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书:1898-1928

梁启超家书:1898-192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启超 著,陈利红 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1268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5149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32
字数:3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超实用的家教书!适合(非)家长及已(未)婚人士阅读!

梁启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家书作为其著述中极为特殊的重要一环,别具价值。任公的家书不仅仅只是对子女的关爱与教育,更是把他深沉的爱国情怀、深厚的学术素养、崇高的人生境界、开阔的眼界及全球视野巧妙的融进了家书,显示了高超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所以说,这本书不只是家教书,更是一本励志书、文学书、史书、人生哲学书!

◆超经典的励志书!一介布衣梁启超的朋友圈里有哪些超强牛人?

任公的小伙伴们,政界的有袁世凯、黎元洪、孙中山、黄兴、熊希龄等。军界的有陆荣廷、唐继尧、李烈钧,李宗仁、白崇禧等。学界大咖有章太炎、王国维,泰戈尔、罗素等。师友们有康有为、谭嗣同、严复、陈宝箴、黄遵宪等。学生则有唐才常、蔡锷、蒋百里、张君劢、胡适、徐志摩……晚年,骂遍蒋介石、张作霖、孙传芳等地方军阀……任公出生于耕读之家,他如何从一介布衣,得以跻身一代风云人物,拥有这么多牛掰的小伙伴?任公的成长故事,就是一个超级经典的励志故事!

◆超亲切的文学书!看任公如何成为影响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人生标杆!

毛泽东每当在《新民丛报》上看到梁启超的文章,都要反复地阅读。1917年,周恩来在南开听了梁启超的演讲,感到“言若金石,入人脑海”;并抄录梁诗“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自励,手稿至今还存于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郭沫若曾说:“在他那新兴气锐的言论之前,差不多所有的旧思想、旧风气都好像狂风中的败叶,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

◆超靠谱的历史书!结合家书内容和当时的历史环境,特别增补近万字《梁任公简编年谱》。

任公本人亲身参与和推动了维新变法、宪政改革、护国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无一不详尽体现在家书中。他还在家书藏否人物,点评时事,他的个人史,就等于半部中国近代史。同时,为便于读者阅读,编者结合任公自身之成长经历,自编《梁任公简编年谱》,将家书里提及的人事和当时国内外之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结合起来,包括受任公的影响成长的伟人之出生年代,均稍稍留意和标注,以资读者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梁启超从1898年流亡日本时开始,至1928年底病危,三十年中写给妻子和孩子的392封书信(若干日期、收件人相同者,作了合并处理)。

如同每一个平凡人一样,潮男梁启超通过家书跟妻儿们畅谈的,不仅仅有淳淳关爱、谆谆教诲,我们还能看到他如何玩转那个时代的新事物、高科技;不仅仅只是指点江山、纵论时事,也有家长里短、茶米油盐的酱醋人生;不仅仅有激昂、热血、希望和欢乐,也有失败、愤怒、绝望和狼狈。

在信中,谈及的话题有购买股票、房产投资、情感出轨、环球旅游、新疆探险等,即便到今天,不少人都未曾尝试这些事物,因而倍觉新潮。另外,本书收入信件数量也尽量求全,旨在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多维、立体和丰富的梁启超。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被公认为是清末以来zui优秀的学者和式人物。

1890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在万木草堂学习,成为其一生之转折。1895年,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公车上书”,宣传维新思想,从而名重天下,始有“康梁”并称。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后逃往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流亡生活。1912年回国后,梁启超先后跟袁世凯和段祺瑞合作,最终发现自己难敌虚言救国的政客和手段繁多的军阀。1918年开始,梁启超逐渐淡出政坛,重心转入文教和学术研究工作。1919年,梁启超游欧,亲历了弊病丛生的西方社会,回国后即宣扬西方文明破产,转而大力提倡传统文化。在梁启超不辞辛劳,专心著述之时,其身体健康每况愈下,zui终于1929年1月1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五十七岁。

梁启超一生勤奋,在近三十六年里,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哲学、宗教、法学、金融、新闻等领域。其著作被编为《饮冰室合集》。


精彩书评

他……立论锋利,条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加上他的文章一反、桐城、之弊,清新平易,传诵一时。他是当时zui有号召力的政论家。

