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本只有七十五页的小书《致D》的问世在法国书界引起轰动。第二年,作者与其爱妻双双自杀,共赴黄泉。这段长达六十年的爱情故事的结局,让这本书在畅销书排行榜上的排名直线上升。 写书的人大概没有料到,这纯粹记述两人感情经历的爱情告白,其影响远远超过了他以往写过的任何一部著作,给读者、甚至是严肃的思想界的同行们带来巨大的冲击。书中呈现出来的作者的形象光辉,盖过了他以往的任何一种身份。惟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这个“丈夫”形象,才长久地留在世人心中,成为永恒。也是这个形象,让我们记住了他的名字---安德烈·高兹 (AndréGorz,1923-2007)。《致D》是高兹写给她妻子多莉娜的“情书”,也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爱情的墓志铭。法国哲学家高兹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向多莉娜回溯这段刻骨铭心的情史。
安德烈`高兹 出身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商人家庭,原名为霍斯特,父亲是皈依天主教的犹太人。反犹运动兴起后,他于1939年来到中立国瑞士洛桑读书学习,学习化学。1946年,他结识了来这里举办讲座的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让?保罗?萨特。1949年他与女友多莉娜结婚并定居巴黎。他曾以米歇尔?博斯凯的笔名活跃在巴黎知识界。1955年开始以戈尔兹为名发表作品。高兹先是在《巴黎快报》工作,后在1961年进入《现代》杂志编委会,是主要策划者之一,直到 1983年。他还是《新观察家》创办者之一,主持经济栏目。他发表的*一本书《叛徒》是自传体论著,由萨特写序。他的主要著作有《历史道德》(1959)、《困难的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告别》、《劳动的变革》(1988)、《现时的贫困,可能的财富》(1997)等等。
很快你就八十二岁了。身高缩短了六厘米,体重只有四十五公斤。但是你一如既往的美丽、幽雅、令我心动。我们已经在一起度过了五十八个年头,而我对你的爱愈发浓烈。我的胸口又有了这恼人的空茫,只有你灼热的身体依偎在我怀里时,它才能被填满。
此刻我只需要告诉你这些简单的东西,已是足够,接下去我们再谈论不久以前开始折磨我的问题。为什么一直以来你很少出现在我的笔端,而我们的结合却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为什么《叛徒》中的你会是一个不真实的、走了形的你?现在这本书应该清楚地说明,我和你相约终生是决定性的转折点,它让我有了继续活下去的愿望。那么,我为什么不在这本书里讲述一个美妙的爱情故事呢?一个我们在《叛徒》写完的七年前开始共同拥有的爱情故事?为什么我不谈谈你身上那些令我着迷的地方?为什么以前我要把你描绘成一个可怜的小家伙,“谁也不认识,不会讲一个法文单词,如果没有我,你就完了”,而事实上,你有你的朋友圈子,你是洛桑一个戏剧小组的成员,甚至在英国,有个男人还眼巴巴地等你回去,想和你结婚。
在写《叛徒》的时候,我并没有能够实现原先所期待的深层次的自我探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理解和澄清。我需要重建我们的爱情故事,这样才能够抓住真正的意义。正是我们的爱情故事让我们成为今天的这个模样,经彼此而生,为彼此而生。给你写这封信,我就是为了弄明白我所经历的一切,我们所经历的一切。
我们的故事有一个很美妙的开始,几乎称得上一见钟情。相遇的那天,你被三个男人包围着,借口说是要和你玩儿牌。你有一头浓密的棕发,珍珠色的肌肤,英国女人那种高而尖的声音。你刚从英国来到这里,三个男人都试图引起你的注意,操着生硬的英语向你献殷勤。你是那么高贵,俏皮——witty,几乎无法翻译成法文——美得如同一个梦。就在我们的目光彼此交错的时候,我在想:“我不会有机会的。”后来我知道,那天的主人早已和你打过预防针了,说我“是一个澳洲犹太小子,毫无意趣”。
一个月后,我在街头又遇见了你,看着你舞蹈般的步态,很是着迷。接着有一晚,偶然间,我远远地看见你离开办公室,来到大街上。我跑着想要赶上你。你走得很快。那是一个雪天。大雪过后的毛毛雨让你的头发愈发显得卷曲。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说我们去跳舞吧。你说行,whynot,你说,很简单的回答。我记得日子:一九四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我的英语不太流利,但勉强还行。这多亏我为马格拉特出版社译的两本美国小说。就是在这次,我知道你在战争期间以及战后读了很多书:弗吉尼亚·伍尔夫,乔治·艾略特,托尔斯泰,柏拉图……
我们谈起了英国政治,工党内部的不同流派。你总是很快就能区分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任何复杂的问题,似乎在你看来都很好解决。你从来不怀疑自己判断的准确性。你的自信是哪里来的呢?你的父母也一样分开了,你很早就离开他们生活,先是离开了一个,然后再离开一个。战争后期,你和你的小猫泰比一起生活,一起分享你的食物配额。最后,你甚至离开了你的国家,想要探索另外的世界。一个一文不名的“澳洲犹太小子”究竟有什么地方吸引你呢?
