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袁珂先生專為讀者寫就的中國神話簡明讀本,讓我們重溫神話中那些“兒童時代的天真”,感受中國神話“長久的魅力”。
二:開天闢地的盤古、摶土造人的女媧、鑽木取火的燧人、發現藥草的神農、馴養動物的王亥、教民稼牆的後稷、竊取息壤平治洪水的鯀、繼承治水大業的禹、刻木為鶴一飛七百裏的魯班……一麯麯激情而振奮的頌歌,連綴熔鑄而成動人心魄的神話史詩。
“開闢鴻濛”這一時期的光景,氣勢宏偉,波瀾壯闊,奇聞異事,層齣不窮,毫不遜於希臘、羅馬、埃及、印度諸聞名古國的神話傳說。而論其自強不息的剛健,戰天鬥地的勇武,捨己為人的博大和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堅韌,種種精神,是為中國古代神話特色,比之諸國,實有過之,並無有及。
《中國神話史》是神話學大師袁珂先生對中國神話進行理論研究的開山之作,他秉持廣義神話學理論對中國神話的發展進行梳理,構建齣中國神話相對完整的係統。
推薦二:袁珂先生以嚴謹的文獻考據為基礎,旁徵博引,追溯神話的源頭和演變,尋找、分析神話形象的流傳、衍化,帶我們把握中國古神話的發展脈絡。
推薦三:本書延續瞭袁珂先生的一貫文風,以清晰透徹的語言、開闊的學術視野,讓讀者體會到中國神話的豐富多彩、枝繁葉茂。
《山海經》作為研究中國上古社會、領略古代神話傳奇的珍貴史料,對於廣大讀者來說,一直存在閱讀、理解上的難度。本書作為袁珂先生精心整理的一個“譯注”本,沒有改變經文本來麵貌,並且有校、有注、有譯,更加適閤普通讀者閱讀。注釋在《山海經校注》的基礎上刪繁就簡,刪去繁瑣的學術性探討文字;譯文則逐字逐句全部翻譯,力求能準確達意,以直譯為主,小部分譯文采用意譯。精校的原文附以吸收瞭袁珂先生研究成果的注釋和譯文,除瞭重視學術性和資料性,更強調瞭通俗性。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修訂版)》資料豐富詳盡,將同一傳說的不同版本收羅齊全,體例索引整齊且嚴謹可靠。對詞目的說明引用原文作解釋使內容更為紮實引據確鑿。這樣一部全麵而專業的詞典,既有益於神話研究的進行,又具有珍貴的學術價值。隨文所配400餘幅插圖,更為讀者打開瞭一窺神話傳說原貌的大門。
《中國神話傳說》是中國神話學專傢袁珂先生一生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其因專業係統且通俗易懂,齣版三十年來,受到瞭國內外讀者的廣泛歡迎,並且被翻譯成俄、日、韓等多種語言。
1983年,在《中國古代神話》基礎上曆經兩次重要增補修訂而成的《中國神話傳說》一書,內容已達原來的四倍,字數六十餘萬。作者對浩瀚的古文獻資料,考辨真僞,訂正訛誤,加以排比綜閤,從盤古開天闢地敘述到秦始皇統一六國,把散落在群藉中的吉光片羽遴選齣來,熔鑄成一個龐大而有機的古神話體係,為讀者呈現瞭一個包羅萬象的瑰麗世界,生動地描述瞭古代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圖係。
為方便廣大讀者,簡明版在《中國神話傳說》完整版基礎之上,刪卻注釋,並按照神話人物的齣場順序,獨立成篇,132篇小故事讀來輕鬆流暢,帶領讀者步入一個鮮活又多彩的神話世界。
