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正如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John.G.Gunderson所言,对于各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而言,提升心智化功能是心理治疗能够取得疗效的核心校正过程,所校正的是与早年依恋关系中的缺失直接相关的心理结构和功能。这是一本引人注目的著作,是从事心智化临床实践的专业人士的必读教材。《心智化临床实践》集临床智慧及深刻的人文精神为一身,为读者呈现了专业的、客观生动的和知性的心智化治疗,并为心智化临床实践提供了大量出色、精巧、有益的指导。《心智化临床实践》必定会成为致力于丰富自身临床技能、加深对治疗改变过程的理解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士及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的*爱,相信各种从业背景和治疗取向的临床工作者也会从《心智化临床实践》中受益。
作者简介
Jon G.Allen,Menninger诊所资深心理学家,贝勒医学院Menninger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院Helen Malsin Palley心理健康研究主席与精神病学教授。
Peter Fonagy,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临床、教育与健康心理学系研究部主任,英国伦敦安娜·弗洛伊德中心首席执行官,英国精神分析协会培训师与督导师,国家健康研究机构高级研究员
英国卫生署英格兰分部临床部门儿童与青年心理治疗普及项目国家临床负责人。
Anthony W.Bateman,英国埃菲尔德圣安医院心理医生、伦敦大学学院访问教授与Peter Fonagy合作发展出针对人格障碍的以心智化为基础的治疗,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针对人格障碍及精神疾病的治疗专家。
王倩,国际精神分析协会认证精神分析师,Psychoanalysis and Psychotherapy in China(Karnac)杂志副主编,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中国委员会顾问,国家精神分析引智示范单位办公室主任。
高隽,复旦大学公共发展与社会政策学院心理学系讲师,国际催眠协会(ISH)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催眠学组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与机构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
目录
第1章 导论
第一部分 理解心智化
第2章 心智化
第3章 发展
第4章 神经生物学
第二部分 实践心智化
第5章 心智化的艺术
第6章 心智化干预
第7章 依恋创伤的治疗
第8章 养育与家庭治疗
第9章 边缘型人格障碍
第10章 心理教育
附录 何为心智化和为什么要做心智化?
第11章 社会系统
结语
术语表
参考文献
推荐读物
索引
后记
精彩书摘
《心智化临床实践》:
心智化和心理病理学
课程的第二部分是致力于帮助病人理解在不同种类的心理病理学和心智化受损之间的关系。需要承认的是,根据我们所考虑的心理病理学问题的种类的不同,我们的讨论根基的坚实程度也有所差异。就像是《心智化临床实践》的内容所提示的那样,在创伤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背景下,我们已经具有了大量关于心智化的知识。在心理理论的框架下,某些研究也表明在抑郁(Inoue等,2004;Lee等,2005)以及双相障碍(Kerr等,2003)中存在心智化的缺陷。一些临床干预开始发展起来,主要针对焦虑障碍(Wells,2000)以及一系列人格障碍(Dimaggio等,2007)当中的元认知缺陷。尽管在精神分裂症中明显存在心智化缺陷(Doody等,1998;Frith&Corcoran;,1996),但我们还没有在我们有关心智化的心理教育中包含患严重精神病障碍的病人。
