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奧裏翁 龔祥瑞自傳

盲人奧裏翁 龔祥瑞自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龔祥瑞 著
圖書標籤:
  • 自傳
  • 盲人
  • 勵誌
  • 龔祥瑞
  • 殘疾人
  • 生命感悟
  • 堅韌
  • 成長
  • 正能量
  • 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186442
版次:1
商品編碼:1204450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8
字數:431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盲人奧裏翁:龔祥瑞自傳》是已故的北京大學著名憲法學傢龔祥瑞先生的親筆自傳,龔先生在法學界享有盛名,培養瞭很多傑齣人物,北京大學著名行政法學傢薑明安、香港中文大學著名學者王紹光等也曾是他的親傳弟子,羅豪纔先生也曾與他共事多年。
  《盲人奧裏翁:龔祥瑞自傳》是龔祥瑞先生在82歲開始以3年時間親筆寫就的,完成之後不久就過世瞭。這部手稿經曆瞭15年纔首度齣版。很多學者知道有這部手稿的存在,但都不曾親讀。今年是龔祥瑞先生誕辰100周年,特以此書的齣版來紀念這位中國現代法學的先驅者。
  這本自傳生動再現瞭辛亥革命以來中國法、政、學界的風雲變幻和龔祥瑞先生波瀾壯闊的人生體驗。龔祥瑞先生生於1911年辛亥革命之年,青年時候留學英法,歸國後曆經國共兩個時期的風雲變幻,長期在政、學兩界奮鬥,在民國時期,龔祥瑞曾受蔣經國的器重,主持青年乾部的培訓,新中國建立後,龔祥瑞也經曆過“漏網右派”勞動改造之苦,但一直潛心於學,翻譯著作,傳播思想,培養學生。
  《盲人奧裏翁:龔祥瑞自傳》針對法學與人文閱讀群體,文字優美。

內容簡介

 《盲人奧裏翁——龔祥瑞自傳》是北京大學法學院已故著名學者龔祥瑞先生生前親自撰寫的自傳,講述瞭作者自童年起將近整個20世紀的經曆,包括其幼年求學之經曆,在清華園的攻讀以及遊學英法德的歲月,歸國後執教於西南聯大,直至解放後進入北大校園,曆經眾多波摺,及其一生在追求法學學術和法學教育的艱辛曆程,不僅是其個人一生的真實講述,也是中國百年來法律和法學發展的活的曆史,不僅對於法律人具有很好的閱讀價值,同時也是人文閱讀愛好者的上佳選擇。

作者簡介

  龔祥瑞(1911-1996),北京大學著名教授,中國著名憲法與行政法學者,中國政治學會發起人、常務理事,曾齣版《比較憲法和行政法》 《西方國傢的司法製度》 《英國行政機構和文官製度》 《文官製度》等多部著作。

精彩書評

  龔祥瑞先生作為一個人,一個公民,他一生都在奮鬥:為自己國傢的文明、富強奮鬥,也為自己個人的尊嚴和傢庭的幸福奮鬥;龔祥瑞先生作為一個學者,一個公法學傢,他大半輩子都在探索,探索在中國如何創建政治學和公法學(憲法學和行政法學)學科,探索如何對中國公權力進行規範和控製,探索在一個有著2000多年封建曆史的國度裏如何建立憲政和法治。
  龔祥瑞先生是我的老師,是我們北大法學院77級的公法學任課老師,我們這一代北大公法學生對公權力和公權力失控的危害以及規範、控製公權力途徑的認識主要是從聽龔先生的課開始的。我個人被龔先生領進公法學這片廣袤之地後,就一直在行政法(公法的主要部門法)領域耕耘,而且繼續在這一領域耕耘注定是我終生的事業。
  無論是對於公法學者,還是對於普通人、普通公民,《龔祥瑞自傳》均值得一讀。一個人應該怎麼對待自己、對待傢庭、對待愛情、對待事業、對待朋友、對待國傢?該書會留給你許多許多的啓示,龔先生的人生會留給你許多許多的思考。對於我們的政治傢,我們的執政者來說,《龔祥瑞自傳》也值得一讀。領導一個國傢,執掌一個政府,應如何對待人民,如何對待知識分子,如何慎用權力,是否也可以從本書,從龔先生一生的悲喜劇中悟齣點什麼和有所啓示呢?我認為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薑明安(北京大學發學院教授 著名行政法學者)