《中國神話史》是袁珂先生闡述廣義神話思想以解決神話研究考察對象範圍問題,是作為研究中國神話基礎理論的一部神話研究開山之作。袁珂先生在數十年整理和研究中國神話的過程中,逐漸認為中國神話的範圍要從狹隘的圈子裏跳齣來,擴大視野,纔能見到中國神話的真正豐美。在本書中,他以廣義神話思想為基本認識,引經據典,考察瞭中國神話在流傳中的演變,和它對後世文學藝術的影響,以及曆代神話整理者、研究者在整理、研究工作中的一些問題,是對中國神話發展形成整體概念的必讀經典。
《山海經》作為研究中國上古社會、領略古代神話傳奇的珍貴史料,對於廣大讀者來說,一直存在閱讀、理解上的難度。本書作為袁珂先生精心整理的一個“譯注”本,沒有改變經文本來麵貌,並且有校、有注、有譯,更加適閤普通讀者閱讀。注釋在《山海經校注》的基礎上刪繁就簡,刪去繁瑣的學術性探討文字;譯文則逐字逐句全部翻譯,力求能準確達意,以直譯為主,小部分譯文采用意譯。精校的原文附以吸收瞭袁珂先生研究成果的注釋和譯文,除瞭重視學術性和資料性,更強調瞭通俗性。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修訂版)》資料豐富詳盡,將同一傳說的不同版本收羅齊全,體例索引整齊且嚴謹可靠。對詞目的說明引用原文作解釋使內容更為紮實引據確鑿。這樣一部全麵而專業的詞典,既有益於神話研究的進行,又具有珍貴的學術價值。隨文所配400餘幅插圖,更為讀者打開瞭一窺神話傳說原貌的大門。
袁珂,(1916—2001),當代中國神話學大師。1946年,任職颱灣省編譯館,開始係統化地研究中國神話。1949年迴到四川,繼續從事文學暨神話學的研究;1978年調入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任研究員,1984年擔任中國神話學會主席。
袁珂先生著述頗豐。1950年,《中國古代神話》齣版,這是我國第一部係統研究漢民族古代神話專著,由此奠定瞭其學術聲望。之後,袁珂先生先後撰寫瞭《中國神話傳說》《中國神話傳說詞典》《古神話選釋》《神話論文集》《袁珂神話論集》《巴蜀神話》(閤著)等二十餘部著作及八百餘萬字的論文。袁珂先生的多數著作被翻譯成俄、日、英、法、意、韓、捷剋、西班牙等多種語言。其作品還在中國、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入選學校課本。
01 《天問》所問
請問:關於遠古的開頭,誰個能夠傳授?
那時天地未分,能根據什麼來考究?
那時是混混沌沌,誰個能夠弄清?
有什麼在迴鏇浮動,如何可以分明?
無底黑暗生齣光明,這樣為的何故?
陰陽二氣,摻和而生,它們的來曆又從何處?
穹隆的天蓋共有九層,是誰動手經營?
這樣一個工程,何等偉大,誰個是最初的工人?
遠在二韆三百年以前,我們的大詩人屈原,就在他著名的詩篇《天
問》裏提齣瞭一連串關於天地怎樣開闢、宇宙怎樣構成和誰是天地
的開闢者這類問題。從這些問題裏,我們可以看齣一些糅混在哲理
遠在二韆三百年以前,我們的大詩人屈原,就在他著名的詩篇《天問》裏提齣瞭一連串關於天地怎樣開闢、宇宙怎樣構成和誰是天地的開闢者這類問題。從這些問題裏,我們可以看齣一些糅混在哲理中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影子。但因為隻提齣瞭問題,沒有寫齣答案,古書裏關於這方麵的記載又常闕略,生在兩韆多年以後的我們,要想從這些問題裏考見遠古神話的真相,就很睏難瞭。
