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5
理学丛书:四书讲义/套装全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吕留良(1629—1683)是清初著名的理学家、出版家、诗人。字庄生,又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斋老人、南阳布衣,浙江省崇德县(今桐乡市)人。一生从事朱子理学的研究与传播,然与当时其他讲理学者不同,不以语录、讲章行世,而以时文评选著称。
明清之际推尊朱学的学者极多,吕留良认为只有朱子之学才是孔孟正学,不合朱子者都是异学,都需要辟之,除了王学,还有佛学,以及陈亮之类的事功之学。吕氏的理学思想与学术观点,大都保存在其文集(书信、序跋等)与时文评点中。其时文评语,后经其弟子汇辑成《四书讲义》出版;而文集后虽有刻本,但也大都不全。作为易代之际的理学家,吕氏多关注出处、辞受、君臣、朋友之道,重节义、反功利,此即朱子理学之精髓,更是孔孟儒家之真谛,戴名世《九科大题文序》说:“吾读吕氏之书,而叹其维挽风气,力砥狂澜,其功有不可没也。……而二十馀年以来,家诵程朱之书,人知伪体之辨,实自吕氏倡之。” 可见吕氏著作之风行海内,且起到了推尊朱学,维挽士风的作用。所以说,吕留良的著作,对清初朱子学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乾隆一朝,曾将吕留良的著作全面禁毁,以致流传极稀。所以对吕留良著作的整理,就显得极为重要。不仅有助于推动吕留良研究的全面深入展开,对清初理学的研究、中国学术思想史的研究都极有裨益。
本次整理,以康熙二十五年吕氏天盖楼刻本为底本进行点校,并将讲义内容与朱子《四书章句集注》逐条对应,不仅有助于阅读,而且也便于对比考察吕留良朱学诠释的成就。
吕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又名光轮,一作光纶,字庄生,一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暮年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顺治十年应试为诸生,后隐居不出。康熙间拒应满清的鸿博之征,后削发为僧。死后,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尸,子孙及门人等或戮尸,或斩首,或流徙为奴,罹难之酷烈,为清代文字狱之首。吕留良著述多毁,今有俞国林汇集为《吕留良全集》十册行世。
俞国林,浙江省桐乡市大麻镇人。2001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中华书局文学编辑室主任。曾主持国家新闻广电出版总局指导的《学术著作出版规范》之“古籍整理出版规范”的制定,成为新闻出版的行业标准(CY/T 124-2015)。先后荣获“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十佳编辑”、“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首届“北洋传媒 中国好编辑”学术类第二名,“《新京报》2015年度致敬编辑”等称号。《光明日报》2016年2月23日第9版以《如何做一位学者型编辑》为题,做专题报道。编撰有《天盖遗民:吕留良传》、《吕留良诗笺释》(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吕留良全集》(大清史文献丛刊项目)、《顾颉刚旧藏签名本图录》等。
戴名世:吾读吕氏之书,而叹其维挽风气,力砥狂澜,其功有不可没也。……而二十馀年以来,家诵程朱之书,人知伪体之辨,实自吕氏倡之。
阮 元:凡阐发奥义,飜驳常说,实能于圣贤心事,曲曲传达。所有胸中疑团,豁然开悟。阅其书,知非积学功深,必不能然。今复得睹其文集,其所著作,皆具大手笔,于世道人心,煞有关系。展诵之下,心为之折。
