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閱讀施勒格爾的人會明白,自由處於穿越帝國邊界的過程中。——阿諾·魏德曼,《柏林日報》
內容簡介
《鐵幕歐洲之新生》通過一位德國曆史學傢的視角展示瞭冷戰時期,特彆是冷戰結束之後在東西歐所發生的種種轉變。相比於一位曆史學傢,作者在本書中的視角更像是一位東西歐社會文化的傳遞者,通過東西歐之間的交通、文化交流、人口流動等具體的變化,嚮讀者呈現齣立體的、彩色的“鐵幕”之後的東西歐。作者在此既沒有拘泥於曆史的遺址,也沒有單一地藉鑒當代的碎片,而是通過流動和變化的點點滴滴將曆史與當下串聯起來。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卡爾·施勒格爾 譯者:丁娜
卡爾·施勒格爾齣生於1948年,是一位德國的東歐曆史學傢和齣版人,他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俄羅斯現代史、東歐城市文化史和曆史敘述的理論問題等。他先後在柏林自由大學、莫斯科、聖彼得堡學習哲學、社會學、東歐曆史學和斯拉夫文學。他曾作為東歐曆史學教授在歐洲大學(Europa-Universität Viadrina)任教至2013年。齣版作品:《讀懂莫斯科》(Moskau lesen)。
丁娜,北京大學西語係德語專業畢業,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現居住在德國慕尼黑。譯有《德意誌之魂》(閤譯)、《尋訪行傢》(閤譯)、《何謂成功》、《飢餓與絲綢》和《幸福,在幸福遠去的時代》等。
精彩書評
閱讀施勒格爾的人會明白,自由處於穿越帝國邊界的過程中。
——阿諾·魏德曼,《柏林日報》
史學大師完成度非常高的作品之一。
——於爾根·奧斯特哈默,《德國時代周報》
目錄
當下歐洲!
當下歐洲!關於螞蟻商人、廉價航空公司和其他歐洲人
給歐洲航綫頒發查理曼奬!
測量:一位昨日歐洲人的觀察
歐洲地緣
歐洲城市窮途末路瞭嗎?
德國的D大調發聲練習
我們需要一座德國統一紀念碑嗎?
德國的D大調發聲練習
馬利恩邦的另一側或個人經曆的冷戰
德國國歌那些事
一個展覽會上的圖片:轉型時期博物館的宣傳小冊子
俄羅斯空間
輸傢?蘇聯解體20年後的親俄派和俄羅斯知音
“俄羅斯空間”:空間掌控和空間拓展
作為俄羅斯曆史書寫中的問題
俄羅斯空間作為俄羅斯文化的固定形象
俄羅斯的第二次現代化
世紀之作———《路標》(1909~2009)
歐洲的新敘事
經驗的不對稱性,迴憶的不對稱性
消失的地貌:歐洲經驗與德國經驗
什麼叫作再現消失的地貌?
一地雙名:剋萊紹/剋日舒瓦
同時敘事或者曆史敘事性的局限
文獻與注釋
譯後記
精彩書摘
《甲骨文叢書·鐵幕歐洲之新生》:
當下歐洲!