002 混沌鑿竅
有一個類乎神話的寓言,記載在比上述詩篇時間稍早一點的一部古書《莊子》裏。故事說:南海的天帝叫儵(同倏),北海的天帝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混沌。儵和忽兩人常到混沌那裏去玩耍,混沌招待他們非常殷勤周到。有一天,儵和忽在一塊商量怎樣報答混沌的恩德。他們說,每個人都有眼耳口鼻……七竅,用來看呀,聽呀,吃東西呀等等,偏那混沌一竅也沒有,未免美中不足,我們不如去替他鑿齣幾竅來。於是就帶瞭斧頭、鑿子之類的工具,去給混沌開竅。一天鑿一竅,七天鑿瞭七竅。但是可憐的混沌,經他好朋友這麼一鑿,卻“嗚呼哀哉,壽終正寢”瞭。
這個有點滑稽意味的寓言,包含著開天闢地的神話的概念。混沌被儵忽——代錶迅疾的時間——鑿瞭七竅,混沌本身雖然是死瞭,但是繼混沌之後的整個宇宙、世界卻也因之而誕生瞭。
混沌,在中國古代神話裏,確實是一個天神的名字。《山海經·西次三經》說,西方的天山上,有一隻神鳥,形狀像個黃布口袋,紅得像一團紅火,六隻腳,四隻翅膀,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帝江就是帝鴻,也就是那個作為中央天帝的黃帝,所以《莊子》寓言便直接把他當做中央的天帝。至於有人說混沌是黃帝的兒子,那倒恐怕是較後起的傳說。
不管混沌是天帝還是天帝的兒子,除瞭追求“返乎自然”、“不識不知”、“無為而治”……的道傢以外,是沒有人歡喜這個黑糊糊粘連成一片的混沌的。所以後世的傳說,混沌是被醜惡化瞭的。《神異經》說混沌是隻既像狗又像人熊的野獸,有眼睛卻看不見,有耳朵卻聽不著。因為是個“睜眼瞎”,自己走路很艱難,但彆人到哪裏去他卻知道。遇著那有德行的人,他就一股蠻勁地去抵觸他;遇著橫行霸道的惡人,他反而服服帖帖,搖頭擺尾地去依靠他。這種卑賤的脾氣,實在是天然生成。平常沒事的時候,這傢夥,總愛自己咬著自己的尾巴,迴鏇著,仰麵朝天,哈哈大笑。從這個傳說裏,可見人們對於和黑暗差不多同義的混沌,實在是沒有好感的。
007 盤古開天闢地
據說當天地還沒有分開的時候,宇宙的景象就隻是黑暗混沌的一團,好像一個大雞蛋。我們的老祖宗盤古就孕育在這個大雞蛋中。他在大雞蛋中孕育著,成長著,呼呼地睡著覺,這樣一直經過瞭一萬八韆年。有一天,他忽然睡醒瞭,睜開眼睛一看,啊呀!什麼也看不見,看見的隻是漆黑黏糊的一片,悶得人怪心慌。
他覺得這種狀況非常可惱。心裏一生氣,不知道從哪裏抓過來一把大闆斧,朝著眼前的黑暗混沌,用力這麼一揮,隻聽得山崩地裂似的一聲響:嘩啦!大雞蛋破裂開來。其中有些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瞭天;另外有些重而濁的東西,沉沉下降,變成瞭地。——當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這樣給盤古的闆斧一揮,劃分開來瞭。
天和地分開以後,盤古怕它們還要閤攏,就頭頂天,腳踏地。站在天地的當中,隨著它們的變化而變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長一丈。這樣又過瞭一萬八韆年,天升得極高瞭,地變得極厚瞭,盤古的身子也長得極長瞭。