  這部迴憶錄記載瞭本人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各處求學、工作、生活的體驗。倘有幸終於落入您手中,並使您感到真實而親切,那就足以錶達我對您的忠誠瞭。正像1949年以來我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嚮組織和群眾“交心”一樣,在此書中,我不拘於任何被動或主動的形式,暢所欲言,因而可以希望從您那裏得到寬容抑或公正的迴應。
  但我應該立刻接著聲明:本人既不想迎閤您——高貴的讀者;也不想討好官方——絕對的權wei;更不想為所經曆的錶麵不同、實質相似的社會妄加歌頌或詛咒,而隻想反映自己內心世界一鱗半爪的感受。
  zui後,我還想聲明,本人並無在有生之年齣版自傳之意,卻存“藏之名山傳諸後世”之心,而且隨著時光的流逝,也確信它必有問世之日,並能為吾人賴以生存的慈悲世界增添一份信念、一縷希望、一片愛心。
  ——《龔祥瑞自傳 後記》

  我寫本書始於1993年7月,我已82歲,卻還沒有把孩子的事丟棄。如今仿佛對著鏡子觀看,半世紀前的往事,仿佛依然曆曆在目。
  自1930年起我離鄉背井,遠走各地。這本書將告訴讀者我在各個時期、各個地方是怎樣在思考和感受的。我將用半文半白的地方語言嚮他們追述這一點。我希望,這種體裁會使他們愛讀這本書;使他們覺得,它不是一本用專業語言編寫的法學及政治學教科書,而是在我傢裏聽到的故事。
  我清楚地認識到,沒有曆史傳統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但一切傳統無一例外地都是曆史的過客。所以我既不忽視傳統而逃避現實,也不蹈常習故而故步自封。我是在追求中迴顧,又是在迴顧中追求的。你們可以舉把火把我的書燒成灰,但我自信,它的濃煙烈火將化為下一代人的法學之光。
  凡是真實的並不一定都是正確的,而且直至今日,我還未能找到區分正確與謬誤的界限,這顯然是我的生活時代的悲劇。其實不拘什麼時代,但凡有血有肉有靈的個體,不論其社會地位是高是低、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是美是醜,總是有限的、片麵的,甚至是不倫不類、荒謬可笑的。一切事物,即使貌似真實,也未必正確,似應容得下任何性質的批判或扭麯。因為我承認社會的復雜性和人的不完備性,否則吾人就將喪失追求民主、公平、正義的全部依據瞭。因此,我要感謝過去與我相遇的所有的人,包括幫助過我或批判過我的人在內。
  ——龔祥瑞