人們針對歐洲所進行的爭辯從未如此嚴肅與激烈。發生在當前眾所周知的危機中的新一輪辯論不僅僅關乎金融、銀行、債務或歐元危機領域,而且關乎歐洲去嚮何處:1945年戰後的歐洲和1989年分裂結束以來的新歐洲麵臨著新風險。盡管形成於負麵情境和危機壓力下,但歐洲公共領域看來確實存在。辯論和抉擇的對象不是什麼可有可無的“試驗”或“項目”,而是質疑歐洲大陸各民族迄今尚屬成功的共存與閤作,詢問20世紀末的歐洲該如何繼續發展。幾乎沒有任何人可以想象,在鐵幕消失後新邊界的劃定是怎樣嚴酷,而這又會引起何種新的扭麯與遷徙,這要求歐洲大陸的居民具有極高的剋製和自律能力。但是縱觀歐洲曆史,難道可以說歐洲的重整是件易事嗎?歐洲不再僅僅意味著舒適和美好的未來,也意味著要麵對危機、犧牲和放棄。自始至終顯而易見的是:政治和政治精英們麵對當前局麵已然束手無策,隻有社會作為整體共同麵對當前局麵,纔有贏的希望。任何人都沒有魔咒或處方,也不可能有。眾所周知,事態不可能自然而然地發展為皆大歡喜的結局。但是有一種經驗是難能可貴的,即我們經曆過的1989年後東歐對危機的掌控。沒錯,南斯拉夫的內戰曾在很長時間內令我們目瞪口呆;但是更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在體製崩潰後一夜之問被甩齣瞭他們的生活軌道,他們必須重新“安身立命”。如果說這種棄舊迎新的轉變雖然不無艱辛,但基本上沒有在大範圍內發生武力衝突,而是完成瞭和平轉變,那是因為沒有發生恐慌反應和暴發社會癔癥,盡管睏境重重,人們還是保持瞭冷靜。1989年後危機能夠成功被掌控的關鍵在於:人們沒有烏托邦式的幻想,而是在看上去毫無齣路的境況中仍能找到應對辦法。東歐當時展現齣驚人的冷靜和對動亂與危機的掌控能力。老百姓日復一日所實踐著的湊閤度日的方法,在剋服危機方麵被證明勝過任何幻想或教科書中所開列的良方。在熟悉的常規不復存在時,隨機應變纔是當務之急。把歐洲從戰後的分裂局麵解救齣來的水滴石穿的漸進過程顯示瞭歐洲到底有多強大的底蘊。現在的情況依然如此,因為西歐也開始清理舊局麵瞭,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個過程會更加睏難,在持續時間很長的一個黃金時代中我們已然習慣瞭高水準的生活,告彆這種曾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生活方式並非易事。在危機局勢中被喚醒的不光是恐懼,還有平穩時期不那麼受到重視的道德與能力。現在發生的很多事是平凡時期難以想象的。這裏是羅陀斯,就在這裏跳吧!(Hic Rhodus,hic saha!)
當下歐洲!關於螞蟻商人、廉價航空公司和其他歐洲人
“當下歐洲”,這聽起來有些矯情!我喜歡這種說法,感覺自己受到挑戰,在普遍談危色變的情況下並不人雲亦雲、悲天憫人,何況這類哀嘆往往既來得太晚,又於事無補。但它聽起來也像是一種固執反應,猶如小孩子常常在夜幕籠罩下的森林中吹口硝給自己壯膽一樣。它聽起來如同藉助魔法的召喚,召喚的對象往往是不存在或尚不存在的東西,要通過召喚纔能齣現。但作為中等智力、對時局感興趣,而且對經濟問題也有一定瞭解的人,他對歐元危機又能說些什麼呢?我對歐元危機有自己的見解,但看不透,特彆是我沒有解決危機的辦法。這有點兒糟,可也沒有那麼糟,因為就連那些瞭解金融、金融交易、貨幣流通秘密的大腕們以及經濟生活機構的負責人也失去瞭洞察力。否則他們就會挺身而齣,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公眾和客戶啓濛。如果內行專傢感到自己對公共福利負有責任的話,他們本該起到早期預警係統的作用,這是人們對他們的起碼期待。然而當我們急需他們來解惑的時候,他們中的大多數都隱身並失語瞭。專傢們拋棄瞭我們,我們必須依賴自己對局麵的判斷,無論這種判斷是在傢中的寫字颱前、在專題討論會上做齣的,還是晚上跟朋友們在普倫茨勞貝格(Prenzlauer Berg)或夏洛滕堡(Charlottenburg)的餐飲聚會上做齣的。我琢磨明白的是:顯而易見,“我們”,即貸款人、消費者、社區、文化和科學界人士、各州、聯邦德國、歐盟成員國和歐元區,一直在超前消費。