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1.人物傳記閱讀愛好者 2.曆史領域研究學者 百年張傢,說盡實業救國艱辛曆程;
幾代浮沉,窺探中華振興滄桑巨變。
內容簡介
清末民初,積貧積弱的中國內憂外患,備曆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事變、辛醜條約之痛,誌士仁人,前擁後繼,共赴國難,悲壯激烈,可歌可書。其間,從通海大地走來的清末狀元張謇,胸懷民生大計,棄官下海,開風氣之先,與其兄長張詧,崛起於阡陌,披肝瀝膽,毀傢興業,以民生大德為宗旨,實業救國,教育救國,影響及於當代。
張謇、張詧弟兄窮盡一生弘揚民生、民智大業,不留錙銖餘財遺子孫後代。張氏第二代中,有著書立傳、弘揚父輩精神者,有振興實業、羊蹄奮進者,有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者;第三代中,有人英姿戎裝、奔赴民族救亡一綫,有人在抗日戰爭壯烈殉國,有人兢兢業業、雖居高位仍莊敬自強;有人在平凡事業中默默奉獻。本書作者成長與五六十年代,經曆瞭七十年代的風雨蹉跎,見證瞭八十年代迄今的時代巨變,從“中國民企一傢”第三代的視角,以親曆親見親聞,講述這個百年傢族在艱難時世中的前行履痕,求證“君子之澤,五十而斬”魔咒的破解之道。
作者簡介
張光武,江蘇南通人,張詧之孫,張謇侄孫。先後畢業於上海市育纔中學和上海師範大學中文係。1970年起在上海市群建中學任教。1982年起在上海市第二輕工業學校任教。1988年進入民盟上海市委,先後任宣傳部部長助理,副部長。九十年代赴巴黎第七大學和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進修。師從漢學傢、曆史學傢、法蘭西學院院士、時任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副校長巴斯蒂夫人。2002年起主持民盟上海市委宣傳部工作至今。
目錄
序一 為世界留下一個嚴峻的話題 張梅穎 / 1
序二 百年張傢,一脈清流 張冠生 / 4
序三 尋找張謇與張詧 馬勇 / 7
引子 / 19
第一章 蛩蟨相依:兄弟創業之路
木有其本 / 25
乾將發硎 / 32
棠棣之華 / 38
民國産婆 / 40
蛩蟨相依 / 43
民生大業 / 53
鹽墾事業 / 59
廣開民智 / 66
自治維艱 / 80
慈善事業 / 83
造福一方 / 86
七十不稀 / 88
兩袖清風 / 91
來有所自,去有所歸 / 97
第二章 自強不息:孝若伯伯和他的子女們
孝若伯伯 / 105
濠南彆業的兄姐們 / 110
非武姐姐和聰武姐姐 / 113
融武哥哥和慎為侄 / 117
柔武姐姐 / 120
緒武哥哥 / 125
第三章 瓜瓞綿延:我的父母、長輩、親人
城南憶舊 / 139
張氏子孫 / 144
父親張敬禮 / 147
外祖父徐乃昌 / 153
母親徐姮 / 161
三嬢張敬莊 / 166
四嬢和五嬢 / 170
五叔張敬敷 / 173
八姨和十姨 / 177
母親的逝去 / 180
母親與她的女兒們 / 184
大哥張廉武 / 190
生命中的柔情 / 194
奶公韓耀泉 / 196
清容阿婆 / 199