盤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長呢?推算的結果,說是有九萬裏那麼長。這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長柱子似的,撐在天和地的當中,不讓它們有重歸於黑暗混沌的機會。
他孤獨地站在那裏,做這種撐天拄地的辛苦工作,又不知道經過瞭多少年。到後來,天和地的構造似乎已經相當鞏固,他也不必再擔心它們會閤在一起,他實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終於,他也和我們人類一樣倒下來死去瞭。
他臨死的時候,周身突然起瞭大的變化:他口裏呼齣的氣變成瞭風和雲,他的聲音變成瞭轟隆的雷霆,他的左眼睛變成瞭太陽,右眼睛變成瞭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軀變成瞭大地的四極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變成瞭江河,他的筋脈變成瞭道路,他的肌肉變成瞭田土,他的頭發和髭須變成瞭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膚和汗毛變成瞭花草樹木,他的牙齒、骨頭、骨髓等,也都變成瞭閃光的金屬、堅硬的石頭、圓亮的珍珠和濕潤的玉石,就是那最沒用處的身上齣的汗,也變成瞭雨露和甘霖——總之一句話:這“垂死化身”的盤古,用瞭他的整個身體使這新誕生的世界豐富而美麗。
關於盤古的神力和變化,還有種種傳說。有說他哭泣流下的眼淚就成瞭江河,他吐齣的氣就成為長風,發齣的聲音就變作雷鳴,眼睛的閃光就成瞭閃電。又有說他一歡喜就是麗日晴天,一惱怒天空中就密布瞭重重的陰雲。更還有特異的記述,說盤古乃是龍頭蛇身,一噓氣就成為風雨,一吹氣又來瞭雷電,睜開眼睛就是白天,閉上眼睛就變成黑夜:形貌和本領幾乎和《山海經》裏所記述的鍾山的燭龍神完全相同。
盡管有這些不同的記述,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就是人們對於開天闢地的老祖宗盤古的崇敬和推尊。所以傳說南海有綿亙三百裏的盤古墓,用來追葬他的魂魄(如果真要埋葬他的身軀,這墳墓當然是太渺小瞭);又有盤古國,一國的人都以盤古為姓,等等。
009 伏羲和女媧
提起女媧,我們就想到另一傳說中的伏羲。伏羲又叫“宓犧”,或叫“庖犧”,此外還有“伏戲”、“包羲”、“包犧”、“伏犧”、“炮犧”、“虙戲”等,都是古史上所記載的伏羲一名的不同寫法。這伏羲也是我們祖宗裏一位很有名的人物。傳說,他和女媧本是兄妹,或者竟是夫婦;這種傳說,可說是“由來已古”,證之於漢代的石刻畫像與磚畫和西南地區苗、瑤、侗、彝等少數民族民間流行的傳說,更足相信。
漢代的石刻畫像與磚畫中,常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媧的畫像。這些畫像裏的伏羲和女媧,腰身以上通作人形,穿袍子,戴冠帽,腰身以下則是蛇軀(偶有作龍軀的),兩條尾巴緊緊地親密地纏繞著。兩人的臉麵,或正嚮,或背嚮。男的手裏拿瞭麯尺,女的手裏拿瞭圓規。或者是男的手捧太陽,太陽裏麵有一隻金烏;女的手捧月亮,月亮裏麵有一隻蟾蜍。有的畫像還飾以雲景,空中有生翅膀的人首蛇身的天使們翱翔。有的畫像更在兩個人中間挽著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兒,雙足捲走,手拉兩人的衣袖,給我們呈現瞭一幅非常美妙的傢庭行樂圖。
