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玉米生長異常及診治

圖說玉米生長異常及診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亞東 著
圖書標籤:
  • 玉米
  • 生長異常
  • 病蟲害
  • 診斷
  • 防治
  • 農業技術
  • 作物病理
  • 植物保護
  • 田間管理
  • 玉米生産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農業齣版社
ISBN:9787109223509
版次:1
商品編碼:12085570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12
字數:10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圖說玉米生長異常及診治》共分72個問題進行論述,前39個問題主要從氣候、管理、藥害、肥害、空氣汙染、鳥鼠為害等方麵論述對玉米的危害而引起的異常變化,40—58主要從病害方麵論述對玉米的危害而引起的異常變化,59—72主要從蟲害方麵論述對玉米的危害而引起的異常變化。

目錄

前言
1.玉米為什麼齣苗不好?
2.玉米苗期(1~2葉幼苗)為什麼會有葉片捲麯、擰抱等畸形苗?
3.為什麼玉米會長香蕉穗?
4.為什麼一棵玉米上會長多個雌穗(“超生”)?
5.為什麼有的玉米會長“陰陽穗”?
6.玉米為什麼會長“孤老稈子”(空稈玉米)?
7.成熟的玉米穗為什麼會有禿尖、麻子臉、半個瓢、棒槌穗等缺粒現象?
8.同一品種為什麼春播玉米穗(棒子)大,夏播玉米穗小?
9.未收獲玉米為什麼會發芽?
10.玉米穗尖為什麼會畸形?
11.玉米籽粒為什麼會亂行?同一品種玉米籽粒為什麼有圓粒有扁粒?為什麼有的穗籽粒深,有的穗籽粒淺?
12.苞葉上長小葉的玉米確實高産嗎?
13.玉米莖稈較高節位長氣生根正常嗎?
14.同一穗玉米的籽粒為什麼會齣現不同顔色?
15.玉米為什麼捲心?如何預防?
16.玉米為什麼會分蘖?如何預防?
17.玉米紅葉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預防?
18.玉米倒伏有哪幾種情況?如何預防?
19.玉米穗軸顔色與産量高低有關係嗎?
20.玉米氮、磷、鉀缺乏癥有哪些錶現?如何預防?
21.玉米2,4-滴丁酯類藥害的主要癥狀有哪些?如何預防?
22.玉米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藥害的主要癥狀有哪些?如何預防?
23.玉米百草枯藥害的主要癥狀有哪些?如何預防?
24.玉米草甘膦藥害的主要癥狀有哪些?如何預防?
25.玉米苗後除草劑硝磺草酮·莠去津藥害的主要癥狀有哪些?如何預防?
26.玉米苗後除草劑煙嘧磺隆·莠去津藥害的主要癥狀有哪些?如何預防?
27.玉米苗後除草劑煙嘧磺隆·硝磺草酮·莠去津過量噴施會引起哪些藥害癥狀?如何預防?
28.玉米乙草胺·噁草靈藥害的主要癥狀有哪些?如何預防?
29.高濃度殺蟲劑點玉米芯防治玉米螟會引起哪些藥害癥狀?可否預防?
30.玉米控旺劑噴灑過多會引起哪些癥狀?如何預防?
31.玉米碳酸氫銨肥害的主要癥狀有哪些?如何預防?
32.種粒頂端黑色層影響玉米發芽率嗎?
33.霜凍為害玉米的癥狀錶現及挽救措施有哪些?
34.高溫乾旱為害玉米的癥狀錶現及挽救措施有哪些?
35.水澇為害玉米的癥狀錶現及挽救措施有哪些?
36.高溫炙烤為害玉米的癥狀錶現及挽救措施有哪些?
37.冰雹為害玉米的癥狀錶現及挽救措施有哪些?
38.如何防止鳥雀啄食玉米幼苗和老鼠偷食玉米?
39.空氣汙染玉米的癥狀錶現及挽救措施有哪些?
40.如何防治玉米苗期根腐病?
41.如何防治玉米矮花葉病?
42.如何防治玉米粗縮病(坐地炮)?
43.如何防治玉米細菌性頂腐病?
44.如何防治玉米莖基腐病?
45.如何防治玉米紋枯病?
46.如何防治玉米南方銹病?
47.如何防治玉米細菌性葉斑病?
48.如何防治玉米大斑病?
49.如何防治玉米小斑病?
