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用淺顯、簡單、接地氣的方式,對於漢字文化作全景式的呈現。
《漢字文化的魅力》的編輯過程是一次很愉快的經曆,輕鬆的文字時常讓人麵帶笑意,心有所會。書名給人略顯正式的感覺,像是正襟危坐的文化規範。讀來卻發現全書是妙趣橫生的文化故事。故事短小簡潔,幽默詼諧,賞心悅目。它們並非讓人捧腹大笑,卻使人有按捺不住的喜悅。輕鬆的閱讀既減輕瞭來自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又增長瞭文化見識;淡淡的文藝範兒,潛移默化中提升瞭閱讀品味。實在是一本於身有益,於心有得的好書。
內容簡介
對聯、謎語、詩詞、書法、文章等傳統文事項目,自古就是人們寄托情思誌趣的手段。人們藉以抒情寄誌、酬和把玩時演繹齣許多有趣的故事,成為民間廣為流傳、津津樂道的文化事件或故事。
《漢字文化的魅力》以對聯、謎語、詩詞、書法等為題,分門彆類講述意趣橫生的文化事件和故事。這些文化事件或故事長則頁餘,短則三五行,依托漢字獨有的音、形、義係統所構成的強大的錶達功能,呈現齣文人雅趣、平民自娛、浪子不羈、怨女憂思等不同的意趣,彰顯齣漢字文化無與倫比的魅力。妙趣橫生的故事讀來輕鬆愉悅,在增長傳統文化知識掌故的同時,對於繁忙疲纍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是個很好的調劑,稱得上是有品位的減壓佳品。
作者簡介
滄浪,原名鬍足青,北京大學中文係畢業,曾與張健鵬主編“小中見大,智慧文叢”等係列圖書,形成瞭一個專門的哲理故事門類,並獲多個奬項。目前專注於教育、培訓和圖書類內容策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概說中華文明載體之漢字
一、漢字的起源
二、漢字的演變
三、漢字的特點
四、漢字的魅力
第二章 對聯:對稱和諧——漢字之妙
一、機智篇
二、諷刺篇
三、修辭篇
四、趣聯名聯篇
第三章 詩詞:韻律意境——漢字之雅
一、迴文篇
二、打油篇
三、雜體篇
四、詩趣篇
第四章 謎語:精妙機智——漢字之巧
一、字謎篇
二、事物篇
三、諧趣篇
第五章 書法:形體結構——漢字之美
一、名傢篇
二、名作篇
三、故事篇
第六章 趣聞:野史雜談——漢字之趣
一、應答篇
二、點睛篇
三、姓名篇
四、逸聞篇
第七章 妙文:詼諧搞笑——漢字之謔
一、古文篇
二、今文篇
精彩書摘
一、機智篇
古代文人常用對聯應酬唱和,既考驗雙方的文學修養,亦考驗彼此隨機應變的能力。在這些應酬對答中所閃現齣來的機智幽默,常令人嘆為觀止。
宋神宗年間,遼國派遣使者來中原,蘇東坡奉命招待。遼使者久聞蘇東坡大名,齣一聯要蘇東坡來對:
三光日月星。
遼使者認為這是副絕對,因為聯語中的數量詞,一定要用數量詞來對。上聯用瞭個“三”字,下聯就不應重復。而“三光”之下隻有三個字,那麼,無論你用哪個數目來對,後麵跟著的字數,不是多於三,就是少於三。誰知,蘇東坡略一思索,就對齣下聯:
四詩風雅頌。
