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互联网时代的“纸书遗民”
一个读书狂人的激扬文字
盐酸一样的溶解力,镭一样的放射力
著名作家与学者野夫、鄢烈山、张求会鼎力推荐
新版内容大幅修订
内容简介
作者博览群书,视域广阔,秉承宋儒“格物”的精神,对于上天入地各种事物,无不喜欢拿来一“格”。本书论述举凡文学、思想、历史、电影、美食、运动、游戏、性别等等,看似汗漫无归、洋洋大观,实则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文学感发,“问题意识”更是一以贯之,此即“个体自由主义”。
作者简介
邝海炎,1982年生,湖南郴州人。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供职于南方都市报评论部,在多家媒体开有专栏。吃货一枚,性喜宋儒格物之法,文章独尊周氏兄弟。
精彩书评
海炎兄是真正的读书人,每于文丛字缝中有所发现与发明,是任何作者都渴望遇着的那种相知。故而其读书文史随笔,真正沉重且饱含信息量。单刀解牛,严丝合缝。又如高手过招,一指点穴,实乃辣笔书生也。
——野夫(作家)
看过这本书,感觉他的阅读面非常广,见解独到。他心中是没有任何禁忌的,对一些名家的评点很到位,三言两语,就把这些大家的长处短处都说出来了,很有眼光。他是我们广州真正的读书种子之一。
——鄢烈山(杂文家)
文字之刀锋利过人,似乎源于海炎的雄霸之气:他有博览群书的嗜好,又有格物致知的追求。
——张求会(学者)
目录
李文凯序:孤独者上路
自序:互联网时代的“纸书遗民”
第一辑? 千古文章有孤愤
“鲁迅风”的传统渊源
“掉书袋”与周作人文章的“涩味”
悼陈忠实:以“情欲”推动史诗的作家
巫风楚雨再招魂
“冒蓝火”的陈丹青
文学“性描写”琅琊榜
左手冯唐,右手余秀华
冬季在广州看梵高
《红楼梦》的“正典效应”
初读萧红
无法调教的“性感”
王强的读书乐
第二辑? 读史早知今日事
老来波俏辛德勇
茅海建的“玄铁剑”
清季北京难吃到活鱼吗?
周辅成何时知道陈寅恪研究柳如是?
证史与释史
史学的“下里巴人曲线”
“一般的道德”,不一般的抵抗
成也族群,忧也族群
俄国知识分子的“罪”与“罚”
雄霸的马幼垣
富人信教为哪般?
舌尖上的权贵
给“小清新”的民国降降温
第三辑 ?自由共道文人笔
明星与名人的“骂人”魅惑
保健品忽悠的社会心理密码
需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历史专业吗?
如何有格调地反对别人吃狗肉?
“文艺男”与“理工男”之争
十年一觉读经梦,错把人参当饭吃
给女儿“喂”几口唐诗宋词?
谁杀死了“见字如面”?
海德格尔会爱上共享单车吗?
给“怀旧的环保主义”看看病
转基因争论困局中的信任问题
第四辑 ?吾侪所学关天意
张小龙比马云更具“产品哲学家”气质
“跑步瘦身”风潮与“身体自治”的悖谬
中国“绿色–科学话语”的兴起
规劝与反噬:粉丝文化省思
网络表情与世界的“萌化”
“丑星”的现代兴起
中国“男神”:从高仓健到“池海东”
“钱钟书式记忆”还有用吗?
私密关系与纸书的未来
附?录
缘分之书100部
初版后记
增订版后记
精彩书摘
海德格尔会爱上共享单车吗?