我们会让病人参与一般意义上的讨论,讨论在心智化和心理病理学之间存在的双向影响:最直接的是,心理病理问题会损害心智化,以及更微妙的是,受损的心智化会导致心理病理问题。我们会从对物质滥用的思考开始,因为在成瘾和受损的心智化之间存在极为直白的关系。不过,这个讨论强调的是成瘾不仅损害和自我有关的心智化,而且也倾向于和忽视他人的心智化有关,尤其是依恋对象的心智化。物质滥用也很好地诠释了受损的心智化在精神障碍的发展或恶化中的潜在作用:心智化情绪的能力受损导致的是在强烈的情绪唤起到物质滥用之间产生一条僵化的、反射似的路径;这种现象给我们机会来解释心智化是如何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必要的“暂停键”,从而有可能增进应对反应的灵活性(Allen,2005)。最后,我们提出,受损的心智化如何导致亲密关系中的冲突:这些人际冲突反过来又会产生情绪困扰,从而导致酗酒和药物滥用。
焦虑对于心智化的消极影响是心理教育团体中的一个主要的主题,因为我们会例行讨论对于心智化而言,重要的是有一个情绪唤起的最佳水平,并且会讨论过度焦虑会诱发非心智化的战斗一逃跑反应的问题。我们也会讨论相反的情况,即焦虑如何被反复回想这种有问题的心智化以及对其他人的心理状态的歪曲的心智化(例如,将自己的自我批评的态度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驱动。对于病人群体而言,依恋创伤是十分常见的,它在这些讨论中也扮演一个核心的角色。我们会解释依恋创伤对于应激的敏感化所具有的作用,即它作为一个因素会降低转换至战斗一逃跑模式的阈限,而且我们也会讨论,将过去的创伤投射到目前的关系之中如何成为一种歪曲的心智化形式从而加剧焦虑。
病人很容易就能鉴别出,抑郁是如何通过它对于集中注意力和灵活思维具有的普遍的破坏性的效果来影响心智化的。我们会讨论,针对自己和他人的僵化的消极思维模式是如何与心智化反其道而行之,而且我们也会考虑无法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共鸣所具有的消极后果乃是抑郁发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让病人注意到他们抑郁的行为对他们的关系造成损害的方面(例如,缺乏情绪反应性和表达性,以一种机械的语调说话,缺乏对他人经历的兴趣,过度寻求安抚)。我们也讨论了抑郁个体的亲密关系所具有的冲突特征,即伴侣和配偶首先会容易感到挫败,会指责病人和对病人施加压力,其次,当这些努力毫无用处时,他们会放弃并退缩。当然,这两种倾向都会进一步加重抑郁。从心智化的角度来看,我们会标记出这些在抑郁中的人际过程,从而让病人注意到他们的行为对其他人的影响。
……
前言/序言
作为译者之一,在本书付梓之际倍感欣喜,由衷感谢所有参与本书翻译、校对的同道!翻译过程是如此的畅然,诸位的合作又是如此的惬意,大家都非常享受彼此的情谊和与对本书出版的期待。
同时,我也非常感念本书原作者的支持-JonG.Allen医生、PeterFonagy医生和AnthonyW.Bateman医生——感谢他们极富创造性、艺术性的工作,为读者开启了如此美妙的心智化探索之旅。原书作者们在书中所展现出来的对心智化理论清新精准的描述,令人为之一振,同时书中所涉及到的对心智化相关概念的大量跨学科研究也使人倍感兴奋。此外,书中透射出对当代精神分析取向治疗新锐发展方向的梳理,由此可以看出精神分析治疗这瓶醇香的老酒与相关学科研究交互参鉴,散发出勃勃生机,心智化有如一座桥梁,衔接了经典与当代精神分析的更迭,这样的过程令人期待,在此过程中碰撞出的绚丽火花也是令人雀跃的。
当以情感为主线的心智化体系所代表的英伦风尚进入中国之后,将引起怎样的效应,激发怎样的思考,同样也让人拭目以待。我们也相信,本书的出版仅仅是一个开始,心智化理论的推广必将有更多的后继者相随。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基础心智化治疗之后,另一新锐疗法——在英国已历时7年建设、在国家层面上全面推广的英国心理治疗促进项目之中的短程动力性人际治疗也将在近期引入国内,该疗法将会为国内心理学界同仁再次开辟新的视野。短程动力性人际治疗是在基础心智化治疗基础上的又一创新,以其关注情感因素、探索当下、聚焦移情和深涉客体表征系统等诸多方面的锋芒而备受瞩目,是当今国内心理学界的又一生力军。
作为译者,我由衷地希望引进国外心理治疗前沿理念与技术,可以看到这些治疗流派、治疗方法展现出在其本土所发展出的活力,为国内心理治疗学界带来互鉴的资粮,为所有对心智化理论和治疗感兴趣的读者带来启迪,也为我国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专业尽献一份绵薄之力。
心智化临床实践 [Mentaliz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