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序章
很多企业家都会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一定的市场规模和悠久历史的企业会马失前蹄,在与后来者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这些企业在遭遇技术变革和市场变化时,往往会同时遭到竞争对手有预谋的“攻击”。它们输掉竞争一定是有缘由的。或许顾客的口味是一个不错的理由,但又是什么让顾客无情收回了他们的青睐?
在著名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作者刘慈欣为我们描述了歌者文明攻击地球文明的可怕场景,一种叫做“二向箔”的“维度打击”武器被投掷到了太阳系,对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空间进行了残酷的“降维攻击”——三维空间中的一维无限蜷缩,太阳系内所有的物质都塌缩到了二维空间中,就像一只猴子被压缩到了一张绝对平面的纸上,人类文明也随之灭亡。换句话说,可以在二维空间生存的低维文明打败高维文明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降低对方的维度。
这在商业竞争中难道不也普遍存在吗?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已经感受到了这种降维攻击的竞争压力,一种全新的吸收了近20年来的互联网技术红利的商业模式也应运而生。对传统大企业而言,资金存量、物流规模、技术专利、品牌优势等都是必须具备的不同的维度,它们由此生存在更高的维度上,占据了这条商业生物链的最高端。但是,当新兴企业可以突破这些维度,用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个性化的服务灵巧地发动攻击时,商业格局迅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个问题:降维到底是什么?
我们知道,超大型企业的经营门槛是很高的。它往往需要很多条件同时存在才能有力地掌控一个行业,建立自己的规模和地位。去掉其中的一个条件它就会出现问题,去掉两个条件它就会陷入危机。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发现,有些条件对企业的强大变得不再那么必要了,对轻装上阵的新兴企业而言,它们是可以去掉的。这时,竞争环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高维降到了低维,造成的结果就是——它对传统行业的打击异常惨烈。
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世界上最好的胶片制造商柯达公司(Kodak),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发达降低了摄像的门槛,胶片不再是成像技术的必需品。在这种情况下,制造胶片所需的高昂的成本、笨重的设备和严重的污染使柯达公司的业绩迅速下跌,经历连续几年的战略重组后仍然没有摆脱困境,最终在2012年提交破产保护。柯达的没落就是一次在新技术主导下的竞争对手“降维攻击”的结果。事实上,并非对手打败了它,而是由于它无法实现降维生存才自我终结。
通俗地理解,降维就是能够主动地减少生存条件,在一个对技术要求较低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攻击”对手,让强大的对手无法适应而败退。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不,是像《三体》中的歌者文明一样,降低生存维度,以更低的成本战胜对手。但是,降维攻击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打败对手,而是以低维的方式展开自己,拓展生存空间。就像我们把自己切成了无限薄的“厚度为零”从而成本为零的切片,它可以用一种低维的方式无限展开,覆盖整个宇宙。
这就是本书的主题——我们如何在降维攻击的基础上赢得持久的竞争?
第二个问题:降维如何体现?
苹果公司的前任CEO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曾经提到过两个词,一个是抽象(zoom in),一个是聚集(zoom out)。前者是升维,告诉你要看到大局,懂得从战略高度审视和分析问题,把握整个行业方向;后者就是降维,让你专注于每一个细节并且做到极致,然后找到最直接的一条路径。只有当两者可以统一起来时,我们才能理解这两种降维的模式:
第一:通过自创新来降维。
第二:通过把对方置于低维来降维。
