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电子产品质量控制与改进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本书以电子信息专业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知识为依据,根据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流程编排内容,具体内容包括:电子产品质量控制基本概念、可制造性设计和生产现场5S管理、统计抽样检验、QCC活动的开展及工具的应用、SPC原理及工具的应用、六西玛管理和ISO9000基本知识等。
目录
学习情境1 电子产品质量控制基本概念 5
任务一、认识质量基本概念和电子产品缺陷判定标准 6
知识准备 6
1.1 质量基本概念和电子产品缺陷判定标准 6
1.1.1认识质量定义、质量控制及其他质量管理活动的含义 6
1.1.2质量管理的演进 11
1.1.3 电子产品安装质量判定标准 13
任务实施 33
练习 34
任务二、检验基本概念、检验方式、检验规程和岗位职责 35
知识准备 36
1.2检验内容、工厂检验方式和规程 36
1.2.1 检验和检验的内容 36
1.2.2 工厂内实用的检验方式 36
1.2. 3 PDCA循环工作程序 40
任务实施 43
练习 46
学习情境2 可制造性设计和现场5S管理 47
任务一、认识生产流程PCB方案及可制造性评审表的制作 47
知识准备 48
2.1、电子产品PCB板生产流程和PCB布板方案选择 48
2.1.1、生产工艺流程 48
2.1.2、PCB设计方案 51
2.1.3、可制造性评审的内容与表单格式 53
任务实施 55
练习 56
任务二、PCB外形尺寸及定位孔/定位标志的设计 57
知识准备 57
2.2、PCB外形尺寸及定位孔/定位标志的设计 57
2.2.1、PCB的外形尺寸 57
2.2.2 PCB的定位孔尺寸和位置 59
2.2.3、定位标识的设计 64
任务实施 69
练习 69
任务三、PCB布局焊盘和印制导线可制造性设计 70
知识准备 70
2.3、PCB布局焊盘和印制导线可制造性设计 70
2.3.1、元器件的布局规则 70
2.3.2、部品配置禁止区域 73
2.3.3、其他标识设计 77
2.3.4、焊盘设计 79
2.3.5、PCB电路板设计时常见的问题分析 82
任务实施 84
练习 85
任务四、生产现场“5S”管理技术 86
知识准备 86
2.4、生产现场“5S”管理技术 86
2.4.1、“5S”活动的含义 86
2.4.2、“5S” 管理活动的内容 87
2.4.3、开展“5S”活动的原则 93
任务实施 93
练习 94
学习情境3 统计抽样检验 95
任务一、认识抽样检验的基础知识 95
知识准备 96
3.1 抽样检验基础知识 96
3.1.1统计抽样检验的发展历程 96
3.1.2抽样检验的定义 97
3.1.3批质量的表示方法 98
3.1.4抽样检验的分类 100
3.1.5抽样检验与免检、全数检验 105
3.1.6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 105
3.1.7 OC曲线 107
3.1.8平均检验总数与平均检出质量 116
3.1.9 Minitab简介 117
任务实施 122
练习 131
任务二、常用的抽样检验标准的应用 132
知识准备 133
3.2常用的抽样检验标准的应用 133
3.3.1 我国已颁布的常用抽样检验标准 133
2.2.2 GB/T 2828.1-2003概述 134
2.2.3 GB/T 2828.1-2003抽样类型和检验水平 136
2.2.4 GB2828.1-2003的架构 137
任务实施 143
练习 145
学习情境4 QCC活动的开展及其工具应用 146
任务一、QCC活动的概念与实施步骤 147
知识准备 147
4.1、QCC活动的概念与实施步骤 147
4.1.1、QCC活动的概念 147
4.1.2、QCC活动管理程序 150
4.1.3、QCC活动小组的产生 153
4.1.4、QCC活动实施步骤 155
4.1.5、QCC发觉问题的方法―头脑风暴法 158
任务实施 162
练习 164
任务二、基本QCC工具及其应用 166
知识准备 167
4.2、基本QCC工具及其应用 167
4.2.1、QCC工具在PDCA循环各阶段的应用对比 167
4.2.2 柏拉图(Pareto Diagram)及其应用 168
4.2.3 层别法(Stratification) 178
4.2.4、查检表 182
4.2.5、因果图 186
4.2.6 散布图(Scatter Diagram) 190
4.2.7、直方图 195
4.2.8、控制图和雷达图 204
任务实施 209
练习 212
任务三、QCC新七大工具 215
4.3、QCC新七大工具 215
4.3.1、新七种工具的产生 215
4.3.2、关联图法 217
4.3.3、亲和图(KJ)法 219
4.3.4、系统图法 222
4.3.5、矩阵图法 227
4.3.6、矩阵数据分析法 230
4.3.7、PDPC法 231
4.3.8网络图法 234
任务实施 237
练习 240
学习情境5 SPC基本原理及其工具的应用 241
任务一、SPC基础知识 241
知识准备 241
5.1、SPC基础知识 241
5.1.1 SPC概述 241
5.1.2控制图及其应用 244
任务实施 259
练习 261
任务二、计量值与计数值控制图的应用 262
知识准备 263
5.2、计量值与计数值控制图的应用 263
5.2.1、计量值控制图 263
5.2.2、计数值控制图 271
任务实施 284
练习 286
任务三、过程控制与过程能力分析 287
知识准备 287
5.3.1 过程控制系统 287
5.3.2 过程能力分析 288
任务实施 293
练习 294
学习情境6 6Σ管理和ISO9000基本知识 295
任务一、6σ管理 296
知识准备 296
6.1、6σ管理 296
6.1.1、6σ 基本概念 296
6.1.2、 6σ组织的构成 302
6.1.3、6σ 项目的选择 304
6.1.4、 解决6σ问题的五个步骤――DMAIC 308
6.1.5、6σ高级分析工具 309
任务实施 322
练习 324
任务二、ISO9000基本知识 326
6.2 ISO9000基本知识 326
6.2.1 ISO9000基本概念 326
