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最后的计谋(精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注意,一旦翻开本书,你就是共犯。
本书成就了推理界最后一个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计谋——读者就是凶手!
我是一名碌碌无为的作家。
一天,我收到一封匿名来信。
写信的人称想和我做一笔交易,他有一个Z极推理计谋想卖给我,出价两亿日元……
所谓的Z极推理计谋就是——读者是凶手。
这里所说的读者并非单指某一个读者,而是读过这本书的所有人!
正在读本书的你,会如何抉择?
《*后的计谋(精)》讲述了:一天,我(作家)收到一封来信,写信的人香坂诚一说,自己很爱读推理小说,并且有一个构思,可以将推理小说界不可能的手法变为现实——读者是凶手。但是自己缺钱,希望把这个构思卖给我。我半信半疑。可是信又来了第二封、第三封。直到警察上门拜访,我才意识到这关乎杀人案。同时,我定期拜访一名心理学教授,向他讨教超能力的问题。我收到来信、我向朋友讨教、拜访教授三条线构成了故事的主体。*终,香坂诚一死了,死于心脏病。
深水黎一郎,1963年生,日本小说家。2007年以《最后的计谋》获得梅菲斯特奖。2011年以《人类的尊严和800米》获得第64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您听说过“留给推理小说界的最后一个不可能实施的计谋”这么个说法吗?
自从埃德加·爱伦·坡开创了推理小说以来,时至今日,已经有无数的推理小说问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称作推理小说的王道,是以抓捕犯人为目标的“本格推理小说”。在故事的最后,名侦探会将事件的关联者聚在一起,通过清晰透彻的推理以及简洁明快的逻辑,成功地揭发极其狡猾的犯人的犯罪手法。而且最后,总是出乎意料地道出真正的犯人,即所谓大团圆的场面。我虽然称不上推理小说的忠实粉丝,但在童年时期,也多次看到书里的这种场面,紧张得心扑通扑通直跳。
然而最近听说,这种本格推理小说,与其“本格”的名称相反,在推理小说的世界里是很吃不开的。
不对,据说“吃不开”还是经过斟酌之后的说法呢,说得更准确一点,就像是被记载在濒危物种名录上的珍稀动物那样,面临着灭绝的危机。
当然这个趋势好像并不是最近才开始的。从历史上来看,以找出凶手为主旨的“本格推理小说”的数量,从某个时期开始不断减少。而一开始就知道谁是凶手,描写侦探和警察是如何击败凶手缜密的完美犯罪和不在场证据的作品(记忆中曾经把这样的描写称为“倒叙型”等等),或是描写警察组织本身的问题及矛盾的作品,以及揭示社会阴暗面为主题的作品等,在数量上逐渐占据了优势。近几年,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发展,在每年年底各种杂志上发表的年度推理小说排行榜中占据前几位的,可以说大多是被称为侦探小说或是犯罪小说的作品,而不是解迷式的本格推理小说,这种现象在近年绝不是稀奇的事。甚至还出现了不少基本没有解谜要素的,多年前,被归类于恐怖小说或悬疑小说,以至科幻小说及冒险小说等类别的作品。
其中,也有肯定这种状况的见解,称推理小说的“山麓拓展了”。果真如此吗?不如说是以各种理由,逐渐消除传统的“本格推理小说”的身影,让其他题材小说占据其空位更为正确吧。倘若现在广义的“推理小说”逐渐沦为娱乐小说的同义词的话,那并非是本格推理小说的势力扩大了,而是不断被淡化和扩散了的产物,就如同面包圈一样,在其中间被打开了一个大口子,不知有此感受是否只是我一个人?
为了避免误解,我得事先说明一下,这些都是我个人的观点。而且我既不是推理小说的评论家也不是研究者,更没有丝毫想要长篇累牍地进行讲解的意思。只是在进入正题之前,无论如何要确认一件事情,才说了这些话的。请您耐心地再看一会儿吧。
我认为从来没有像“本格推理小说”这样,成立以来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批判声音的文学体裁。因为从推理小说刚刚诞生之初,它的鼻祖爱伦·坡就受到了许多不着边际的批判,比如批评他将只有作者知道答案的杀人事件或暗语作为素材来写小说是怯懦的行为等等。听说爱伦·坡将在现实中发生的未得到解决的案件,写成一个提供解答似的短篇,也是为了回应那些批判声音。
即便时代变迁,围绕本格派推理小说的批评也没有停止。批评家们对本格派推理小说批评的重点主要是认为其缺少写实性。比如犯罪场所一般被设定在远海的孤岛或是被大雪封闭的山庄等等限定了人数的地方,嫌疑人何必要选择在这样的环境里实施犯罪呢?假如凶手真的不想因为杀了人被捕的话,何不趁着黑夜,在街头无差别杀人,不是更符合情理吗?此外,凶手为什么偏偏要选择案发之后,就在警察、侦探正在宅邸内四处搜查时,又去杀第二个人呢?至少也应该等风声过去再说啊,凶手难道没有最起码的自我保护意识吗?还有在最后的大结局部分,为什么指证真凶的只有法庭一般不会采用的间接证据,而真凶在供述自己作案手段时,就像在吹嘘什么了不起的事似的口若悬河地坦白自己的作案手法呢?为什么要让凶手在关键时刻自杀,以这种突兀的方式来结束故事呢?诸如此类的批评。上述这些质疑,在寻找罪犯的本格派推理小说世界里杰作辈出的时代中可能不会成为问题,但是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连孩子都变得对那些荒诞无稽的神话、童话故事不加理睬的环境下,这些质疑逐渐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紧张地读过听过的推理小说,长大之后再次读起时,会发现其情节发展太偏离现实,而深感失望。
那么,缺乏现实性是本格推理小说衰退的原因吗?
以个人所见,我觉得那只不过是原因之一。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根本原因就在于该体裁内在的资源已被发掘殆尽。
“体裁内在的资源已被发掘殆尽”,我这么一写,看起来难以理解,归根结底,就是使本格小说成为推理小说王道的“出乎意外的犯人”这一模版已经差不多枯竭了。而侦探、受害者、死者、动物(猩猩、蛇等)、案件记述人、自然现象(风或雪等)等全是犯人,不谙世事的孩子是犯人,更有甚者在场的人全是犯人,负责案件的法医是犯人等等……可以说迄今为止多如繁星的人充当了犯人,最后终于枯竭了。
于是不知从何时开始,诸如“案件一开头就早早出现的最不像犯人的人,就是真正的罪犯”等等,被人们这样奚落起来了。实际上,按照这个原则去推测犯人,能保证最低的准确率。可是这样看小说的话,怎么会觉得有趣呢。
说这么多,说清楚了吧?
当您能够理解以上这些话之后,才可以进入正题。
不过,据说只有一个,到目前为止谁都不曾解决的最后的谜题,即终极的“出人意料的罪犯”这种构思。
这种构思到底是什么呢?
与推理小说有关联的人,或者忠实读者都应该知道吧。实际上很久以前开始就一直有这个说法。
直言不讳地说,就是“罪犯就是读者”这种构想。
京东图书优惠!正版书值得信赖!一直都在京东买书!
评分送货快,包装好,优惠大,买书首选京东!
评分梅菲斯特赏作品
评分很好的书。jd购书满减加用礼券价格很便宜,囤书无止境。
评分梅菲斯特赏作品
评分自营值得信赖,速优物美!
评分京东图书优惠!正版书值得信赖!一直都在京东买书!
评分很好的产品,以后会继续回购。
评分最后的计谋(精装)最后的计谋(精装)最后的计谋(精装)最后的计谋(精装)
最后的计谋(精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