——毛泽东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

——黄遵宪

梁任公之后嗣,人品学问,皆中国之一流,国际知名。

——傅斯年

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

——萧公权

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有力的代言者,他的功绩实不在章太炎辈之下。

——郭沫若

文体的改革,是梁启超zui伟大的功绩,杂以俚语的新文体(报章体),才使得国民阅读的程度一日千里。

——

任公妙才,下笔不能自休,其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

——严复

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

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岂能成功如此之速耶!(指辛亥革命)。

——胡适

父亲……伟大的人格,博大坦诚的心胸,趣味主义和乐观精神,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梁思礼


目录

一八九八年 清光绪二十四年——一九〇〇年 清光绪二十六年
一九一一年 清宣统三年
一九一二年 民国元年
一九一三年 民国二年
一九一五年 民国四年
一九一六年 民国五年
一九一八年 民国七年
一九一九年 民国八年
一九二〇年 民国九年
一九二一年 民国十年
一九二二年 民国十一年
一九二三年 民国十二年
一九二四年 民国十三年
一九二五年 民国十四年
一九二六年 民国十五年
一九二七年 民国十六年
一九二八年 民国十七年
附录:梁任公简编年谱

精彩书摘

1919年6月16日致思顺
今将经过有趣之事,拉杂相告。十二日赴麦加利银行宴,与一座客谈及关税问题,论《马凯条约》。谈次吾问马凯尚生存否,君能否介绍我一见。其人曰“吾即马凯也”,举座拊掌大笑。盖英人得爵位后,辄易其名,此人今称某男爵,不复以马凯之名行矣。阅海军最有趣者,则三千四百吨世界最大之潜水艇也,飞于法而潜于英(在巴黎已乘飞机),此次大战之利器,总算遍历矣。十二午宴于英,今皇佐治五世为太子时所管带之舰,亦一纪念。十四日访斯密亚丹故居,即著《原富》处,今为马厩。是晚赴大理院长宴,举以告座客,乃座客多未尝一游。吾诘以英人最敬先哲,保存遗迹,何故独薄于此硕儒,座客乃怂恿我为之提倡,吾作一书告市长,使修茸之,好管闲事至此,不禁哑然自笑也。十五日驱汽车走四百里,访大文学家苏噶特故居及其墓,最可笑者为此腐儒所误,几至饿杀,盖凌晨出游,至午后四时乃得食也,然是日游甚快。十五晚车返伦敦,十六晨七时到,十时即汽车来剑桥,真可谓席不暇暖。剑桥大学待遇之隆,实出意外,副校长(实即校长也,其校长戴一皇族挂名而已)涉菩黎博士,馆余于其家(即校长宅),亲自陪观各校,是晚集各教授宴余于校中公共食堂,即用校中常膳,盖剑桥、牛津两校教授例与学生共饭,欲吾观其仪式也。教习学生共数百人,皆穿校中制服,酷类大丛林中披袈裟打斋,其亲爱融泄之状,令人起敬。吾游剑桥生无限感触,他日当为文详纪之。书至此已夜深,明晨尚须早起观行毕业礼。姑止于此。
1923年11月5日致思顺
宝贝思顺:
昨日松坡图书馆成立(馆在北海快雪堂,地方好极了,你还不知道呢,我每来复四日住清华,三日住城里,入城即住馆中),热闹了一天。今天我一个人独住在馆里,天阴雨,我读了一天的书,晚间独酌醉了(好孩子别要着急,我并不怎么醉,酒亦不是常常多吃的),书也不读了。和我最爱的孩子谈谈罢,谈什么,想不起来了。你报告希哲在那边商民爱戴的情形,令我喜欢得了不得。我常想,一个人要用其所长(人才经济主义)。希哲若在国内混沌社会里头混,便一点看不出本领,当领事真是模范领事了。
我常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希哲这样勤勤恳恳做他本分的事,便是天地间堂堂地一个人,我实在喜欢他。好孩子,你气不分弟弟妹妹们,希哲又气不分你,有趣得狠(你请你妈妈和我打弟弟们替你出气,你妈妈给思成们的信帮他们,他们都拍手欢呼胜利,我说我帮我的思顺,他们淘气实在该打),平心而论,爱女儿那里会不爱女婿呢,但总是间接的爱,是不能为讳的。徽音我也狠爱她,我常和你妈妈说,又得一个可爱的女儿。但要我爱她和爱你一样,终究是不可能的。