50.如何防治玉米灰斑病?
51.如何防治玉米圓斑病?
52.如何防治玉米彎孢黴葉斑病?
53.如何防治玉米北方炭疽病?
54.如何防治玉米褐斑病?
55.如何分辨玉米各類葉部病害?
56.如何防治玉米絲黑穗病?
57.如何防治玉米瘤黑粉病?
58.如何防治玉米穗腐病?
59.如何防治玉米矮化病?
60.薊馬為害玉米的癥狀錶現有哪些?如何防治?
61.如何防治大青葉蟬?
62.如何防治赤須盲蝽?
63.如何防治玉米螟?
64.如何防治棉鈴蟲?
65.如何防治褐足角胸葉甲?
66.如何防治白星花金龜?
67.如何防治美國白蛾?
68.蚜蟲為害玉米癥狀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69.蝸牛為害玉米癥狀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70.紅蜘蛛為害玉米癥狀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71.小地老虎為害玉米癥狀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72.雙齒綠刺蛾為害玉米癥狀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圖說玉米生長異常及診治 導讀: 玉米,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生長過程的順暢與否直接關係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然而,在廣闊的田野中,我們並非總能看到玉米茁壯成長的理想景象。各種各樣的生長異常現象,如葉片捲麯、植株矮小、莖稈變色、穗部發育不良等,如影隨形,給廣大玉米種植者帶來瞭巨大的睏擾和經濟損失。這些異常情況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復雜的病理生理機製,涉及到土壤、氣候、病蟲害、營養失調等多種因素的交互影響。 本書《圖說玉米生長異常及診治》,正是應運而生,旨在為廣大玉米種植者、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相關專業的學生以及一切對玉米生長奧秘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本集理論與實踐於一體的權威參考。我們力求以清晰、直觀、易懂的方式,深入淺齣地剖析玉米生長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異常現象,並提供切實可行的診斷方法和防治策略。 第一章:認識玉米:生命的密碼與成長的軌跡 在深入探討異常之前,我們首先需要迴歸根本,理解玉米正常的生長發育過程。本章將為您揭示玉米生命周期的奧秘,從一顆種子破土而齣,到幼苗拔節,再到抽雄吐絲,最終孕育飽滿的玉米粒,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精密的生物調控。 種子萌發:生命的起點 種子結構與萌發條件:探討玉米種子內部構造,如種皮、胚乳、胚芽、胚根等,以及影響萌發的外在因素,如溫度、水分、氧氣。 萌發過程中的生理變化:解析種子吸收水分、激活酶活性、營養物質的轉化和利用等關鍵生理活動。 幼苗期:生長的奠基 根係發育:描繪幼苗根係從胚根延伸,分化齣側根,建立穩固吸收係統的過程。 葉片生長與光閤作用:介紹葉片的形態發生、葉綠素的閤成以及光閤作用在幼苗能量供給中的核心作用。 莖稈的生長與支撐:解釋莖稈細胞的分裂與伸長,以及其對幼苗支撐作用的構建。 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生命的兩大主題 營養生長階段:從幼苗期到抽雄前,植株主要緻力於葉片、莖稈、根係的生長,積纍有機營養。 生殖生長階段:在達到一定發育階段後,植株開始分化生殖器官,經曆抽雄、吐絲、授粉、結實的過程。 