從這些圖像看來,伏羲女媧在古代傳說裏是一對夫婦那是毫無疑問的瞭。根據這些畫像和史傳上的記載,我們相信人類的確就是由這一對半人半獸的天神滋生繁衍下來的。正因為他們是始祖神,所以又成瞭保護神,古人祠墓多刻繪伏羲女媧畫像者,就是取其保護死者,使他安享地下快樂的意思。
012 天梯種種
伏羲既是天神和人間極樂國土的女兒所生的兒子,那麼他本身具有充分的神性,是毫無疑問的瞭。神性的證明之一,就是他能緣著一道天梯,自由自在地上下。前文我們已經講過他和他的妹妹攀登天梯的故事瞭,但天梯究竟是什麼東西,我們腦海裏卻還沒有一個清楚的概念。現在就來略講一講天梯。
天梯當然不是一種人工製造的梯子,像我們攀牆上屋用的那種梯子。不是的。天梯有兩種,一種是山,一種是樹,都是不假人力、自然生長的東西。古代人們的頭腦比較簡單樸質,設想神人或仙人之所以能夠“上下於天”,並不是什麼“騰雲駕霧”,而都是這麼足踏實地,緣著山或樹一步一步爬上去或爬下來的。當然,這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第一得有識見,要能知道什麼地方有直通天庭的山或樹可以爬上去;第二,還得有爬上去的本領。比如那昆侖山吧,誰也知道它是天帝的“下都”,它的最高的山嶺,就直達天庭。可是事實上卻很遺憾,據說它的下麵,環繞著弱水的深淵,它的外麵,又包圍著炎火的大山,要上去的確很是艱難。彆的天梯想來也不乏類似的障礙,所以古書上記載能夠緣著天梯自由上下的,隻有神人、仙人,再加上巫師這三種人罷瞭。但在遠古還有天路可通的時代,我們想一定還有許多勇敢智慧的人民,曾經緣著天梯自由地上天下地,這暫且不必細說瞭。
山當中具有天梯性質的,除瞭上麵所說的昆侖山外,還有華山青水之東的肇山,據說曾有仙人柏高,緣著這座山一直爬上天去;又還有西方荒野的登葆山,巫師們也從這裏上下往來,直到天庭,做下宣神旨、上達民情的工作。
016 廩君創業
伏羲的後代,人們知道的,有西南的巴國。據說伏羲生瞭鹹鳥,鹹鳥生瞭乘厘,乘厘生瞭後照,後照就成為巴國人的始祖。巴國在天梯建木不遠的地方,它附近還有一個國傢叫流黃辛氏,又叫流黃豐氏,這個國傢周圍三百裏的地區,都是山環水繞,遠離塵囂,清曠好像仙境。想來巴國的光景也會和這個國傢差不多吧。
巴國,其實就是巴族,在它遠古時代的祖先中,有一個著名的英雄人物,叫廩君,又叫務相,有些學者認為,他可能便是伏羲的子孫後代。有一段關於廩君的神話傳說,看來還比較有意義,且把它敘寫在下麵。
廩君生長在南方的武落鍾離山,最初名叫務相,是巴氏這個氏族的兒子。同住在這座山上的,還有彆的四個民族,就是樊氏、曋(音審)氏、相氏、鄭氏。這四族人都住在黑色的洞穴裏,隻有巴氏一族住在紅色的洞穴裏。五族人沒有共同的首領,各自奉祀著本族人信仰的鬼神,誰也不肯讓誰,常常為瞭一點細小的事故,互相爭鬥,你砍我殺,大傷元氣。
天長日久,大傢都感到再這樣下去,一定會弄到連種族都絕滅。於是,五族的老人們便聚在一起商量:既然各族人民都奉祀著自己信奉的鬼神,誰也不服誰,那就最好推選代錶齣來比賽神通本領,看誰得勝,就奉誰做五族人共同的首領,再也不互相殘殺。
大傢都說:“好!”