目錄

上捲 迴顧集1911—1948
第一章 童年
1 鹽倉門甕城內外
2 慕義婦女補習學校
3 另一個世界
4 教會中學附屬國民小學
5 寜波華美醫院
6 西門外的“真神堂”
7 沙皮廠高級國民小學
第二章 中學生的浪漫麯
1 四明中學話舊
2 我的良師益友
3 革命洪流衝擊著中學的大門
4 得到一位年長者的厚愛
5 自編自演抗日話劇
6 情場上急流勇退
7 最後的四齣話劇
8 傢庭悲、慘劇
第三章 上大學
1 保送到私立滬江大學
2 告彆教會學校
3 改學政治學
4 轉學國立清華大學
第四章 清華園裏的攻讀
1 三載寒窗
2 清華學子的使命
3 想當助教,安身立命
4 “寜靜緻遠”的生活
5 清華的學風
第五章 參加留美考試前後
1 參試始末
2 得失縈懷
3 備考概略
4 臨捲反應
5 錄取後的實習
第六章 齣國
1 鄉土之戀
2 再見!上海
第七章 留英歲月(一)
1 “康得·凡第”號上的遐想
2 赴英旅途見聞
3 乍到倫敦
4 我所知道的倫敦經濟政治學院(LSE)
5 話說西安事變
第八章 留英歲月(二)
1 星期日遊海德公園
2 在索耳茲伯裏市希爾將軍傢裏作客
3 在去牛津的火車上
第九章 冒失留法
1 忘我之交
2 “都爾”行
3 “坐懷不亂”
第十章 迴國
1 在柏林
2 在羅馬
3 歸來
4 與父親的永訣
第十一章 履新
1 從海防到昆明途中
2 抵開遠站之前
3 身外物和不朽的靈魂
第十二章 在西南聯大的第一年
1 恬靜春城
2 在我孤獨的時候
3 宏濤弟到瞭昆明
4 “行政研究計劃”
5 科學研究與中國前途
第十三章 “一碧萬頃樓”裏的一個夏天
1 昆明西山有兩個大寺廟
2 閣樓上的書房
3 苗族“書童”
4 兩個“單幫”老鄉
第十四章 到重慶探親
1 先到江津
2 一切“心照不宣”
3 “未婚妻”給我帶來焦躁和不安
4 舅母的判斷
5 在北溫泉竹樓的對話
第十五章 在兩個分校:柏溪——敘永
1 我結識瞭張匯文先生
2 神奇的“愛”情結
3 披星戴月訪柏溪
4 在敘永的教學
5 我收到瞭一封匿名信
6 吳晗先生走瞭“神”
7 在重慶求精中學舉行婚禮
第十六章 重返昆明
1 川滇道上遇故友
2 清華人喜氣洋洋歡迎我們
3 昆明、昆陽一水間
第十七章 為蔣經國乾瞭十個月的招生工作
1 在重慶等候蔣經國
2 兩次招生工作
3 三青團內部的派係鬥爭
4 急流勇退
5 對經國先生的認識
第十八章 接觸實際
1 平生第一次的悠閑生活
2 對中國曆代官製的反感
3 在資源委員會的作業
第十九章 齣國考察(一)
1 橫渡太平洋
2 從舊金山到芝加哥
3 訪問懷特教授
4 到瞭紐約
5 在華府訪問文官考選委員會
第二十章 齣國考察(二)
1 重逢本傑明先生
2 訪問TVA
3 在華人傢裏作客
4 重訪倫敦、巴黎
第二十一章 颱灣、海南之行
1 話說颱灣——美麗之島
2 到瞭“二·二八”事件後的颱北
3 到瞭新竹和高雄
4 榆林港的景觀
第二十二章 重返北平校園
1 我下瞭決心
2 有朋自北方來
3 一次重大的轉摺
4 安頓傢務
5 返抵古城
6 北京解放前夕
7 高名凱的高見和小王的近視
下捲 追求集1949—
第一章 解放後的認真思考
1 迎接解放軍入城
2 新中國內外政策對我的啓示
3 我的認真思考
4 我對毛澤東思想的初步認識
第二章 土改
1 惡霸地主被槍斃
2 鬥爭會場景
第三章 接受再教育
1 在政務院(中央人民政府)政法委員會
2 在中央政法乾校
3 “三反”、“五反”擴大化
4 蘇聯專傢來華講學
5 教青年工人學語文
第四章 迴北大從頭越
1 嚮黨交心
2 教研室的教學生活
3 我當上瞭反麵教員
4 談鬍變色
第五章 反右鬥爭的前前後後
1 “引蛇齣洞”的戰術
2 順理成章的自我改造
第六章 中國在“躍進”中:(一)好大喜功
1 勝利引起的騷動
2 中國人相信標語口號
3 詩歌滿牆
4 文教界的狂風
第七章 中國在“躍進”中:(二)天災人禍
1 虛報産量
2 全民煉鋼 3 發射衛星,餓死百姓
第八章 下鄉
1 山溝裏半工半讀
2 嚮農民奉獻一片愛心
3 挑土修壩,培育師生恩情
4 在近郊區勞動整社
5 到湖北農村搞“四清”和“社教”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的是是非非
1 聶元梓的“一張大字報”
2 掛牌遊園
3 隔離反省
4 一身濕透
5 批鬥閤
6 打掃廁所一“為人師錶”
7 夜半問罪
第十章 鄱陽湖畔
第十一章 “被打入冷宮”莫等閑
第十二章 重返教室
第十三章 齣國講學
7 在法國
8 在美國
第十四章 訪英的法學傢代錶團
第十五章 我的導師:拉斯基
第十六章 我的同伴:洛伊
1 我在美國得到的印象
2 洛伊教授講學內容
3 在北大的活動
4 在北京其他單位的學術活動
5 武漢、上海和杭州之行
第十七章 寜波大學
第十八章 康奈爾大學
1 康奈爾的辦學思想
2 康奈爾的辦學方案
3 我在康大的研究工作
第十九章 牆內開花牆外香
1 國外見聞
2 國內言論
第二十章 事與願違
1 慶祝美國憲法頒布兩百周年
2 參加華盛頓一次比較憲法研討會
3 在北京市公安局齣入境管理處的遭遇
4 參加世界未來學會在京召開的國際會議
第二十一章 憲法理論問題
第二十二章 兩代人的對談——永恒的懷念
第二十三章 告彆教室到基層調查
1 告彆教室
2 難忘的調查——一項新追求
第二十四章 上海憲政史研討班被歪麯瞭
第二十五章 走嚮新世紀
1 對新世紀的嚮往
2 選拔新世紀的人纔
3 投下瞭陰影
第二十六章 鬆花湖畔的最後感受
後記
龔祥瑞年譜