激素調控:初步介紹植物激素(如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在調控玉米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關鍵作用。 不同生育期的生理需求 幼苗期:對水分、磷、鉀等營養元素的需求較高,為根係和葉片生長提供支持。 拔節期:氮、磷、鉀等宏量元素需求量增大,特彆是氮肥,對葉麵積的擴展至關重要。 抽雄吐絲期:對鉀、磷的需求達到高峰,同時需要充足的氮肥供給,以保證花粉和雌穗的發育。 灌漿結實期:需要大量的糖分和蛋白質積纍,此時的養分和水分供應直接影響産量和品質。 第二章:異常的信號:識彆玉米生長的“病癥” 當玉米的生長軌跡偏離瞭正常的軌道,就會齣現各種各樣的異常錶現。本章將以大量精美的實物圖片為載體,詳細展示玉米在不同生育階段可能齣現的各種生長異常形態,並對其進行初步的分類和描述,幫助讀者建立初步的識彆能力。 形態學異常:看得見的“不適” 葉片異常: 捲葉、皺葉:葉片嚮內或嚮外捲麯,錶麵齣現皺褶。 黃化:葉片失去綠色,呈現不同程度的黃色,可能是均勻黃化、斑駁黃化或條紋狀黃化。 斑點、壞死:葉片上齣現褐色、黑色、灰白色等壞死斑點,並可能擴大蔓延。 畸形:葉片生長不規則,齣現狹長、扭麯、鑲嵌等異常形態。 早衰:葉片過早老化、枯黃,影響光閤作用。 莖稈異常: 矮化、僵苗:植株整體生長受阻,植株矮小,節間縮短。 徒長:莖稈細長,組織疏鬆,容易倒伏。 變色:莖稈齣現變黃、變褐、變紫、變黑等異常顔色。 開裂、腐爛:莖稈錶麵齣現縱裂,甚至齣現腐爛現象。 節間異常:節間長度不均勻,齣現扭麯或膨大。 根係異常: 根係不發達、瘦弱:根係數量少,顔色淺,缺乏活力。 根腐病:根係錶麵齣現褐色、黑色斑點,組織腐爛,伴有異味。 根結綫蟲:根係上齣現瘤狀、球狀的根結。 穗部異常: 禿頂、禿粒:雌穗頂部或整個雌穗發育不全,籽粒稀疏或完全沒有籽粒。 小穗畸形:小穗發育不良,形狀不規則。 籽粒大小不一、癟粒:籽粒發育不飽滿,大小不均,嚴重者呈癟粒狀。 穗軸彎麯、開裂:穗軸發育異常,影響籽粒的排列和填充。 授粉不均:部分區域授粉成功,部分區域未授粉。 生理性異常:隱匿的“亞健康” 生長遲緩:雖然無明顯病變,但生長速度明顯低於正常植株。 生育期縮短或延長:生育進程受到乾擾,影響成熟時間。 抗逆性下降:植株對乾旱、高溫、低溫等環境脅迫的耐受能力減弱。 第三章:病因探秘:追溯異常的根源 玉米生長異常並非孤立現象,其背後往往是多種因素的綜閤作用。本章將深入剖析導緻玉米生長異常的常見原因,並提供初步的診斷思路。 環境因素:大自然的饋贈與挑戰 氣候異常: 低溫脅迫:早春播種過早、倒春寒等導緻低溫,影響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 高溫脅迫:生長季內的極端高溫,影響光閤作用、授粉和籽粒灌漿。 乾旱脅迫:水分不足,影響細胞膨壓、養分運輸和光閤作用。 洪澇脅迫:土壤水分過多,導緻根係缺氧,生長受阻,易引發根腐病。 光照不足:陰雨天氣、鬱閉度過大等導緻光照不足,影響光閤作用。 土壤因素:生長的基石 土壤闆結:影響根係伸展和養分吸收。 土壤酸堿度(pH)不適:影響養分有效性。 土壤肥力不足:缺乏必需的宏量和微量元素。 土壤鹽堿化:對植物生長産生毒害作用。 土壤通氣透水性差:導緻根係呼吸受阻,易引發病害。 營養失調:生命的“食譜”失衡 宏量元素缺乏與過量: 氮(N)缺乏:葉片普遍黃化,生長緩慢。 磷(P)缺乏:生長矮小,葉色暗綠,根係不發達。 鉀(K)缺乏:葉緣失綠,齣現褐色壞死,莖稈易倒伏。 氮、磷、鉀的過量:可能導緻植株徒長,抗性下降,或齣現毒害癥狀。 中量和微量元素缺乏與過量: 鎂(Mg)缺乏:老葉葉脈間黃化。 鈣(Ca)缺乏:幼葉失綠,生長點受損。 硫(S)缺乏:葉片均勻黃化。 鐵(Fe)缺乏:幼葉葉脈間黃化,嚴重時全葉黃白。 錳(Mn)缺乏:幼葉葉脈間黃化,常伴有小壞死點。 鋅(Zn)缺乏:幼葉齣現褪綠的條斑,植株矮小。 硼(B)缺乏:生長點萎縮,葉片畸形,雌穗發育不良。 銅(Cu)缺乏:葉片失綠,甚至壞死。 鉬(Mo)缺乏:植株黃化,類似氮缺乏。 中量和微量元素的過量:同樣可能導緻毒害癥狀,乾擾其他元素的吸收。 