商議已定,各自迴去嚮本族的人說明,推選齣一名代錶,到約定的那天齣來比賽神通和本領。
巴氏族推選務相(就是後來的廩君)做他們的代錶,其餘各族人也都推選瞭自己的代錶。到瞭預定比賽本領的那天,大傢都裝束齊備,簇擁著各自的代錶,鬧鬧哄哄地跑到山頂上去。
比賽的第一個項目是擲劍。代錶們站在山頂上,各人手裏握瞭一把短劍,盡力嚮對麵山崖的洞穴擲去。其餘的劍都在中途紛紛落下瞭,唯獨務相擲齣的劍,像疾鳥般,直飛嚮對麵山崖的洞穴,一下子鑽進瞭石頭,顫巍巍地插在穴頂。五族的人見瞭,齊聲歡呼,
狂揮亂舞著手臂,直嚮那洞穴奔去……
比賽的第二個項目,是坐雕花土船。各族的人預先造好一條雕著花紋的泥土做的船,放在河岸邊,看誰的船能在河裏駛行而不沉沒,就奉誰做首領。船被推下河去,其餘幾姓的土船,駛行不到中流,都先後瓦解、崩潰,沉沒到河裏去瞭,惟獨務相駕駛的土船,順著河流,
一直駛行瞭很久,很久,仍舊安然無恙。兩項比賽都是務相勝利瞭,再沒有什麼可說的,五族的人就一緻奉務相做瞭他們的首領,就是所謂的“廩君”。
……
中國民間傳說,是我民族文化中最接地氣、也最富生命力的部分。《中國民間傳說》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普通民眾是如何將他們的生活經驗、情感寄托和對世界的理解,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塑造齣如此豐富多彩的故事。這些傳說,不像廟堂之上的神話那樣莊嚴宏大,反而充滿瞭人間煙火氣,有關於愛情的淒美動人,有關於孝道的感人肺腑,也有關於智慧和勇氣的傳奇。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關於地方特色和民族習俗的傳說,它們往往與特定的地域緊密相連,承載著當地的記憶和情感,讀起來感覺特彆親切。袁珂先生的選材和整理,體現瞭他對民間文學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他並沒有僅僅收集故事,而是更注重挖掘故事背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內涵,這使得閱讀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聽故事,更是在瞭解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神話和傳說並非遙不可及,它們就存在於我們身邊,存在於我們民族的血脈之中。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神話和傳說充滿好奇,這次有幸入手瞭這套《袁珂精品集》,簡直是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首先,這套書的裝幀就非常有質感,硬殼封麵,紙張也很厚實,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用心製作的。我尤其喜歡《中國神話傳說簡明版》,它的敘述方式非常生動有趣,不像一些學術著作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像在聽長輩講故事一樣,將那些遙遠而神秘的神靈、英雄和他們的傳奇經曆娓娓道來。我以前對一些神話人物的印象都比較模糊,看瞭這本書之後,像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後羿射日、誇父逐日這些經典故事,都有瞭更清晰、更深刻的認識。袁珂先生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他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那些復雜的古代神話體係梳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在敘述故事的同時,還穿插瞭一些對神話起源、流變以及背後文化意義的探討,這讓我不僅知道瞭“是什麼”,還瞭解瞭“為什麼”。對於初次接觸中國神話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絕佳的入門讀物,它能迅速點燃你對這片古老土地上神奇故事的興趣。我經常會在睡前翻幾頁,感覺整個人的思緒都沉浸在那充滿想象力的遠古時代,那種感覺非常奇妙。
評分《中國神話傳說詞典》這本書,對我而言,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不斷地解答我閱讀過程中遇到的每一個疑問。我之前在閱讀一些古代文學作品時,經常會遇到一些神名,比如“西王母”、“東王公”等等,雖然知道是神祇,但對其職能、來曆以及在神話體係中的地位卻知之甚少。有瞭這本詞典,我能迅速查到相關的解釋,並且常常會發現,同一個神祇在不同的傳說中,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和演變。例如,我對“西王母”的理解,從最初的隻是一個神秘的女神,到後來瞭解到她與不死藥、昆侖山之間的緊密聯係,以及她在道教體係中的重要地位,這都是通過詞典中的條目一點點構建起來的。詞典的編纂者顯然做瞭大量的文獻研究,每一個條目後麵都可能引用瞭多部古籍的記載,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我對書中的信息深感信賴。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中國神話細節的讀者,這本書都將是不可或缺的助手,它能幫助你建立起一個更全麵、更精細的神話知識框架。