我对于你们的婚姻,得意得了不得,我觉得我的方法好极了,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的决定在你们自己,我想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好孩子,你想希哲如何,老夫眼力不错罢。徽音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我希望往后你弟弟妹妹们个个都如此(这是父母对于儿女最后的责任)。我希望普天下的婚姻都象我们家孩子一样,唉,但也太费心力了。像你这样有怎么多弟弟妹妹,老年心血都会被你们绞尽了,你们两个大的我所尽力总算成功,但也是各人缘法侥幸碰着,如何能确有把握呢?好孩子,你说我往后还是少管你们闲事好呀,还是多操心呢?
1925年7月10日致孩子们
庄庄,你的信写许多有趣话告诉我,我喜欢极了。你往后只要每水船都有信,零零碎碎把你的日常生活和感想报告我,我总是喜欢的。我说你“别要孩子气”,这是叫你对于正事——如做功课,与及料理自己本身各事等——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赖人。至于做人带几分孩子气,原是好的。你看爹爹有时还“有童心”呢。你入学校,还是在加拿大好。你三个哥哥都受美国教育,我们家庭要变“美国化”了!我狠望你将来不经过美国这一级(也并非一定如此,还要看环境的利便),便到欧洲去,所以在加拿大预备象更好。稍旧一点的严正教育,受了狠有益,你还是安心入加校罢。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你若看见别的同学都入大学,便自己着急,那便是“孩子气”了。思顺对于徽音感情完全恢复,我听见真高兴极了。这是思成一生幸福关键所在,我几个月前狠怕思成因此生出精神异动,毁掉了这孩子,现在我完全放心了。思成前次给思顺的信说:“感觉着做错多少事,便受多少惩罚,非受完了不会转过来。”这是宇宙间唯一真理。
佛教说的“业”和“报”就是这个真理(我笃信佛教,就在此点,七千卷《大藏经》也只说明这点道理),凡自己造过的“业”,无论为善为恶,自己总要受“报”,一斤报一斤,一两报一两,丝毫不能躲闪,而且善和恶是不准抵消的。佛对一般人说轮回,说他(佛)自己也曾犯过什么罪,因此曾入过某层地狱,做过某种畜生,他自己又也曾做过许多好事,所以亦也曾享过什么福。……如此,恶业受完了报,才算善业的帐,若使正在事善业的报的时候,又做些恶业罗,善报受完了,又算恶业的帐,并非有个什么上帝做主宰,全是“自业自得”,又并不是像耶教说的“到世界末日算总账”,全是“随做随受”。又并不是像耶教说的“多大罪恶一忏悔便完事”,忏悔后固然得好处,但曾经造过的恶业,并不因忏悔而灭,是要等“报”受完了才灭。佛教所说的精理,大略如此。他说的六道轮回等等,不过为一般浅人说法,说些有形的天堂地狱,其实我们刻刻在轮回中,一生不知经过多少天堂地狱。即如思成和徽音,去年便有几个月在刀山剑树上过活!这种地狱比城隍庙十王殿里画出来还可怕,因为一时造错了一点业,便受如此惨报,非受完了不会转头。倘若这业是故意造的,而且不知忏悔,则受报连绵下去,无有尽时。因为不是故意的,而且忏悔后又造善业,所以地狱的报受够之后,天堂又到了。若能绝对不造恶业(而且常造善业——最大善业是“利他”),则常住天堂(这是借用俗教名词)。佛说是“涅槃”(涅槃的本意是“清凉世界”)。我虽不敢说常住涅槃,但我总算心地清凉的时候多,换句话说,我住天堂时候比住地狱的时候多,也是因为我比较的少造恶业的缘故。我的宗教观、人生观的根本在此,这些话都是我切实受用的所在。
1926年10月4日致孩子们
孩子们:
我昨天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证婚。他的新妇是王受庆夫人,与志摩恋爱上,才和受庆离婚,实在是不道德之极。我屡次告诫志摩而无效。胡适之、张彭春苦苦为他说情,到底以姑息志摩之故,卒徇其请。我在礼堂演说一篇训词,大大教训一番,新人及满堂宾客无一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所未闻之婚礼矣。今把训词稿子寄给你们一看。