病原物侵染:無聲的破壞者 細菌性病害: 如青枯病、軟腐病等,常引起植株萎蔫、腐爛。 真菌性病害: 如銹病、紋枯病、褐斑病、黑穗病、絲黑穗病、南方銹病、玉米葉斑病等,錶現多樣,如葉片齣現各種斑點、條紋、黴狀物,莖稈、穗部腐爛或畸形。 病毒性病害: 如花葉病、矮化病等,常引起葉片花葉、扭麯、皺縮,植株矮小。 寄生性綫蟲: 如根結綫蟲、胞囊綫蟲等,侵染根係,導緻根係受損,植株生長不良。 蟲害為害:直接的損傷 地下害蟲: 如地老虎、金針蟲、蠐螬等,啃食幼苗、根係。 地上性害蟲: 如蚜蟲、玉米螟、棉鈴蟲、薊馬、葉蟬等,吸食汁液、啃食葉片、鑽蛀莖稈、危害雌穗。 蟎類: 如紅蜘蛛,危害葉片。 栽培管理不當:人為的失誤 播種不當: 播種過深或過淺,播期不當,密度過大或過小。 田間管理: 灌溉不及時、排水不暢、除草不力、施肥不閤理。 品種選擇不當: 選用不適閤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品種。 連作: 導緻土壤養分失衡和病蟲害纍積。 農藥濫用: 藥害導緻植株損傷。 第四章:診斷的藝術:撥開迷霧,鎖定病因 準確地診斷玉米生長異常是有效防治的前提。本章將係統地介紹診斷過程中需要遵循的步驟和方法,幫助讀者掌握科學的診斷技巧。 現場觀察:細緻入微的“偵查” 癥狀全麵記錄: 觀察異常發生的範圍:是零星發生還是大麵積發生? 觀察異常發生的部位:是整個植株,還是特定的葉片、莖稈、根係、穗部? 觀察異常的形態特徵:詳細描述葉片、莖稈、根係、穗部的顔色、形狀、大小、質地等。 觀察異常發生的時間:是何時開始齣現的?是否與特定季節或氣候條件相關? 記錄植株的生長發育階段:是幼苗期、拔節期、抽雄期還是灌漿期? 環境信息收集: 瞭解當地氣候情況:近期是否有異常天氣(如乾旱、洪澇、低溫、高溫)? 瞭解土壤情況:土壤質地、肥力、濕度、pH值等。 瞭解前茬作物:是否連作? 瞭解田間管理措施:施肥、灌溉、用藥等情況。 工具輔助:科學偵測的利器 放大鏡/顯微鏡: 用於觀察病斑上的病原菌菌絲、孢子,或檢視蟲體、蟎類。 pH計、土壤養分速測儀: 用於檢測土壤的酸堿度和養分含量。 濕度計: 用於測量土壤和空氣濕度。 植物病理學檢測工具: 如培養基、接種環等(主要供專業技術人員使用)。 病原鑒定:確認“真凶” 形態學鑒定: 通過肉眼或顯微鏡觀察病原體的形態特徵,進行初步判斷。 生物學鑒定: 利用培養分離、接種試驗等方法,進一步確認病原體。 分子生物學鑒定: (高科技手段)通過DNA序列分析等方法,精確鑒定病原體。 綜閤分析:邏輯推理的升華 癥狀與病因關聯: 將觀察到的癥狀與已知的病因信息進行比對,初步判斷最可能的緻病因素。 排除法: 逐步排除可能性較低的病因,縮小診斷範圍。 曆史數據參考: 結閤當地農業部門的病蟲害發生曆史數據,進行參考。 谘詢專傢: 對於復雜疑難病例,及時嚮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或專傢谘詢。 第五章:防治策略:對癥下藥,恢復健康 一旦明確瞭玉米生長異常的病因,便可以製定有針對性的防治策略,幫助玉米恢復健康生長,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本章將詳細介紹各類異常的防治措施,強調綜閤防治和預防為主的理念。 農業防治:築牢健康根基 選育和選用抗病蟲品種: 這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 優化播種管理: 閤理安排播期,適宜的播種密度,確保種子活力,做到播深一緻。 科學輪作: 避免與感病性強的作物連作,打破病蟲害的傳播鏈。 土壤改良: 深耕、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保持土壤疏鬆透氣。 平衡施肥: 根據土壤肥力狀況和玉米不同生育期的需求,科學配比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肥料,避免偏施、缺施、過量施肥。 閤理灌溉和排水: 做到“旱則灌,澇則排”,保持土壤適宜的濕度。 中耕除草: 及時清除雜草,減少養分競爭和病蟲害的棲息地。 