此對甚妙。妙在“四詩”隻有“風、雅、頌”三個名稱。
遼使說:“我還以為是絕對呢。不想讓你輕易對上瞭。”蘇東坡說:“什麼絕對,我還可以補上三聯呢。其一:一陣風雷雨;其二:兩朝兄弟邦;其三: 四德元亨利。”遼使問:“《周易》中‘乾’卦裏的四德應該是‘元、亨、利、貞’啊,怎麼漏瞭一字?”蘇東坡答:“最後一字是先皇聖諱,臣不能隨口念齣。”原來,先皇宋仁宗名叫趙禎,禎、貞同音,屬於“聖諱”,故刪去一德, 亦成妙對。
高明是元末明初人,是有名的戲劇作傢。《琵琶記》這部古典名劇就是他創作的。他從小就聰明好學,特彆喜歡對對聯。六七歲的時候,有一天傢裏請客人吃飯。飯菜擺好瞭以後,父親有事齣去瞭,屋裏就剩下高明和客人。看著桌上擺著的好吃的,小高明忍不住瞭,就偷偷抓瞭一把,往嘴裏塞。客人看著挺有氣,心想:我這個客人還沒吃哪,你這小傢夥倒搶先瞭。等到正式吃飯的時候,客人對高明的父親說:“聽說您這個兒子挺會對對聯,我齣個上聯,讓他試試。”客人就說:
小兒不識道理,上桌偷食。
高明一聽,這個客人也真是的,當著父親的麵揭自己的短兒,就不客氣地對瞭一句:
村人有甚文章,中場齣對。
對句裏的“村人”,在這兒的意思是沒知識的粗魯人。客人一聽這孩子罵自己是“粗人”,更有氣瞭,接著說:
細頸壺頭,敢嚮腰間齣嘴。
意思是說,你這“小壺嘴”敢跟我這個“大壺身”鬥嘴!
小高明馬上對瞭個:
平頭鎖子,卻從肚裏生銹。
高明挖苦客人是一肚子“鐵銹”,沒什麼正經學問。高明的父親一看客人的臉都氣白瞭,趕緊拿話岔開瞭,還讓兒子先齣去“涼快涼快”。
《長安客話》記載瞭這樣一個故事:明太祖硃元璋與大臣劉三吾微服齣遊, 在一傢小酒館裏休息,想喝酒卻沒有下酒菜。硃元璋於是口吟一聯:
小村店三杯五盞,無有東西。
劉三吾還沒來得及想齣下句,店主送酒過來,隨口對道:
大明國一統萬方,不分南北。
硃元璋次日早朝傳旨將店主召去,賜官,店主固辭不受。
上聯“東西”,在聯中指下酒菜,但它又可錶示方嚮。下聯“南北”,正是與其方嚮之義相對,是為藉對。
明朝初年,齣瞭一個“神童”,叫解縉。解縉齣身貧寒,父親是開豆腐店的。他平時幫著父親做做豆腐,空閑時間就發奮讀書。7 歲時,已能吟詩作對, 齣口驚人。
這一年新春,傢傢戶戶都貼春聯。據說解縉傢穿街斜對麵是尚書府第,門高宅大,圍牆內綠竹重重。相形之下,這豆腐店就顯得特彆寒磣。小解縉是個好勝之人,麵對這一情景,心有不服,於是寫瞭一副春聯,貼在豆腐店門上, 春聯是:
門對韆竿竹,
傢藏萬捲書。
這副春聯一貼齣,吸引來許多街坊,大傢說長道短,議論紛紛。
閑言傳到尚書的耳朵裏,一問,知道是對門賣豆腐的老解傢惹齣的事,很是生氣,於是下令砍去竹子。小解縉就在門聯下麵用紅紙續瞭兩個字,成瞭:
門對韆竿竹短,
傢藏萬捲書長。
尚書看見門聯後更加生氣,乾脆下令將竹子連根挖去。解縉於是又續瞭兩個字:
門對韆竿竹短無,
傢藏萬捲書長有。
尚書看到後極為驚訝,心想解縉小小的人兒能對齣這樣的對聯,倒是稀奇, 於是命傢人去叫他來,要當麵一試。誰知小解縉不肯隨便上門,對來人說:“既然尚書有請,快去拿請帖來。”傢人呆瞭一呆:“哎呀,好大的架子!”便迴去嚮尚書訴說。尚書道:“莫和小孩子計較,就拿請帖去吧!”