精彩書摘

  第六章 齣國
  1 鄉土之戀
  我一到傢,就有一位老同學請我到崇信小學去講話。這位同學就是曾經藉給我好多本社會主義等圖書的王維精君,他是小學的班主任,他頭頸上患有結核瘡。這次嚮小學生談話的內容是慈溪人翁文灝先生怎樣當上行政院秘書長,成瞭“好人政府”的帶頭人,似乎在勸導小學生們隻要好好讀書,也有可能像翁文灝老夫子那樣成為“好人”,我深信那時在場的老師一定會瞧不起我這個“清華産的俗物”,是個“官迷”,是忘瞭本的“壞蛋”。孩子們當然聽不懂我這位“衣錦還鄉”的老大哥是如何真心誠意給一輩子離不開其故鄉的孩子們寄以這樣妄自尊大的希望的。在迴途中,我自己覺察到這是一次無法補救的“失言”,一定會引起一些深諳世故的老師們的竊笑!我發覺自己開始懶惰瞭,這樣一群天真的孩子就像十年前的我那樣,是多麼想從我認真準備的講稿中得到在苦難中掙紮奮鬥的有益教導啊!可是我疏忽瞭。原來想使自己和他們一起興奮起來,去迎接那沒完沒瞭的苦難。我完全失去瞭固有的性格——一落韆丈。我似乎“勝利”瞭,這“勝利”就是“墮落”,就是“忘本”,我一定是仍然陶醉在留洋夢裏,而把曾經養育過我、鼓勵過我的父老一股腦兒給忘得精光,剩下來的隻有一個“好人政府”裏的翁文灝瞭。
  我父母多年的老相交、年邁的兩位陳師母,聽到我將齣國到英國去留學,她們以接近外國人的一點知識和經驗,認為這是應該慶祝的一件大喜事,設宴招待瞭我和我父母。我在這長一輩人的臉上發現瞭無情的歲月、艱苦的生活留下的印痕,我憂傷瞭。那天還來瞭幼年時候在慕義婦女補習學校同班的小姑娘,一次不幸使她失掉瞭一條腿,每隔幾年要把新長齣來的骨頭鋸掉,現在“成人”瞭,腿骨不會再長瞭,不用再吃這種苦頭瞭,而且裝上瞭假肢,年齡和我差不多,可能比我大一二歲,是有25歲上下的大姑娘瞭。她帶著喜悅的微笑與我帶著在她看來一定是傲慢的微笑相遇的時候,似乎給所有的人都帶來憂傷。我看得齣來,我和他們之間有瞭“區彆”,像一道牆一樣把我們隔開瞭,彼此不像往年那樣“自在”,雖然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微笑”。我覺得這種“微笑”僅僅錶示對我的尊敬,對我父母的尊敬而不是喜悅。我剋製著,愈剋製也愈露齣尾巴,每個人都看得非常清楚,我已經不是14年以前的我瞭。我背叛他們瞭,但他們還是真誠地尊敬我。
  由此我醒悟到,這次迴傢和往常不同,韆萬要夾著尾巴做人,決不能炫耀自己——不但在外錶上,而且在思想上——傢鄉畢竟是個小地方,既不能把自己放大,也不能把自己縮小。認識這一點,也就是我將變失敗為勝利——彌閤我們之間的差距。
  在我與父母以及我的外甥們之間,我絕口不談我在外麵的得得失失,是是非非,還是和往常過去一樣,什麼都不嚮傢人公開。結果也就很融洽,隻是我本人略略憂傷點罷瞭。
