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39年9月23日,波兰电台的最后一场直播曲目是由年轻钢琴家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演奏的肖邦C大调梦幻曲。他的演奏被德军的炮弹打断……
他的家人全部被送往特雷布林卡处死,一位爱好音乐的警察认出了他,因此唯有他幸免于难。他如孤魂野鬼一样,在华沙犹太区的残垣断壁和成堆尸体之间东躲西藏。虽然饥饿、恐惧、疾病、孤独、绝望如影随形,但是他怀着对生存和音乐的渴望,几次绝地逢生。最后,在一位德国军官的救济下,他苦撑到了战争结束。这位恩人却在七年后命丧战俘劳动营。
战后,什皮尔曼将这段骇人听闻的经历写成一部名为《城市之死》的作品,以近乎冷酷的客观笔触记录了这几年间华沙犹太人及华沙城的悲惨命运。因为承载了太多个人的痛苦,什皮尔曼完成书稿之后就再也没有读过。此书1946年出版,却遭到波兰政府当局查禁,迟至五十年后,才得以重见天日,改名为《钢琴师》重新发行,并一举登上了国际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根据原书改编的同名电影由罗曼·波兰斯基导演,囊括了包括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奥斯卡导演、男主角、改编剧本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
作者简介
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1911-2000),波兰犹太裔钢琴家、作曲家。他从小就显露出音乐天赋,先后在华沙音乐学校和柏林艺术学院学习钢琴。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回到华沙,开始在波兰广播电台担任钢琴师。1945年至1963年期间,他在波兰广播电台担任音乐部主任,在世界各地举办了两千多场音乐会。去世前一直定居在华沙。他的著作《钢琴师》在2000年获得《犹太季刊》温盖特文学奖之非虚构作品奖。
精彩书评
生动而痛苦……让人不得不读下去。
——《星期日邮报》
读一读这部纪录一个人在二战期间在被摧毁的华沙城幸存的小书,你可以更透彻地了解人性,胜过读几卷普通的百科全书。
——《星期日独立报》
《钢琴师》……立即攀升到国际畅销书榜首——这并不让人惊奇;它是一部扣人心弦的、令人肠断的杰作……什皮尔曼这本书的一个不可低估的特点是:它超出了读者有理由的期待,全然没有一般作者经历多年苦难后立即写出的作品所具有的那种激愤和怒火。
——《独立报》
以令人吃惊的客观笔触描述了那段时期的真实情况,客观到了近乎冷酷和精确的地步。书中波兰人有好有坏,犹太人有好有坏,德国人也有好有坏……
——罗曼·波兰斯基
目录
引言
一 孩子和疯人出没的时刻
二 战争
三 第一批德国人
四 父亲给德国人鞠躬
五 你们是犹太人吗?
六 在赫沃德纳大街跳舞
七 K太太的善举
八 受到威胁的蚁巢
九 集中转运站
十 逃生的机会
十一 神枪手们,起来!
十二 “小少校”
十三 隔壁邻居的争吵
十四 绍洛斯的背叛
十五 在燃烧的楼房里
十六 城市之死
十七 以酒求生
十八 升C小调梦幻曲
附言
维尔姆·霍森菲尔德上尉日记摘抄
尾声 一座沟通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和维尔姆·霍森菲尔德的桥梁
前言/序言
引言
几年之前,父亲才开始跟我们讲起他在战争年代的经历。然而,从孩提时代起,他的那些经历就一直陪伴着我。我十二岁时,就偷着从书架上把这本书拿下来读,由此我明白了为什么我没有爷爷奶奶,也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从来不和我们谈他的家庭。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使我知道了我是谁。我很清楚,父亲知道我已经读了这本书。可是,我们从未谈过有关这本书的事情。因此,我也从未想过,这本书对别人有什么重要——它的重要性还是我的朋友沃尔夫·比尔曼在听我讲了父亲的故事之后指出来的。
我在德国生活了很多年。那里的犹太人、德国人和波兰人互不往来,这使我深感痛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有助于治愈这些仍未愈合的创伤。
我的父亲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不是作家。论职业,他是一个被波兰人称为“心中有音乐的人”,是钢琴家和作曲家,他一直是波兰文化生活中鼓舞人心的重要人物。
父亲在柏林艺术学院师从阿尔图·施纳贝尔,完成了钢琴学业,同时也向弗伦茨·施雷克学习作曲。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后,他回到华沙,开始在波兰广播电台担任钢琴师。到一九三九年他已经为多部电影谱写了乐曲,还创作了很多抒情歌曲和通俗歌曲,在当时很流行。战争爆发以前,他曾与国际知名的小提琴家布罗尼斯拉夫·金佩尔、亨里克·舍尔林以及其他著名音乐家同台演奏。
一九四五年以后,他又回到波兰广播电台工作,继续在音乐会独奏并参加室内乐合奏。他创作了好几部交响乐和三百来首通俗歌曲,其中有很多大获成功。他也写了许多儿童歌曲,偶尔为广播剧配乐,还为多部电影谱写乐曲。
他在波兰广播电台音乐部担任主任多年,直到一九六三年才辞去此职务,以便用更多的时间巡回演出,并关照他和金佩尔共同创立的华沙钢琴五重奏乐队。他在世界各地举办了两千多场音乐会和独奏音乐会。一九八六年退出演奏活动,专心致志从事创作。
可是。在西方,他的乐曲一直鲜为人知,我总觉得这很遗憾。我认为,其中有一个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被划分为两个部分,不仅在政治上是这样,在文化上也是如此。在世界各国,娱乐性轻音乐的影响远远大于“严肃的”古典音乐,波兰也不例外。波兰人民是唱着我父亲的歌曲成长起来的,因为几十年来是他开创了波兰通俗音乐的领域。可是,波兰的西部边界竟成了阻隔这种音乐传播的障碍。
父亲在一九四五年写下这本书,我想他是为自己写的,而不是为全人类写的。写作能让他的精神和情绪从战时的可怕阴影里解脱出来,让他能继续生活下去。
尽管波兰一些出版公司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想让年轻一代读到这本书,可是一直没能重印。他们的努力总是受挫。没有人解释原因,但真要解释也很简单:政治当局自有理由。
在第一版出版五十多年后,本书得以出版,对波兰的很多好心人来说,这也许是个值得记取的教训,这个教训也许能够说服他们在自己的国家重新发行这本书。
安杰伊·什皮尔曼ormal》十六城市之死
十七以酒求生
十八升C小调梦幻曲
附言
维尔姆·霍森菲尔德上尉日记摘抄
尾声一座沟通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和维尔姆·霍森菲尔德的桥梁
钢琴师(精装)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