青年为感情冲动,不能节制,任意决破礼防的罗网,其实乃是自投苦恼的罗网,真是可痛,真是可怜!徐志摩这个人其实聪明,我爱他不过,此次看着他陷于灭顶,还想救他出来,我也有一番苦心。老朋友们对于他这番举动无不深恶痛绝,我想他若从此见摈于社会,固然自作自受,无可怨恨,但觉得这个人太可惜了,或者竟弄到自杀。我又看着他找得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他将来苦痛更无限,所以想对于那个人当头一棒,盼望他能有觉悟(但恐甚难),免得将来把志摩累死,但恐不过是我极痴的婆心便了。闻张歆海近来也很堕落,日日只想做官(志摩却是很高洁,只是发了恋爱狂——变态心理——变态心理的犯罪),此外还有许多招物议之处,我也不愿多讲了。品性上不曾经过严格的训练,真是可怕,我因昨日的感触,专写这一封信给思成、徽音、思忠们看看。
爹爹
1927年4月19日-20日致孩子们
孩子们:
近来因老白鼻的病,足足闹了一个多月,弄得全家心绪不宁,现在好了,出院已四日了。二叔那边的孪妹妹,到底死去一个,那一个还在危险中。达达受手术后身体强壮得多,将来智慧也许增长哩。
六六现又入协和割喉咙,明天可以出院了,据医生说道也于智慧发达极有关系,割去后试试看如何?你们姊妹弟兄中六六真是草包,至今还不会看表哩!他和司马懿同在培华,司马连着两回月考都第一,他都是倒数第一,他们的先生都不信他两个是同怀姊妹。
我近来日病发得颇厉害,三月底到协和住了两天,细细检查一切如常,但坚嘱节劳,谓舍此别无他药(今收报告书寄阅)。本来近日未免过劳,好在快到暑假了。暑假后北京也未必能住,借此暂离学校,休养一下也未尝不好,在学校总是不能节劳的。
清明日我没有去上坟,只有王姨带着司马懿去(达达在天津、老白鼻在医院),细婆和七妹也去。我因为医生说最不可以爬高走路只好不去。
南海先生忽然在青岛死去,前日我们在京为位而哭,好生伤感。我的祭文,谅来已在《晨报》上见着了。他身后萧条得万分可怜,我得着电报,赶紧电汇几百块钱去,才能草草成殓哩。我打算替希哲送奠敬百元。你们虽穷,但借贷典当,还有法可想。希哲受南海先生提携之恩最早,总应该尽一点心,谅来你们一定同意。
四月十九写
1927年4月21日致思永
永儿:
前两封信叫你不必回来,现在又要叫你回来了。因为瑞典学者斯温?哈丁——他在中亚细亚、西藏等地过了三十多年冒险生涯,谅来你也闻他名罢——组织一个团体往新疆考古,有十几位欧洲学者和学生同去,到中国已三个多月了。初时中国人反对他、抵制他——十几个学术团体曾联合发表宣言,清华研究院、国立图书馆也列名。但我自始即不主张这种极端排外举动——直到最近才决定和他合作,彼此契约。今天或明天可以签字了,中国方面有十人去——五位算是学者,余五位是学生,其中自然科学方面只有清华所派的一位教授(袁复礼),他和李济之同去山西,我们研究院担任他这位旅行的经费。
去的人我是大大不满意的——我想为你的学问计,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若错过了,以后想自己跑新疆沙漠一趟,千难万难。因此要去把你加入去,自备资斧——因为犯不着和那些北京团体分这点钱(钱少得可怜)——今日正派人去和哈丁接洽,明后日可以回信,大约十有八九可望成功的。他们的计划:时间一年半到两年,研究范围本来是考古学、地质学、气象学三门。后来因为反对他们拿大物出境,结果考古学变成附庸,由中国人办他们立于补助地位——能否成功就要看袁君和你的努力了(其他的人都怕够不上)。我想你这回去能够有大发见固属莫大之幸,即不然跟着欧洲著名学者作一度冒险吃苦的旅行,习得许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于终身学问有大益的。所以我不肯把机会放过,要求将你加入。他们预定一个月内(大约须一个月后)使动身,你是没有法子赶得上同行了。但他们沿途尚有逗留,你从后面赶上去,就会赶不上第一站(迪化),总可以赶得上第二站(哈密)。不同行当然是狠麻烦的,但在迪化或哈密以东,我总可以托沿途地方官照料你——一我明天入城和哈丁交涉,妥洽把路线日期计算清楚之后,也许由清华发电给监交给哈佛校长,要求把你提前放假。果尔则此信到时,你或者已经动身了。若此信到时还未接有电报,那么或是事情有变动,或是可以等到放暑假才回来还赶得上,总之,你接到这封信时便赶紧预备罢!