小弄舊事 / 202
皮匠攤 / 208
第四章 我的人生
塵封的歲月 / 213
童年世界 / 215
書與我 / 221
星空裏的一片雲 / 224
生命中的風景 / 228
城市、街道和記憶 / 231
離傢最近的影劇院 / 240
育纔中學的老師們 / 243
放歌威尼斯 / 250
畢業照 / 254
群建中學 / 257
群建中學的同事們 / 261
老校長趙國珍 / 266
我應該感恩的人 / 269
生命的舞蹈 / 272
小院 / 275
奧斯特裏茨的迴憶 / 279
心靈的棲息地 / 282
兩位法國老師 / 285
劉歡來瞭 / 288
莫望巴黎,難忘巴黎 / 290
那片風景,那個車站 / 293
巴黎,此情終難忘 / 299
下雨瞭 / 301
生命之不可或缺 / 303
我的編輯老師 / 306
第五章 影響我人生軌跡的良師益友
仁者談傢楨 / 313
大智大愛:李國豪 / 325
一代良師:李毓珍 / 327
大道常道:張鏡人 / 330
愛在路上:張煦 / 332
那年我寫過的石筱英 / 336
臘梅吐蕊懷芝暉 / 346
美麗的童話故事 / 349
上海女子程乃珊 / 352
執著追求的李黎明 / 362
草蟲世界的潘君諾 / 365
大巧若拙:趙冷月 / 369
丕謨去瞭他最嚮往的地方 / 375
堅守底綫的張冠生 / 377
行為世範翁曙冠 / 379
生命的韌性 / 381
附錄一 第五代追夢人 383
附錄二 我傢與民國女俠黃紹蘭母女 421
後記 “蛩蟨相依”的一生 / 445
精彩書摘
自光緒九年(1883)從漢城軍幕歸裏起,四祖父即與祖父及友人瀋燮均等共謀傢鄉建設。其時通海鄉民多以織布為生,久苦捐稅繁重。四祖父、祖父乃謀減花布捐稅,助鄉民脫睏,繼之“散振平糴諸事,費齣私財,不足則募,又不足則貸以繼之”,又辦通海濱海漁團以保護漁業。光緒十一年(1885),於傢鄉海門興養蠶業,是為其民生事業之先聲。同年,四祖父應順天府鄉試,高中第二名舉,人稱南元。
光緒十三年(1887),四祖父隨孫雲錦由安慶至開封,規劃黃河決口工程,乃擬《疏塞大綱》,對河道梳理做精闢分析,有理有據,慮前人所未慮,朝野稱奇,為後來領銜全國水利之預演。光緒十四年(1888),四祖父先後掌贛榆選青書院兼修縣誌,掌太倉婁江書院兼修縣誌。光緒十九年(1893),繼為崇明瀛洲書院山長。五年間,四祖父先後為三所著名書院山長,漸入教育之勝景。自1883年至1893年,時勢大變,中國已處巨變前夜。變則進,不變則退,人因時變,四祖父思接中西,神遊古今,天馬行空,握文化轉型智珠,求強國富民之途。其所欲所為者,為前人思所未逮,行所未及,更為常人匪夷所思。
光緒二十年(1894),四祖父在曾祖父和祖父力促下參加甲午會試,終大魁天下。同年,曾祖父故世,四祖父丁憂迴籍奔喪,本擬守製三年再謀起復。第二年4月,甲午戰敗,中日簽訂《馬關條約》,中國賠償日本兩億五韆五百萬兩(包括贖遼費三韆萬兩)白銀,清政府獨立財政瀕臨破産。四祖父痛感“既成進士而父見背,不及視含殮,茹為大痛,國事亦大墜落,遂一意斬斷仕進”。
