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实用的家教书!适合(非)家长及已(未)婚人士阅读!
梁启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家书作为其著述中极为特殊的重要一环,别具价值。任公的家书不仅仅只是对子女的关爱与教育,更是把他深沉的爱国情怀、深厚的学术素养、崇高的人生境界、开阔的眼界及全球视野巧妙的融进了家书,显示了高超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所以说,这本书不只是家教书,更是一本励志书、文学书、史书、人生哲学书!
◆超经典的励志书!一介布衣梁启超的朋友圈里有哪些超强牛人?
任公的小伙伴们,政界的有袁世凯、黎元洪、孙中山、黄兴、熊希龄等。军界的有陆荣廷、唐继尧、李烈钧,李宗仁、白崇禧等。学界大咖有章太炎、王国维,泰戈尔、罗素等。师友们有康有为、谭嗣同、严复、陈宝箴、黄遵宪等。学生则有唐才常、蔡锷、蒋百里、张君劢、胡适、徐志摩……晚年,骂遍蒋介石、张作霖、孙传芳等地方军阀……任公出生于耕读之家,他如何从一介布衣,得以跻身一代风云人物,拥有这么多牛掰的小伙伴?任公的成长故事,就是一个超级经典的励志故事!
◆超亲切的文学书!看任公如何成为影响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人生标杆!
毛泽东每当在《新民丛报》上看到梁启超的文章,都要反复地阅读。1917年,周恩来在南开听了梁启超的演讲,感到“言若金石,入人脑海”;并抄录梁诗“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自励,手稿至今还存于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郭沫若曾说:“在他那新兴气锐的言论之前,差不多所有的旧思想、旧风气都好像狂风中的败叶,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
◆超靠谱的历史书!结合家书内容和当时的历史环境,特别增补近万字《梁任公简编年谱》。
任公本人亲身参与和推动了维新变法、宪政改革、护国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无一不详尽体现在家书中。他还在家书藏否人物,点评时事,他的个人史,就等于半部中国近代史。同时,为便于读者阅读,编者结合任公自身之成长经历,自编《梁任公简编年谱》,将家书里提及的人事和当时国内外之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结合起来,包括受任公的影响成长的伟人之出生年代,均稍稍留意和标注,以资读者参考!
本书收录了梁启超从1898年流亡日本时开始,至1928年底病危,三十年中写给妻子和孩子的392封书信(若干日期、收件人相同者,作了合并处理)。
如同每一个平凡人一样,潮男梁启超通过家书跟妻儿们畅谈的,不仅仅有淳淳关爱、谆谆教诲,我们还能看到他如何玩转那个时代的新事物、高科技;不仅仅只是指点江山、纵论时事,也有家长里短、茶米油盐的酱醋人生;不仅仅有激昂、热血、希望和欢乐,也有失败、愤怒、绝望和狼狈。
在信中,谈及的话题有购买股票、房产投资、情感出轨、环球旅游、新疆探险等,即便到今天,不少人都未曾尝试这些事物,因而倍觉新潮。另外,本书收入信件数量也尽量求全,旨在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多维、立体和丰富的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被公认为是清末以来zui优秀的学者和式人物。
1890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在万木草堂学习,成为其一生之转折。1895年,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公车上书”,宣传维新思想,从而名重天下,始有“康梁”并称。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后逃往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流亡生活。1912年回国后,梁启超先后跟袁世凯和段祺瑞合作,最终发现自己难敌虚言救国的政客和手段繁多的军阀。1918年开始,梁启超逐渐淡出政坛,重心转入文教和学术研究工作。1919年,梁启超游欧,亲历了弊病丛生的西方社会,回国后即宣扬西方文明破产,转而大力提倡传统文化。在梁启超不辞辛劳,专心著述之时,其身体健康每况愈下,zui终于1929年1月1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五十七岁。
梁启超一生勤奋,在近三十六年里,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哲学、宗教、法学、金融、新闻等领域。其著作被编为《饮冰室合集》。
他……立论锋利,条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加上他的文章一反、桐城、之弊,清新平易,传诵一时。他是当时zui有号召力的政论家。
——毛泽东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
——黄遵宪
梁任公之后嗣,人品学问,皆中国之一流,国际知名。
——傅斯年
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
——萧公权
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有力的代言者,他的功绩实不在章太炎辈之下。
——郭沫若