钱 穆:自朱子卒至是四百馀年,服膺朱子而阐述其学者众矣,而绝未有巨眼深心用思及此者。……晚村良不愧清初讲朱学一大师,于晦庵门墙无玷其光荣。
易代之际朱子学与《四书》学的典范之作
——论吕留良的《四书讲义》
张天杰
吕留良(1629—1683),字用晦,号晚村,浙江桐乡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同时又是著名的理学家、时文评选家、刊行程朱遗书著称的出版家,后三者之前则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其相关成果之一便是《吕晚村先生四书讲义》。
吕留良一生从事朱学,然与当时其他讲理学者不同,不以语录、讲章行世,而以时文评选著称,《四书讲义》便是其时文评选之中发明朱子《四书章句集注》相关义理的精华。
时文,也即八股文、四书文,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di一场,就是以八股文的形式考试学子,且以《四书》中的句子命题,故而对于《四书》以及朱子学是否有着正确的理解,也是科举成败的关键。吕留良两度从事时文评选,并成为与艾南英、陈子龙等齐名的时文评选名家。为什么致力于时文评选?吕留良在意的是通过讲章、时文反对俗学、异学。什么是俗学、异学?吕留良《四书讲义》卷一说:“除却俗学、异学,即是大学之道。俗学者,今之讲章、时文也;异学者,今之阳儒阴释以讲学者是也。”也就是说当时广泛流传的时文、讲章都是俗学,主要由村师所授;晚明以来的讲学先生多半受到阳明心学的影响,将佛、道等异学杂入儒学之中,所讲都是异学。吕留良要用zui易流传的时文评选来重新讲明章句、传注,讲明先儒之精义与古人之实学,以及八股文的文字法度,把被俗学、异学搞得乌烟瘴气的讲章、时文风气端正过来。
吕留良时文评选的著作主要有《天盖楼偶评》、《天盖楼制艺合刻》、《十二科小题观略》、《十二科程墨观略》、《唐荆川先生传稿》、《归振川先生全稿》、《陈大樽先生全稿》、《钱吉士先生全稿》、《黄陶庵先生全稿》、《黄葵阳先生全稿》、《江西五家稿》、《质亡集》等。后来则有吕留良的弟子,将这些时文选本之中的吕氏评语摘出,并以朱子《四书章句集注》的顺序加以重新组合,重要的版本有以下三种:周在延编《天盖楼四书语录》,陈鏦编《吕晚村先生四书讲义》,车鼎丰编《吕子评语正编》。上述三书,流传zui广则是《四书讲义》。
明清之际推尊朱学的学者极多,而吕留良并非简单的“尊朱辟王”,其本意并不在王学,而只在于朱学。吕留良在《复高汇旃书》中说:“今日辟邪,当先正姚江之非,而欲正姚江之非,当真得紫阳之是。《论语》‘富与贵’章,先儒谓必先取舍明而后存养密。今示学者,似当从出处去就、辞受交接处,画定界限,札定脚跟,而后讲致知、主敬工夫,乃足破良知之黠术,穷陆派之狐禅。盖缘德佑以后,天地一变,亘古所未经,先儒不曾讲究到此,时中之义,别须严辨,方好下手入德耳。”吕留良指出,晚明时代的王阳明(姚江)流于佛禅,且多权诈,故而危害比陆九渊更甚,所以要辟邪,当纠正王学之非,而要纠正王学之非则又要先得朱学之是;而朱学之真则是“必先取舍明而后存养密”。在他看来,这一道理朱子等先儒也未曾十分讲究,因为他们未曾经历类似“德佑以后”那种天地亘古未有的变化,而他本人则经历明清鼎革的变化,对于“出处”之中的节义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四书讲义》之中,也多有阐发先讲明出处、辞受而后方可讲明致知、主敬的观念,这方才是吕留良朱学的根本所在。他所认为的朱学的真精神,就在立身行己之道,也即重节义、反功利。《四书讲义》卷三十五说:“近来多讲朱子之学,于立身行己,未必得朱子之真。其忧有甚焉者,开堂说法,未开口时,先已不是,又何论其讲义、语录哉。故今日学人,当于立身行己上,定个根脚。”《四书讲义》卷七中也说:“人必取舍明而后可以言存养。吾见讲学宗师,谈心论性,诃诋古人。至其趋膻营利,丧身失脚,有不可对妻子者,吾不知其所讲者何事也。”吕留良认为空谈心性而自身节义无一可取,或趋于功利而“丧身失脚”。他并不是说讲求存养工夫本身有误,而是说学问也有一个先后之分,也即节义zui为重要,先讲求立身行己,然后才是存养。