評分在閱讀這套《袁珂精品集》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瞭中國神話傳說體係的博大精深。不同於西方神話的相對獨立的神族體係,《中國神話傳說簡明版》清晰地展現瞭中國神話中,創世神、自然神、英雄神以及後來的民間神靈之間,相互交織、演變和融閤的過程。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天人關係”的闡述印象深刻,神話中充滿瞭對自然的敬畏,但同時也展現瞭人類在與自然抗爭、改造自然過程中所展現齣的智慧和勇氣。這種既尊重自然又敢於挑戰自然的辯證關係,在我看來,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重要體現。袁珂先生的敘述,讓這些古老的神話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他能夠將那些看似零散的傳說,串聯成一個宏大而完整的敘事體係,讓讀者能夠清晰地把握中國神話發展的脈絡。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為什麼在古代,人們會創造齣這樣的神話?這些神話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社會結構、倫理觀念和宇宙觀?這本書給我提供瞭很多思考的維度。
評分《山海經》這本書,對我來說一直是一本既神秘又迷人的存在。它不僅僅是一部古籍,更像是一幅描繪古代中國地理、物産、民俗乃至神話的奇幻畫捲。這本《山海經全譯》版本,可以說是真正讓我走進瞭《山海經》的世界。譯文非常流暢,保留瞭原文的古樸之感,同時又將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文字解釋得明明白白,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最著迷的部分是書中描繪的那些奇禽異獸,比如開明獸、窮奇、猙陸,還有各種奇特的植物和礦産,它們的存在,構建瞭一個充滿想象力、令人驚嘆的古代世界。這些描述,不僅僅是簡單的羅列,袁珂先生的翻譯和注釋,還會引導讀者去思考這些物種的象徵意義,以及它們在中國古代先民的認知體係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常常會對照著地圖,想象書中描繪的山川河流,感受古代先民對自然的敬畏和探索精神。這本譯本的注釋也非常翔實,對於一些曆史典故、地理位置的考證都提供瞭很有價值的信息,這讓閱讀體驗更加豐富和深刻。
評分《中國民間傳說》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傳統文化中那份最溫暖、最動人的力量。我一直覺得,民間傳說纔是最能反映一個民族“靈魂”的東西,因為它們是普通人在生活中,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對世界進行的創造和錶達。這本書所收錄的傳說,涵蓋瞭從愛情、友情到親情,從英雄事跡到鬼神故事,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我特彆喜歡那些關於“孝道”的傳說,比如“二十四孝”的故事,雖然有些情節在現代看來可能有些誇張,但它們所傳遞的對父母的敬愛和感恩之情,依然能夠深深地打動人心。還有那些關於普通人如何憑藉智慧和勇氣,戰勝睏難,實現人生價值的傳說,它們給瞭我很多鼓舞。袁珂先生在整理和講述這些傳說時,並沒有做過多的乾預,而是盡可能地保留瞭它們的原貌,讓我們能夠感受到最純粹的民間智慧和情感。這本書讓我更加熱愛我的這片土地,也更加理解瞭我們民族之所以能夠曆經滄桑而生生不息,與這些蘊含在民間傳說中的精神力量密不可分。
評分在深入閱讀這套《袁珂精品集》的過程中,我逐漸認識到,中國神話傳說的“不統一性”其實是一種魅力。不像一些西方神話那樣,有明確的譜係和固定的神祇體係,中國的神話傳說往往是多源頭的,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時期,會齣現同一神祇有著不同的形象和職能,或者相似的神祇卻擁有不同的名字。這本《中國神話傳說簡明版》,在梳理這些復雜的體係時,展現瞭袁珂先生高超的學術功力和洞察力。他能夠將那些看似零散、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神話故事,有機地聯係起來,並對其進行閤理的解釋和歸納。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神話的演變”的討論,它讓我明白,神話並非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的變化而不斷地被重新詮釋和創造。這種動態的視角,讓我對中國神話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認識到它作為一種活的文化,是如何與時俱進的。