文体的改革,是梁启超zui伟大的功绩,杂以俚语的新文体(报章体),才使得国民阅读的程度一日千里。
——
任公妙才,下笔不能自休,其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
——严复
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
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岂能成功如此之速耶!(指辛亥革命)。
——胡适
父亲……伟大的人格,博大坦诚的心胸,趣味主义和乐观精神,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梁思礼
绝代潮男梁启超
一
情感出轨?购买股票?投资房产?环球旅游?新疆探险?……
是的,你没看错!不要怀疑!如同每一位凡人一样,潮男梁启超通过家书跟妻儿们畅谈的,不仅仅有谆谆教诲、淳淳关爱,还有他如何玩转那个时代的新事物、高科技;不仅仅是指点江山、纵论时事,也有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人生;不仅仅有激昂、热血、希望和欢乐,也有失败、愤怒、绝望和狼狈。本书旨在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多面、立体和丰富的梁启超。
而梁启超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和百年伟人,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虽然遭遇炽热真诚的婚外爱情,却能最终理智战胜情感;虽然也买股票、置房产,却恪守儒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仁者以财发身”的原则;虽然多次游历世界各大洲,却将爱国、维新、救亡永存心底,并始终心向祖国。
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一个思想大解放、社会大变革时期。来自西方的各种廉价商品、科学技术、社会制度、思想文化,随着坚船利炮纷纷涌入国内。在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滚滚潮流之下,必然会诞生一批英雄人物。而本书作者梁启超,就是这个时代下最优秀最杰出的弄潮儿。
二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梁启超逃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流亡生活,直到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才得以回国。归国后的梁启超,携带巨大的声望积001极组建政党,四处演讲,宣扬他的政治主张。然而,热情单纯的学者最终发现,不管如何辗转腾挪,终究难敌虚言救国的政客,手段繁多也跳不出各大军阀势力的泥潭。从 1918年开始,梁启超逐渐淡出政坛,转而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工作。1919年,梁启超游欧,亲历了西方社会的弊病丛生,回国后即宣扬西方文明破产,转而大力提倡传统文化。在梁启超不辞辛劳,专心教育和著述之时,其健康出现问题,后来被协和医院误诊,错摘掉功能正常的右肾。之后,他的健康便每况愈下,于 1929年 1月 1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五十七岁。
三
梁启超被公认为清末以来最优秀的学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是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他在报纸上与对手的论战中,发明了一种介乎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新文体(报章体),使得知识阶层和普通百姓都乐于接受。他在史学、文学、目录学、图书馆学等方面成就斐然。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涉及领域则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哲学、宗教、法学、金融学、新闻学等。其著作被编为《饮冰室合集》。
此次出版的这本家书,以当下流行的数种家书为参照而成。收录从 1898年流亡日本时开始,至 1928年底病危截止,梁启超三十年中写给妻子和孩子的392封书信(若干时间、收件人相同者,作了合并处理)。信中的人名、字号、官职、地名(尤其是国外的)等,不以今天标准改正,保持了原貌。书中个别字词的用法,也保持了原貌。本书最后附上梁启超简谱,此谱参照了丁文江编《梁启超年谱长篇》。鉴于时间,抑或存在疏漏之处;且任公家书繁多,本书收录尽量求全,但不敢妄称全本,敬请读者谅解。
任公与他的家人们
缘 起
家书者,予家人之书也。任公的家书,不唯有给子女的,也有给他结发妻子的。编者认为,完整的家书,就应该是这样子。
任公生于封建时代,成长于洋务运动时期,从引领维新运动开始,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开明专制、立宪、革命等时期,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从 1898年流亡日本开始给妻子写家书,至 1928年底病危为止,横跨两个世纪三十年。这些经历都一一体现在家书里,相当直观:在任公“善变”的政治主张之下,梁家的优良家风未曾变化;在任公多变思想之下,其“爱国”的核心从未变化。于家而言,任公传承并受益于祖辈的言传身教,并将之发扬光大;于国而言,任公的家书也成为上接传统时代的曾国藩家书,下启当代的傅雷家书的转折时代的典范之作!
