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为顺应教育部教学改革潮流和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适应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现状,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科学出版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独创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编写形式,组织编写了国内首套引领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案例版教材。案例教学在医学教育中,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实用型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案例版教材版权所有,其内容和引用案例的编写模式受法律保护,一切抄袭、模仿和盗版等侵权行为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前言
上篇公共卫生导论
第一章公共卫生的基本内涵与属性1
第一节公共卫生的基本内涵1
第二节公共卫生哲学与政治属性5
第三节公共卫生安全与国际合作10
参考文献18
第二章从远古走来的公共卫生19
第一节远古时期朴素的公共卫生思维19
第二节公共卫生诞生前夜23
第三节现代公共卫生27
第三章近百年来的三次公共卫生革命34
第一节第一次公共卫生革命34
第二节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39
第三节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49
第四章公共卫生的职能与公共卫生体系51
第一节公共卫生职能51
第二节公共卫生体系57
参考文献61
第五章公共卫生人力建设63
第一节公共卫生人力全球状况63
第二节公共卫生人力建设72
参考文献81
第六章循证公共卫生82
第一节循证公共卫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82
第二节循证公共卫生实践88
第三节循证公共卫生的证据及数据库94
参考文献100
中篇健康的决定因素和健康促进策略
第七章影响健康的下游因素102
第一节遗传因素102
第二节生理生化因素110
第三节其他因素117
第八章影响健康的中游因素123
第一节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123
第二节心理因素与健康130
参考文献136
第九章影响健康的上游因素137
第一节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137
第二节环境因素与健康145
第三节营养及食品安全与健康151
第四节病原生物因素与健康159
参考文献167
第十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68
第一节健康教育168
第二节行为干预173
第三节健康促进177
参考文献183
第十一章疾病预防控制新策略184
第一节全人群、高危人群策略184
第二节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189
第三节生命历程策略194
参考文献200
下篇公共卫生实践
第十二章传染病预防控制202
第一节概述202
第二节传染病的预防控制210
第三节全球化时代给传染病预防控制带来的挑战217
参考文献223
第十三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224
第一节概述224
第二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230
第三节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237
参考文献222
第十四章职业卫生243
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危害243
第二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监测与评价252
第三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策略与措施259
参考文献267
第十五章环境卫生268
第一节环境健康问题268
第二节环境危害因素的识别、监测与评估278
第三节环境危害因素的防控策略285
参考文献293
第十六章精神卫生294
第一节精神卫生与公众健康294
第二节精神健康的决定因素303
第三节精神障碍预防和精神健康促进312
参考文献321
第十七章特定人群的公共卫生322
第一节妇幼卫生322
第二节青少年卫生329
第三节老年人卫生保健336
第四节贫困人口的公共卫生344
参考文献344
第十八章伤害和暴力的预防控制350
第一节伤害和暴力的疾病负担350
第二节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355
第三节伤害的预防与控制358
参考文献363
第十九章恐怖袭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与应对364
第一节恐怖袭击应急与应对364
第二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372
参考文献385
第二十章公共卫生服务政策386
第一节公共卫生服务政策概述386
第二节中国主要公共卫生服务政策390
第三节国际主要公共卫生服务政策396
参考文献402
第二十一章信息化时代的公共卫生403
第一节公共卫生信息化403
第二节大数据时代的公共卫生信息处理409
参考文献415
索引416
精彩书摘
上篇 公共卫生导论
第一章 公共卫生的基本内涵与属性
Fundamental connotation and attribute of public health
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概念的理解不同,定义公共卫生需要基于社会发展和实践的演化。不同的人赋予公共卫生的内涵和外延也会不同,它可被理解为是一项需要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事业,像一场运动;又是像一种职业,其中有各种专业人员一起工作并致力于促进公众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公共卫生还像一种政府服务,卫生部门代表政府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还可理解为一种结果,即公众的健康。但本书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编写,既把它视作一门学科,又视作一种复杂和动态变化的社会事业。公共卫生基于社会公平正义哲学,并具有明显的政治属性,与政府密切关联,利用多学科理论解决日益增加的多种挑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第一节 公共卫生的基本内涵
【案例1-1】
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暴发流行后,世界上一批学者再次思考公共卫生的基本内涵。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荣誉教授(emeritus professor)罗伯特 比格尔霍尔(Robert Beaglehole)在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上撰文——新世纪的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 in the new era:improving health through collective action),提出公共卫生是通过集体行动改善健康,强调公共卫生是以持久的全人群健康改善为目标的集体行动(collective action for sustained population-wide health improvement)。
比格尔霍尔的这一阐述包含了对公共卫生概念的哪些理解,它与既往专家和组织对公共卫生的定义有什么区别?
