯為丸之理,老年味之始得,可謂奇矣。荷葉之物,中央空虛,象震卦之體。震者、動也,人感之生足少陽甲膽也。甲膽者,風也。先化萬物之根蒂也。《內經》雲:立端於始,序則不愆。人之飲食人胃,營氣上行,即少陽甲膽之氣也;其手少陽三焦經,人之元氣也,手足經同法,便是少陽元氣生發也。胃氣、榖氣、元氣、甲膽上升之氣,一也,異名雖多,止是胃氣上升者也。荷葉之體,生於水土之下,齣於汙滅之中,非汙中所染,挺然獨立,其色青,形乃空,青而象風木者也。食藥感此氣之化,胃氣何由不上升乎?其主意用此一味為引用,可謂遠識深慮,閤於道者也。更以燒飯和藥,與白術協力,滋養榖氣而補令胃厚,再不至內傷,其利廣矣大矣。
若內傷脾胃以熱之物,酒肉之類,自覺不快,覓藥於醫,醫者亦不問所傷,付之集香丸、小丁香丸、巴豆大熱藥之類下之。大便下則物去,遺留食之熱性,藥之熱性,重傷元氣,則七神不熾。經雲:熱傷氣,正謂此也。其人必無氣以動而熱睏,四肢不舉,傳變諸疾,不可勝數,使人真氣自此衰矣。若傷生冷硬物,世醫或用大黃、牽牛二味,大寒藥投之,物隨藥下,所傷去矣,遺留食之寒性,藥之寒性,重瀉其陽,陽去則皮膚筋肉血脈無所依倚,便為虛損之證,論言及此,令人寒心。
夫辛辣薄味之藥,無故不可亂服,非此牽牛而已。至真要大論雲:五味入口,各先逐其所喜攻。攻者,剋伐瀉也。辛味下咽,先攻瀉肺之五氣。氣者,真氣、元氣也。其牽牛之辛辣猛烈,傷人尤甚。飲食所傷,腸胃受邪,當以苦味泄其腸胃可也,肺與元氣,何罪之有?用牽牛大罪有五,此其一也。況胃主血所生病,為物所傷,物者,有形之物也。皆是血病。血病瀉其氣,其罪二也。且飲食傷之於中焦,止閤剋化消導其食,重瀉上,焦肺中已虛之氣,其罪三也。食傷腸胃,當塞因塞用,又日寒因寒用,枳實、大黃苦寒之物,以泄有形是也,反以辛辣牽牛散瀉真氣,大禁四也。殊不知《針經》有雲,外來客邪,風寒傷人五髒,若誤瀉胃氣必死,誤補亦死。其死也,無氣以動,故靜。若內傷腸胃,而反瀉五髒,必死,誤補亦死。其死也,陰氣有餘,故躁。今內傷腸胃,是謂六腑不足之病,反瀉上焦虛無肺氣肺者,五髒之一數也,雖不即死,若更旬日之間,必暗損人壽數,謂如人壽應百歲,為牽牛之類朝損暮損,其元氣消耗,不得終其天年,但人不覺耳,將為天年已盡,此乃暗裏摺人壽數,犯大禁五也,良可哀嘆,故特著此論並方,庶令四海聞而行之,不至夭橫耳,老夫之用心也。
胃氣不可不養,復明養胃之理。《內經》雲:安榖者昌,絕榖者亡,水去則榮散,榖消則衛亡,榮散衛亡,神無所依。仲景雲:水人於經,其血乃成,榖人於胃,脈乃大行。故血不可不養,胃不可不溫,血溫胃和,榮衛將行,常有天命。榖者,身之大柄也,《書》與《周禮》皆雲:金、木、水、火、土、榖、惟修以奉養五髒者也。內傷飲食,固非細事,苟妄服食藥,而輕生殞命,其可乎哉!
……
前言/序言
中醫藥學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生命科學,是科學與人文融閤得比較好的學科,在人纔培養方麵,隻要遵循中醫藥學自身發展的規律,隻要把中醫理論知識的深厚積澱與臨床經驗的活用有機的結閤起來,就能培養齣優秀的中醫臨床人纔。
近百餘年西學東漸,再加上當今市場經濟價值取嚮的作用,使得一些中醫師診治疾病,常以西藥打頭陣,中藥作陪襯,不論病情是否需要,一概是中藥加西藥。更有甚者不切脈、不辨證,凡遇炎癥均以解毒消炎處理,如此失去瞭中醫理論對診療實踐的指導,則不可能培養齣閤格的中醫臨床人纔。對此,中醫學界許多有識之士頗感憂慮而痛心疾首。中醫中藥人纔的培養,從國傢社會的需求齣發,應該在多種模式多個層麵展開。當務之急是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要倡導求真求異,學術民主的學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設立瞭培育名醫的研修項目,首先是參師襄診,拜名師製訂好讀書計劃,因人因材施教,務求實效。論其共性則需重視“悟性”的提高,醫理與易理相通,重視易經相關理論的學習;還有文獻學、邏輯學,生命科學原理與生物信息學等知識的學習運用。“悟性”主要體現在聯係臨床,提高思想思考思辨的能力,破解疑難病例獲取療效。再者是熟讀一本臨證案頭書,研修項目精選的書目可以任選,作為讀經典醫籍研修晉階保底的基本功。第二是診療環境,我建議城市與鄉村、醫院與診所、病房與門診可以兼顧,總以多臨證多研討為主。若參師三五位以上,年診韆例以上,必有上乘學問。第三是求真務實,“讀經典做臨床”關鍵在“做”字上苦下功夫,敢於置疑而後驗證、詮釋進而創新,詮證創新自然寓於繼承之中。
中醫治學當溯本求源,古為今用,繼承是基礎,創新是歸宿,認真繼承中醫經典理論與臨床診療經驗,做到中醫不能丟,進而纔是中醫現代化的實施。厚積薄發、厚今薄古為治學常理。所謂勤求古訓、融匯新知,即是運用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係,以顯著的療效、詮釋、求證前賢的理論,寓繼承之中求創新發展,從理論層麵闡發古人前賢之未備,以推進中醫學科的進步。
綜觀古往今來賢哲名醫均是熟諳經典,勤於臨證,發遑古義,創立新說者。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典藏版):蘭室秘藏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適閤初學專業必備正版紙質很好實用講解清晰有參考價值通俗易懂有內涵很高深
評分
☆☆☆☆☆
很喜歡,書本比電子書真實得多。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常態。
評分
☆☆☆☆☆
非常好的一本書,不可不看!
評分
☆☆☆☆☆
很精緻的版本,印刷精良,字體大小閤適,很喜歡,五星好評
評分
☆☆☆☆☆
買的收藏版,很貴,希望有收藏價值
評分
☆☆☆☆☆
很厚的一本書,包裝很好,物流速度很快,收藏起來慢慢看
評分
☆☆☆☆☆
可以,書不錯,看點當增加知識,服務還行。
評分
☆☆☆☆☆
這套叢書無論裝幀設計,還是印刷質量,都是一流的。至於內容就無需評論瞭,都是中醫經典著作。唯一不足的是沒有注解。
評分
☆☆☆☆☆
很不錯的一本書,內容挺豐富,可以學到很多想要的東西,真心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