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5套标准预测试卷 名师解析助力提分
内容简介
本书严格依据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大纲而编写,15套试卷由华图名师预测,不仅对考试的考点方向和内容进行了把握和命制,同时涵盖了名师的点评,对解析的难点重点一一进行了破解突破,归纳总结了备考技巧,真正通过实战演练帮助考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提升做题速度和质量。
作者简介
华图教育: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企业,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的合作单位。参与该书编写的作者均系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专家,有多年的公务员教学经验,长期从事公务员考试教学与研究工作,均担任华图公务员考前培训辅导教材与预测试卷主编,主持编写国版及各省市公务员辅导教材、公务员考试预测试卷等。对全国乃至各省市的省情、考试特点、重点、方向等有深刻了解,对考试有精准的把握,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备受广大学员推崇。
目录
标准预测试卷一(加强师德建设)
标准预测试卷二(青少年暴力)
标准预测试卷三(阅读危机)
标准预测试卷四(文明出行)
标准预测试卷五(办事难)
标准预测试卷六(为官之德)
标准预测试卷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标准预测试卷八(家庭教育)
标准预测试卷九(见义勇为)
标准预测试卷十(“冷暴力”)
标准预测试卷十一(关注社会焦虑)
标准预测试卷十二(阅读困境与独立书店倒闭)
标准预测试卷十三(教育功利化)
标准预测试卷十四(扶贫)
标准预测试卷十五(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
精彩书摘
3.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扎根三尺讲台,潜心教学、悉心育人,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总体上说,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是好的。然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和金钱利益的诱惑,在教师队伍中也存在着为师不尊、律己不严、品行不端的现象,严重败坏了教育风气,损害了教师形象。
鉴于近期高校内各类有损师德事件的发生,教育部于2014年10月9日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了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即: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其他违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对高校教师有“红七条”情形的,依法依规分别给予相应处分,并纳入师德督导评估制度。
《意见》一出,支持者众,但担心者也不少。公众主要的疑虑,就是觉得当前其实不缺禁令缺落实,怕“红七条”会成为“一阵风”,后虎头蛇尾,成为摆设。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2011年12月、2013年5月、2014年1月,教育部分别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形式不断规范教师行为,建立师德考核档案等,然而师德败坏事件并未因此而有明显改善。
不久前,腾讯网发起了一项题为“你认为师德红线能阻止‘禽兽教师’吗?”的网络调查,5万多人参与调查,97%的人选择了“不能”。
4.性骚扰、学术造假,甚至有极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宣扬分裂国家的极端思想……一段时间以来,高校教师因败德行为而上新闻头条的次数和频率令人侧目,也让本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校教师形象蒙尘。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法学首席专家劳凯声教授曾带领团队就高校师德建设在全国60余所高校进行过深入调研。结果显示,高校师德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是:“重科研,轻教学”(57.8%);“名利思想严重,缺乏奉献精神”(53.3%);“育人思想淡薄,敷衍教学”(47.6%)。“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三个选择比例较高的问题都涉及高校的基本功能,即‘人才培养’,将矛头对准的是教师‘教书育人’角色的失调。”劳凯声说。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用“重要、及时”四个字评点《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的出台。“重要,是因为高校教师是社会高层次的知识分子,是青年的导师、社会风尚的引领者。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关系到青年学生的成长、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及时,是因为当前我们的教育正在遭遇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挑战,社会各种思潮通过各种信息媒体向学校奔涌而来,如果我们不能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以引导,我们的青少年可能就会迷失方向,走入歧途。”
而在对于现有高校师德规范作用的看法上,47.2%的教师认为作用很大或较大,52.9%的教师认为作用有限、不大或者几乎没有作用;在师德规范运行配套机制建设上,只有38.8%的教师明确表示所在学校建立了处理师德问题的专门机构。
某学者认为,就现行的教育政策而言,这一文件在实践层面仍需细化。比如,“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在师德禁行“红线”中的标准用语,但究竟怎样才算性骚扰,文件中并未给出明确的界定和限定。师德失范界定的模糊性会降低教师对问题严重性的感知,其结果是导致政策的规约功能进一步退缩。这也是一旦问题出现,当事人总是给出各种辩解,后续的处罚力度也跟不上去的原因。相反,美国许多学校为了防止校园性骚扰事件发生,对性骚扰的形式给出了具体的界定。2004年,美国加州奥克兰市罗斯福中学发布了校园性骚扰治理的实施条例,其中明确规定了哪些语言、动作属于性骚扰,比如禁止传播有关性的笑话、故事、照片和涂鸦……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则认为,应把“师德为上”在高校落细、落小、落实,使其成为高校教师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选树‘小人物’,充分发挥师德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高校教师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还要将解决师德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理顺高校教师职务(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待遇、评优奖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为高校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
2018华图·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标准预测试卷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