再看吕留良所论夷夏之防,其实也就是从节义之道出发的,指出必须讲明节义,反对功利。《四书讲义》卷十七“子贡曰管仲”章:“圣人此章,义旨甚大。君臣之义,域中di一事,人伦之至大。若此节一失,虽有勋业作为,无足以赎其罪者。若谓能救时成功,即可不论君臣之节,则是计功谋利,可不必正谊明道。开此方便法门,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谁不以救时成功为言者,将万世君臣之祸,自圣人此章始矣。看‘微管仲’句,一部春秋大义,尤有大于君臣卑伦,为域中di一事者,故管仲可以不死耳。原是论节义之大小,不是重功名也。”在吕留良看来,夷夏之防固然当守,此本不必多言,然而需要讲明的则是如何守其防,唯有先明节义而已;至于夷夏之防与君臣之义的选择,也就在于节义的大小,而不在于功名的大小。吕留良还说:“此章孔门论出处事功节义之道,甚精甚大,……后世苟且失节之徒,反欲援此以求免,可谓不识死活矣。”也就是说,此章真正需要辨析的就是节义与功名之别,而功名无论大小都要服从于节义,如不重节义而重功名,就会被失节之徒给误用了。再看《四书讲义》所论君臣、封建与井田,也是在辨析节义与功利。如卷六说:“人知父子是天性,不知君臣亦是天性,不是假合。”卷三十七中说:“君臣以义合,合则为君臣,不合则可去,与朋友之伦同道,非父子兄弟比也。不合亦不必到嫌隙疾恶,但志不同,道不行,便可去,去即是君臣之礼,非君臣之变也。”吕留良之所以重新辨析君臣关系,并倡导封建、井田,也就是因为倡导“君子行义之道”。
所以说,经由吕留良重新诠释的朱学,彰显了儒学的节义之道,为人为学当重节义而非功名利禄,以此考量后世之朱学者,亦先问其出处、辞受之际的节义如何。这种朱学,乃是易代之际学术的一种典型,甚至可以这么认为,吕留良的朱学方才是真正结合其时代的朱学,也是真正承继了朱子,乃至孔、孟的儒家真精神。这种思想的特出,与吕留良独特的遗民心态密切相关,所以说对其学术思想当有同情之了解,则必须对其遗民心态之曲折亦当有同情之了解。
吕留良的时文评选以及之后的《四书讲义》,在康熙、雍正乃至曾、吕文案之后,一直有着巨大的影响。如陆陇其所著《松阳讲义》,称引其当世学者唯有吕留良zui多;再如王琰编撰的《四书绎注》,李沛霖、李祯编撰的《四书朱子异同条辨》与张庸德增补的《四书尊注会意解》等,因为大量引用吕留良之评语而遭到清廷的禁毁。到了晚清,文网稍宽,吕留良《四书讲义》等书再度风行了。无论八股时文写作,或是推尊朱子,吕留良的影响都是覆盖有清一代的。
吕留良《四书讲义》晚清以来虽有影印翻刻,然缺少一部点校整理本,则其中朱学精华终究无法为研究学习者广泛阅读。精研吕留良二十年的俞国林兄,慨然力任此事,去年出版的《吕留良全集》,其中收录的《四书讲义》就是的di一个点校本;今年则又将《四书讲义》再度修订,出版单行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单行本与《全集》本在体例上作了改变,将吕氏讲义与朱子《四书章句集注》逐条对应,以便对比考虑吕留良朱学诠释的成就。精心的点校,方便的体例,故而新版《四书讲义》当是三百多年来zui佳的一个版本。
(原载《中华读书报》2017年1月18日)
序……………………………………………………………… 一
整理凡例…………………………………………………… 二一
弁言…………………………………………………………… 一
四书讲义卷一 大学一
经一章……………………………………………………… 一
四书讲义卷二 大学二
传首章至传七章
……
四书讲义卷三 大学三
传八章至传十章
……
四书讲义卷四 论语一
学而篇 凡十六章
……
四书讲义卷五 论语二
为政篇 凡二十四章
……
四书讲义卷六 论语三
八佾篇 凡二十六章
……
四书讲义卷七 论语四
里仁篇 凡二十六章
……
四书讲义卷八 论语五
公冶篇 凡二十七章
……
四书讲义卷九 论语六
雍也篇 凡二十八章
……
四书讲义卷十 论语七
述而篇 凡三十七章
……
四书讲义卷十一 论语八
泰伯篇 凡二十一章
……
四书讲义卷十二 论语九
子罕篇 凡三十章
……
四书讲义卷十三 论语十