就公共问题发言,向来分为“痛派”、“痒派”,以及“不痛不痒派”。
如果说近日的中国“痛派”一号是高喊“中国制造业成本高、税收重”的企业家曹德旺先生,那近日最风光的“痒派”就是搞跨年演讲的罗振宇了。
罗胖搔到了时代的哪个痒处?网络流传最广的一段话是——“未来有两种生意的价值变得越来越大:一是帮助用户省时间;二是把省下来的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在我看来,具备这两要素的标杆产品已经冒出,那就是共享单车。
1955年,德国哲人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演讲中说,技术是一种看待自然的方式,是让所有本质上的东西“自我揭示”(去蔽),成为人类可以加以利用的潜在能源。技术本身没问题,但现代人对技术的态度有问题。古代技术作为“去蔽”是poiesis意义上的“带出”,而现代技术是惹是生非的“挑起”(Herausfordern)。举例说吧,古人利用风能碾谷,是直接听任风的吹拂,没把风能固定贮存起来,风能在风车那里保持着“当场发生性”。现代技术则逼迫自然提供能够被贮存的能量,在场的关联结构被打破。比如,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就是利用了热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从此煤和石油被大量开采储存,并源源不断卖到远方,当地人与煤、石油的生态关系被破坏。(见吴国盛《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
作为人类最常见的代步工具之一,单车的出行效率确实不如汽车。但汽车这种技术产品正是海德格尔所说“惹是生非的挑起”,单车则是“自然的带出”,也就与人亲。
物与人亲,首先表现为“时间的切己感”,即符合人的自然节律。胡兰成说,古人“在劳动时对事物总有一种亲,好比女孩刺绣,看着绣的花从自己手里一朵朵生长出来,有欢喜”。(《山河岁月》)这“亲”里就有“时间的切己感”,今日流水线上的女工被市场主义生产时间催促着,对针织品断不会有这种情愫了。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中国首富王健林的“工作时间表”,其中有“4点起床,4点15到5点健身,5点早餐”,网友纷纷赞叹“比你有钱还比你努力”,我却同情这类个体时间被“功利目标”切割得七零八落的“忙人”。诚然,人们开汽车上班,节约了出行时间,下班后再把节约出的时间用在“美好的事情”上——健身房健身。可这不拧巴吗?骑单车出行便可兼顾“节约时间”和“把节约的时间用在美好事情上”两个目的。说白了,开汽车给人时间的异己感,骑单车却让出行和健身合二为一,就像农民下地干活一样自然。
物与人亲,还因为做事往往具有社交性。比如,古人河边洗衣,很多村里的消息就闲聊了出来,唐诗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那是丈夫出征在外,留守妇女的牵肠挂肚化入阵阵捣衣声中。现在洗衣机解放了双手,却也失去了交流信息、排遣心理的社交功能。
显而易见,骑单车也具有社交性。陈奕迅有一首歌叫《单车》,大意是说,爸爸很严格,他最温暖的记忆就是在单车后座抱着爸爸的腰。汽车则是流动的私有空间,社交性比较弱。小女上幼儿园,总要我走路送她,而不许开车,因为她不喜欢一个人被冷冷地落在后排座位上。
从表面上看,共享单车只是通过互联网扫码和支付解决了停靠和被盗难题,这技术没什么了不起,但它实质上表征了一种具有“海德格尔省思”的现代技术产品的诞生。它不是个人私产,你只是租用,不用担心被盗,还可像机器猫那样对它“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骑单车的切己感和社交性就大大加强。
友人打趣,骑着红色笨重的摩拜单车俨然有老子骑牛出关的感觉。海德格尔关注过东方思想,特别是中国道家思想。他为了践行对现代技术的批判,自己不开汽车,只是忧思蹙眉地坐在老婆开的车上。如果一代哲人活到今天,就无需纠结了,他骑着摩拜单车,定会与道家始祖老子神交晤笑。
悼陈忠实:以“情欲”推动史诗叙事的作家
也许有人会觉得,陈忠实写情欲的文字还不如贾平凹。确实,陈忠实跟老实巴交的农民一样,写性爱就感觉都是在吃面,比如写亲吻“他现在急切地寻找她的嘴唇,急切地要重新品尝她的舌头。……她噢哟一声呻唤,就趴在他的身上扭动起来呻吟起来,她又把另一只奶子递到他的嘴里让他吮咂,更加欢快地扭动着呻唤着。”