一、公共卫生需要集体的行动
比格尔霍尔认为,公共卫生是一项集体行动,这一行动是合作的或有组织的行为。从19世纪中叶以来,合作就成为公共卫生实践的核心特征。公共卫生合作伙伴是广泛的,公共卫生需要社区参与,需要多部门联动,还要充分发挥非政府机构的作用。政府在确保合作行动中起到关键作用,政府的责任既意味着规划和投入,又通过协调使不同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一起工作,公共卫生行动成为一种有组织的行为。如此,公共卫生才能促进和改善最广泛的人群健康,而不是少数人的福祉。
二、公共卫生行动具有可持续性,即需要可持久的政策
公共卫生是一项社会事业,面临的挑战很多,与社会发展水平、习俗观念、伦理道德等密切相关。同时,公共卫生的效益不像临床治疗那样立竿见影,也不像其他的投资那样有快速的受益。因此,公共卫生行动应是可持续性的,政策的持续性显得特别重要。《阿拉木图宣言》(Declaration of Alma-Ata)所确立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初级卫生保健策略与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以项目为导向的公共卫生行动,政府没有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带来的只是近期效果。
三、公共卫生的目标是全人群的健康改善并减少健康的不平等
公共卫生服务的对象是群体,但特定的公共卫生行动的目标人群可能是特定的群体,如0~6岁儿童健康管理的对象是从出生到入小学前的儿童这一群体。公共卫生的健康保护和促进,也是让全人群受益,特定的公共卫生行动健康受益应是特定人群。公共卫生行动的过程和结果评价也是群体,如儿童保健覆盖率、系统管理率、中重度营养不良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意外伤害发生率等都是以群体为评价对象,一些评价指标如婴儿死亡率还需要在较大的社区实施。
公共卫生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哲学导向(详见本章第二节),不能因为社会阶层的差异、家庭出生背景和种族与族裔不同等给公共卫生的提供和筹资带来阻力,也包括个体行为限制和赋税等负担分配的公平,健康公平体现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的疾病、失能以及不良健康状况的分布差异明显。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烟草和药物滥用、精神卫生服务、老年健康护理、环境污染、职业健康风险等地区、性别差异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是公共卫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四、公共卫生的关键主题
比格尔霍尔强调了现代公共卫生理论与实践的五个关键主题(key theme),包括:①政府应担负起对整个卫生系统的领导作用,忽视了这一点将无法实现全人群的健康改善,忽视这一点卫生部门也只会继续按生物医学模式关注与卫生保健有关的“近端”问题;②所有部门必须协作行动,忽视这一点只会恶化健康的不平等现象,而政府领导是协作行动、促进全人群健康的核心保障;③用多学科的方法理解和研究健康决定因素,用适当的方法回答适当的问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④理解卫生政策发展和实施过程中的政治本质,整合公共卫生科学与政府领导及全民参与;⑤与服务的人群建立伙伴关系,使有效的卫生政策能够得到长期的社区和政治支持。比格尔霍尔认为,无论是公共卫生实践领域还是教育领域,上述五个核心主题还不能充分体现出来。
一、温斯洛1920年对公共卫生的定义
美国公共卫生的领袖人物温斯洛(Charles-Edward A. Winslow)早在1920年就将公共卫生定义为: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和效益的科学和艺术。这些有组织的社区努力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源,教育每个人注意个人卫生,组织医护人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服务,建立社会机构来确保社区中的每个人都能达到适于维护健康的生活标准,使每个公民都能实现其与生俱有的健康和长寿权利。
这一定义综合且具体地提出了公共卫生的本质、范畴及目的,体现了公共卫生的基本内涵。195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采纳了温斯洛提出的公共卫生定义,一直沿用至今。
二、美国医学研究所(IOM)1988年定义
1988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在其《公共卫生的未来》的研究报告中提出,把公共卫生的使命归纳为“通过保障人人健康的环境来满足社会的利益”。
该定义强调各种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明确公共卫生与社会、经济、政治和医疗服务不可分割的关系。该定义更加强调,确保人人健康是整个社会的利益所在。这就意味着改善他人的健康环境和健康状况符合自己的切身利益。这种“人人为我健康,我为人人健康”的主张正是公共卫生的核心价值。
IOM的定义所反映的另外一个公共卫生核心价值是“保障”,即保障人人享有健康环境。这就意味着要持续不懈地促进和保护每个人在健康和身心全面发展方面的利益。这种价值观迎合了一句非洲格言——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全村人的付出,而公共卫生的作用就是能为人人提供服务的一个“村庄”。
IOM的报告还界定了公共卫生的范围,确定了公共卫生的三个核心功能:评价(assessment)、政策制定(policy development)和保障(assurance)。从某种意义来说,公共卫生的三大核心功能与医学中的诊断和治疗功能相类似。如果将人群或社区看成一个人,评价就类似于诊断,保障就类似于治疗,政策制定则是介于评价和保障之间的一个中间步骤,类似于诊断之后治疗计划的制订过程。
三、威克斯观点