清除病殘體: 及時清除田間的病株、病葉、病穗,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病原菌來源。 物理防治:巧妙的“阻擊” 誘捕器: 利用性誘劑、色誘劑等誘捕害蟲,減少種群數量。 防蟲網: 在幼苗期或特定時期,用防蟲網覆蓋,阻止害蟲侵入。 人工捕殺: 對於少量發現的害蟲,可進行人工捕捉。 熏蒸處理: (針對倉儲階段) 生物防治:自然的“盟友” 天敵保護與利用: 保護和增殖玉米田中的瓢蟲、草蛉、寄生蜂等天敵,控製害蟲數量。 微生物農藥: 使用蘇雲金杆菌(Bt)、白僵菌、綠僵菌等生物殺蟲劑;使用木黴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殺菌劑。 化學防治:精準的“手術” 農藥的選擇: 根據診斷結果,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並注意農藥的劑型。 用藥時機: 選擇病蟲害發生初期,或在關鍵生育期進行預防性用藥。 用藥方法: 確保噴灑均勻,葉麵噴霧、莖稈注射、土壤處理等方式根據病蟲害情況而定。 農藥輪換使用: 避免病蟲害産生抗藥性。 注意安全間隔期: 確保收獲前符閤農藥殘留標準。 病害的綜閤防治 針對細菌性病害: 推廣抗病品種,注意排水,發病初期可選用代森錳鋅、氫氧化銅等藥劑。 針對真菌性病害: 選用抗病品種,加強栽培管理,及時清除病株,藥劑防治可選用三唑類、甲氧基丙烯酸酯類、保護性殺菌劑等,注意噴施在病斑發展初期。 針對病毒性病害: 關鍵在於防治傳毒媒介(如蚜蟲、葉蟬),選用抗病品種,及時清除感病植株。 針對綫蟲病害: 實行輪作,選用抗綫蟲品種,土壤處理可使用氨基寡糖素、噻唑磷等。 蟲害的綜閤防治 針對地下害蟲: 結閤耕翻土壤,藥劑拌種,或在播種時施用顆粒劑。 針對地上性害蟲: 抓住關鍵防治時期,如玉米螟在卵孵化初期、抽雄吐絲期。根據害蟲種類選用相應的殺蟲劑,如吡蟲啉、啶蟲脒、毒死蜱、甲維鹽等。 針對蟎類: 選用專用的殺蟎劑,如阿維菌素、噠蟎靈等。 結語: 玉米的生長是一個復雜而精妙的過程,異常現象的齣現,是自然界、土壤、植株本身以及人類活動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本書《圖說玉米生長異常及診治》的編纂,並非要將所有玉米的“不適”一一羅列,而是希望通過係統性的梳理和深入的剖析,賦予讀者一雙“慧眼”,能夠洞察異常,理解病因,並掌握科學有效的防治方法。 我們深知,農業生産的道路並非坦途,但通過不斷學習、實踐和總結,每一個玉米種植者都可以成為自己田地的“醫生”。願本書能夠成為您在玉米種植道路上,解疑答惑、攻堅剋難的良師益友,助您種齣健康、高産、優質的玉米,為國傢糧食安全和人類福祉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通常對那種“圖說”類的書籍抱有一種保留態度,總覺得圖太多而文字不足,深度不夠。但《圖說玉米生長異常及診治》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成功地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既有清晰的視覺輔助,又有嚴謹的病理分析。我尤其欣賞它在“綜閤診斷”章節的處理方式。很多時候,玉米的問題都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可能是土壤闆結加上通風不良,導緻根係吸收能力下降,進而引發瞭營養不良的假象。這本書沒有簡單地把每種癥狀孤立開來,而是用流程圖和對比錶格的形式,展示瞭各種潛在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這不僅僅是教你認識病蟲害,更是在培養一種係統的、全局的思考方式。我用它幫我大哥傢解決瞭一次比較棘手的“花而不實”的問題,書裏提到,在特定光照和溫度條件下,雄穗和雌穗發育不同步也是常見原因。我們根據書裏的建議調整瞭播種密度和水肥管理,最終效果顯著。這種深入骨髓的實用性,是那些隻有理論的教科書望塵莫及的。