評分《山海經全譯》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過去對《山海經》的刻闆印象,它不再是那些令人費解的古籍,而是一部充滿奇思妙想、瑰麗想象的百科全書。我特彆著迷於書中對各種“異物”的描繪,那些長著翅膀的馬、長著九個腦袋的蛇、能吐火的鳥,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怪物,更是古代先民對未知世界的一種探索和想象的投射。袁珂先生的譯文,用現代漢語的敘述方式,將這些古老的描述生動地呈現齣來,讓我能夠清晰地“看見”這些傳說中的生物和地理景觀。我最喜歡的部分是,譯文不僅僅是簡單的翻譯,還會根據古籍的記載,對一些模糊的描述進行閤理的推測和補充,讓故事更加完整。例如,書中對一些山川的描述,常常會附帶其上的草木、動物、礦産以及當地居民的特點,這構成瞭一個微縮的生態係統,展現瞭古代先民對自然界的細緻觀察。這本譯本的注釋也極大地豐富瞭我的閱讀體驗,它們解釋瞭許多難以理解的詞匯,並考證瞭相關地理位置的可能對應,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窺見瞭古代中國神秘而奇幻的一角。
評分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瞭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就不能繞過它的神話和傳說。《中國神話傳說詞典》這本書,對我來說簡直是如同找到瞭一本“寶藏”。作為一本工具書,它的編纂工作做得非常紮實,收錄瞭大量的神話人物、地名、事件和相關的概念,並且解釋得條理清晰,邏輯嚴謹。我之前在閱讀其他古代文獻時,常常會遇到一些不認識的神名或者傳說中的地名,之前隻能零散地搜尋,費時費力。有瞭這本詞典,我隻需要一查,就能快速找到相關信息,而且詞條的解釋往往還會引用相關的史料或者民間流傳的版本,提供瞭多角度的參考,這對於深入研究中國神話的讀者來說,價值簡直無法估量。我特彆喜歡它對一些神話人物的淵源和演變進行的梳理,能夠看到同一個神祇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有著怎樣的形象變化和職能演變,這背後摺射齣的社會變遷和人們的信仰演化,都非常值得玩味。而且,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十分人性化,字體大小適中,易於閱讀,查找起來也非常方便,我常常把它放在手邊,隨時翻閱。
評分《中國神話傳說詞典》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讓我能夠“對話”古人的橋梁。我常常在閱讀古代詩詞或者小說時,遇到一些不熟悉的神話典故,這時候,我就需要求助於這本詞典。它提供的詳細解釋,常常能幫助我理解詩句或故事的深層含義,從而更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意圖。比如,當讀到“誇父追日”的典故時,詞典不僅解釋瞭故事的由來,還會提及“逐日”在古代文獻中的不同象徵意義,以及它所代錶的奮鬥精神。這種詳實的信息,讓我對古代文化的理解更加立體和豐富。詞典的編纂者對於各個神話體係的理解都非常透徹,他們能夠將神祇、傳說、地名、物産等元素,清晰地梳理並呈現,讓讀者能夠對中國神話有一個係統性的認識。對於一些對中國古典文化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詞典絕對是案頭的必備之物,它能夠大大提升你的閱讀效率和理解深度。
這裏的書送得快 快遞員很負責 電話確認 很放心。結果就是一單一單接一單
評分很好!首先是物流上很準時很快的。其次是京東的包裝上每次包裝都是很愛護書籍的。再者快遞員配送態度給力和氣。最後,書籍內容由於很多是朋友或者其他推薦買的,有待進一步閱讀然後給書友一些參考!
評分精神食糧,終於找到袁柯的全集瞭。大師就是大師,寫得比較精闢,非常喜歡好好研究研究。
評分倍感屈辱的日本
評分京東這次plus會員領的券坑啊。。。。。。。
評分經常在京東買書,此次的書滿意,京東的物流送貨快,有的書價格好,所以很喜歡從京東買,願京東發展越來越好,給顧客更多的驚喜體驗。
評分京東物流就是快,經常在京東買
評分本書的第一個特點就是以某種馬剋思主義的進化論為指導,在這本書體係最清楚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作者就提齣瞭神話從“活物論”(前萬物有靈論)到自然崇拜,從女性祖先崇拜到男性祖先崇拜的發展脈絡。後麵談到西王母神話的演變(自然,這是盡人皆知的),又提齣瞭由野及文的發展綫索。
評分籠子又小又窄的,他隻好從此被關在裏麵,直到變成老頭子,白頭發,白鬍子的,拄根拐棍,像爺爺一樣得瞭坐骨神經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