解縉收瞭請帖,來到尚書府門前,見正門關著,就止步不前,對傢人說: “迎客有迎客之禮,為何不開正門?”傢人無奈,隻得又去稟告尚書。
尚書想瞭想,揮筆寫瞭個上聯,連同筆墨交與傢人說道:“遞與學生。”
小解縉接過一看,見是一副對聯的上聯:
小犬無知嫌路窄。
解縉已知尚書的用意,心想:今日非叫你開正門迎接學生我不可!於是即刻接寫瞭下聯:
大鵬展翅恨天低。
尚書見對,無可奈何,隻好大開正門。小解縉進瞭門,分賓主坐下後,尚書從桌上拿起一本書晃晃說:“老夫聽說你傢有萬捲之書,書藏哪裏?”小解縉指指肚皮說:“就在這裏。”尚書又問:“既然如此,那我齣聯你都能對嗎?” 小解縉眨眨眼睛:“何止能對!”尚書看看這穿綠衣衫兩目流盼的小傢夥,口氣竟這麼大,不覺心裏好笑,便齣聯道:
齣水蛤蟆穿綠襖。
小解縉聽瞭,看瞭一眼身穿紅袍的尚書,便接著對瞭下聯:
落湯螃蟹著紅袍。
尚書本想譏笑解縉是個坐井觀天的蛤蟆,不料自己反被奚落成一隻死螃蟹, 想小傢夥竟如此不留情麵,不由心裏冒火,卻不好發作,隻好改換題目,再難小解縉道:
天做棋盤星做子,誰人敢下?
小解縉想,這也難不倒我,略一思索,便對道:
地做琵琶路做弦,哪個能彈?
尚書心裏驚嘆,問解縉父母做什麼生意?解縉迴答說:
父親肩挑日月街前走,
母親推轉乾坤屋內磨。
這是一副謎語聯,其實就是指解縉父母是以磨豆腐和賣豆腐為生。
尚書見解縉對答如流,從此深愛解縉之纔,後來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因為解縉第一次上尚書傢,一要有請帖,二要開正門,大傢說這是“開豆腐店擺豆腐架子”,從此,“擺豆腐架子”這句話就在民間用開瞭。
明朝李東陽年幼時聰明過人,乃是當時有名的神童。皇帝召見他,他跨不過朝堂的門檻,皇帝說:
神童足短。
李東陽答道:
天子門高。
皇帝把他放在膝上,他的父親跪在地下,皇帝說:
子坐父立,禮乎?
李東陽迴答道:
嫂溺叔援,權也。
皇帝又說:
螃蟹渾身甲胄。
李東陽對道:
蜘蛛滿腹經綸。
楊慎,生於明朝弘治年間,與解縉、徐渭並稱“明朝三大纔子”,《三國演義》開篇那首《臨江仙》即為他所作。楊慎自幼聰慧過人,11 歲能作詩,令人驚嘆不已。
相傳楊慎五六歲時在桂湖附近一個堰塘裏遊泳,縣令路過,他居然不迴避。縣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掛在一個古樹上,並告訴楊慎:“本縣令齣副對子,如果你能對得齣,饒你不敬之罪!”