先祖与父母
梁氏的先祖在中原,因明末战乱南逃,遂定居于广东省新会县茶坑村,世代以耕田为业。而对任公的成长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有三个人:祖父梁维清、父亲梁宝瑛、母亲赵氏。
任公的祖父梁维清,号镜泉,是梁家第一位通过边耕边读而获得“秀才”的人,梁家也因此得以跻身乡绅阶层。尽管如此,梁家依然与财富、地位无关,梁维清既无学术专长,也无著述流传,依然是“寒士”一名。然而,梁维清却秉承“以宋明儒义理名节之教贻后昆”的传统,忠实践行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积极培养后代。任公很小的时候就跟祖父梁维清一起生活,四岁起居家就读。一方面,祖父用《四子书》《诗经》作为启蒙,其间蕴含了很多传统文史知识;另一方面,梁维清也非常注意言传身教——经常讲述“亡宋、亡明国难之事”和历朝历代003
的爱国故事,这种带有爱国情感和思想倾向的教育,对任公产生了重要影响。
任公的父亲梁宝瑛,字莲涧,是梁维清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寿命最长的一个。梁宝瑛自幼在梁维清的教导下读书,却未曾考得功名。在乡间教书耕地的同时,侍奉年老的父亲。梁宝瑛谨守梁家家风,既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内圣),又不忘记社会责任,尽力为乡邻办事(外王)。他一辈子没有任何嗜好,且生活十分俭朴。父亲的君子之风得到了乡民的普遍认可,得以用儒家伦理参与乡政,在制止械斗、禁赌、清盗等方面取得良好成绩。对年幼的任公而言,没有比这更好的家风教育了。
任公的母亲赵氏,是最早教他识字的人。母亲对于任公的教育与其祖父、父亲不同,更多地体现在日常小事上。任公曾有文《我之为童子时》,就是专门回忆母亲对他儿时的教育。
婚 恋
任公的情感生活中,主要有李蕙仙、王桂荃、何蕙珍三位女性。
李蕙仙(1869—1924),任公的原配妻子,第一任夫人。1889年(光绪十五年),任公年方十七岁,这一年的广东乡试,任公中举,榜列八名。主考官李端棻是维新派人士,因爱其年少才高,径自做主将堂妹李蕙仙许配给他。李蕙仙比任公长四岁,二人于 1891年在北京完婚,次年夏天双双南归故里。
李蕙仙出身官宦世家,实为大家闺秀,书香门第,且一直在北京生活。而梁家世代务农,家境并不宽裕,但李蕙仙并没有因此心生嫌弃。南归广东后,李蕙仙极尽孝道,日夜操劳,深得梁家喜爱,在乡里也博得了贤妻良母的美名。“百日维新”失败后,任公只身亡命东瀛,慈禧严令两广总督捉拿其家人,梁家避居澳门,李蕙仙成了整个梁家的支柱。不仅在生活中,李蕙仙在事业上也给予任公极大的支持。也因此,任公与李蕙仙一直相濡以沫,感情极深。1924年(民
国十三年),李蕙仙因病而逝。任公写下了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梁夫人文》,文曰:我德有阙,君实匡之;我生多难,君扶将之;我有疑事,君榷君商;我有赏心,君写君藏;我有幽忧,君噢使康;我劳于外,君煦使忘;我唱君和,我揄君扬;今我失君,只影彷徨。王桂荃(1883—1968),第一夫人李蕙仙结婚时带来的两名丫鬟之一,叫王来喜,即王桂荃。王桂荃因勤劳、聪明赢得梁氏夫妇的信任,家中事务甚至财004 政都由她掌管。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成为任公的侧室。任公在家书中多以
“王姑娘”“王姨”称呼之。梁家所有的孩子称李蕙仙为妈,称王桂荃为娘。在李蕙仙去世后,王桂荃便一人承担起照顾任公与教育孩子们的工作。1968年,八十五岁的王桂荃在“文革”中与孩子们分离,随后与世长辞。“文革”后,梁家的子女们在任公与李蕙仙的合葬墓旁种下了一棵母亲树,纪念这位培育了数名栋梁之材的平凡母亲。
何蕙珍(1879—?),出生于美国,其父是当地知名侨商。何蕙珍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十六岁便任学校教师。1899年,任公赴檀香山开展宣传工作,钦慕已久的何蕙珍担任他的翻译,并由此开始了一段“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爱情故事。任公对此段恋情不敢隐瞒,在致李蕙仙的家书里曾详细提及。后来,还作诗二十首以示纪念,其中就有“识荆说项寻常事,第一知己总让卿”这样的诗句,他把何蕙珍誉为“第一知己”。
子 女
任公与两位夫人共育有十个子女。除了第十个孩子于 1926年 9月出生,1927年 3月夭折外,前面九位均成人成材,并成为各领域的专家。
老大梁思顺(长女,1893—1966,李夫人出),字令娴,诗词研究专家,生于广东新会,梁启超最爱的宝贝,家书中时称娴儿。自幼便接受任公的教育与熏陶,爱好诗词与音乐。她曾长期担任任公的助手,在生活中也替父亲履行照顾和教育弟妹的责任。丈夫周希哲(外交官)1938年逝世后,梁思顺先后拒绝了日伪、国民党的拉拢,独自抚养四个子女成人。梁思顺著有《艺蘅馆词选》五卷,是研究任公思想的重要资料。
