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圣外王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内圣外王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赵家三郎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1495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581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20
套装数量:1
字数:300000

内圣外王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内圣外王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内圣外王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集心学智慧之大成的王阳明,看透世道人心,是历史上罕见的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文武双全且二者都做到了JIZHI。
  王阳明创立了自成一体的“阳明心学”,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重要的心学概念。他用心学去做官,用心学去打仗,用心学去为师,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阳明心学影响了明朝以降一直到当代;中国乃至日本等不少国家的社会进程,都或多或少地被阳明心学所改变。如今,阳明心学在世界范围内依旧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更是断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讲述王阳明的传奇经历,心学的神奇智慧
  晚清重臣曾国藩近代天才梁启超
  一代伟人孙中山日本战神东乡平八郎
  共同的心灵导师
  影响亚洲列国五百年社会进程的非凡学说
  相较于市面上的一些销量不错的同类书,本书拥有以下特点:
  1.通俗中不乏深度,也就是说,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从本书中有收获;
  2.系统讲心学的来龙去脉,这在市面上已经有的写王阳明的书里,还是比较少见的;
  3.没有细说,毕竟王阳明和心学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但也并非板着脸装深沉,而是像聊天一样,跟读者交流王阳明的经历,以及心学的重要概念。

内容简介

  本书写的是王阳明的经历以及心学的来龙去脉。心学在王阳明之前已经有,只是王阳明将心学集大成;“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创立了自成一体的“阳明心学”,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重要概念,影响此后中国乃至整个亚洲五百年。这和王阳明自己的经历,以及对心学的不断深入地研究密不可分。本书即是将王阳明的历史经历以及心学的不断发展穿插叙述和分析,深入浅出,让人读来能更清楚地知道王阳明到底是什么样的神人,心学到底有多么神奇。

作者简介

  赵家三郎,黑龙江海伦人,黑龙江作家协会会员,阳明心学研究学者。因“阳明学派”又称“姚江学派”,心向往之,因此又有笔名赵心姚。电视剧《王阳明》编剧,著有《王阳明正传》等。

目录

第一章?知昼夜,即知死生
一日。
学生萧惠问死生之道。
王阳明答曰:“知昼夜,即知死生。”

一、陨落 / 2
二、死亡 / 5
三、从祀 / 7
第二章?圣人者,生知安行
人的才有高低之分,但人的心没有轻重之别。
王阳明说:“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故曰‘人皆可以为尧舜’。”

一、阳明降世 / 12
二、生知安行 / 14
三、琅琊王氏 / 16
第三章?持志如心痛
持志如心痛。
王阳明对立志有一个经典比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不能像死猪肉一样,不知痛痒。

一、蔽月山房 / 22
二、第一等事 / 24
三、凭吊英烈 / 28
第四章?圣人必可学而至
忽然,王阳明开口问道:“如何能成为圣贤?”
这让娄谅猝不及防,好在他是大师,只见他微微一笑,漫不经心地说:“圣人必可学而至。”
“如何做到?”
娄谅说:“格物。”

一、阳明婚姻 / 32
二、中国主流思想变迁 / 36
三、姚江之学,娄谅为发端 / 43
第五章?格物只在心上做
少年王阳明错误地理解了“格物”,却得出了正确的“天理”。
晚年始悟:“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心上做。”
所以,王阳明说:“人人皆可为尧舜。”

一、守仁格竹 / 46
二、格物致知 / 48
三、两次落榜 / 51
第六章?做圣贤,先科举
“举业与圣人之学相戾者,非也”。
王阳明认为科举与做学问两者并不冲突,不通过科举而求官,与不尽人事而怨天尤人,皆是错误的。

一、明代科举制度简述 / 56
二、弘治科举泄题案 / 59
三、《陈言边务疏》 / 62
第七章?为学大病在好名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今人学习是为了做给他人看。
所以,王阳明说:“为学大病在好名。”
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

一、江北决狱 / 66
二、求仙访道 / 68
三、文学运动 / 71
四、复思用世 / 73
五、山东乡试 / 76
第八章?正德元年“大地震”
事情进入了僵局。
为了打破新君与朝臣之间的僵局,户部议出了折中办法,即一万两千盐引中,拨给一半盐引,另一半支给价银。
然而,朱厚照坚持全给盐引。
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位顾命大臣只好递上辞职书。
明武宗倒吸一口冷气,只得同意按照户部的意见办,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顾命大臣还有更猛烈的后招。