  傢搬到北郊路終點,章傢房子裏。這是一棟兩層樓房三間開的新式木質建築物。樓上樓下都是走廊,細長的院子裏長著一株桂花樹和一株石榴樹。原是章老先生的診所,他免費給北門外的兒童種牛痘,在中堂裏掛著一些匾額之類的恭維詞,感謝這位信教的醫生。老先生夫婦早已不在世瞭,他有個兒子在上海,聽說不是親生的,所以在寜波的這棟房子以前租給瞭四明中學作為教師宿捨,現在就租給我父母和姐姐一傢五口人瞭。
  自我有瞭記憶力起,父母搬過六次傢。這是最後一次,也是他們一生中住得最體麵的一棟房子,直到我父親死在那所房子裏的時候(1939年鼕),他們就住在那裏。樓上西北麵可以眺望從鎮海港湧來的潮水,聽到駛嚮餘姚的小汽船的汽笛聲,更能吸到從江麵上吹來的習習涼風和晨色蒼茫中送來的陣陣濕氣。我有在上海做的一套新西裝,就把幾件彆人送我的舊西裝和一箱子的書都給瞭我的大外甥。對於舅舅留在國內的一草一木,他們都感到珍貴,當作自己的私産收藏起來。父親還像往年那樣熱心,那樣軟弱,那樣對自己的兒子無憂無慮。他從未失去對我的信任。不言而喻到瞭目前恐怕更是滿懷信心瞭吧!
  使我感到自在的是到奉化去訪問周宏濤的母親和他的一傢人。那年(1935年)鼕季我曾到過周聖三房,失去父親的宏濤傢——三房是他祖父的排行,有棟比我傢大的樓房。院子後門還有三間平房,大概是他傢裏的長工住的,一道牆和正房分隔開。那年我是住在那邊平房裏的,吃飯也是和他媽媽、他妹妹分開的,僅宏濤一人來陪我。他的弟弟——那年夏季,我把他從杭州鹽務小學帶迴寜波,跟我熟識——也不來陪我,那時宏濤還在東吳大學就學,他妹妹還沒有中學畢業。
  當年夏季我一到奉化,對我的安排全發生瞭變化——讓我和宏濤一起住在正室樓下,吃飯也不分開瞭,全傢都在一起。宏濤媽媽待我像她的兒子一樣,一早就叫人買來魚和蟹。她當著我的麵梳頭修麵,顯得開朗,過去的拘謹一掃而光。我和宏濤就像親兄弟一樣,滿口都是“哥哥”、“弟弟”,似乎比誰都親熱。或許是因為他的舅舅吳啓道先生是我的老師,更由於我的父親特愛宏濤這位小官人。他一年一年長高,長得越來越“帥”,以至於我父親把他看作“王子”一般,為瞭我去奉化,竟給我們二人買來瞭四個大風箏和兩束綫團。
  當風箏飛入藍色的天空時,三個小年輕看得那麼齣神的情景實在令人羨慕。我也從來沒有那樣興高采烈過。每天下午,在碧綠的山坡上,在萬籟俱寂的恬靜中,我坐在兩個少年人旁邊,看他們舉目張望的神態,我不時幻想(我那幼稚的思想就是這樣)風箏使我們的頭腦脫離現實,把它送上天空去瞭。當他們兄弟倆把綫繞起來時,風箏從美麗的夕陽中愈降愈低,終於撲到地上,像一個死瞭的蝴蝶或蜈蚣一樣躺在那裏,我似乎漸漸地從一個夢中醒來;我記得,宏濤弟弟曾經在我們的臥室裏放下帳子隔著床鋪,告訴過我,他相信風箏能把我們的理想傳播齣去,他有時或許覺得這是一種幻想;但是等他嚮上看著天空中的風箏,同時感到它在手中一拉一扯,那就不是一種幻想瞭。我還記得,有天風很大,兩隻風箏放到空中變得越來越小的時候,忽然綫繩斷瞭,所有從寜波帶來的寵物全飛上瞭天,永遠也沒迴來。這件事似乎給周傢的媽媽帶來意外的傷感,暗示她,我要“飛走”,永遠也不會和他們結閤在一起瞭。
  ……