我第二封信跟着就要来的(最多三天后),你若能成行——无论提前放假或暑假时来——大约到家只能住一两天使须立刻赶路。我和他们打听清楚,该预备什么东西,一切替你预备备全,你回来除见见我和你娘娘及一二辈,及上一上坟之外,恐怕一点不能耽搁了。我想你一定赞成我所替你决定的计划,而且狠高兴吧!别的话下次再说。
四月廿一日 爹爹
1927年5月5日致孩子们
以下的话专教训忠忠。
三个礼拜前,接忠忠信,商量回国,在我万千心事中又增加一重心事。我有好多天把这问题在我脑里盘旋。因为你要求我秘密,我尊重你的意思,在你二叔、你娘娘跟前也未提起,我回你的信也不由你姊姊那里转。但是关于你终身一件大事情,本来应该和你姊姊、哥哥们商量(因为你姊姊哥哥不同别家,他们都是有程度的人),现在得姊姊信,知道你有一部分秘密已经向姊姊吐露了,所以我就在这公信内把我替你打算的和盘说出,顺便等姊姊、哥哥们都替你筹划一下。
你想自己改造环境,吃苦冒险,这种精神是狠值得夸奖的,我看见你这信非常喜欢。你们谅来都知道,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你看这回西域冒险旅行,我想你三哥加入,不知多少起劲,就这一件事也狠可以证明你爹爹爱你们是如何的爱法了。所以我最初接你的信,倒有六、七分赞成的意思,所费商量者,就只在投奔什么人——详情已见前信,想早已收到——我当时回你信过后,我便立刻找蒋慰堂叫他去商量白崇禧那里,又找林宰平商量李济琛那里。你的秘密我就只告诉这两个人(前天季常来问起这件事,我大吃一惊,连你二叔都不知道,他怎么会知道呢?原来是宰平告诉他,宰平也颇赞成)。现在都还没有回信——因为交通梗塞,通信极慢——-但现在我主张已全变,绝对的反对你回来了。因为三个礼拜前情形不同,对他们还有相当的希望,觉得你到那边阅历一年总是好的。现在呢?对于白、李两人虽依然不绝望_x001F_——假使你现在国内,也许我还相当的主张你去——但觉得老远跑回来一趟,太犯不着了。头一件,现在所谓北伐,已完全停顿,参加他们军队,不外是参加他们火拼,所为何来?第二件,自从党军发展之后,素质一天坏一天,现在迥非前比。白崇禧军队算是极好的,到上海后纪律已大坏,人人都说远不如孙传芳军哩。跑进去不会有什么好东西学得来。第三件,他们正火拼得起劲——李济琛在粤,一天内杀左派二千人,两湖那边杀右派也是一样的起劲——人人都有自危之心,你们跑进去立刻便卷搀在这种危险游涡中。危险固然不必避,但须有目的才犯得着冒险。现这样不分皂白切葱一般杀人,死了真报不出帐来。冒险总不是这种冒法。这是我近来对于你的行止变更主张的理由,也许你自己亦已经变更了。我知道你当初的计划,是几经考虑才定的,并不是一时的冲动。但因为你在远,不知事实,当时几视党人为神圣,想参加进去,最少也认为自己历练事情的唯一机会。这也难怪。北京的智识阶级,从教授到学生,纷纷南下者,几个月以前不知若干百千人;但他们大多数都极狼狈,极失望而归了。你若现成在中国,倒不妨去试一试(他们也一定有人欢迎你),长点眼识,但老远跑回来,在极懊丧极狼狈中白费一年光阴却太不值了。
至于你那种改造环境的计划,我始终是极端赞成的,早晚总要实行三几年,但不争在这一时。你说“照这样舒服几年下去,便会把人格送掉”,这是没出息的话!一个人若是在舒服的环境中会消磨志气,那么在困苦懊丧的环境中也一定会消磨志气。你看你爹爹困苦日子也过过多少,舒服日子也经过多少,老是那样子,到底志气消磨了没有?——也许你们有时会感觉爹爹是怠情了(我自己常常有这种警惧),不过你再转眼一看,一定会仍旧看清楚不是这样——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我又狠相信我的孩子们,个个都会受我这种遗传和教训,不会因为环境的困苦或舒服而堕落的。你若有这种自信力,使“随遇而安”的做。现在所该做的工作,将来绝不怕没有地方没有机会去磨练,你放心罢。
你明年能进西点便进去,不能也没有什么可模恼,进南部的“打人学校”也可,到日本也可,回来入黄埔也可(假使那时还有黄埔),我总尽力替你设法。就是明年不行,把政治经济学学得可以自信回来,再入那个军队当排长,乃至当兵,我都赞成。但现在殊不必牺牲光阴,太勉强去干。所以无论宰平们回信如何,我都替你取消前议了。你试和姊姊、哥哥们切实商量,只怕也和我同一见解。