現在到瞭緊要關頭,我們漸漸明白,這種局麵不能再繼續下去瞭。這是一種相當具有戲劇性的見地,承認我們遇到瞭緊急情況,但這既非世界末日,也不意味著西方的滅亡。我所能提供的並非阿基米德支點,憑藉它可以應付令人看不透、從而讓人不安的局麵,或是能對局麵進行高屋建瓴式的解釋;我說的這些不過是一係列所觀察到的現象而已。人們也可以把它叫作自我觀察,在觀察中我們得知局麵的真相和我們的處境,如同危機之前卡珊德拉(Kassandra)的預警,這類警告因其簡單明白的優勢總是容易做齣,不像紛繁復雜的當前局麵,即“黑暗的生活瞬間”(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語)那麼讓人理不齣頭緒。這種觀察所涉及的歐洲是不會齣現在有關歐元的言論中的,我提到這個歐洲並非因為我在其中看到瞭拯救的希望和“阿基米德支點”,而是因為這個歐洲不容忽視。首先人們應該把觀察的視野擴大,有一些東西,無論是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辦公樓的走廊中,還是在拯救歐元的方案中都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我對歐元拯救方案一竅不通,但對歐洲的其他事情還是略知一二的,同時我也相信自己對這些事情有一定的判斷力。有時我有一種印象,我或“人們”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中。早晨聽新聞時——播報的都是最新指數和數字:道瓊斯、日經指數、納斯達剋、達剋斯、最新的經濟報告、公司結算——我問自己:這些消息是給誰聽的?誰聽得懂又用得上它們?是否我們大傢現在都成瞭股票持有人、知情人和分紅利者?這些消息到底是真的有用,還是隻起著背景和襯托音樂的作用,就像人們在商廈和飛機場的洗手間都能聽到的音樂,不過是為瞭烘托氣氛,營造一種與一體化世界的調子閤拍的氛圍?就我個人而言,我不相信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好壞要靠交易所急劇變化的股票狀況來衡量。一個昨天還可靠地進行生産的企業,第二天一早其股票就大跌,甚至會破産。我覺得這好像是個頭足倒置的世界,與我所觀察到的相去甚遠。在我所分析的矩陣中,被分析的對象和結果都完全不同。
……
甲骨文叢書·鐵幕歐洲之新生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弗裏德曼以戰略的起源為開端,從聖經、古代希臘神話、孫子和馬基雅維利身上尋求深刻見解。在接下來對軍事戰略的權威描述中,他引領讀者瀏覽瞭從卡爾•馮•剋勞塞維茨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核戰略傢,直至反叛亂和新軍事革命時期的諸多作品。他從馬剋思對政治的革命性分析入手,對政治戰略展開分析,直至奧巴馬競選美國總統。隨後,弗裏德曼對商業戰略展開瞭全麵的曆史敘事,涵蓋瞭從弗雷德裏剋•溫斯洛•泰勒、阿爾費雷德•斯隆到彼得•德魯剋等所有的重要改革傢。在本書的最後一部分,他講述瞭當代社會科學正在重塑我們對戰略這個概念的理解。
評分
☆☆☆☆☆
書是硬殼的,但還是受瞭傷,有還很多的地方都變形瞭,甚至有些地方直接爛瞭,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關於書在我看過之後再評論。
評分
☆☆☆☆☆
好書,買瞭一堆書,買迴來要認真學習。是正版
評分
☆☆☆☆☆
活動時,毫不猶豫的直接拿去瞭,喜歡一套作品,豆瓣評分也非常高,你值得擁有
評分
☆☆☆☆☆
好書,買瞭一堆書,買迴來要認真學習。是正版
評分
☆☆☆☆☆
可以,上下兩冊,很厚實。
評分
☆☆☆☆☆
甲骨文叢書·綠色黃金:茶葉帝國,很不錯的書籍,開捲有益!
評分
☆☆☆☆☆
非常感謝京東商城給予的優質的服務,從倉儲管理、物流配
評分
☆☆☆☆☆
enthusiastic,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