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2
性學三論與愛情心理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本書是弗洛伊德代錶作品之一,在弗洛伊德的原著書名為《性學三論》,新譯本對內容稍作編排,將弗洛伊德依據“性學三論”而展開的兩性情愛論作為本書另一重點內容,故而將書名定為《性學三論與愛情心理學》。
為瞭能夠使讀者更好地讀懂弗洛伊德在書中傳達的精神思想,譯者在翻譯此書的過程中,既保留瞭弗洛伊德原汁原味的思想理論,又字字斟酌,翻譯齣適宜中國讀者閱讀的文字。
作為編者,我們很高興看到弗洛伊德性學研究的光輝在全球各地紮根生長,並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發育。同時,我們在裝幀設計上也極力追求簡約精緻,以期真正讓閱讀成為一種精神享受,為廣大讀者提供品質閱讀。
《性學三論》是弗洛伊德繼《夢的解析》之後對人性探討中極富創見和極具永恒的貢獻之一,記載的是弗洛伊德對人類性欲的本質及其發展過程的研究理論。
在書中,弗洛伊德運用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結閤自己對病例的分析研究,在性的問題上得齣瞭自己的一套理論體係。他在研究性的問題時,將其劃分成性的對象、性的目的、性的錶現方式等方麵,由此總結齣瞭自己對性變態、幼兒性欲和青春期性欲的變化的獨到看法,開闢瞭全新的性學研究領域。他還在書中就在學校加強兒童的性知識、性觀念的教育的重要性提齣瞭自己的見解。此外,弗洛伊德還在書中就男性在愛情中選擇對象的原則和性無能、處女的禁忌給予瞭鞭闢入裏的心理學詮釋。弗洛伊德的這些觀點並非淺嘗輒止的紙上談兵,而是他經過多年的醫學研究得齣的性學成果,可謂是為人類的性啓濛教育打開瞭一扇亮窗!讀起來令人恍然大悟又迴味無窮!
西格濛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傢、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1873年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882—1885年在維也納綜閤醫院擔任醫師,從事腦解剖和病理學研究。然後私人開業治療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齣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齣版《夢的解析》,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的正式形成。1919年成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標誌著精神分析學派最終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奬。1936年成為英國皇傢學會會員。1938年奧地利被德國侵占,赴英國避難,次年於倫敦逝世。他開創瞭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促進瞭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研究和發展,奠定瞭現代醫學新模式的基礎,為20世紀西方人文學科提供瞭重要理論支柱。
上篇:性學三論
第一章 性變態 003
★ 關於性對象的變異 004
★ 性目的的變化 013
★ 性變態的共同特徵 021
★ 神經癥者的性本能 023
★ 組元本能與快感區 027
★ 精神神經癥中性變態盛行的原因 029
★ 幼兒性欲特徵的提示 030
第二章 幼兒性欲 032
★ 幼兒的性潛伏期及其中斷 035
★ 幼兒期的性欲錶現 037
★ 幼兒期性欲活動的性目的 040
★ 自慰(手淫)的性錶現 042
★ 關於幼兒的性研究 050.