老二梁思成(长子,1901—1972,李夫人出),我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清华大学,1924年留学美国,学习建筑。梁思成与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爱恋与结合,是 20世纪中国最经典的爱情故事。梁思成夫妇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工作;同时也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20世纪 50年代关于北京古城的规划与保护之争,较之于今天北京城严重的城市病,则再次彰显了大师的长久而惊人的预见性。
老三梁思永(次子,1904—1954,王夫人出),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与梁思成同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1950年,其时尚未设立院士)。梁思永生于澳门,小名永儿,1923年留学美国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梁思永是第一位走出国门, 005
系统接受了西方考古学正规训练的学者,1939年发表的关于龙山文化考古研究
的论文,迄今仍具有开创性意义。
老四梁思忠(三子,1907—1932,王夫人出),军官,生于日本,小名忠忠。1926年留学美国,先后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梁思忠富有政治热情,20世纪 30年代初毕业后回国并加入国民革命军,很快就因杰出才干升任炮兵上校。1932年因患腹膜炎去世,年仅 25岁。
老五梁思庄(次女,1908—1986,李夫人出),著名图书馆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精通英、法、德、俄等多门语言,被公认为我国图书馆西文编目方面首屈一指的专家;生于日本神户,家书中常称之为“小宝贝庄庄”。她 1925年随大姐梁思顺前往加拿大读书,分别获麦吉尔大学文学学士和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学士。
老六梁思达(四子,1912—2001,王夫人出),著名经济学家,生于日本,小名达达,193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1937年取得该校硕士学位。梁思达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曾参编《中国近代经济史》,主编《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
老七梁思懿(三女,1914—1988,王夫人出),著名社会活动家,生于北京,家书中常称之为“司马懿”,1933年考入燕京大学,1935年投身学生运动,1941年随夫留学美国。1949年以后,她长期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工作。
老八梁思宁(四女,1916—2006,王夫人出),生于上海,早年曾就读于南开大学,在三姐梁思懿的影响下,1940年投奔新四军,主要从事宣传工作,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陈毅元帅曾对梁思成说:“当年我手下有两个特殊的兵,一个是梁启超的女儿,一个是章太炎的儿子。”陈毅元帅所说的“梁启超的女儿”即梁思宁。
老九梁思礼(五子,1924—2016,王夫人出),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生于北京,任公最宠爱的小儿子,小名老白鼻(old baby谐音)。1941年,梁思礼随三姐梁思懿赴美留学,攻读无线电与自动控制专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随钱学森,加入导弹、火箭的研发工作,在该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头天下单的,第二天基本上就能到,方便使用,时效性点赞!!!!!!!
评分梁启超自己啊九个子女个个优秀,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教育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梁启超如此忙碌的一个人,却丝毫没有因此而忽略对每一个孩子的关心,反观现在很多家庭,父亲角色的缺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扪心自问,你们努力工作真的是为了你的家庭?如果没有这个家庭,你就不会像现在如此的忙碌了?
评分值得借鉴,非常好,速度快,书很新,包装牢。
评分大爱大爱。值得拥有。感谢京东,希望多搞活动,让更多人读更多好书。
评分书不错,是真品,值得推荐,活动力度也很大
评分做活动时买的,很便宜,至今仍记得梁先生的少年中国说
评分图书已收到,书本质量好,内容也精彩,送货也比较及时,赞
评分印刷质量还可以,送货快,plus会员
评分物美价廉,包装仔细,一如既往的物流迅速。这是一次愉快的购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