我不明白。我不知道是什么将我们联系在一起。你不喜欢谈论自己的过去。我是在以后才渐渐明白,究竟是怎样的根本经验让我们能够在瞬间靠近。
我们再次相见。还是去跳舞。还一起看了热拉尔-菲利普主演的《魔鬼附身》。电影里有个镜头,女主人公要求餐厅主管换一瓶已经开启了的葡萄酒,因为,她说,她觉得酒有股子瓶塞味。于是我们在舞厅里重演了这一幕,但是餐厅主管在检查了之后,发现了我们的猫腻。在我们的坚持下,他还是换了一瓶,但他警告我们说:“以后休想再踏进这里半步!”我非常欣赏你的冷静和自若。我自忖道:“我们天生就是一对好搭档。”
一起出去了三四次后,我终于得以拥你在怀。
我们不急。我小心翼翼地脱去你的衣服。现实与想象竟然会有如此完美的吻合,米洛斯岛的阿芙西,你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带着批评的目光退后一步,但这并不排除你对于自己熟悉的一切还是有一种默契。我一直说你“仅供出口”,也就是说是专门用来出口的产品,在英伦本土找寻不到。
我们俩对英国大选的事情都很起劲,原因在于它事关社会主义的未来,但并不完全是英国的社会主义。对你最糟糕的攻击就是认为你的观点是出于爱国主义。后来,阿根廷武装力量入侵马洛于内群岛时,我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有一个大人物到我们家来,说你的观点出于爱国主义,而你断然回答说,只有傻瓜看不出来,阿根廷之所以发动这场战争,无非是为了重整旗鼓,再次建立法西斯军事独裁政府,英国的胜利最终加速了独裁政府的崩溃。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我是在一年前开始译的。还记得很清楚,在去法国的短期旅行中,我带上了它。匆促的旅行,却有非常安静的住处。房间外面有一个小小的阳台,白色的塑料桌椅,我趴在房间里小小的书桌上,读完它,并且译了最初的两千字。这个场景符合我想象中的开始,外面开着初夏的花儿,早晨的空气还有些凉,但是白天可以有非常艳丽的阳光。几乎就是书里描写的最后二十三年的时光了,虽然不是在法国的勃艮第,高兹那幢种了两百棵树的房子里。
我不能够有这样的时光,所以,在结束了两千字之后的刹那间,我突然感到了犹豫,是作为译者的犹豫。犹豫不是因为它的意义——意义的问题从来就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也不是因为它所描述的爱情——高兹并非我现在已经非常惧怕的“浪漫主义者”。我犹豫是因为自己:我不知道,如果自己已经把爱情的实质视作对谎言的维护,是否还能够投入一段他人的,在追寻生命本质层面上的爱情?
或许作为译者,我能够有的最理想的前提只是,几乎和所有的读者一样,我对高兹没有任何“偏见”。没有读过他的作品,甚至没有听过他的名。零星的资料告诉我,他是一个出色的记者,法国政论性刊物《新观察家》的“创建者”之一。再不就是一些标签:哲学家,最后的“存在主义者”,现代很时髦的新兴学科“政治生态学”的奠基人之一。
因为没有“偏见”,因为对所有这些标签性的语汇都不是那么敏感,所以,高兹能够打动我的,到我完成了最初的两千字为止,也还是那段印在封底的,小册子的开始文字:
很快你就八十二岁了。身高缩短了六厘米,体重只有四十五公斤。但是你一如既往的美丽、幽雅、令我心动。我们已经在一起度过了五十八个年头,而我对你的爱愈发浓烈。我的胸口又有了这恼人的空茫,只有你灼热的身体依偎在我怀里时,它才能被填满。
……
不,最重要的东西不是两个人的爱情和简单的陪伴,用对方肉体的存在消除我们在这个世界的寂寞和惶恐。从挽着心爱的人的手,心惊胆战地徘徊在死亡边缘到最终可以打开煤气,两个人共赴另一个世界,这里面所经历的,是对于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更好理解,贴近生命本质的理解;是透过对方理解生命的本质,是透过和对方的关系理解生命的本质;是“经彼此而生,为彼此而生”。正是这样的关系让高兹不再“推迟存在”,他希望,在对方给了他自己生命的全部之后,能够把自己的全部交付在对方的手里——只要她需要。
最美丽的爱情不是在所谓的两难选择中,选择为爱情合弃其他的一切:声名、财富、乃至皇位,抑或是通过自己来改变这个世界的野心——这恰恰是文学里的爱情;而是通过自己的承担将所有自己认为重要的一切合为一体,合为最基本的“在世经验”。我想,这应该是高兹的意思。而我也是在确立了高兹的这一层意思之后,希望能够将自己融人到他们历经磨难,通过相遇、相守之后所建立的“在世经验”里。
融入,却不是为了这个故事可以成为普天下的爱情模式。抽象的哲学与我们的“在世经验”没有任何关系。或许,生活中的爱情就只是我们丰富、乃至能够更美好地享受个人存在的“在世经验”。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也许一辈子也不可能拥有过这样的“在世经验”。因为我们不够努力,因为我们在下决心的时候,没有迎来那个愿意用他/她的智慧赌你的智慧的人。但是,我们依然以这样或者那样不贴近本质的方式爱过,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在理解我们认为美丽的爱情。理解的努力在某种程度上难道不就已经是爱情的发端了吗?我们不需要比较,只需要一次真正的创造和付出。这其中,我想,应该包括你我的阅读。
为此,我在一年后结束了它的翻译。依然不是在高兹那幢种了两百棵树的房子里。是在秋天的上海,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香气。我用我对爱情和幸福的质疑迎来了高兹的平静。或许在结束的此刻,我真的需要下决心相信,爱的岁月是可以随着记忆和文字永在的。或许,我们真的需要,像回望这段“爱的岁月”的高兹一样,学会属于自己的“与现时生活处在同一个平面”的方式。
译者
2009年10月于上海
坦白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与其说是一种阅读,不如说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它不像那些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让你跟着故事的发展而紧张兴奋。相反,它更像是一首悠长的诗,或者是一幅意境深远的画。我无法详细描述书中发生的具体事情,但它所营造出的那种氛围,那种情感的流动,却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能够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温度,仿佛能够触碰到人物内心的细微波动。它没有刻意制造的冲突,也没有强行灌输的道理,但它却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我常常在读到某个地方时,会停下来,闭上眼睛,让那种情感在心中缓缓流淌。它让我思考,让我回忆,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有一种别样的韵味,让人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宁静角落。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透的书,它的魅力在于它的层次感,在于它不断激发你去探索更深的含义。