一、郑旺妖言案 / 80
二、督造龙衣事件 / 84
三、“八虎”的逆袭 / 87
第九章?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蒋钦被打死了,还有谁敢上来?
在暴力面前永远有不屈的灵魂,有一种力量专为正义而生。
这回出场的是浙江余姚人王阳明。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一、《乞宥言官去权奸以章圣德疏》 / 92
二、月明飞锡下天风 / 96
三、明代驿站小考 / 99
四、《瘗旅文》无悲以恫 / 101
第十章?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面对龙场的恶劣环境,王阳明不由得发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王阳明凿石为椁,昼夜端坐其中,勘破生死一念。
忽一夜,王阳明大叫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就是“龙场悟道”,中国思想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阳明悟出“心即理”,后在其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

一、龙场悟道 / 108
二、陆王心学 / 113
三、心即理 / 116
四、知行合一 / 118
五、心学影响 / 122
六、龙场教化 / 123
第十一章?心外无物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一、安化王之乱 / 130
二、天诛刘瑾 / 133
三、晓谕诸生 / 136
四、明代的公文与报纸 / 139
五、《告谕庐陵父老子弟书》 / 142
第十二章?道问学即所以尊德性
朱陆异同,激辩几百年,问题又摆在了王阳明面前。
王阳明解释说,道问学即所以尊德性。陆九渊的“尊德性”岂能是空洞地去“尊”,不去做学问吗?反过来说,朱熹的“道问学”岂能是空洞地去做学问,与“尊德性”无关吗?
这样说,大家并不信服,学术问题已经升级为政治斗争。
王阳明必须选择站队……

一、京城讲学 / 146
二、道统道学与内圣外王 / 148
三、“万物一体”论和“变化气质”论 / 150
四、“尊德性”与“道问学” / 153
五、赶出北京 / 155
第十三章?心学的实战应用
王阳明与学生讲学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说大道理口若悬河,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却一事无成。宁在键盘上做英雄,也不去实实在在做事。

一、君子素位 / 158
二、赣南巡抚 / 160
三、心学的实战应用 / 163
第十四章?精一之训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儒家十六字心传,学者将其概括为六个字:存天理,去人欲。
也就是王阳明常说的“精一之训”。
“孔孟之学,惟务求仁,盖精一之传也。”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说到底就是“精一之训”。
精一,就能穷尽事理,就能洞察万机,就能知晓天理,就能明白万物运行的规律,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十家牌法 / 168
二、变革兵制 / 172
三、奋怯为勇 / 177
四、削平漳寇 / 179
第十五章?圣人之心如明镜
王阳明用兵之道即“以正合,以奇胜”,逆向思维,出奇制胜,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利益。
史春感慨道:“我等花费一年之时备战,尤恐不足迎敌。王都堂竟如秋风扫落叶,早晨出战,傍晚告捷,真乃神人也。”
“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
“圣人不是无所不知,只是知个天理。圣人不是无所不能,只是能个天理。”
圣人之心如明镜是一种境界,是以念念存天理,物来顺应,方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从容克敌。

一、《告谕巢贼书》 / 186
二、古者赏不逾时 / 189
三、奇招迭出 / 192
四、擒斩巨寇 / 195
五、偷袭桶冈 / 197
第十六章?善恶只是一物
善恶只是一物。
学生不明所以:善恶两端,如冰火相对,如何只是一物?
王阳明解释说:“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稍有闪失就是恶了。并不是有了一个善,就有一个恶来与它相对立。所以说善恶只一物。”
善与恶本是长久以来人们不约而同达成的认知共识,就好像池仲容反对官府的欺压,成就了他个人的“小善”,为了自己生存壮大,劫掠州府,骚扰百姓,又与社会的“大善”发生了龃龉,变成了“大恶”。
善与恶就这样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事物上相互转化。