四祖父在日記中自明心跡:“吾農傢而寒士也,自少不喜見富貴人,然興實業則必與富人為緣,反復推究,乃決定捐棄所持,捨身喂虎。”決心既定,四祖父張謇毅然辭官,興辦實業教育。狀元下海經商從一而終者,四祖父為中國曆朝曆代第一人,蓋中國麵臨“三韆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天下社稷蒼生計,四祖父自覺責任愈巨,視野愈闊,乃以“天地之大德曰生”為己任,以民生、智民、強國為終生大業,斷然決然,“捨身喂虎”。
光緒二十二年(1896),兩江總督張之洞正式劄委四祖父經理通海一帶商務,招集商股,在通州興辦紗廠。四祖父慨然受任,曆史記載瞭他的壯言,“中國須振興實業,其責任須在士大夫”,振聾發聵;生命實錄瞭他的壯行,狀元下海經商,開一代風氣之先;他立下的宏願是“吾通因世界之趨勢,知文化必先教育,教育必先實業”。與張謇同時受委辦廠者,陸潤庠、丁立瀛。陸在蘇州、丁在鎮江,均設立商務局,招商辦廠,抵製日貨。未幾,陸潤庠在蘇州辦蘇綸紗廠未成,迴到北京做官去瞭。至於丁立瀛,在鎮江辦廠也是泥牛入海,惜乎無果。
近人論事常不耐往深裏細裏思,都說當年狀元下海,華麗轉身,輕巧灑脫,此種觀點實是不察前朝之情,不知前朝之事!須知,當年狀元辦廠,領先天下,“做官”變為“做事”,雖一字之彆,相差何止韆裏,隻能用八個字形容:步步艱辛,萬難當頭!有學者認為,四祖父辦廠經商,居狀元之身,“通官商之郵”,占盡先機,其實隻是紙上談兵,想盡當然。當年事實並不盡然。謂予不信,且看同期領命辦廠之陸潤庠,係同治十三年(1874)狀元,其與四祖父張謇同期辦廠無果歸京,仕途倒是一路順暢,光緒庚子(1900)八國聯軍進京,慈禧西行途中,急命陸代言草製,先後任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官至太保、東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辛亥後,留清宮,任溥儀老師。乃貴為一品相國、帝師。還有丁立瀛,同治十年(1871)中進士(二甲),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1895年公車上書大潮,真正起
領頭作用為都察院,20餘名都察院禦史均曾上奏極諫,甚至連上數摺,丁氏均名列其中。光緒二十八年(1902),丁氏復獲起任“江蘇全省高等學堂”(原“江陰南菁書院”)總教習。
顧視陸、丁二人,德纔絕非弱者,而於廠事者畏縮卻步,足見狀元、翰林辦廠絕非今人信口間等閑易事。撫今思昔,唯能以三字形容昔年初創廠事:難,難,難!
大生紗廠開創之初,政府方麵的投資,僅止於當年張之洞辦廠受阻、擱置於上海外灘的一批織機(錠子),而且原來說好全數投入大生運營,中途又被盛宣懷從時任兩江總督的劉坤一手上索去一半!而大生真正開辦資金,均為集資所得,故有中國第一傢股份製企業之稱,“官督商辦”,其實是“紳督商辦”。而個中諸般艱辛不易,一言難盡。
大生紗開機之日,議事廳堂內懸掛寓通畫師單竹蓀繪製之四幅“廠儆圖”。分為《鶴芝變相》《桂杏空心》《水草藏毒》《幼小垂涎》,乃由祖父和四祖父好友顧锡爵題詩作注,其中道盡大生紗廠初創艱險:
《鶴芝變相》中,“鶴”指潘華,字鶴琴;“芝”指郭勛,字茂芝。二人皆為上海洋行買辦,大生紗廠初創時參與集股,彼等最早承諾籌集股金四十萬兩,然直到廠址擇定,購地建房,二人見上海各紗廠經營睏難,乃藉口反對引入官股而退齣,股金分文未見到賬。後見又有利機,再度承諾籌股二十萬兩,隨又變卦,改應籌股八萬兩,直至最後,二人未交一分一厘,且公然宣布退齣董事會,緻使人心浮動,使大生創業伊始即麵臨資金危機。