评分这无疑是一本能够让你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的书。我不能透露具体情节,但我想说的是,它的叙事节奏非常独特,不疾不徐,却充满了力量。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样,用华丽的辞藻来堆砌,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出最深刻的情感。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个微小的细节,或是某个恰到好处的比喻而心生触动。它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种宁静的力量,一种深入骨髓的温暖。它没有刻意的煽情,也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但它却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它让我开始思考,生活中的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其实蕴含着多么深刻的意义。它让我更加懂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时候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足以传递。这本书,就像一位老朋友,在你最需要的时候,静静地陪伴着你,用它独有的方式,给你安慰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一种非常细腻而深刻的情感共鸣。我不能分享具体的故事情节,但我想强调的是,它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能够轻易地将读者带入其中。我常常在阅读时,会因为书中的某个描写,或是某个人物的某个细微动作而感到心头一颤。它没有那些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但它所传递的情感,却是如此真实而动人。它就像一种无声的语言,直接触及到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我常常会因为书中的某个场景而陷入沉思,思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思考着生命的意义。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简洁却富有力量,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充满了韵味。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一种心灵的触动,一种对生活更深的理解。它让我明白,有时候,最深刻的情感,就隐藏在最平凡的生活细节之中。
评分这本书,我可以说,它触及了我内心深处那些最柔软,也最难以言喻的情感。虽然具体情节我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它的叙事方式,那种娓娓道来的语调,却像一股清泉,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我的思绪。我常常在午后的阳光下,或是静谧的夜晚,翻开它,然后就陷入了作者精心编织的意境之中。文字的雕琢,词语的选择,都恰到好处地勾勒出了人物的轮廓,以及他们所处的那个独特的世界。我能够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情绪,有时是淡淡的忧伤,有时是难以抑制的欣喜,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就像潮汐一样,一阵阵拍打着我的心岸。书中的某些片段,甚至让我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仿佛我就是那个身临其境的人,正在经历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这种共鸣,是很多书都难以给予的。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作者将自己的灵魂剥离了一部分,然后小心翼翼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完之后,我总会久久地沉浸其中,回味着那些细腻的情感描绘,思考着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它没有轰轰烈烈的剧情,也没有惊心动魄的转折,但它所传递的,却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力量,让人在静默中思考,在平静中成长。
评分这是一次极其独特的阅读体验。我必须强调,我无法透露书本的具体内容,但它的整体氛围和叙事逻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看似琐碎的生活细节,描绘得充满诗意,又带着一丝淡淡的哲学意味。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被某个不经意的句子,或是某个微小的意象所吸引,然后陷入长久的沉思。它不是那种让你一口气读完,然后就丢到一边去的书。相反,它的力量在于它的留白,在于那些需要读者自己去填补的空间。它像一个未完成的画作,每一笔都暗示着更深的内涵,而最终的色彩,则需要由读者的想象力去完成。我欣赏作者的克制,那种不煽情,不刻意拔高的写作手法,反而更能触动人心。它让你在不经意间,看到了生活的本质,看到了人性的复杂,看到了那些隐藏在平淡之下的深刻。我愿意花很多时间去反复品味其中的句子,去体会作者想要传递的那种微妙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缓慢而深入的阅读过程,对我来说,是一种难得的精神滋养。
评分袖珍小本本啊~不过很感动
评分包装的还可以,就是蛮小的一本。。
评分宽恕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评分不错不错。还可以。
评分特别好,赞一个!!!
评分京东就是快吖
评分书很薄还不错。
评分恩,这本书好薄啊!半个小时就看完了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