再看看人家贾平凹写的:“借了月光,见一对热烘烘的奶子如白兔般脱跳而出,便一头扎下,噙着乳头呜咂起来。”“一会儿,只见庄之蝶跪坐了,胳膊挽了唐宛儿双腿,开始轻轻浅浅的出入,似乎有了小猫舔水的声音。”怎么看贾平凹都像文士,而陈忠实只是老农。
但老农也有神来之笔,“她的嘴唇像蚯蚓翻耕土层一样吻遍他的身体”就是。这个比喻好在哪里?所谓比喻,通常看作是从一个“概念域”(或源喻)到另一个概念喻(或靶喻)的语义映射,借此来达到对后者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时间就是金钱”这个比喻里,“金钱”是“源喻”,“时间”是“靶喻”,我们是用金钱来说明时间的价值。所以,比喻成功的关键是,“源喻”要引发人的通感,像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里写一个女人四十五岁了,还涂脂抹粉老来俏,“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这在城里人看来有些无感,可在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来看,简直拍案叫绝。
同理,“蚯蚓翻耕土层”在城里人看来“脏”、“恶心”,可在对土地、庄稼有感情的农村人看来,这个感觉是很美好的,用来形容“吻遍他的身体”也是妙极。相比起来,贾平凹的描写太套路了,之前张爱玲也用过类似比喻(“他讲几句话又心不在焉的别过头来吻她一下,像只小兽在溪边顾盼着,时而低下头去啜口水”),文学水准反而就不如陈忠实。
木心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这话是很精妙的,但一般人只理解为“红楼梦中的诗不够好”,却忽略了另一层意思“红楼梦的结构太好了”。同理,陈忠实的性爱描写若从结构上欣赏,就别有风致了。如果说,贾平凹的性描写有文人的自恋,以及“破罐破摔”的颓废感,那陈忠实的性描写就像蜜蜂帮花朵交配,蚯蚓给土地松土,以及黄牛犁黑地一样自然亲切。
缘分之书100部
都说“书单就是读书人的精神内衣”,我以前开过两份书单:一份是“启蒙书单”,偏重思想和社会批判,公知味浓郁,跟运动内衣一样绷紧;另一份是“家庭人文书单”,偏重人文知识的普及,像睡衣一样松垮。而这份书单则是要脱下读书人呆板的外套,在阳光和沙滩中,秀出松紧适度、性感撩人的情趣内衣。
“情趣”者何?明末文人推崇之性灵癖好也,袁枚说:“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若真有所癖,将沉湎酣溺,性命死生以之,何暇及钱奴宦贾之事。”张岱也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张潮《幽梦影》又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这窥月、望月、玩月,固然有趣,但都在月之外,难免美中不足。只有“享月”是“在月之中,与月起兴、共舞”,恰如冒辟疆笔下的董小宛:“姬最爱月,每以身随升沉为去住。夏纳凉小苑,与幼儿诵唐人咏月及流萤纨扇诗,半榻小几,恒屡移以领月之四面。”情趣书单者,供你“享月”之用也。
1.《鲁迅全集》
推荐理由:有些作者适合晨读,比如梁启超陈独秀,读者慕其朝气活力;有些作者适合上午读,比如黑格尔朱子,读者取其勇猛精进;有些作者适合下午读,比如知堂董桥,读者学其闲适风雅;而有些作者则只适合夜读,比如鲁迅卡夫卡,夜总与孤独死亡相关。
夜是巫鬼、狐仙、精灵、男盗女娼与一切神秘、幻想、禁忌的发源地。如果说白天是儒法的世界,夜晚就是老庄的天下;白天是政经法商,夜晚是玄思、诗与艺术;白天是梁启超的朝气、胡适的微笑、陈独秀的敞亮,黑夜就是鲁迅的阴冷、卡夫卡的荒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拷问。鲁迅是中国作家里死亡意识和孤独感最强烈的,因此其作品也最具有现代性深度。
27.胡兰成《今生今世》
推荐理由:我开始只是欣赏胡兰成的见识,比如,他在《山河岁月》说“秦朝起于私情,却亡于不许天下人私情”,鱼在荷叶间东游西荡,居然被他解释为“鱼有鱼路,虾有虾路,是谓可以群”,历史洞察力和文化想象力都可谓丰沃肥美矣!