乡党篇 凡十七节
……
四书讲义卷十四 论语十一
先进篇 凡二十五章
……
四书讲义卷十五 论语十二
颜渊篇 凡二十四章
……
四书讲义卷十六 论语十三
子路篇 凡三十章
……
四书讲义卷十七 论语十四
宪问篇 凡四十七章
……
四书讲义卷十八 论语十五
卫灵公篇 凡四十一章
……
四书讲义卷十九 论语十六
季氏篇 凡十四章
……
四书讲义卷二十 论语十七
阳货篇 凡二十六章
……
四书讲义卷二十一 论语十八
微子篇 凡十一章
……
四书讲义卷二十二 论语十九
子张篇 凡二十五章
……
四书讲义卷二十三 论语二十
尧曰篇 凡三章
……
四书讲义卷二十四 中庸一
第一章至第十一章
……
四书讲义卷二十五 中庸二
第十二章至第十六章
……
四书讲义卷二十六 中庸三
第十七章至第十九章
……
四书讲义卷二十七 中庸四
第二十章
……
四书讲义卷二十八 中庸五
第二十一章至第二十六章
……
四书讲义卷二十九 中庸六
第二十七章至第三十三章
……
四书讲义卷三十 孟子一
梁惠王上 凡七章
……
四书讲义卷三十一 孟子二
梁惠王下 凡十六章
……
四书讲义卷三十二 孟子三
公孙丑上 凡九章
……
四书讲义卷三十三 孟子四
公孙丑下 凡十四章
……
四书讲义卷三十四 孟子五
滕文公上 凡五章
……
四书讲义卷三十五 孟子六
滕文公下 凡十章
……
四书讲义卷三十六 孟子七
离娄上 凡二十八章
……
四书讲义卷三十七 孟子八
离娄下 凡三十三章
……
四书讲义卷三十八 孟子九
万章上 凡九章
……
四书讲义卷三十九 孟子十
万章下 凡九章
……
四书讲义卷四十 孟子十一
告子上 凡二十章
……
四书讲义卷四十一 孟子十二
告子下 凡十六章
……
四书讲义卷四十二 孟子十三
尽心上 凡四十六章
……
四书讲义卷四十三 孟子十四
尽心下 凡三十八章
……
附録一
……
附録二
……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此章孔门论出处事功节义之道,甚精甚大。子贡以君臣之义言,已到至处,无可置辨,夫子谓义更有大于此者,此春秋之旨,圣贤皆以天道辨断,不是夫子宽恕论人,曲为出脱也。后世苟且失节之徒,反欲援此以求免,可谓不识死活矣。无论若辈,即王魏事功,安得据管仲之例乎!
圣人此章,义旨甚大。君臣之义,域中第一事,人伦之至大,此节一失,虽有勋业作为,无足以赎其罪者。若谓能救时成功,即可不论君臣之节,则是计功谋利,可不必正谊明道,开此方便法门,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谁不以救时成功为言者,将万世君臣之祸,自圣人此章始矣。看「微管仲」句,一部春秋大义,尤有大于君臣之伦,为域中第一事者,故管仲可以不死耳,原是论节义之大小,不是重功名也。惟误看此义,故温公以篡弑之魏当正统,亦谓曹操有救时之功,遂以荀彧比管仲、苏氏又以冯道儗之,此义不明,大乱之道矣。
管仲之功,非犹夫霸佐之功也;齐桓之霸,非犹夫各盟主之霸也。故余谓注中「尊周室」二句,只作一句看,方与白文意合,若将尊王另分在僭窃上说,此功不足赎忘君事雠之义也。然先辈都如此说,亦不止一人之疏。要之此一段道理,先儒不曾经历讲究,固难晓然耳。
圣人论管仲,只许其功,并未尝有一言及于纠白之是非也,故程子曰:「管仲不死,观其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乃知其仁。若无此,则贪生惜死,虽匹夫匹妇之谅亦无也。」朱子曰:「仲之意未必不出于求生,然其时义尚有可生之道,未至于害仁耳。」又曰:「召忽之功无足称,而其死不为过,仲之不死亦未尝害义,而其功有足褒耳,固非予仲之生而贬忽之死也。」此三条最分明。所谓匹夫匹妇之谅,亦以其后之功较之,则此一死直小谅耳,故下个「岂若」字,谓其不死又过于死也,非指当时原不可死,死即匹夫匹妇之谅也。论者于此旨未彻,多欲曲为不死出脱,即程子兄弟之说,愚犹以为多此一节,然其义犹正大;今有云,「为傅从亡,与委贽之臣不同」,又云,「是僖公公家之臣,非公子之臣,故原可不死」,则尤为害理!如此,则王珪、魏徵,高祖尚在,亦君臣未定,高祖改命太宗为太子,即王、魏知有唐而已,又何以有罪律之乎?