縣令齣的上聯是:
韆年古樹為衣架。
楊慎一聽,即刻對齣下聯:
萬裏長江做澡盆。
縣令嘆服,贊楊慎為神童。
明朝天啓年間,內閣首輔葉嚮高路過福州,留宿萬曆狀元翁正春傢中。兩人談得很投機,翁正春即興齣瞭一個上聯:
寵宰宿寒傢,窮窗寂寞。
葉嚮高見聯中全是寶蓋頭的字,先是一驚,接著和道:
客官寓宮宦,富室寬容。
第二天,翁正春送葉嚮高上路,經過一片池塘,池塘裏有幾隻鴨子正在戲水。葉嚮高一看,就說:翁公昨夜講窮窗寂寞,我看未必,你看:
七鴨浮塘,數數數三雙一隻。
翁正春沒料到被將瞭一軍,巡視池塘,眉頭一皺,當即應道:
尺魚躍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說完,二人相視大笑。
明朝常州府有個姓吳的同知。他有個朋友姓董,當通判。有一天,二人到無锡去玩,玩纍瞭,進瞭一傢酒店,要瞭白酒和紅酒,還有好些菜,就你一杯我一杯地喝開瞭。末瞭,二人都喝得暈暈乎乎的。就這麼著,這兩位還對對聯玩哪。吳同知的上聯是:
紅白相兼,醉後不知南北。
這上聯是說,咱倆又喝紅酒又喝白酒。這會兒喝多瞭,連方嚮也分不清瞭。
董通判對的是:
青黃不接,貧來賣瞭東西。
下聯拿顔色“青”“黃”對上聯的“紅”“白”,拿方位“東”“西”對上聯的“南”“北”,對得還真工整。下聯的“東西”不光指方嚮,還指傢裏的各種用品、擺設什麼的。董通判的意思是說,往後喝得沒錢瞭,就賣傢裏的東西,咱們接著喝!董通判說完,二人哈哈大笑。真是一對酒鬼!
清朝時期,浙江有師生二人一塊到省城去考舉人。來到一個叫武林關的關卡的時候,天黑下來,關卡的大門緊緊地關上瞭。老師看著高高的關卡大門, 嘆瞭口氣說:
開關遲,關關早,阻過客過關。
這個上聯挺有意思:中間的“關關早”是兩個“關”字連著用。第一個“關” 是動詞,當“關上”講;第二個“關”是名詞,當“關卡的大門”講。後邊的“阻過客過關”,也連用瞭兩個“過”字。跟前邊的“關關”相反,第一個“過” 跟“客”閤到一塊,是名詞,當“過路的客人”講;第二個“過”是動詞,當“通過”講。老師在這兒用瞭同字同音異義,說瞭這麼一句話。學生一聽,老師這是發牢騷,還是考我呢?要對上下聯,真夠難的。學生想瞭半天,也想不齣來,心想:這真是齣對子容易,對對子難呀!
想到這兒,學生猛然靈機一動,想齣瞭個下聯:
齣對易,對對難,請先生先對。
下聯不但對得工整,而且中間“對對難”的“對對”兩字連用,後邊“請先生先對”的兩個“先”字連用,用法跟上聯完全一樣,對得真絕。老師一聽學生對得這麼巧,剛纔的煩悶也沒影瞭,連連誇奬他。末瞭,老師沒考上舉人,他的這個聰明學生倒考上瞭。
清人莊有恭,小時候愛放風箏。一日,他和幾個小夥伴一起放風箏,風箏落進瞭某將軍府的花園裏。大傢都沒瞭主意,怕惹齣是非。莊有恭一言不發, 隻見他隻身一人嚮將軍府走去,準備進去尋找風箏。說來也巧,將軍府的門房竟未攔他。莊有恭進到園中,將軍正與客人下棋。將軍抬頭一看,原來是來園中撿風箏的,仔細一看,小孩神氣非凡。將軍有心考他,提齣和他對對聯,莊有恭欣然同意。將軍邊撚鬍須,邊指廳堂上掛的畫吟道:
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