后来,我觉得他的文学观也挺可取的,比如他说,宇宙洪荒,在一片没有之中我们有了诗情,这就是“兴”,就像数学的“0”里长出了“1”;也像是“赋”,直道本事;还有“比”,事物的繁会。因为有了赋比兴的关系,整个的人间事物的连锁就生长开来。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被他三言两语就惟妙惟肖地说破了。像“这时有人吹横笛,直吹得溪山月色与屋瓦皆变成笛声,而笛声亦即是溪山月色屋瓦,那嘹亮悠扬,把一切都打开了”,多漂亮的句子啊,人生有了兴发,万事万物才变得可感可亲。
37.孔飞力《叫魂》
推荐理由:“心态史”认为,历史态势中的人,面对混杂信息,其行为决策并非全是理性设计,反有不少是心理在支配。叫魂恐惧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丑恶的社会歇斯底里?读该书我们可以看到,在近代中国的前夜,整个社会充满了一股戾气,在这个人口过度增长,人均资源比例恶化,并受社会道德不断堕落所困扰的社会,人们怀疑他们可以通过辛勤工作来改善他们的境况。这种情况“由于腐败而不负责任的司法制度而变得更令人无法容忍,没有一个平民百姓会指望从这个制度中得到公平的补偿。”于是,人们会不择手段地抓住任何趋利避害的机会,并不惜牺牲他人,特别是弱者,来保护和增进自己的利益。妖术和妖术恐惧恰好触到了民间社会的这根神经。而官府发动的清剿则把作为一种潜在威胁的妖术恐惧变成了一种实在的生存斗争,把广泛弥漫社会的冤冤相报的相互敌视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相互攻击。
40.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推荐理由:近代史当然是茅海建第一,桑兵太陋,罗志田太滑,杨念群太巧。台湾王汎森得余英时真传,可惜偏内缘解释,对社会转型的解释力有限。在这本书里,作者就以深厚功力揭示了“中国必须现代化”的铁的逻辑。
42.高阳《慈禧全传》
推荐理由:高阳对晚清的历史场域有着惊人准确的直觉,比如,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因为行贿买乡试关节,刑部批罪充军,而德宗批示斩监候,一反拟罪较重,俟朱笔轻减,以示恩出自上的惯例,这是什么缘由?高阳就推测说,清朝的衙门有“封印”之制,自腊月下旬至次年正月中旬,为时约一月,但宫中的新年假期,约只十日。定制,凡年内需了结的案件,截至十二月二十五日止,必须奏清裁决;所以,这一天须皇帝批示的奏章,常达两三百件之多。此案结于十二月二十五日,待批奏折过多,影响皇帝情绪,故而有近乎迁怒的处置。再有,针对翁同龢推荐康有为的说法,高阳也目光如炬,翁同龢是醇谨之士,与康有为气味本不相投,无可交往;且翁氏居官,素持明哲保身之道,故翁不可能“荐康”,荐康的只有张荫桓。然则,翁同龢“荐康”之说何来?有两点原因:“一则是后党如荣禄等人,有意散播流言,因康有为与张荫桓同乡交密,而翁倚张为左右手,故此种流言,易为人所信。再则康有为刻意攀附翁同龢以自高身价,其《自编年谱》中,虚构与翁交往的情形,实不值一哂。”
66.罗兰·巴尔特《恋人絮语》
推荐理由:世间万物都蕴含着理,宋儒靠静心格物得理,而巴尔特却把世间万物都当成表意符码,用结构主义方法阐述,精彩纷呈。比如,他认为废话并非没有意义,恋人间的废话就很有趣。“恋爱成不成功,就看情侣对废话艺术的领悟能力,很多符号表意,并不是为了表达意义,而是为了占着表意的媒介渠道,与接受者保持接触。”“表白之意并不在于吐露爱情,而在乎恋爱关系的形式,即被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地议论着的形式。”“我用自己的辞藻将对方裹住,抚摸她,竭尽全力延续这类对恋爱关系的议论。”
81.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推荐理由:美国民主的原型其实就是乡镇自治。乡镇是一个人日常生活所能够到的物理空间,也是熟人社会,它踩实了个人利益,能涤荡空洞的群众、人民、国家等大词的蛊惑。所以,乡镇自由才会有健全的个人主义,由乡镇自治往上发展到县、市、省、国民主,才是美国的立国思路。美国人施坚雅认为,中国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区域社会中,这个社会不是村庄,而是基层市场社区,就是集市,等于现在的乡镇。他能洞见这点,估计是其美国乡镇生活经验所致。这也说明中国传统治理着眼于乡,其实是受了血缘宗法的束缚,这也算保守性。但以现在互联网和城市化的发展,我觉得乡镇单位可以上移到县区,甚至是市。
95.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推荐理由:不愧是美国名牌大学的金融学教授,给金融下的定义就很犀利:“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但他主张法治金融来解决养老问题,我则将信将疑。虽然社会学者郭于华对河北农村养老的分析也证实,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和意识形态对底层的控制,传统养老中的天理逻辑被公平逻辑取代,这似乎呼应了陈“金融养老”的必然性,但我总觉得这一思路缺乏社群视角,需要大力改进。至于他近些年搞的量化历史研究,则有些扯淡了,因为何炳棣早指出,用社会科学方法治史,很难获得坚实可靠的数据标本。
……
前言/序言
序言:孤独者上路
李文凯
海炎邀我为他的文集写序,我顿感压力。作为天生就是要说话发言的评论部评论员,既然无法将满腹热情与锦绣付诸公共表达,那可以想象,他会有多少时间用来阅读和思考。我离开文字工作已经多年,对于如此积累而成的作品,还能有什么指点评价呢?