一、群盗祸根 / 202
二、互为博弈 / 203
三、引君入瓮 / 205
四、诱杀巨寇 / 208
第十七章?心无私欲即天理
王阳明说:“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
朱宸濠对皇位有觊觎之心,说到底还是私欲盛而天理蔽。
在朱宸濠看来,皇位才是天理。
一、宁王履历 / 212
二、明代藩王制度 / 213
三、政治神棍 / 216
四、明武宗执政盘点 / 219
五、宁王的逻辑 / 225
第十八章?知善知恶是良知
良知者,天地之心,理性之源,是每个人活在世上的根本。识善恶、明是非、知对错,纯乎天理,问心无愧,无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要一念向善,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宸濠之乱”给王阳明造成了很大刺激,他认为“天下纷乱”的根本原因是“良知之学”不明。

一、孙许抗争 / 230
二、北上讲学 / 231
三、武宗警觉 / 233
四、宸濠起事 / 235
五、良知及致良知 / 238
第十九章?千古一圣
只用了十四天,王阳明平定“宸濠之乱”。
成百世之功,明理明知明教,千古一圣。
扬万载之名,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

一、安庆保卫战 / 242
二、攻陷南昌 / 245
三、宁王致命的弱点 / 250
四、鄱阳湖决战 / 252
第二十章?天地之心是灵明
王阳明说:“尔看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
学生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
王阳明说:“人又什么叫作心?”
对曰:“只是一个灵明。”
王阳明说:“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
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一人之心即天下之心。
此时的王阳明经过百死千难,超凡入圣,万物一体,世俗羁绊逃不出他的心。
所以,他能无往不胜。

一、武宗南下 / 258
二、南昌博弈 / 259
三、群小乱国 / 262
第二十一章?心向光明
你用阴暗去看待世界,这世界就没有光明。
你用光明去看待世界,这世界就是美好人间。
王阳明知道,这一切都取决于自己内心的良知。

一、治理江西 / 266
二、武宗殒命 / 268
三、嘉靖风暴 / 271
四、立诚及独知说 / 275
五、“事上磨练”说 / 276
六、《尊经阁记》 / 278
第二十二章?绚烂至极归于平淡
尽人事,知天命。
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一个人一旦知天命,会用一生去躬行践履,完成毕生之事业,实现存在之价值。

一、天泉证道 / 284
二、王门学派 / 286
三、思、田之乱 / 288
四、知天命,死何可惧? / 290
五、要烧好纸钱 / 292
六、尽人事,知天命 / 294
王阳明年谱 / 297
参考资料 / 303