莊有恭低頭略思片刻,猛抬頭,眼神爍爍,手指棋盤,朗朗高吟:
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將軍、客人一聽,相對大笑。從此,莊有恭“神童”之名遠近傳揚。
紀曉嵐幼時聰敏過人,過目不忘,有“小神童”之美譽。其師石先生特彆喜歡他。隻因功課對紀曉嵐毫無壓力,他便偷閑養傢雀。為瞭不讓石先生發現, 他將傢雀塞進牆洞裏,再用磚頭把洞堵上。石先生發現這個秘密,怪其不務正業,便偷偷將傢雀摔死又放入洞中,然後在堵洞口的磚上戲題一上聯:
細羽傢禽磚後死。
紀曉嵐下課又去喂傢雀,見磚上的上聯言明傢雀已死,知是石先生所為, 便在旁邊續對下聯:
粗毛野獸石先生。
石先生看到續聯大為惱火,手持教鞭責問紀曉嵐,為何辱罵先生?紀曉嵐不慌不忙答辯說:“我是按先生的上聯續對的下聯。請看,粗對細,毛對羽, 野對傢,獸對禽,石對磚,先對後,生對死。是不是這樣對,請先生指教。” 石先生無言對答,拂袖而去。
一日,紀曉嵐和小夥伴們在街上玩球。恰好府官乘轎經過。一不小心,球被擲進轎內。孩子們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紀曉嵐壯起膽子上前討球。府官戲弄地齣瞭個上聯:
童子六七人,惟汝狡。
讓紀曉嵐對下聯。對得齣,就還球給他。紀曉嵐一尋思:
太守二韆石,獨公……
府官問:“怎麼不說完?”紀曉嵐答道:“你要是還我球,就是獨公廉, 不然就是獨公貪。”府官一愣,隻得把球還給瞭紀曉嵐。小夥伴們都從心裏佩服他。
紀曉嵐是河北人。有一次,他到南方的杭州去辦事。杭州的一個朋友準備瞭好酒好菜來招待他。吃飽喝足瞭,二人坐著閑聊。朋友對紀曉嵐說:“你們北方人是不是不太會對對聯?頭年我到北京去,給北方朋友齣瞭個上聯,可他們聽瞭,一個個光搖手,不言聲。”上聯是:
雙塔隱隱,七層四麵八方。
紀曉嵐聽瞭,哈哈大笑,說:“其實,他們搖晃手就是迴答你瞭。”看這位朋友還不大明白,紀曉嵐也伸齣一個巴掌,接著說齣瞭這個“啞謎”下聯:
孤掌搖搖,五指三長兩短。
孤掌就是一個手巴掌,五個手指有三個長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兩個短的——大拇指和小拇指,這就叫“五指三長兩短”。下聯的“三長兩短”跟上聯的“四麵八方”還都是帶數字的成語,對得挺巧。那個朋友這纔明白瞭搖手的意思。
從前有一個窮書生,好打抱不平,為此被富紳誣陷。公堂審案,縣官知道他的為人,想找個理由將其釋放,便說道:“我齣一聯,你能對上則免罪,不能則嚴辦。”這個上聯是:
雲鎖高山,哪個尖峰得齣?
書生見壁洞透進陽光,對道:
日穿漏壁,這條光棍難拿!
惺惺相惜,結果不言而喻。
從前有一神童,智慧過人,9 歲時就去參加鄉試。由於場外人多擁擠,遂由他的父親背進考場。考官見狀,大為驚詫,齣一聯麵試:
子以父為馬。
神童立答:
父望子成龍。
考官見他對得如此工整,頗為意外,於是繼續問:
猴子三朝,焉能攀樹。
神童對答:
火星一點,豈怕叢林?
考官驚其纔華,又齣一聯:
王不齣頭誰是主?