那就先来说说我所认识的邝海炎吧。初相识时,我们都唤他作“矿工”,具体缘由并不可考,海炎也并没有一副白牙黑脸兼筋骨体格。但反正码字为生者,也无异于在矿井里摸黑卖力。倒是后来,大家风流云散,邝海炎却依然还能守住一方书桌,常有数昼夜狂读的纪录。尽管已经不再在报章上看他署名“狂飞”的专栏,但朋友圈里总是会被他寥寥数语的犀利文字所吸引。渐渐地,“矿工”的称谓变成了“邝公”——他的博闻与笔力不仅让他自得,也为我们这些朋友所喜。
海炎是历史系科班出身,他对于历史有着天然的喜爱。关于这段情结,在他《需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历史专业吗?》一文中有很有趣的自陈。同时他又对公共言说饱有热望。这让我想起基佐的一段话:
“哲学学派的优点是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承认权利的原则,并将之作为判断事实的不可更改的法则。其错误在于它对事实的认识是微不足道的、不完全的和轻率的;在于它不承认事实所拥有的不可分割的力量以及它们永远具有的某种程度的合法性。历史学派对事实的了解更多一些,也能够更加平等地来认识它们的起因和结果,对其元素的分析更可靠,对某种权利的认识更准确,以及对可行性改革的估价更公正。但总的来说它缺乏固定的原则,它的判断变动不已;因此它几乎总是不愿下结论,从未能满足人的愿望。相反,哲学学派冒着误入歧途的危险,在这方面总是引人注目。”
这个论断,对于我自己是相当有解剖力的。但以我所接触过的师友而论,却又相当不确。事实上,我以为对于当下中国的现状最有解释力、最有评价原则、最敢于下结论的,往往就是有着深厚历史功底的学者,如秦晖、朱学勤。抑或这是因为他们作为历史学家而又愿意面对中国的现状问题并面向公众发言?海炎的路子,大抵也是如此。因而读者可以在这本集子里读到论证绵密的《“鲁迅风”的传统渊源》、《“掉书袋”与周作人文章的“涩味”》,也能感受到手起刀落大快朵颐的《自由与闲暇》、《“丑星”的现代兴起》。
海炎与我同事之前,是在天涯网站。在那个BBS最能抒怀议事的年代,天涯的经历也是他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使得他下笔行文,常能带有草根的视野与互联网精神。前者,使得他相信启蒙但也质疑启蒙的姿态;后者,更令他深谙互联互通的传播价值。这些要素,在他的这本集子里比比皆是,这是他后浪推前浪,比之其前辈而能行之更远的一条线索。
记得他曾经论说,电子书必定将会在简单的阅读功能之外,衍生出诸多模拟纸质书特质的功能来,例如墨香,例如摩擦感。这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2015年我离开报社东去杭州,将满书柜的藏书悉数赠人。如今的这部书稿,也是我用手机断断续续看完的。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次难得的重温。时间过去得并不久远,那时候我们还可以欢呼“不再孤独的喧嚣”;现今四周依然“喧嚣”,却不再“不再孤独”。
按说好的文字总是稀缺的,但似乎好的文字并不再被那么需要。这也许是因为注意力经济使然,也许是因为娱乐化文本使然。但我们还不得不承认一点,文字,作为内容的载体,不再唯一,不再垄断,甚至不再有优势。自古文以载道成为传统,但作为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文与道之间发生过多次的分离,对于国人来说,书法成为艺术是一次。书法不再与载道之文构成灵肉之合,而是在现代书写技术的发展之下,渐渐变成少数人掌握的技能与小众能够欣赏的对象。
如今,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字更被淹没。因为表达内容、表达一种态度和意向,影像明显更具有张力。连微信沟通都懒得打字了,直接语音过去了事,这是便捷性选择;以“罗辑思维”为代表的说书节目乃至说书软件大行其道,这是生活场景的变化;视频随处可见、电影市场火爆、美剧甚至可以成为“21世纪的长篇小说”(陈丹青语),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表达形式的行业变迁。
快刀文章可下酒(增订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