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有句老话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为什么要听老人言?因为老人的“老”,不光体现在年龄,体现在智慧的古老、经验的老道、洞察世事的深刻。姜还是老的辣,很多时候,时间本身就是一种资本。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吃过的盐多,也就相当于在这个世界上接受过的历练多,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深刻,看人就能看到骨子里去。这些老人言都是来自于生活的经验,是我们的祖辈们吃过亏、受过苦、交过了学费后一点点积攒下来的。那些口耳相传的智慧,让我们无法不去敬畏。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听老人言,是一种智慧寻根。
《老人言:让你受益一生的老话(全新插图升级版)》隽永有味,字字珠玑。智慧的盛宴在这里展开——这些经验是思想的火花,是智慧的浓缩,是立身处世的法则,是生活求索的启迪。这些老人言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包括命运成败、品行修养、交际处世、家庭生活、职场历练、健康养生等等。书中的内容内涵丰富,实用性强,饱含生活智慧,可以为我们的人生指引航向。只要你能深明其中的道理,必然会让你受益终生。听了老人言,幸福在眼前。衷心希望《老人言:让你受益一生的老话(全新插图升级版)》能对您的人生有所帮助。
目录
第一章 知识积淀:求学无笨者,努力就成功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若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天才出于勤奋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工多出巧艺
第二章 求知益智: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激活心中的无尽宝藏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咬着石头才知道牙疼
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一遭生,二遭熟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饿出来的聪明,穷出来的智慧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自以为是,就什么也不是
第三章 准则培养:习惯成自然
——品质生活来自良好的准则
别让陋习成自然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白沙在涅,不染自黑
百人百姓,各人各性
喝惯了的水,说惯了的嘴
习惯成自然
今日事,今日毕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要埋头苦干,不好高骛远
第四章 事理规律: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
——掌握规律,从容人生
强将手下无弱兵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行得春风,便有夏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好钢要用在刀刃儿上
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大船只怕钉眼漏,粒火能烧万重山
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
第五章 世态人情:世事如棋局局新
——完善自身,掌握主动权
取敌之长,补己之短
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
身轻失天下,自重方存身
与其苛求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不管闲事终无事
礼下于人,人愿助之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退一步,才能进十步
第六章 修养哲学:谦则能和,傲则易怒
——放低姿态,积极进取
生气不如争气,翻脸不如翻身
学会低头,才能出头
多做事,少抱怨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放下身段,不言自高
危行言逊,不落祸患
得意之时不可忘形
笨鸟先飞早入林
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不怕人不请,就怕艺不精
第七章 生活处境:得意失意莫大意,顺境逆境无止境
——花开花落,顺逆有常
得意不可再往
心安茅屋稳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冬长三月,早晚打春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弓硬弦常断,人强祸必随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第八章 个人涵养:茶也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为人若君子,不可损德行
诚信无须假于笔墨,美丽无须假于粉黛
常善人者,人必善之
虚怀若谷,谦恭自守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大智若愚
说话要诚实,办事要公道
第九章 立身处世: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
——修炼自己,把握人生福祸之密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信誉重于泰山
与善人居,择善而从
饮水思源,缘木思本
居上以仁,居下以智
少指责,多认错
生活要“稳”
过头饭不吃,过头话不说
名誉是把双刃剑
第十章 言行智慧:一嘴莫生两舌头
——做了再说,说了就做
学会倾听
玩笑之时有分寸
谣言止于智者
藏不住事,不成大事
嘴上得有个把门儿的
会表达,易成功
留点余地
第十一章 为人胸怀:造房要余地,做人要余情
——眼界决定境界,气度造就高度
得放手时且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君子记恩不记仇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人不在大,要有本事;山不在高,要有景致
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
第十二章 待人接物: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有礼才会有理
重视别人的名字
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短
吃水不忘掘井人
辱人者必自辱
心口如一终究好,口是心非难为人
反驳也要给别人留面子
第十三章 自我修炼: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人必自重,才能让他人尊重
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千招要会,一招要好
千般易学,一窍难通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以德立身,以德服人
行不行,先尝试
想喝甜水自己挑
忍得一时,风光一世
第十四章 社交生活: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做好自己,提高情商
礼多人不怪,多笑惹人爱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主雅客来勤
蚊子遭扇打,只因嘴伤人
花香不在多,室雅不在大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济人须济急时无
第十五章 工作态度:活着一分钟,战斗六十秒
——节制但不保守,进取但不冒进
窍门满地跑,就看找不找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工作宜赶不宜急
三分苦干,七分巧干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不怕千着巧,只怕一着错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第十六章 行思之道:休将我语同他语,未必他心似我心
——思而不行则无用,行而不思则无功
老马识途