《桂杏空心》中,“桂”指江寜商務局總辦、署理江寜布政使前淮揚海道桂嵩慶,“杏”即富甲天下之大官僚買辦盛宣懷,字杏蓀。二人曾允四祖父領“官機”後助資,盛虛諾籌資二十五萬兩,桂亦自應助籌五六萬兩。協議簽訂後,一再拖宕,不齣分文,陷四祖父於極端睏難之中,乃至“中夜彷徨”“憂心如搗”。
《水草藏毒》劍指通州知州汪樹堂及其幕僚黃階平。1899年大生紗廠建成,因滬董潘、郭齣爾反爾,資金不到位,紗廠周轉資金斷裂,無法開工,四祖父乃以重利商藉地方公款。時任兩江總督劉坤一指示汪樹堂將通州存典公款暫撥存大生紗廠,以資周轉。汪錶麵允諾,暗與黃階平閤謀,煽動通州秀纔、舉人,誣陷四祖父張謇占用彼等參加科舉之津貼基金,勒逼四祖父去孔廟明倫堂“講理”,更有士人遞呈抗議,聚眾滋事,給四祖父憑空套上辦廠擾民罪名,一時引起軒然大波,後汪、黃二人又多所設障,百般刁難不已。
《幼小垂涎》乃指浙江試用道硃幼鴻、鹽務督銷嚴小舫。會大生紗廠紡機一開,每日需耗工本四韆兩,不到三月,三十六萬流動資金消耗殆盡,廠內存花不足半月生産所需。四祖父藉貸無門,被迫與硃、嚴洽談齣租三年事,不意硃、嚴二人趁火打劫,乘機要挾,意在大生危難之際巧取豪奪,四祖父難允苛案,憤極中止。未幾,大生渡過難關迅速獲利,日趨旺盛,硃、嚴又望利垂涎,行狀猥瑣。紗廠初創,四祖父“反復籌慮,徹夜不能寐,繞屋而走”,多少迴進退維榖,百計不脫,令其“忍侮濛譏,伍生平不伍之人,道生平不道之事,舌瘁而筆凋,晝慚而夜椣者,不知凡幾”。某次,四祖父去上海招商,備受盛、潘、郭輩欺濛,一無所獲,連迴傢路費均無著落,無奈在馬路上賣字三天。時人稱為“狀元鬻字”,落魄景狀可知。世事如筆墨,人品似丹青,高下優劣,常在一筆之間。晚清民初富甲天下之盛宣懷,其人早年屢試科場不中,乃絕意而投奔李鴻章軍幕。後因破洪崗寨進言有功,獲職候補道員,遂“磨盾草檄,頃刻韆言,同官皆聯手推服。曆練日深,聲譽日起”。可見其人纔文思俱不俗。
自1873年後,盛氏曆任輪船招商局會辦、電報局總辦、天津海關道,肥差滿囊。時人評其如日中天之勢:“除控製全國電報外,又獨攬輪船、銀行、鐵路、煤礦、紡織大權,所謂一隻手撈十六顆夜明珠。”盛氏固於洋務有功,然更長袖善舞,巧令辭色,麯意逢迎鴻章,慷國傢財政之資,供李氏揮霍,李氏疏而不察(此鴻章緻命軟肋),乃寵信有加。於是盛氏更藉李氏之勢,趁勢斂財,乃成一國巨富。盛宣懷長居商仕兩途,一帆風順,養尊處優,趾高氣揚,虱附獅身而揚揚自得,養成唯我獨尊、專橫自私、聰明多疑之性,實為社鼠。李鴻章故後,盛氏因與袁世凱爭權奪利落敗,惱羞成怒,而將對手、握北洋重器之袁氏視為後輩不屑,又哪裏會把一兩袖清風新科狀元張謇放在眼裏,加以有甲午年張謇彈劾李鴻章前怨,當年李鴻章有度,然群小生恨,此等人絕無李閤肥宰相雅量,更無民生理念,故後來銜私報復,略施欺濛小計,食言無信,亦屬必然。至於桂嵩慶、汪樹堂、黃階平輩,本屬奸胥猾吏,鼠目寸光,手段奸詐,見利忘義,且朋比為奸,黨同伐異,沆瀣一氣,但見異己,或齣類拔萃、鶴立雞群者,必百般刁難,閤力排擠,必置死地,此乃中國文化一大怪圈。中國社會,人纔置於群小之中,必受百般排擠,古今官場,此類事司空見慣,見多不怪。潘、郭、硃、嚴之流,唯利是圖,見風使舵,苟營私利,全無誠信商德,更為商界敗類。此為四祖父創業途中必經之九九磨難起始,自令其引以為戒,名為廠儆,實為自儆。自此更百般謹慎,寸寸而度,更百般珍惜與祖父張詧蛩蟨相依之情誼,二人從一而終,團結一心,至死不渝。
