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交通大学西迁亲历者口述史(1)》是我校校史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的一项课题,旨在收集、整理和保存交大西迁的一些史料。《交通大学西迁亲历者口述史(1)》由12位亲历者的文章组成,按年龄排序为:赵富鑫、苏庄、王则茂、郑守淇、史维祥、万百五、汪应洛、胡保生、陈瀚、刘文江、孟庆集和潘季。《交通大学西迁亲历者口述史(1)》采用口述录音的方法整理出初稿,再经多次交谈、修改定稿。
其中,赵富鑫先生的《九十述怀》原载于我校《校友之声》,苏庄的《交通大学西迁史实》为生前撰写,其余10篇都是根据口述录音整理而成。
目录
赵富鑫 九十述怀
苏庄 交通大学西迁的史实
陈学俊 从事热能动力工程科学教育事业
蒋大宗 交通大学西迁的历史记忆
王则茂 亲历交大西安校址的选择与确定
郑守淇 回忆计算机专业的创建与发展
史维祥 学校一些大事的回顾
万百五 回忆自动控制专业的创建过程
汪应洛 创建管理学院 发扬交大传统
胡保生 无线电工程系的筹建
陈瀚 我的交大情结
刘文江 交大优良学风 受益终生
孟庆集 追忆往事 感慨万千
潘季 六十多个春秋的美好回忆
蒋德明 回忆我校研究生院创建初期的工作
精彩书摘
《交通大学西迁亲历者口述史(1)》:
我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10月31日出生在原上海县三林乡镇上的一个破落大家庭内。我的七世祖是位有钱的商人,靠贩运大批布匹到北方去,挣下了家业,盖了几座几进深的大住宅。但到了我出生时,这个大家庭的子孙中很多人已经败落了。就我祖父这一房来说,留下的土地也只有十几亩。我祖父名赵履福,号志熙,是这个大家族中出类拔萃的读书人。他年轻时中过秀才,是个廪生。他中年时从上海回乡,主持乡上的三林书院,成了一位有名的乡绅,还经镇民推为乡董(相当于乡长),为全镇居民所敬仰。他在当时那些乡绅中是思想比较先进者。清朝末年,他和邻乡的乡董商量,把三林书院改组为三乡联办的三林小学(后来发展为现在的三林中学)。我祖父专心于教育事业和地方公益事业,日夜操劳。我家与学校相邻,但他终年住在学校,很少回家。这个小学的教师不少是从外地请来的,教学质量较高,这是当时地方办的学校中少有的。有一次学校失火,他的卧室被焚,他抢着文件逃出,倾跌骨折,卧床数月;另一次主持开浚河道,因监工过严,遭人殴击受伤,他不以为苦,仍辛勤工作不辍,直到年达70才告退休。我父亲名承悫,号鹤琴,生于1884年,是祖父的长子,年轻时也考中过秀才,后来官费留学日本8年,在东京工业专门学校攻读应用化学工程。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几代读书的书香家庭内出生的。家庭生活靠着祖父的工资和些许田产,是不算富裕的。在我半岁时父亲就去日本留学,每年暑假回家一两个月,因此我幼年主要是在祖父的教养下成长的。我年幼的时候比较聪敏,深得祖父母及父母的钟爱。我是老大,下有3个妹妹,也曾有过1个弟弟,但早殇;我叔父生子较晚,因此较长时间内我是家中的“独孙、独子”,在这书香人家中,我被父、祖培养成一个从小聪敏好学而行动比较稚拙的孩子。6岁时进了祖父当校长的三林小学读书,当时的学制是初小4年,高小3年,我因聪慧,用5 年就读完了7年的课程,11岁即从小学毕业,但生活上一直由祖母与母亲照料,因此一直到中学高年级生活还不能自理。
我父亲1913年从日本学成回国,当时他的留日同学朱叔(源正)被聘为浦东中学校长,他也被聘为浦东中学新设的应用化学专修科主任。浦东中学是一位建筑业主——杨斯盛倡办的,教学质量比较好,是当时上海少数几所有名中学之一,我1915年从三林小学毕业后,就进人这所中学学习。当时的学制为5年,而一般中学只有4年,因此我在中学已念了一些当时的大学课程。入学时,我和父亲同住在教师宿舍,半年后全家搬到学校的宿舍,我就住在家中,一直到高年级才在学校寄宿。这学校的不少教师都是当时的名师,如王季梅、周钧如、李传书等先生,另有一些是从国外回来的,如吴玉麟、谭颂等先生。我在这些教师的熏陶下,加以比较聪慧,学习进步得很快,每学期总是名列前茅,深为老师们称赞。但因一直住在家里,一切生活都由父母操心,生活能力相对较弱。五四运动前后,学校领导鼓励学生参加爱国运动,特别是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大力支持,邀请当时的先进分子如恽代英等来校演讲,我也随着大流参加这些活动。
当时赴法勤工俭学高潮掀起,我父亲本有意要我留法,但可能因我太幼稚而未下决心。1920年暑假我中学毕业,当时全班26人中我年龄最小,但我是全班第一名。中学里比较接近的有徐炳勋、郏济时等学长,前者和我一同考进交通大学,后者进了同济大学,是现在唯一一位还健在的中学同学。
……
交通大学西迁亲历者口述史(1)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