前言/序言

绝代潮男梁启超

情感出轨?购买股票?投资房产?环球旅游?新疆探险?……
是的,你没看错!不要怀疑!如同每一位凡人一样,潮男梁启超通过家书跟妻儿们畅谈的,不仅仅有谆谆教诲、淳淳关爱,还有他如何玩转那个时代的新事物、高科技;不仅仅是指点江山、纵论时事,也有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人生;不仅仅有激昂、热血、希望和欢乐,也有失败、愤怒、绝望和狼狈。本书旨在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多面、立体和丰富的梁启超。
而梁启超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和百年伟人,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虽然遭遇炽热真诚的婚外爱情,却能最终理智战胜情感;虽然也买股票、置房产,却恪守儒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仁者以财发身”的原则;虽然多次游历世界各大洲,却将爱国、维新、救亡永存心底,并始终心向祖国。
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一个思想大解放、社会大变革时期。来自西方的各种廉价商品、科学技术、社会制度、思想文化,随着坚船利炮纷纷涌入国内。在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滚滚潮流之下,必然会诞生一批英雄人物。而本书作者梁启超,就是这个时代下最优秀最杰出的弄潮儿。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梁启超逃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流亡生活,直到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才得以回国。归国后的梁启超,携带巨大的声望积001极组建政党,四处演讲,宣扬他的政治主张。然而,热情单纯的学者最终发现,不管如何辗转腾挪,终究难敌虚言救国的政客,手段繁多也跳不出各大军阀势力的泥潭。从 1918年开始,梁启超逐渐淡出政坛,转而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工作。1919年,梁启超游欧,亲历了西方社会的弊病丛生,回国后即宣扬西方文明破产,转而大力提倡传统文化。在梁启超不辞辛劳,专心教育和著述之时,其健康出现问题,后来被协和医院误诊,错摘掉功能正常的右肾。之后,他的健康便每况愈下,于 1929年 1月 1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五十七岁。

梁启超被公认为清末以来最优秀的学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是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他在报纸上与对手的论战中,发明了一种介乎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新文体(报章体),使得知识阶层和普通百姓都乐于接受。他在史学、文学、目录学、图书馆学等方面成就斐然。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涉及领域则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哲学、宗教、法学、金融学、新闻学等。其著作被编为《饮冰室合集》。
此次出版的这本家书,以当下流行的数种家书为参照而成。收录从 1898年流亡日本时开始,至 1928年底病危截止,梁启超三十年中写给妻子和孩子的392封书信(若干时间、收件人相同者,作了合并处理)。信中的人名、字号、官职、地名(尤其是国外的)等,不以今天标准改正,保持了原貌。书中个别字词的用法,也保持了原貌。本书最后附上梁启超简谱,此谱参照了丁文江编《梁启超年谱长篇》。鉴于时间,抑或存在疏漏之处;且任公家书繁多,本书收录尽量求全,但不敢妄称全本,敬请读者谅解。