可以参照足球比赛,许多强大并且处在巅峰期的球队在重要比赛中阴沟翻船,被名不见经传的平民俱乐部淘汰出局。强队输球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种结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弱小球队如何才能击败身价比自己贵20倍的豪门球会?答案是,你要么创造更强的技战术体系(短时间内的自创新是几乎不可能的),要么通过特殊的战术策略,把高水平的对手带入到你比较适应的节奏和环境中,最后赢得比赛的胜利。后者的核心不是攻击对手,而是把他置于更低维,使他在这个维度无法跟你竞争,让他“无能致死”。
为什么许多高精尖公司在特定的市场竞争不过中低端技术水平的小企业?因为小企业生存在更低的维度,它们虽然设计不出飞行控制系统和精密的车床仪表,但如果双方争夺电饭煲和饮水机市场,它们总会赢。在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战斗中,能够生产航天飞机和智能机器人的企业无论如何都会败下阵来,可这并不奇怪,它正是一家企业的竞争力在不同维度所表现出的差异决定的。
在很多行业中,我们都能看到降维竞争的成功案例。尤其在互联网出现后,市场的多样性被充分开发,技术的普及和成本的降低不断地抵消“先入者”的优势,个性化需求的飞速增长也让市场几乎无限扩张,任何一家企业都获得了可以直接面对每一名顾客提供点对点服务的机遇——不论企业的规模有多大。市场的门槛在降低,竞争的维度在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你没有庞大的财力和强大的品牌优势,没有无孔不入的营销体系,只要你拥有一项出众的技能,在单一的维度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你也会获得很大的市场,甚至有可能凭借成本优势长时期垄断市场。
商业的变革
在以前,我们要开一个商场必须满足十分苛刻的条件。你要选择人均收入很高的城市,最好不是西部的山区小镇;要开设在人流量很高的街道,不能半天没一个人;要考虑周围的交通是否便捷,要有发达的公共交通和私人停车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足够多的生意。你还要准备品种繁多的充裕库存(货架存量)和雄厚的备用资金(现金储备),以应付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和支付昂贵的房租、人员工资等各项日常开支。即便如此,商场的收入也很难超过年均人流量这个无法突破的“天花板”,因为一座城市能够容纳的人口是有限的,它受到地域和交通维度的限制,并被锁死在当地经济水平的维度内。但是,当电商平台发展起来以后,它把购物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不管是城市白领还是农村居民,坐在家里只要鼠标一点便可以送货上门,地域的维度没有了。由于电商平台多数都是向生产厂家按需下单,自己的仓库只是中转站,库存这个维度也去掉了。于是,在电商强有力的降维攻击下,线下的商场变得越来越困难。
另一个例子是杀毒软件,通过向用户提供电脑杀毒服务而收取费用,是以前卡巴斯基、江民、瑞星等科技公司的主要收入。但是360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因为它完全免费,取消了收费这个维度。于是,在360的降维攻击下,传统的杀毒软件有的退出市场,有的只能跟着采取免费模式,才能取得用户的认可继续生存。
现在,借助互联网技术,所有的行业都开始了一场经营与销售模式的降维变革。从乔布斯的“极简主义”到小米公司的“小米社群”,从360的“免费至死”到小狗电器的“嗨修”售后模式,无一不是降维思维的体现。他们手握互联网时代的二向箔,成功地使自己实现了降维生存,极大减少了中间环节和经营成本,获得了海量的用户支持,并从容不迫地打击自己的竞争对手。这种优势比技术本身更为珍贵。
万科集团的创始人王石说过一句话:“你不是输给了互联网,而是输给了不相信互联网。”与其说他在充分肯定互联网带来的科技成果和便利服务,不如说是在警示人们——互联网对于我们思维的改造才是真正决定性的力量。许多企业的失败并非因为技术和创造力的不足,也不是死在资金链的断裂和没有长远眼光,而是缺乏对升维思考(战略)和降维攻击(战术)的认知,以及对这场商业变革本质的洞察力。
在本书中,我们将看到“降维攻击”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成为主宰性的商业模式的,和它在哪些环节切实改造了企业和推动了他们的成功。本书也详细阐述了降维攻击的基本理论、结构模型,引用了当前世界上最成功企业的案例,深度分析它对全球企业战略的变革造成的影响,并且指出未来的创业者应该注意的问题。
希望人们可以对这个新的时代有深刻的理解!