★ 性組織的發展階段 053
★ 幼兒期性欲的來源 057
第三章 青春期的改變 064
★ 生殖區的首要性及前期快感 065
★ 關於性興奮的問題 070
★ 力比多理論 073
★ 男女之間的分化 075
★ 尋找性對象 078
總結 187
下篇:愛情心理學
第四章 男人如何選擇對象 103
第五章 陽痿——性愛領域最普遍的衰退趨勢 115
第六章 處女的禁忌 130
附錄
一、兒童的性理論 153
二、本能的蛻變 169
三、性道德文明與現代人的不安 194
第一章 性變態
生物學通常用“性本能”(sexual instinct)錶達存在於人類及動物身上的性需要(sexual need),並將它比喻為營養需求本能,相當於飢餓感。然而,日常用語中卻找不到在性方麵與“飢餓”相對應的詞,故采用“力比多”(libido,即性力)與此對應。
當下流行的觀點對這種性本能的實質與特徵有著極為明確的態度。人們通常認為它並不存在於童年期,而是隨著個體的成熟齣現在青春期,它錶現於男女兩性間那種不可遏製的吸引中,而其目的是性的結閤,或導緻性結閤的所有行為。然而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些觀點極大地歪麯瞭事實。如果仔細研究的話,我們就會發現它們充滿瞭錯誤的、粗糙的和草率的結論。
在此我將提齣兩個技術性詞匯。讓我們把具有性引力的人稱做“性對象”(sexual object);而將性本能欲求的行為稱做“性目的”(sexual aim),科學觀察發現,許多偏離常態的現象均與性對象和性目的有關。因此,異常與正常的關係便有待研究纔能揭示。
關於性對象的變異
關於性本能的流行觀點很像一個美麗的詩歌傳說,講的是人最初原是單性的,後來被分成瞭兩部分:男人和女人。男女之間奮力地通過愛情相互吸引,經過一番麯摺奮鬥之後再度的結閤為一體(或融閤),這種理念是根深蒂固的。因此,人們無不驚詫於這樣的結果:男人的性對象不是女人而是男人,而女人的性對象不是男人卻是女人。於是這種人便被描述為具有“矛盾性情感”(contrary sexualfeelings)的人,或更確切地稱為“性倒錯者”,這種現象則謂之“性倒錯”(sexual inverts)。雖然難以準確地確定這種人的數量,但肯定不會太少。
◎ 性倒錯
(一)性倒錯的行為
這類人在以下諸方麵錶現齣極其不同的行為方式。
1.完全(absolute)性倒錯者。其性對象全然為同性,對異性從來沒有性欲望,且錶現齣冷漠,甚至産生性厭惡。若是男人,這種性厭惡導緻他們無法施行性行為,或無法從中獲得樂趣。
2.兩棲(amphigenic)性倒錯者。即心理性陰陽人。性對象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異性,故其特徵不甚明確。
3.偶然(contingent)性倒錯者。即在特定的外在條件下,諸如得不到正常的性對象,或者主要是模仿,於是他們便以同性為性對象並在與他們的性交中獲得滿足。
同樣,性倒錯者對性本能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有些人認為這實屬正常,正像正常的人可以接受他的力比多一樣,並堅決要求使性倒錯閤法化;有些人則反對性倒錯,並視其為一種病態衝動。
其他的不同則與時間有關。性倒錯的特徵在有些人身上可憑記憶追溯到極早的時候,而在有些人身上則齣現在青春期前後。性倒錯特徵或許可以保持終生,或進行暫時的中斷以構成正常發展過程中的一段插麯。有些人在經過瞭長期正常的性生活後纔齣現倒錯;有些人則在正常與倒錯的性對象之間做周期性運作;最有趣的是,有些人是在經曆瞭與正常性對象的痛苦體驗後纔將力比多轉嚮倒錯的性對象。
這些性倒錯的不同類型是相互獨立的,可以十分肯定地假定,隻有最極端的性倒錯者起始於童年早期,且這種人並不為自己的特殊感到不適。
許多權威人士不願對以上所述的各種情形做齣同一歸類,為保持與自己偏愛的觀點相一緻,他們寜肯強調性倒錯者之間的相異而不是相同之處。然而,盡管性倒錯者間的不同是毫無疑義的,但絕不能忽視在每一種類型中均有眾多的中間型。因此,我們不得不指齣,我們是在對相互聯係的一係列特徵做齣分析。
……
第二版序
弗洛伊德
1909年10月於維也納
我深知,這本小冊子仍然還有許多不當和模糊之處,假如把我最近五年的研究成果加進去,這當然是一個十分誘人的做法,但我並不願這樣做,因為這樣一來就破壞瞭本書的完整性及其曆史意義。在重新發錶之際,我隻是將原文稍加修改,並添加瞭幾個注釋。我認為這樣就足夠瞭。事實上,我寜願本書作為一本古董齣現,因為再版一本書,其目的就在於使其中那些新穎的題材得到大傢的接受,而其中的缺點則能由更好的作品取代。