任公与他的家人们
缘 起
家书者,予家人之书也。任公的家书,不唯有给子女的,也有给他结发妻子的。编者认为,完整的家书,就应该是这样子。
任公生于封建时代,成长于洋务运动时期,从引领维新运动开始,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开明专制、立宪、革命等时期,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从 1898年流亡日本开始给妻子写家书,至 1928年底病危为止,横跨两个世纪三十年。这些经历都一一体现在家书里,相当直观:在任公“善变”的政治主张之下,梁家的优良家风未曾变化;在任公多变思想之下,其“爱国”的核心从未变化。于家而言,任公传承并受益于祖辈的言传身教,并将之发扬光大;于国而言,任公的家书也成为上接传统时代的曾国藩家书,下启当代的傅雷家书的转折时代的典范之作!
先祖与父母
梁氏的先祖在中原,因明末战乱南逃,遂定居于广东省新会县茶坑村,世代以耕田为业。而对任公的成长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有三个人:祖父梁维清、父亲梁宝瑛、母亲赵氏。
任公的祖父梁维清,号镜泉,是梁家第一位通过边耕边读而获得“秀才”的人,梁家也因此得以跻身乡绅阶层。尽管如此,梁家依然与财富、地位无关,梁维清既无学术专长,也无著述流传,依然是“寒士”一名。然而,梁维清却秉承“以宋明儒义理名节之教贻后昆”的传统,忠实践行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积极培养后代。任公很小的时候就跟祖父梁维清一起生活,四岁起居家就读。一方面,祖父用《四子书》《诗经》作为启蒙,其间蕴含了很多传统文史知识;另一方面,梁维清也非常注意言传身教——经常讲述“亡宋、亡明国难之事”和历朝历代003
的爱国故事,这种带有爱国情感和思想倾向的教育,对任公产生了重要影响。
任公的父亲梁宝瑛,字莲涧,是梁维清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寿命最长的一个。梁宝瑛自幼在梁维清的教导下读书,却未曾考得功名。在乡间教书耕地的同时,侍奉年老的父亲。梁宝瑛谨守梁家家风,既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内圣),又不忘记社会责任,尽力为乡邻办事(外王)。他一辈子没有任何嗜好,且生活十分俭朴。父亲的君子之风得到了乡民的普遍认可,得以用儒家伦理参与乡政,在制止械斗、禁赌、清盗等方面取得良好成绩。对年幼的任公而言,没有比这更好的家风教育了。
任公的母亲赵氏,是最早教他识字的人。母亲对于任公的教育与其祖父、父亲不同,更多地体现在日常小事上。任公曾有文《我之为童子时》,就是专门回忆母亲对他儿时的教育。
婚 恋
任公的情感生活中,主要有李蕙仙、王桂荃、何蕙珍三位女性。
李蕙仙(1869—1924),任公的原配妻子,第一任夫人。1889年(光绪十五年),任公年方十七岁,这一年的广东乡试,任公中举,榜列八名。主考官李端棻是维新派人士,因爱其年少才高,径自做主将堂妹李蕙仙许配给他。李蕙仙比任公长四岁,二人于 1891年在北京完婚,次年夏天双双南归故里。
李蕙仙出身官宦世家,实为大家闺秀,书香门第,且一直在北京生活。而梁家世代务农,家境并不宽裕,但李蕙仙并没有因此心生嫌弃。南归广东后,李蕙仙极尽孝道,日夜操劳,深得梁家喜爱,在乡里也博得了贤妻良母的美名。“百日维新”失败后,任公只身亡命东瀛,慈禧严令两广总督捉拿其家人,梁家避居澳门,李蕙仙成了整个梁家的支柱。不仅在生活中,李蕙仙在事业上也给予任公极大的支持。也因此,任公与李蕙仙一直相濡以沫,感情极深。1924年(民

国十三年),李蕙仙因病而逝。任公写下了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梁夫人文》,文曰:我德有阙,君实匡之;我生多难,君扶将之;我有疑事,君榷君商;我有赏心,君写君藏;我有幽忧,君噢使康;我劳于外,君煦使忘;我唱君和,我揄君扬;今我失君,只影彷徨。王桂荃(1883—1968),第一夫人李蕙仙结婚时带来的两名丫鬟之一,叫王来喜,即王桂荃。王桂荃因勤劳、聪明赢得梁氏夫妇的信任,家中事务甚至财004 政都由她掌管。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成为任公的侧室。任公在家书中多以