神童迴答:
鳥添一口便為鳴。
考官見難不倒他,便將一螞蟻捉在手中,問道:“你說我手中之物,是活的還是死的?”神童也很機智,雙足欲跨門檻道:“你看我腳上之鞋,要齣去還是進來?”考官見其聰明過人,便將其錄取。
據傳,清末孫中山留學歸國,途經武昌時,聽說張之洞辦洋務興實業,打算與他見一麵,便投名刺曰:“學者孫文求見之洞兄。”張之洞見用這種口氣同他說話,便在紙條上寫齣一聯,讓門官交孫中山。聯曰:
持三字帖,見一品官,儒生妄敢稱兄弟。
孫中山鏇即寫齣下聯傳進去:
行韆裏路,讀萬捲書,布衣亦可傲王侯。
張之洞見瞭,暗暗稱奇,立即下令開中門迎接。
張之洞在上聯中擺官架子,孫中山的下聯則以“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氣概予以摺服。兩人之聯皆各切身份。
新中國成立前,廣州惠愛路(今中山路)的“好奇香”茶樓門口懸掛著一條嚮顧客求對的上聯:
為名忙,為利忙,忙裏偷閑,飲杯茶去。
茶樓老闆以此招徠顧客,為飲茶平添雅興。一天來瞭一位茶客,看到上聯後,凝視不語。老闆忙將顧客讓上茶座,斟上瞭一杯香茶,但看客人儀錶有欠風雅,即以語含譏諷的口吻道:“先生如有意,何不揮毫賜教?”見那客人把茶一飲而盡說:“老闆,有筆墨何不拿來一用。”說話間,筆墨送到,客人提筆立就下聯: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尋樂,拿壺酒來。
老闆看後,連連伸齣大拇指,贊賞不已。於是這副主客妙對隨之傳為佳話。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讀書。有一次和同學們偷吃瞭廟裏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狀,先生追責學生,沒人承認。先生說,我齣個上聯,誰能對上免罰。先生說:
昨日偷桃鑽狗洞,不知是誰?
郭沫若思索瞭片刻,對道:
他年攀桂步蟾宮,必定有我。
先生驚其纔華,極為高興,全體學生都免予處罰。
1953 年,錢三強率科學考察團齣訪,團員有華羅庚、張鈺哲、趙九章、呂叔湘等人。途中閑暇無事,少不得談今論古。這時華羅庚即景生情,得齣上聯一則:
三強韓魏趙。
這個上聯很有意思。“三強”說的是戰國時期韓、魏、趙三個強國,卻又隱喻代錶團團長錢三強的名字,這就不僅要解決數字聯中難對的睏難,而且要在下聯中嵌入一位科學傢的名字。因此,華羅庚上聯一齣,諸人大費躊躇。隔瞭一陣,隻見華羅庚不慌不忙地吟齣瞭下聯:
九章勾股弦。
這裏“九章”指的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著作《九章算術》,這本書首次記載瞭我國數學傢所發現的勾股定理。同時,“九章”又是物理學傢趙九章的名字。對得如此之妙,使滿座為之傾倒!
前言/序言
前言
漢字文化的魅力
語言與文字,是兩個係統。語言是用來說和聽的,文字是用來寫和讀的。不管你多會說和聽,如果你不會寫和讀,你可能會被人看作“沒有文化”。
唉,現在“地球村”“全球化”瞭,除瞭漢語,還有英語、法語、德語、日語……
你可能會說,我漢語不好,但我英語很好,我法語很好,德語很好,我日語很好……能說會寫,能聽會讀,你能說我沒有文化嗎?
哦,等等,你現在在哪?如果在中國,恐怕你聽不懂風靡中國的周傑倫的《菊花颱》吧?央視熱播的《中國謎語大會》你跟得上不……如果你身邊的人課前操後、上班下班、車上車下談笑風生分享這些,你會不會覺得自己像個外星人?還有,如果你要到“文化單位”求職,你底氣如何……
中國傳統文化跟漢字的關係至深,譬如詩詞、對聯、謎語、書法、妙文,以及文人間的逸聞趣事,都有賴於漢字那魔幻般的特性。就像我們在學校裏看到一個穿著校服的男生,到瞭籃球場,他扣籃像“美職籃”球星,進瞭歌廳,他唱歌像歌手……你是不是覺得這個男生很奇妙?你會不會想知道,他還有多少你不知道的東西?看似簡單的一個個漢字,在纔華橫溢的古代纔俊那兒,怎麼就變得那麼有個性,有魅力呢?
一個戰士不必成為造槍專傢,但要追求成為神槍手。我們也不一定要成為文字專傢,但當你結閤身邊的語境,用文字恰當地錶達齣自己某時某刻的感覺,
漢字文化的魅力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