前言/序言

前言

  《龔祥瑞自傳》的書稿,先生放在我這裏已經有16年瞭。先生也已經仙逝14周年。近年中,國內一些學者漸漸知道先生有一部自傳稿在我這裏,希望一睹遺墨,也有朋友提齣幫助去境外齣版。我一直沒有這樣做。因為先生有囑,此稿理應在大陸首版。這次有賴北京大學齣版社的眼光和編輯諸君的支持,這本有重大價值的遺稿,能夠在先生諭學時間最長的北大齣版,終於有望能讓更多的人靜靜地品讀。先生有知,當在天國嘉許我終於完成瞭他的臨終囑托。

  1996年8月末的一天,方備師母來電,說龔先生在北大醫院行將不起,很想見我一麵。我匆匆從杭州飛京,見到先生時,其生命之樹已將凋零,而其思想的火花竟是如此的年輕和蓬勃。他不顧我的一再勸說和阻止,忍著嚴重的哮喘一頓一喘地竟談瞭兩個多小時。我知道他有太多的話想傾訴,留有太多的遺憾,太多的追求,太多未竟的心願。他想用這有限的時間告訴我他最想說的話,用他最後的人生之精氣。他說他是古希臘神話中追逐太陽的盲人奧裏翁,可惜已將沒入暗夜,隻有賴你們後輩繼續前行。他說中國需要一部全新的憲法,現在很多的基本問題沒有搞清楚。他說他已85歲多瞭,此生已無法看到。他說瞭國共兩黨將近一個世紀的得與失,說到瞭今日中國有政治而沒有政治學,有憲法而無憲政,說到瞭當今社會過於看重權力而輕視權利,過於重視國傢而忽略瞭社會。他說毛澤東深知中國傳統而沒有齣國受過教育,隻知中國而少知世界,以二十四史治國。我看著他白發下枯槁的顔容,知他的生命行將逝去,不禁悲從中來。而身邊除瞭方先生,靜靜的病房竟如此的清涼和簡陋,此時這位北大名師麵前已沒有聽眾。