拿到《降维攻击 未来互联网商业的三体法则》这本书,首先被它极富想象力的书名所吸引。我忍不住联想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商业世界的竞争早已不是线性升级,而是充满了“降维”的可能性。作者是否会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将宇宙文明间残酷的生存法则映射到商业竞争中?我非常好奇,书中“降维攻击”的概念会如何被解读和应用,是仅仅指技术上的碾压,还是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商业模式、用户认知甚至文化符号的颠覆?我猜想,作者一定对互联网的演进脉络有着深刻的理解,从Web1.0到Web3.0,每一个阶段的变革都可能孕育出新的“降维”机会。书中“三体法则”的引入,更是增添了一层哲学色彩,它或许揭示了在信息不对称、资源有限的环境下,不同主体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与选择。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帮助读者理解并应对那些来自“更高维度”的商业挑战,如何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甚至成为那个发起“降维攻击”的主体。我想,这本书或许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商业思维框架,让我们在看到危机的同时,也能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降维攻击 未来互联网商业的三体法则》听起来就充满了硬核的科幻感和深邃的商业智慧。我一直觉得,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和商业竞争的残酷性,有时确实让人觉得像是进入了一个不同维度的游戏。当我看到“降维攻击”这个词的时候,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三体》中那种碾压式的、不可思议的打击方式,不禁开始想象,在未来的互联网商业世界里,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力量,能够瞬间颠覆现有的巨头,改变行业的格局?作者是否会从历史的长河中,挖掘出那些曾经被忽视的、却最终决定了行业走向的关键节点?“三体法则”的加入,则让我想到了宇宙文明之间那种基于生存的冷酷逻辑,这是否意味着,未来的商业竞争同样遵循着某种残酷而普适的生存法则?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些法则,并给出一些颠覆性的商业洞察,比如,如何识别并利用“降维”的机会,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晰的战略思维,以及如何构建能够抵御“降维攻击”的商业壁垒。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它可能不仅仅是关于商业战术,更是一种关于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清醒、洞察未来,并最终赢得竞争的哲学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相当吸引人,我之前从未接触过“降维攻击”这个概念,尤其是在与“未来互联网商业”和“三体法则”这样的宏大主题结合时,更是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探讨一些颠覆性的商业模式,那些能够轻易瓦解现有市场格局,如同科幻小说中“降维打击”一般,让竞争对手毫无还手之力的全新逻辑。我想作者可能深入分析了互联网发展的不同阶段,并试图从中提炼出一些普适性的、甚至带有某种宿命论色彩的“法则”,就像《三体》小说中对宇宙文明生存法则的冷酷描绘一样。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商业界的“三体”,为我们揭示在信息爆炸、技术飞速迭代的未来,企业如何才能站稳脚跟,甚至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很期待书中关于“降维”的解释,它是否意味着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种打破常规、从更高维度审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许它会讲到如何通过颠覆性的技术或商业模式,瞬间改变行业的生态,让那些固守传统模式的企业措手不及。书中对“未来互联网商业”的描绘,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或者对未来趋势的精准预测,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商业分析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获得成功的“生存指南”,充满了深刻的洞察和前瞻性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降维攻击 未来互联网商业的三体法则》,无疑是我近期看到的最具吸引力的书名之一。它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科幻小说中的概念和现实的商业逻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了期待。我非常好奇,“降维攻击”究竟会被作者是如何解读和应用于互联网商业的?它是否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商业策略,一种能够让企业在竞争中迅速脱颖而出,甚至彻底颠覆原有市场格局的“秘密武器”?而“三体法则”的加入,则让我联想到了宇宙文明之间生存的残酷法则,这是否意味着,作者将把这种宏观的、甚至带有哲学意味的视角,投射到互联网商业的竞争分析中?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非常规的、富有洞察力的观点,去分析那些改变互联网商业版图的关键性因素,以及在未来,哪些因素将可能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法则”。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它可能不仅仅是提供商业建议,更是一种关于如何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保持深刻的洞察力,并做出前瞻性判断的思考方式。
评分《降维攻击 未来互联网商业的三体法则》这个书名,乍一听就让人觉得非常“燃”,充满了科技感和颠覆性。我总觉得,互联网的发展就像一场不断升级的游戏,而“降维攻击”这个概念,似乎预示着一种全新的、更高层次的玩法。我很好奇,作者究竟会将“降维”这个科幻概念,与互联网商业的现实是如何巧妙地结合起来的?它是否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那些能够瞬间瓦解竞争对手、重新定义行业规则的商业模式或技术创新?而“三体法则”的引入,更是让我联想到《三体》系列小说中那种宏大叙事和冷酷的宇宙生存法则,这是否意味着,作者将试图揭示互联网商业竞争背后,同样存在着某种深刻而普遍的“生存法则”,这种法则甚至可以与宇宙文明的法则相媲美?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独到的视角,去理解那些曾经或正在发生的商业巨变,以及在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那些可能出现的、来自于“更高维度”的挑战。这本书给我的初步印象是,它可能不仅仅是一本教人如何做商业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在信息时代保持前瞻性思维,并最终实现“进化”的指南。
评分内容充实 案例丰富 推荐一读
评分好好!
评分还没看 应该不错吧~~~~~~~~~~~~~~~~~~~~~~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读,了解其中的发展趋势
评分内容很牵强
评分收到,喜欢,很好,再用着了。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读,了解其中的发展趋势
评分非常好,感谢京东,有机会买这么多便宜书
评分纸还可以,内容一般,案例分析部分总感觉不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