“王姑娘”“王姨”称呼之。梁家所有的孩子称李蕙仙为妈,称王桂荃为娘。在李蕙仙去世后,王桂荃便一人承担起照顾任公与教育孩子们的工作。1968年,八十五岁的王桂荃在“文革”中与孩子们分离,随后与世长辞。“文革”后,梁家的子女们在任公与李蕙仙的合葬墓旁种下了一棵母亲树,纪念这位培育了数名栋梁之材的平凡母亲。
何蕙珍(1879—?),出生于美国,其父是当地知名侨商。何蕙珍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十六岁便任学校教师。1899年,任公赴檀香山开展宣传工作,钦慕已久的何蕙珍担任他的翻译,并由此开始了一段“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爱情故事。任公对此段恋情不敢隐瞒,在致李蕙仙的家书里曾详细提及。后来,还作诗二十首以示纪念,其中就有“识荆说项寻常事,第一知己总让卿”这样的诗句,他把何蕙珍誉为“第一知己”。
子 女
任公与两位夫人共育有十个子女。除了第十个孩子于 1926年 9月出生,1927年 3月夭折外,前面九位均成人成材,并成为各领域的专家。
老大梁思顺(长女,1893—1966,李夫人出),字令娴,诗词研究专家,生于广东新会,梁启超最爱的宝贝,家书中时称娴儿。自幼便接受任公的教育与熏陶,爱好诗词与音乐。她曾长期担任任公的助手,在生活中也替父亲履行照顾和教育弟妹的责任。丈夫周希哲(外交官)1938年逝世后,梁思顺先后拒绝了日伪、国民党的拉拢,独自抚养四个子女成人。梁思顺著有《艺蘅馆词选》五卷,是研究任公思想的重要资料。
老二梁思成(长子,1901—1972,李夫人出),我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清华大学,1924年留学美国,学习建筑。梁思成与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爱恋与结合,是 20世纪中国最经典的爱情故事。梁思成夫妇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工作;同时也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20世纪 50年代关于北京古城的规划与保护之争,较之于今天北京城严重的城市病,则再次彰显了大师的长久而惊人的预见性。
老三梁思永(次子,1904—1954,王夫人出),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与梁思成同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1950年,其时尚未设立院士)。梁思永生于澳门,小名永儿,1923年留学美国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梁思永是第一位走出国门, 005
系统接受了西方考古学正规训练的学者,1939年发表的关于龙山文化考古研究

的论文,迄今仍具有开创性意义。
老四梁思忠(三子,1907—1932,王夫人出),军官,生于日本,小名忠忠。1926年留学美国,先后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梁思忠富有政治热情,20世纪 30年代初毕业后回国并加入国民革命军,很快就因杰出才干升任炮兵上校。1932年因患腹膜炎去世,年仅 25岁。
老五梁思庄(次女,1908—1986,李夫人出),著名图书馆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精通英、法、德、俄等多门语言,被公认为我国图书馆西文编目方面首屈一指的专家;生于日本神户,家书中常称之为“小宝贝庄庄”。她 1925年随大姐梁思顺前往加拿大读书,分别获麦吉尔大学文学学士和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学士。
老六梁思达(四子,1912—2001,王夫人出),著名经济学家,生于日本,小名达达,193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1937年取得该校硕士学位。梁思达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曾参编《中国近代经济史》,主编《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
老七梁思懿(三女,1914—1988,王夫人出),著名社会活动家,生于北京,家书中常称之为“司马懿”,1933年考入燕京大学,1935年投身学生运动,1941年随夫留学美国。1949年以后,她长期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工作。
老八梁思宁(四女,1916—2006,王夫人出),生于上海,早年曾就读于南开大学,在三姐梁思懿的影响下,1940年投奔新四军,主要从事宣传工作,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陈毅元帅曾对梁思成说:“当年我手下有两个特殊的兵,一个是梁启超的女儿,一个是章太炎的儿子。”陈毅元帅所说的“梁启超的女儿”即梁思宁。
老九梁思礼(五子,1924—2016,王夫人出),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生于北京,任公最宠爱的小儿子,小名老白鼻(old baby谐音)。1941年,梁思礼随三姐梁思懿赴美留学,攻读无线电与自动控制专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随钱学森,加入导弹、火箭的研发工作,在该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用户评价

评分

头天下单的,第二天基本上就能到,方便使用,时效性点赞!!!!!!!

评分

梁启超自己啊九个子女个个优秀,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教育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梁启超如此忙碌的一个人,却丝毫没有因此而忽略对每一个孩子的关心,反观现在很多家庭,父亲角色的缺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扪心自问,你们努力工作真的是为了你的家庭?如果没有这个家庭,你就不会像现在如此的忙碌了?

评分

值得借鉴,非常好,速度快,书很新,包装牢。

评分

大爱大爱。值得拥有。感谢京东,希望多搞活动,让更多人读更多好书。

评分

书不错,是真品,值得推荐,活动力度也很大

评分

做活动时买的,很便宜,至今仍记得梁先生的少年中国说

评分

图书已收到,书本质量好,内容也精彩,送货也比较及时,赞

评分

印刷质量还可以,送货快,plus会员

评分

物美价廉,包装仔细,一如既往的物流迅速。这是一次愉快的购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