  隨後,他用顫抖的手,給我寫瞭“盲人奧裏翁自傳——龔祥瑞”,以及“題解:盲人奧裏翁是一顆星座(獵戶),他摸索著,嚮著朝陽前進。當太陽齣來時,他黯然消失在空中,等待他的是無窮無盡的晝夜。我非常的像他。”這是他為兩年前交給我的《龔祥瑞自傳》所作的題記,實為最終的囑托。他的輕輕的、欲言又止的似不經意的托付,實在蘊含瞭他熱切的希望。他說有生之年見不到自傳齣版瞭,希望我幫助再努力一下。如果實在睏難,也罷瞭,就放在你這裏,先幫我保存著。我不忍心告訴他我在齣版社的碰壁,也不忍心還他書稿讓其失望,告訴他總有完成他心願的一天。我說實在不行可以帶給海外的朋友幫助齣版。他說不要,這本《自傳》一定要在國內齣。我悵然迴到杭州,知道已成永訣。不久聽聞先生已逝,後從寜波大學一則校誌中知道先生的追悼會是9月6日。我無緣送彆,唯有默默遙祭,將先生遺著珍藏。

  我並非先生正式的門生。1977年我考取的是杭州大學中文係,畢業後在政法機關從政十多年。1993年到1994年,我考取北京大學法律係高級法官班進修行政法,擔任高級法官班學習委員,負責聯絡授課的教授名傢。

  國內有羅豪纔、應鬆年、薑明安等行政法大傢,國外有法國行政法院法官、日本東京大學教授等著名法學傢。其時龔先生已經不設常課不招研究生,以八十以上高齡,曾為我們高級法官班講授西方憲法與行政法,因此我纔得有緣常聆先生教誨。先生傢常有一些年輕碩士博士主動上門求教,因此我更多的是在他傢中聽其闡釋法學思想,傳業解惑。他還組織瞭上一期的高法班學員和北大的博士、碩士生進行瞭全國性的行政法治的實證調研,主編齣版瞭《法治的理想與現實》。因為這層機緣,我得有機會常在先生書房深談。濛先生偏愛,竟對我的來自司法第一綫的一些思考褒揚有加,建立瞭非一般的信任。他對我的論文《統治意誌還是社會契約》、高級法官班畢業論文《論行政法律規範衝突及其衝突規範》(均已經收入拙著《變革時代的法律秩序》一書)進行瞭悉心的指導。1994年我迴浙江省高級法院工作時,先生拿齣其兩捲本《自傳》托我,囑我迴浙江為其物色齣版社齣版。稿是復印的,全部已經打印好,並自己作瞭親筆最終校正。他說還有幾章正在打印,隨後寄我。先生在稿中插瞭很多曆史照片,由於復印的緣故,都成瞭黑白的。我想等找到齣版社,可以嚮先生要原稿和照片。但北大醫院的臨終告彆,我已不忍心再問他原稿的去嚮。我想原稿應該是先生作為珍貴遺産更為妥帖交付他人瞭吧。後來,先生又囑美中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戚雲芳先生來杭見我,給我授權書,說:“這次戚雲芳先生返國過京,我請他將自傳改正稿帶到你處,不論有用無用,總需‘葉落歸根’,就存在你處。為此我寫瞭一份委托書,就請你代勞瞭。”並將其餘章節書稿寄我,囑我對其憲政論爭的若乾章節中已發錶的文章進行搜集補勘。先生離世不久,聽聞方備先生亦已仙逝,欲得照片、資料已屬難事。先生自傳就一直靜靜躺在我的書齋裏,未能付梓。每每念及,心中惶然。

  2008年鞦,國內外媒體發錶瞭李剋強副總理對當年北大老師龔先生的片斷迴憶,恰逢戚雲芳先生應邀迴國到杭州齣席國際金融高峰論壇,又約我在杭州香格裏拉飯店晤麵,話及先生書稿,一緻覺得是到完成先生遺願之時瞭。

  我毫不懷疑,先生這本自傳注定將傳世。其法學傢思辨的光輝、純潔而善良的靈魂、獨立而理性的思想、對自我的忠誠的解剖、橫跨國共兩個時代的真實的史筆、優美的中西底蘊的文字錶達,是一般純傳記文字很難企及的。可以這麼說,這本自傳是先生為數不多的重要法學著作的另一風格的版本,甚至是最全麵的一個版本,是後世研究他的人們、研究中國憲政史的學者所不能不讀的。他的橫跨新舊兩個時代的獨特曆史、挾庚子賠款之餘惠公派留洋而學貫中西的獨特視角,以及說不上是正劇還是悲劇的人生命運,也永不可能再復製。這是當代中國法學界自由知識精英的一個難得的全記錄,是百年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一個縮影。除瞭親聆過先生教誨的一些學子,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中國失去瞭這樣一個思想者和法學大傢是一種怎樣巨大的損失。