6.2.2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329
6.2.3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质量认证 335
编者的话
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冶金、电力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以及国防和人民日常生活。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子产品的质量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是用户取向的重要因素。因此,电子信息企业对其产品的质量均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的组织系统,设置了各个环节的进行质量控制和提高质量水平。电子产品质量控制与改进属于过程控制与改进,涉及的岗位较多,从研发、工艺、品管到生产都需相应的质量控制与改进知识与技能。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们与电子信息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了本书。
本书按照电子信息企业的工作流程,从产品研发、部品采购、生产现场管理、过程质量控制活动和质量系统保证与提升来编写质量控制与改进技术教材。教材强调质量意识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通过电子质量控制与改进的基本知识,可制造性设计和现场6S管理,统计抽样检验,QCC活动开展及其工具的应用,SPC的基本原理及其工具的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和ISO9000的基础知识等6个模块,重点介绍质量控制与改进的基本概念、检验和PDCA循环质量工作程序、PCBA缺陷识别和可接受条件,电子产品的可制造性设计方法与要求、生产现场6S管理的方法和推进程序,抽样检验的原理、GB/T2828.1抽样标准的应用,QCC活动如何开展、新旧7大QC工具的应用,SPC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图、过程能力分析、测量系统分析,六西格玛的基本理念、组织构成、项目选择、改进流程方法(DMAIC)、部分常用工具(如假设检验、方差分析、DOE、FMEA和QFD)的应用和ISO9000基础知识等内容。本书内容新颖、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将电子产品的意识教育和技能教育融为一体,注重培养读者的专业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建议学时为54学时,使用多媒体实训室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各学校可根据不同专业需要和实际教学情况对部分章节内容和学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其中,学习情景5的“任务三、过程能力分析”,“ 任务四、测量系统分析”。学习情景6的“任务二、六西格玛部分常用工具的应用”。这些工具很有应价值,但难度相对较大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需求作出选择。本书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信息技术专业通用教材,也可作为应用型本科、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电视大学、职业学校、企业员工培训班的教材,以及电子信息企业质量教育培训教材。
本书具有以下的特点:
1、创造性:教材的编写源于企业的工作需求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本教材改变了其他教材的编写思路,系统地把质量关键技术作为学习内容具有独创性。
2、实用性:本教材所有的技术都是企业常用的,对工作非常有实际意义。这对于没有多年从事相关工作,真正理解质量控制内涵是做不到的。
3、阶梯性:由浅至深,逐步提高。如6S、QCC、SPC、6σ均是逐步提升。强调基本的同时适当的提升以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学习需求。
4、通俗性: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材中的所有统计难题都通过MINITAB软件处理降低了应用难度。
本书由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高级工程师许耀山任主编。厦门斯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为民,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副教授林晓鹏任副主编。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讲师陈继军,厦门斯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吴芳明、洪艺新参与本书编写、审核。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编著者以前的同事—原厦门夏新电子有限公司许多工程技术人员的极大支持,也参考了大量企业技术和管理资料,不能一一列举,同时也引用了互联网上的资料,在此对相关作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编著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或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电子产品质量控制与改进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