前言
四书讲义序
张天杰
吕留良(1629—1683)字庄生,又名光轮,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斋老人、南阳布衣,暮年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崇德县(康熙元年改名石门县,今属桐乡市崇福镇)人。吕留良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同时又是著名的理学家、时文评选家、刊行程朱遗书著称的出版家,后三者则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其相关成果之一便是《吕晚村先生四书讲义》(以下简称《四书讲义》)。此外,吕留良还着有《何求老人残稿》、《吕晚村先生文集》等,今有俞国林兄汇编为《吕留良全集》十册。
一
吕留良的本生祖吕熯,明嘉靖时的江西淮府仪宾、尚南城郡主,后为侍养父母而与郡主一同回籍。本生父吕元学,万历二十八年(1600)举人,后谒选为繁昌知县,兴利除弊,有循吏之称。吕元学育有五子:大良、茂良、愿良、瞿良和留良。其中吕茂良,官刑部郎;吕愿良,官维扬司李。吕元学卒后四月,侧室杨孺人生下吕留良。吕留良诞生之后,其母无力照料,便将他交给三兄愿良夫妇抚育。吕留良三岁时,三嫂又病故,又过继给堂伯父吕元启。不久之后嗣父、嗣母,以及本生母相继过世,故而吕留良的少年时代几乎都是在不间断的服丧之中度过的,不可不谓孤苦凄凉。当时的吕家,还是一个深受明朝恩泽的官宦世家、文化世家,故而少年失怙的吕留良,还是得以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并表现得聪慧超群。
吕留良十六岁时,明亡清兴,不得不面临艰难的出处抉择。起先,吕留良散金结客、毁家纾难,曾与其友孙爽、侄吕宣忠等人参与过太湖义军的抗清斗争,失败之后吕宣忠被杀,吕留良于悲痛之中逃逸他乡。后来,因为害怕仇家陷害,羽翼未丰的吕留良于顺治十年被迫易名应试为诸生。其子吕葆中在《行略》中说:“癸巳始出就试,为邑诸生,每试辄冠军,声誉籍甚。”由此可知吕留良虽不汲汲于功名,却在举业上有着非凡的才能,而后从事时文评选而成名也就不足为怪了。直到康熙五年方才决意摒弃科考,被革去秀才,这在当时也是惊人之举,吕葆中《行略》说:“一郡大骇,亲知莫不奔问旁皇。”此时写有著名的《耦耕诗》表达其隐居不出、终老乡野的志向,其一曰:
谁教失脚下渔矶,心迹年年处处违。雅集图中衣帽改,党人碑里姓名非。苟全始信谈何易,饿死今知事最微。醒便行吟埋亦可,无惭尺布裹头归。
然而清廷却并未轻易放过吕留良,康熙十七年(1678)有博学鸿儒之征,浙江当局首荐吕留良,他誓死拒荐;康熙十九年又有山林隐逸之征,吕留良闻知消息当即吐血满地,无奈只得在病榻之上削去头发,披上袈裟,后隐居于吴兴妙山的风雨庵。
即便如此,生前在节义之间的 理学丛书:四书讲义/套装全3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10
评分10
评分中华书局出版的这套理学丛书非常好,四书乃学习中国文化入门之读物,也是必读之书目
评分一整套很好的书
评分非常不错的一套书,包装很好,活动购入,值得收藏。
评分包装运输印刷快递都满意
评分书是原版,印刷好装订好,满减加券很便宜,值得阅读和收藏,快递及时迅速,服务态度也很好。
评分京东物流!中华书局!挺好
评分中华书局出品,值得信赖。
理学丛书:四书讲义/套装全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