精彩书摘

  第一章知昼夜,即知死生
  一日。
  学生萧惠问死生之道。
  王阳明答曰:“知昼夜,即知死生。”
  一、陨落
  明嘉靖七年(1528年)七月十日,王阳明以羸弱之躯,提万众弱卒,偷袭了八寨、断藤峡贼巢,大破之,轻而易举地剪除了流毒多年的匪患。这是王阳明继赣南剿匪、南昌戡乱后再次上演的军事奇迹。
  奇迹就是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别人不行的,他行。
  别人不能的,他能。
  剿抚并施,地方安定,广西平。
  王阳明上疏乞归乡。
  消息传到北京,朝廷集体沉默了,久久无回音。
  王阳明等之不及,此时他的身体情况极其糟糕,遍身肿毒、咳喘不息、饮食难进、不能坐立,这种情况通常用四个字形容——病入膏肓,他的人生已没有那么多时间供他挥霍了。圣学常说“人伦之外无学矣”,父子相聚,承欢膝下,世上纯粹真挚的感情莫过如此,他好想回乡抱抱牙牙学语的亲生儿子王正亿。但今日看去,唯这人伦一念变得遥远不可及,似要断了。
  王阳明先后两次上疏请求回乡,未得朝廷批复。
  继续等待,却等来内阁大学士桂萼的命令,要求他进军安南(今越南),进一步扩大战果。
  王阳明断然拒绝。
  他已感到来日无多,什么命令都是扯淡。
  回家才是人性。
  王阳明下定决心回家,这一走,为王家带来了四十年的政治灾难。
  十一月,王阳明从广州府出发,途经韶州府、南雄府、梅岭关,二十五日进入江西南安府。
  南安府的冬天是南方的冬天。
  寒冷伴着江水的湿气往骨头缝儿里钻。
  船舱里生着炭火,却暖不了众人的心。
  王阳明时昏时醒,时醒时昏,眼神迷离。醒时望向外,侍者打开窗,远处是一座山,山的旁边还是一座山,瞥了眼,又昏睡去了,如此反反复复,咳喘日甚。
  周积,王阳明的学生,时任南安府推官,正七品,掌推勾狱讼之事。
  周积久立,见老师这般模样,惊诧愕然。他想到了先生有病,但万没想到已至病危。此外,他发现侍者竟然瞒着先生随船带着寿木,以备临期手忙脚乱,而观之这一日愈发近些了。
  一阵剧烈的咳嗽,像四处漏风的老风箱,伴着尖锐的哮鸣,王阳明悠悠转醒。侍者扶他坐起,王阳明见是周积,徐徐乃问:“近来进学如何?”
  周积说学得挺好的,以政事应对。随后问,先生身体怎么样?
  王阳明说:“病势危亟,所未死者,元气耳。”
  周积面色沉重,退而迎医。
  这一切,当然只是徒劳。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五十七岁的王阳明已达至化境,在他的眼里万物一体,生死如一。这种境界是经过大是大非大起大落,从百死千难中得来的。早在正德三年(1508年)他已然看破生死,也因此方能悟道,继后而有心学。所以此时对他来说尤其轻松洒然——知身已死,只是比只剩下一口气强点罢了。
  二十八日晚泊,王阳明从昏睡中醒来问道:“何地?”
  “青龙铺。”
  王阳明命人召周积,说罢又昏睡过去,似乎永远醒不过来。
  次日,周积早早来到。
  王阳明还在昏睡。
  辰时。
  雾气朝露渐渐散开,一道阳光从浓云的罅隙里不小心地漏将出来,参差裹向大地山川。
  风一吹,天地涤荡,碧空万里。
  王阳明开目视曰:“吾去矣!”
  等待,远比死亡更为碾压人心。
  早晚要说这句话,但真到了这一日,谁都无法接受。
  周积泣下,问还有什么遗言。
  王阳明微微一笑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淡然无求,只此一念,笑容留给了众生,光明留给了人间。
  言毕。
  死亡。
  在江西一个小山村的平静的早上,一代巨星陨落。
  王阳明走完了光辉的一生,终年五十七岁。
  地点: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安府大余县青龙铺(今江西赣州市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
  时间:明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时,即公元1529年1月9日8时许
  死因:肺结核并发症心肺功能衰竭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最能代表心学精髓,最能代表王阳明的人格宏旨,可惜这句遗言是钱德洪在编纂《王文成公年谱》时后期整理的,来自王阳明的《中秋》诗句:“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王阳明临终遗言最为可信的是黄绾《王阳明先生形状》的记载:“无他所念,平生学问方见得分数,未能与吾党共成之,为可恨耳。”黄绾是王阳明的弟子、铁粉,又是王正亿的岳父,他没有必要说谎。
  人之将死是复杂的生理状态,有的恐惧、有的坦然、有的执念。中外贤达,古今俊杰,不管此人生前如何伟大、如何神奇,有一点亘古不变——人在死亡时会褪下神的光环,回归人的本性。所以,有诸多伟人留下了莫名其妙的遗言,这方是真正的历史。
  按照黄绾《王阳明先生形状》的记载可见,王阳明的遗言中流露出了与门人共倡圣学的强烈愿望,让他说出这句话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他的两位高足王龙溪与钱德洪的理解不同,心学史上称之为“天泉证道”。王阳明看到了学生对心学领悟的不同,看到了分歧,也看到了心学的分裂,但他已无能为力。
  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他做到了先知觉后知,启迪众生,匡扶圣学,他的历史任务结束了,阳明心学的接力棒将交给弟子们和万千百世的来者。
  ……

前言/序言


内圣外王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内圣外王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写的不错,学习阳明思想!

评分

好书,好书,很不错的书。

评分

书不错,字体清晰,应是正版,到货速度快。

评分

非常赞的书,大有收益,作者写作的角度非常帅,积累的材料翔实,很棒的正史权威,远远超越市面上那些扯淡的读物。

评分

书不错,字体清晰,应是正版,到货速度快。

评分

非常好,很有意思,可读性很强,超值。

评分

书有破损,其他都好

评分

读不完的王阳明,学不尽的良知之道

评分

非常赞的书,大有收益,作者写作的角度非常帅,积累的材料翔实,很棒的正史权威,远远超越市面上那些扯淡的读物。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内圣外王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内圣外王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