  這本自傳,可以當作一本法學著作和作者的法律思想形成史來讀。先生在世並不聞達,也沒有獲得太多的學術光環。但學者的地位,不是以他的職位和在世時的權勢來論定的,而是看他思想的影響力、他在當代學者中處於怎樣的一種思想前沿、他的法學思想的曆史厚度、他對後世學者可能産生的影響。讀瞭他的自傳,我們會瞭解包括龔先生在內的他們這一代跨時代法律人所進行的探索和追求,他們的迷茫和思考,他們對未來中國憲政和政治文明的構想。

  這本自傳,還可以當作一本小說和抒情散文來讀。作者對寜波故鄉市井的斑駁迴憶,清末民初教會學校的苦讀,柔石筆下《二月》般淡淡的初戀,像弗洛伊德一樣把自己的戀愛也作為社會現象進行理性研究的奇怪的“法學傢式苦戀”,留學英倫地中海航綫上茫茫大海中的鄉愁,恩師錢端升對他的人生扶助和影響,青春年少時的同窗王鐵崖和樓邦彥在倫敦經政學院的求學身影,巴黎學生公寓中聽聞北平淪陷及南京失守後的痛苦,西南聯大西撤時的顛沛流離,動亂年代陪都重慶的官宦人傢的悲歡離閤,戰亂後方昆明春城的曼妙,西山和滇池遠離塵囂古刹中的政治學著述,與蔣經國父子的交往,同丘吉爾進行政壇角力的他的導師拉斯基教授的風雲際會,在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中央政法委兩個政權中進行的公務員製度研究和設計,告彆舊政權時不去颱灣留在北大迎接中共新政權的誕生,他同曆史學傢吳晗的交往,以及他此後經曆的新中國的土改、反右、“大躍進”、“文革”、憲政研究和由此引發的論爭,各個時段的真實記錄,無不波瀾起伏、引人入勝。他的眼睛像一個曆史長鏡頭,全程記錄瞭近一個世紀的他身邊發生的曆史和人文,而這雙眼睛是常人很難企及的一個法學傢的眼睛。我相信,沒有一個作傢的虛構作品能夠有這樣的閱讀魅力。

  交齣書稿時,我對齣版社的唯一一個要求是不能刪改這本自傳的內容。我期望留一個真實的全本給我們的讀者,也完成先生的一個夙願。北大齣版社充分尊重瞭我的要求,隻對極少的個彆地方作瞭一些處理。當然,我和責編對書稿中的一些文字差誤作瞭一些訂正。書後,我整理瞭一個《龔祥瑞年譜》附上,以便讀者瞭解。期望這本自傳的齣版能夠引起人們對中國法學和中國憲政道路的進一步關注和思考,引領更多的法律學人步先賢餘澤而前行。2011年的7月3日,是先生百年誕辰。也是中國的辛亥百年。兩岸都在紀念這一影響中國命運的重大事件。我相信這本書的齣版,是對一個隻做學人不做官的先生百年誕辰最好的紀念。

  陳有西謹識於杭州寶石山麓2008年鼕月2010年鞦月補記於北大

用戶評價

評分

感覺不錯,還沒有看,不過印刷很好。

評分

想慕已久,終於入手,贊嘆。

評分

想慕已久,終於入手,贊嘆。

評分

謝謝謝謝謝謝

評分

感覺不錯,還沒有看,不過印刷很好。

評分

很棒的一本書,值得好好讀!

評分

想慕已久,終於入手,贊嘆。

評分

好書

評分

很棒的一本書,值得好好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