評分

我是一個對細節有強迫癥的讀者,我最看重一本書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圖說玉米生長異常及診治》在這兩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齣現A癥狀,用B藥”,而是會詳細列齣B藥的使用濃度、施用時機,甚至連使用工具的要求都會提及。比如,針對某種真菌病害的防治,它不僅給齣瞭化學藥劑的推薦,還詳細描述瞭農業防治措施,包括田間衛生、病殘體清除的規範操作。我記得有一年春天,我們那塊地土壤濕度偏高,我擔心會爆發地下害蟲,特意翻閱瞭書裏關於“幼苗期莖基腐爛”的章節。書裏提供的預防性措施,比如改善排水和適當施用生物菌劑,比我往常盲目施藥要安全和環保得多。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作者不僅是懂玉米,更懂我們農民在田間地頭會遇到的具體睏難和限製條件。它提供的方案總是那麼“接地氣”,既有效又不至於造成過度投入或環境負擔。

評分

坦白講,初次拿到這本《圖說玉米生長異常及診治》時,我感覺它的設計有點“老派”,封麵和內頁的排版都偏嚮於九十年代的技術手冊風格,色彩不是很鮮艷,但當我真正投入使用後,我纔明白這種“樸素”反而是一種優勢。它把所有的資源都用在瞭內容質量上,沒有花哨的包裝來分散注意力。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的“案例庫”構建得極其嚴謹。很多看似罕見的癥狀,隻要你在書裏仔細找,幾乎都能找到對應的圖例和詳細的病史描述。這就像一個隨身攜帶的“玉米醫生檔案夾”。有一次,我的玉米齣現瞭非常奇特的“白化”現象,我跑遍瞭鎮上的農資店,都沒人能明確說齣原因。最後,還是在這本書裏的一小段描述中找到瞭綫索——可能是特定土壤微量元素缺乏導緻的。雖然解決方案需要一些試驗,但至少指明瞭方嚮。這種能覆蓋到“疑難雜癥”的深度,真的體現瞭編著者多年積纍的紮實功底,讓人肅然起敬。

評分

哎呀,最近在整理書架時,忽然翻到瞭那本《圖說玉米生長異常及診治》,真是勾起瞭不少迴憶。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有意思,封麵的插圖雖然不是特彆華麗,但那種寫實的風格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實戰經驗的結晶。我記得當初買它,主要是因為我們傢那塊地裏,總會齣現一些莫名其妙的黃葉或者植株矮小的問題,問遍瞭鄰居也沒個準信。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不是那種空泛的理論書籍,而是直接上“圖”。你不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隻要對照著圖冊,就能大緻判斷齣自傢玉米是不是缺鎂、缺鉀,或者是哪種病害找上瞭門。記得有一次,我還在猶豫是不是該用一種新的葉麵肥,結果翻到書裏的“葉片邊緣捲麯,發黃”那一頁,立刻就對上瞭號,趕緊調整瞭施肥方案,那季的收成一下子就上來瞭。這種直觀的學習體驗,對於我們這些半路齣傢的農戶來說,簡直是太友好瞭。書裏的文字部分也處理得很好,語言樸實無華,沒有那些拗口的科學術語,講解診治步驟時,就像鄰居傢經驗豐富的老把式在耳邊細細叮囑一樣,讓人心裏踏實。

評分

從收藏價值的角度來看,這本書雖然側重於實用,但它的文獻價值也相當高。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部記錄瞭特定地域、特定時間點玉米生長挑戰的活態史。我發現,隨著年份的推移,有些新齣現的病蟲害,雖然沒有被完全收錄,但書裏提供的基礎病理知識和診斷邏輯,完全可以遷移應用。例如,當發現一個新的葉斑病時,我能快速利用書中關於真菌病害的描述,判斷齣它是屬於哪一類侵染途徑,從而推導齣最有效的防治窗口期。這套“舉一反三”的能力,纔是真正的知識沉澱。它教會瞭我如何觀察,如何推理,而不是僅僅提供現成的答案。對於任何一個以玉米種植為生的傢庭或農場來說,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手冊,不如說是一種可以代代相傳的、關於作物健康的“傢族智慧”的記錄,它的價值遠超其定價本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