“廠儆圖”備述大生創業艱險,受人欺弄,正是此番經曆,使四祖父張謇認定,要讓剛剛離港的創業之舟乘風破浪,鼓帆遠航,尤需一個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大副領航護艦,更需一個知世事、善理事的能人乾纔助其全麵擘劃,駕馭全局。此人他心中早已認定,便是與他生命事業息息相關的三兄張詧。於是,接連修書祖父張詧,多次“力勸引退”。
光緒二十六年(1900),祖父張詧由貴溪調署東鄉,補宜春縣缺,不忍四祖父張謇忙於大生廠事同時,“營師範學校、墾牧公司,奔走拮據無假日”,遂乞假歸裏,佐四祖父治廠事。及至光緒三十年(1904),乘一再設詞挽留祖父的江西巡撫李勉林調廣東升任粵督之機,四祖父再次力促祖父引退迴鄉。兄弟的召喚,對民生大業的一往情深,對祖父有無可替代的磁性引力,祖父遂決意從學政任上辭官,迴南通全力襄助四祖父創業。自此,祖父張詧與四祖父張謇一直同心並肩,休戚與共,生死不渝。中國古代社會曆來重農輕商,四祖父張謇棄官從商,明擺著冒天下大不韙,是要揣著幾顆膽的。此時此刻,能夠得到來自祖父張詧毫不躊躇的全力支持,二人並肩,心如磐石,一心成仁。張詧之於張謇,不僅是支持,而且是全身跟進,毅然放棄官聲正隆的仕途,轉歸南通匡助弟弟張謇創業。當其時也,棄仕經商,兩手空空,前途茫茫,說時容易做時難,在官本位之中國社會,經商談何容易。張詧此舉,又是何等的情誼,何等的情懷!
祖父張詧迴通之際,大生紗廠正籌劃建副廠;四祖父張謇首創之通海墾牧公司剛剛成立,當此之時,蘇北地區以民生為大的大規模鹽墾建設在即;通州師範學校亦將開學迎新。正是百廢待興,百業待舉之時。接踵而至的重大政治活動牽製瞭四祖父張謇的精力和時間,南通創
業之推進,便更多依仗祖父張詧之力,如其所述“謇主外而詧主內”“謇無詧無以至其深,詧無謇無以至其大”。祖父張詧自1902年迴到南通,便全力協助四祖父,逐年創辦實業、教育、文化、慈善、鹽墾、城市建設管理、社會公益各種事業,而南通麵貌,日新月異。祖父甫抵大生,初創時期董事、祖父兒女親傢、四祖父“一兄一友兩弟子”之“一友”瀋燮均(敬夫)因腳疾辭任,而蔣書箴亦因中風辭世,所遺職責即由祖父一人獨當,而“兼任二君之事,月俸如故。每年所得紅奬,除分厘閤酬惲觀察外,復以二厘半奬匠目。進齣口董紅奬,除送瀋君歸隱費,所餘悉撥師範學校。銀錢董紅奬,悉撥助育嬰堂”。
其時,四祖父張謇正將主要精力用於社會政治活動,並騰齣空來坐鎮上海大生滬事務所,操控全局和對外開拓,祖父作為大生協理,兼任銀錢、賬目、進齣貨、雜務等一應職務,全麵管理協調和各部門事務均積於祖父一人之身(廠工事乃由廠董高清負責),至1914年大生三廠創辦13年間,大生一廠一路獲利,全綫飄紅。1907年又於啓東開辦大生二廠,由祖父張詧任大生二廠董事長。十幾年裏,大生紗廠業績扶搖直上。其間,凡南通張氏事業,皆由張謇、張詧弟兄二人全麵擘劃而成。自此,南通張氏“謇主外而詧主內”格局,“蛩蟨相依”模式全麵形成。之後,大生三廠創辦,還是由祖父張詧全程領導並齣任董事長。祖父創建大生三廠目光深邃,指揮若定,除緻力廠房機器等內部建設,更將目光投諸原料和産品的流通環節。祖父張詧時言:“工廠營業,莫次於運輸便利。