20世纪60年代,英国实业家查尔斯 杰弗里 威克斯(Charles Geoffrey Vickers) 在担任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主席期间,从疾病和科学及社会价值观之间互动关系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公共卫生。他认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都是在某些状况从“当然存在”转变为“不可容忍”的时候发生的。因此,公共卫生的历史同样也是不断地重新定义“不能接受的”记录。
威克斯定义强调了科学和社会价值观之间微妙、动态的关系。当健康问题从社会“可容忍状态”转变为“不能接受状态”,社会就会采取集体行动,做出公共卫生反应。这个定义有助于人们理解为什么2004年全球对已存在多年的禽流感亚洲流行做出不同寻常的公共卫生反应,理解WHO对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高度警惕。这应该回溯到2003年的SARS危机,那场灾难使全世界都看到了公共卫生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认识到预防重大传染病“小题大做”的重要意义。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已经使人们对重大传染病的忽视成为一种社会不能接受的态度,H7N9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寨卡病毒(Zika virus)感染等严峻形势及全球行动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四、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及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和医学密切相关,公共卫生借助于医学和预防医学理论与方法为促进人群健康服务,但公共卫生又具有多学科的性质。
表1-1从从业人员、服务对象、工作重点三个方面总结了各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实际上,他们三者紧密联系。预防医学是一门专业学科,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理论、策略和方法并直接服务于公共卫生,而不管是临床医学还是公共卫生,都以促进个体健康和生命质量为宗旨,一部分公共卫生医生如果有很好的临床医学理论和技能,在人群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流行特征、暴露流行定性、疾病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等方面定会得心应手,并与临床医生一起工作。
表1-1 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
图1-1 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图
一、“新公共卫生”更加强调政府的责任
1986年11月21日,WHO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召开了世界第一届健康促进大会,发表了著名的《渥太华健康促进宪章》(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该宪章定义了“新公共卫生”的概念,强调公共卫生是在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发展的水平上,保护民众远离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所有活动。同时,明确提出了健康的基本条件是和平、住房、教育、食品、收入、稳定的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资源、社会的公正与平等。根据这一定义,公共卫生的核心内容是强调政府在公共卫生事业中的核心地位,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科学对促进健康的作用。
针对SARS危机后社会各界对公共卫生认识不清的局面,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吴仪在2003年中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对公共卫生作出了如下定义: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根据这一定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广泛参与,共同努力。其中,政府主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对社会、民众和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实施监督检查,维护公共卫生秩序;组织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流行;教育民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高素质的公共卫生管理和技术人才,为促进人民健康服务。中国政府公共卫生定义的内涵与温斯洛定义基本上是一致的,既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又在中国首次提出了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有限责任概念,界定了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的五大责任。
二、公共卫生是弥合疾病预防和医疗裂痕的重要实践
当前,中国慢性非传染病(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简称慢性病)的流行态势非常严峻。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估计,众多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在成人中检出率达到10%以上,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显然单纯依赖于治疗不能解决日益增加的新发病例,甚至越治越多,社会沉重的疾病
公共卫生学概论(案例版 第2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