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忍一时风平浪静
无声胜有声
三思而后行
第十七章 放下得失: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锁住目标,有的放矢
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吃一堑,长一智
选对行业,成就一生
做事要分轻重缓急
眼望高山,脚踏实地
十个空想家,抵不上一个实干家
再精巧的算盘也有算错的时候
失败是块磨刀石
只有大意吃亏,没有小心上当
第十八章 机遇把握: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善于捕捉时机,敢于果敢出手
逢强智取,遇弱活擒
将计就计,其计方易
机会从来不等人
不打无准备之仗
磨刀不误砍柴工
求人不如求己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第十九章 成功创业:人凭志气虎凭威
——经营自己,创造无愧无悔的事业
不怕无能,就怕无恒
大胆天下去得,小心寸步难行
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守信者先守时
保持谦逊才能邂逅成功
朋友可广交,但不可滥交
头脑要比手脚更勤快
一寸不牢,万丈无用
卒子过河能吃车马炮
第二十章 喜怒哀乐: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
——追求宁静,享受快乐
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攒钱好比针挑土,败家犹如水推沙
蚕丝作茧,自缚其身
养生先养德,德高人自寿
人生最大的满足是付出
精彩书摘
《老人言:让你受益一生的老话(全新插图升级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晋陈寿曾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中说:“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字面意义看就是,要把一本书读到一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心领神会了。这里的“读百遍”只是概数,是一种强调的语气,有多次重复之意。意在告诉我们,“重复”乃学习之母。关于这点,古人还说过,“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读书,要的正是这锲而不舍的精神,只要静心研读,反复思考,定能悟出书中的“真谛”。如果每次都能从书本中悟出一些为人处世的哲理,日积月累,必将会开阔自己的胸怀和视野,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对以后的人生也是一种指导。
东汉末年,有一个人叫董遇的人,少时家境贫寒,只能靠去田间卖苦力或走街串巷做些贩夫走卒的活计来养活自己。但无论做什么,走到哪里,环境多么恶劣,他总是随身携带着一些书,只要一有空就会孜孜不倦地读起来。后来,他发达了,做了官吏,仍坚持博览群书,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最终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
董遇成名之后,一时间很多俊杰才子慕名而来,想要拜他为师。这其中就有一个叫李尧的书生,李尧是董遇的同乡,少年时就研读了很多书籍,待年龄稍大些,渐渐喜欢上了历史典藏。初见面,一番寒暄之后,董遇问:“年轻人,给你一本书,你会去读几遍?”李尧恭敬地作了个揖,谦卑地答道:“三遍。”董遇说:“此话不假?”答日:“是真的读三遍。”董遇很失望,摆摆手对他说:“年轻人,你还是回去吧。”李尧不解:“先生,此话何意?我是诚心诚意地来向您拜师学习的,您为什么不肯收下我呢?”董遇回答道:“不是我不想留你,也不是你资质不够,我觉得你没有悟出治学的精髓所在。在你来此之前,早已有很多人来向我请教学习的方法,其实,也谈不上什么高深方法,我只是读书读的遍数多罢了。”李尧满脸困惑地问:“先生会读多少遍呢?”董遇笑了笑说:“文章至少要一口气先读上百遍。我觉得一篇文章如果不读很多遍的话,是很难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的。”古人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常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也强调了精读和多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孔子读《易经》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了多少遍。宋代大才子苏东坡满腹经纶,读《阿房宫赋》,夜不能寐,秉烛夜读,直到四鼓时分仍不肯休。
鲁迅先生少时在课桌上刻“早”字,勉励自己勤奋,早已为我们所熟知。青年时,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经常会准备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读书寒冷难耐的时候,又或者是夜深人静读书犯困的时候,就放一颗红辣椒进嘴里,慢慢嚼着,直到辣得唇齿发麻,四肢冒汗,困意全无,然后继续挑灯读书。由鲁迅先生的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到,“读书百遍”并不仅仅指读书的次数,还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刻苦精神,“其义才能自见”。鲁迅正是凭着这种驱寒读书的精神,成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无独有偶。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有次看到了一篇论文,觉得很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于是就多次反复研读。这篇共十多页的论文,他反反复复地读了半年之久。因为多次翻阅,纸张泛黄,页面也已卷曲,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读书啊,这简直就是‘吃书’啊。”种种事迹表明,读书对做学问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我们也会疑惑:人生命短暂,日常琐事繁多,用在读书上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加之,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生活节奏加快,书读百遍,更是不可能,哪能挤出那么多时间在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上?这确实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在前面董遇与李尧的故事中,李尧也问了董遇同样的问题。董遇答日:“读书时间就是挤出来的。冬天,大雪纷飞,无处劳作,人们都躲在屋子里取暖休息,这是读书时间;晚上,万籁俱寂,这也是读书时间;雨天,道路泥泞,人们不能出门劳作,这也是读书时间。你可以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读书呀!可以把它归结为‘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董遇的“三余”,用我们今天的话来概括就是:冬天是空闲的时间,夜晚是空闲的时间,阴雨天是空闲的时间。如果我们能抓住生活中的这些相对空闲的时间,何愁没有时间读书呢?清朝一代名臣曾国藩是一位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理论家和古文学家。他一生以“勤”“恒”两字勉励自己,教育家里的子侄。他说:“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日常生活中一切能读书的机会,甚至死前一日仍手不释卷。曾国藩曾经说过读书时要有“耐”字与“专”字诀,专穷一经,不可泛骛,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世间万象,皆为身外之物,唯有多读书,读好书能够启迪人的灵魂,让人心领神会,耳聪目明,志存高远。一本好书,就如夏日午后的清茶,淡淡的,让人沉醉,它可以在夏日里读出雪意,于山间闻到泉鸣。书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社会文明的载体,也是人类进步的标志。
……
老人言:让你受益一生的老话(全新插图升级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