茅鎮為銷紗之地,距廠十五裏,無河通之,不便孰甚,其時海門水利會倡議開河,而苦費無著。本廠因勢利導允為墊款。1919年10月興工,翌年3月河成,而濱河之馬路亦成,近來本廠送紗赴市銷售一小時即可達矣。”祖父張詧以墊款代齣資,暢運輸交通之利,促生産營銷之旺,及時抓住機遇,為地方和企業大獲雙贏。青龍河為海門四甲壩至青龍港主要乾道,然河道彎麯久淤,道窄水細,於原棉運輸和鍋爐用水等均大不利,祖父張詧又以墊款方式疏通青龍河,並在青龍港建船閘一座,乃言:“水涸港淤,引擎有停車三虞。故墊款建設船閘一座,對外雖雲便利行旅,其實則供給引擎之所需而已。”當其時也,三廠之工程建設百業待興,建設廠房,安裝機器,開挖廠河道,興修馬路,修建船閘,疏浚河道,但見黃沙、石子、水泥,堆積港口碼頭,鋼筋、機器源源運入廠房,一時蔚為大觀。
祖父張詧胸有成竹,從容籌劃,誌在創建世界一流現代化工廠,更言:“時聞歐美大工廠多獲輕便鐵道之利者。為促工程之速峻,得永遠之傳輸起點,計議再三,不得已,遂有輕便鐵路鋪設。”由祖父張詧領導建設之海門大生三廠鐵路是當時蘇中地區首條鐵路,自青龍港到三廠廠區,全長逾3公裏,引進英國産小火車頭一個及多節貨車廂,於1919年修成通車。自此,海門上空有瞭三種汽笛交織而成之美妙樂聲,是為青龍港至上海之輪船汽笛聲、大生三廠之上工汽笛聲和青龍港到三廠廠區鐵路通軌後小火車之汽笛聲,從中分明可以聆聽到一代企業大傢張詧雄渾之創業巨嘯。
祖父張詧曆時八年,終償夙願,將傢鄉海門提前帶入近代化社會。大生三廠開紡之際,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列強捲土重來,夾擊民資企業,國內軍閥不休混戰,中國棉紡業黃金期一去不返。兼且連年風澇旱災,頻頻導緻棉花歉收,紗賤花貴,銀根吃緊,公司運轉萬般睏難,大生老廠連年虧損,幸賴祖父果斷應對,多方調匯,及時購花,減少虧損,三廠居然不虧反盈,實為中國民企史上可書可頌之一章。1922年4月18日,祖父嚮大生三廠股東做創辦以來業務陳述,獲股東高度認可,有12名股東提議:“本廠由1914年創辦以迄今日,曆經八載。退公(祖父張詧)及公事同人異常辛苦,而未受分文之益,今屆觀成,應如何酬報?”於是,全體通過決議,酬報祖父銀20000兩。祖父張詧當即起立明誌,公司成立不久,逢金融不振,此事待有盈餘再議。再則他本人不過略盡綿力,倒是辦事同人辛苦,可予酌量報酬。後來,股東一再堅持酬報,祖父卻不過,乃將其中約15000兩撥給其所創辦之第二養老院(每年另有7000兩私資常規撥入),其餘近5000兩分配給辦事同人,自己分文未取。此乃祖父張詧和四祖父張謇一貫做派,於此僅見一斑,而張氏領銜中國民企和南通地方教育、建設數十年,世人雲從,其道德示範,影響彌遠,源頭盡齣於此。南通博物苑趙鵬近示昔東颱(祖父、四祖父母故裏)地方歡迎祖父張詧緻辭,其中有“實業是吾國救亡根本政策,實業政策不違悖民生主義。然實業非個人之實業,乃國傢與人民公共之實業。利用厚生,其功德遠矣!南通張退公先生三十年來實業之成,譽滿中外。處處抱定民生主義,與其稱先生為實業傢,毋寜稱先生為變相之慈善傢。此吾儕最為欽佩者一”之贊譽。緻辭中又言:“退公先生目營四海,遠近都是欽佩的。
百年張傢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