第三版序
弗洛伊德
1914年10月於維也納
近十多年來,我一直在關注著本書造成的影響以及它為讀者們所接受的程度。在第三版發行之際,我願再補充幾句,以消除讀者的某些誤解和不可能滿足的期望。首先需要指齣的是,本書所提供的發現完全是來自日常的醫學觀察,而其中那些以精神分析原理得到的發現則較具有理論的深度和科學的重要性。事實上,除瞭以精神分析法為指導而建立的理論外,《性學三論》一書不可能包括其他內容。無疑,本書還未能擴展成一部“完整的性學理論”專著,對性生活中許多重要問題本書也尚未涉及,希望讀者不要誤認為作者對此一無所知,或認為這些東西毫不重要纔把它們刪掉。
不管是題材的選擇還是材料的安排,本書都以精神分析的觀察為依據。綜觀全書,它對各種宿因的輕重處置也是極不同的。它特彆強調的是偶發因素,而先天性體質則僅被作為背景看待;至於“種族進化因素”與“個體的發展因素”相比,後者更被強調。在心理分析中,偶發因素常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分析所及的東西,則是人的內在心理動機。比較起來,先天性體質因素則不那麼重要,這種因素必須經過激發之後,纔會有所錶現,而且對體質因素的較全麵探討,已超齣瞭精神分析學的能力。
個體發展史與種族進化史之間的關係同樣如此。個體發展可以被視為種族進化的重現,但後者永遠不受新近經驗的影響。種族進化中的一些傾嚮原是種族遠古經驗的積澱,此外還應加上個體新近的經驗,即偶發因素的總和。
本書的獨特經驗在於,它不但完全以精神分析研究為基礎,還小心地避免涉及種種生物學發現。我總是注意避免涉及一般的性生物學或某些動物研究中的見解,因為本書隻想以精神分析法來探討人類的性功能,我的目的在於弄清,心理學研究究竟能為人類性生活的生物學知識投下多少曙光。必須提齣,在我們的研究中,其實已經發現瞭二者的聯係和一緻之處。當然,當精神分析推導齣的某些重要見解或發現與生物學存在分歧時,我也無需收迴自己的見解。在第三版裏我加上瞭不少新的材料,但我在這裏不再像前一版那樣加以特彆注明。目前,本學科的科學進展還是相當緩慢的。當然,若不想與最近的精神分析文獻脫節,本版仍需要添加某些新的材料。
第四版序
弗洛伊德
1920年5月於維也納
大戰結束後,世界各地對精神分析的研究興趣仍方興未艾,這的確使人十分欣慰。但人們對這個理論的各組成部分並未持平等相待的態度。精神分析學中的某些純粹心理學課題及其發現,如潛意識、抑製作用、衝突的緻病能力、病態帶來的好處、癥狀發生機製等,正日益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重視;甚至那些與我們觀點不同的人,也不得不注意它們。然而對這一理論的其他組成部分(它們的要義已包含在這本書中),即那些與生物學相交叉的部分,人們的反對之聲卻有增無減;甚至那些一度對精神分析學極感興趣和極熱情的人,也放棄瞭精神分析的見解,轉而尋找在正常人和病人的心理生活中起作用的其他一些限製性因素或意圖。
但不管怎樣,我絕不願承認精神分析的這一部分比其他部分更遠離事實。發現事實的真相乃是心理分析的職責。我的記憶以及我不時對材料所做的重新檢查使我確信,這一部分理論同樣是建立在小心而又不偏不倚的觀察上麵的。為什麼人們對我理論中的各個部分不能等同視之?對其中某一部分很樂於接受,而對另外一部分則堅決反對?其原因很明顯。研究者往往偏重以極大的耐心和高超的技巧去追溯人類的性生活,甚至一直追溯到病人齣生的那一年;然而醫學實踐又常要求療效迅速。這種事是不易做到,況且,隻有施行精神分析法的醫師纔能有機會接近這樣的知識,從而不再使自己的判斷受偏見與好惡的影響。假如人們早能學會如何去直接觀察兒童,這三篇論文就無需再寫。
此外,我們還應記住,這本書的某些部分——堅持性欲乃是人類取得的一切成就的源泉,以及性欲觀察的擴展——從一開始便是精神分析學遭到反對的最強烈的因素。那些喜歡高喊刺耳口號的人們,常常批評精神分析學的“泛性主義”,甚至無聊地攻擊它以性來解釋一切。若不是我們早已深知情感因素能使人混淆事實和健忘,我們一定會對此感到驚異不已。早在很多年之前,哲學傢叔本華就已闡明瞭人類活動如何受性行動的影響。我想,大多數讀者還不至於把這篇轟動文壇的文章忘得如此乾淨。至於說到性欲觀念的擴展(就是分析兒童及其所謂的性倒錯之後的必然結果),任何一個自視高明、對精神分析不屑一顧的人都應迴憶一下,精神分析學在對“性欲”這一詞的意義擴展之後,它同神聖非凡的柏拉圖所說的“愛欲”(eros)在意義上是多麼接近。
性學三論與愛情心理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