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藝術傢、解剖學傢、建築師、數學傢、軍事工程師……很少有人像達·芬奇這樣集多種身份於一身。有人稱達·芬奇是“曆史上極富好奇心的人”。而對為他作傳的努蘭來說,達·芬奇“也是一個永遠會激發我們好奇心的人”。在這本小傳中,努蘭巧妙地總結瞭達·芬奇一生的成就。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醫師,努蘭尤感興趣的是達·芬奇在解剖與繪畫領域的開拓性。但和其他為達·芬奇作傳的人一樣,他也感到這個人物始終難以捉摸。在好奇心強的人那裏,達·芬奇永遠是值得探索的。
作者簡介
捨溫·努蘭(Sherwin B. Nuland),生於1930年,作品《死亡的臉》於1994年獲美國國傢圖書奬,暢銷不衰。作為一名從業三十年的醫師,捨溫?努蘭治療瞭超過一萬名的病人。看過太多生死之後,他成為瞭一名作傢和演說傢,關注話題涉及人類的生命、死亡、心智、道德和老齡化等。其著作不僅學術內容豐富,而且深入淺齣,充滿對人類精神的關懷。
目錄
尋找達·芬奇其人 1
從齣生至三十歲 13
紀事:早年,1452年—1482年
從三十歲至四十八歲 37
紀事:米蘭,1482年—1500年
從四十八歲至五十四歲 65
紀事:佛羅倫薩,1500年—1502年
·羅馬,1502年—1503年
·佛羅倫薩,1503年—1506年
從五十四歲至六十七歲 91
紀事:米蘭,1506年—1513年
·羅馬,1513年—1515年
·昂布瓦斯,1516年—1519年
關於達·芬奇手稿 109
解剖學:與眼睛相關的問題 127
解剖學:與心相關的問題和其他問題 149
文獻說明 174
精彩書摘
尋找達·芬奇其人
在對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生平維持瞭八年近乎偶像崇拜的狂熱後,我去瞭他齣生的房子,那是一次朝聖之旅。至少我是這麼想的。
那是1985年,我和妻子莎拉在佛羅倫薩。到達當地的第二天早上,我們臨時起意前往芬奇鎮(Vinci)瞻仰達·芬奇故居,而之前我們沒有任何計劃,當然,我們也從未去過那裏。
還有什麼比科學史博物館更好的問路處呢?我見館門關著,就敲瞭敲那厚重的木製大門,齣人意料的是,門“吱呀”一聲開瞭一條縫,一位女士聞聲齣來,而後進去請示館長。不久她與館長一同迴來瞭。我和莎拉很快就得以乘上列車,駛嚮十二公裏外的恩波利(Empoli)。我們在那裏換乘短途巴士到瞭芬奇鎮。原來芬奇是個普通小鎮,與那一帶的眾多鎮子沒有什麼不同,隻是它擁有一個小小的博物館,陳列著在達·芬奇的構想啓發下發明齣來的機器模型。此外,巨大的路標指嚮達·芬奇這位巨匠的齣生地,標明距離此地三公裏。但路標沒有說明的是,這三公裏路程皆為陡峭山路,我們一路奮力攀登,最終幾乎是把自己硬拖到瞭山頂,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那裏的一棟大石屋,顯然是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遺跡。我們終於到瞭。
奇怪的是,我和莎拉都沒有感到預期中的興奮。建築內部隻有一個大大的房間,地闆是石頭的,房間一側有個寬大的壁爐。一位上瞭年紀的女士在齣售紀念明信片。除此以外,彆無他物,物質的、精神的都沒有。無論我們原想在此地尋找到什麼,都不會如願。
還有一些遊客漫無目的地在屋裏閑逛,看上去和我們一樣失望透頂。為瞭莎拉,我努力裝齣滿懷熱情的樣子,她也在這樣做。可還是沒用。我們一路勞頓來到我的偶像的誕生地,起初高漲的熱情卻被冰冷的現實澆滅。不過,這畢竟是他齣生的地方,雖然這簡素的古舊磚牆似乎沒傳達給我們任何信息。起初,我們不願離開,我想,大傢都總以為隻要一想到自己身處此地,或許就會突然間靈感迸發。然而,二十分鍾過去,任何值得一提的事都沒發生,我們終於下定決心走瞭。搭上一位德國遊客的奔馳車,我們很快就迴到瞭小鎮中心。由於不像上山時那樣充滿期冀,漫長的下山路令人沮喪。1984年,我們去那裏的前一年,是一個大旱之年——現在,每一棵橄欖樹依然枯乾皺縮,草地呈棕黃色,泥土乾巴巴的,甚至快變成沙子瞭。在這種環境裏,很難去想象那富有古典美的畫麵:金發的小列奧納多在周圍鬱鬱蔥蔥的田野上嬉戲,益發被四周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宏偉壯美吸引。
然而更糟糕的是,很久以後,通過閱讀以及與意大利友人交談,我發現沒人知道達·芬奇在哪裏齣生。實際上,他降生的屋子甚至可能不在芬奇鎮。有些人說他生於安奇亞諾鎮(Anchiano)附近,幾個月也可能幾年後纔被帶到芬奇。我和莎拉到過的也許是他齣生的屋子,但也可能不是。而令事情更加撲朔迷離的是,後來我們發現,我們上山所走的路,便是離開芬奇,去往安奇亞諾的路,那裏的居民認為,所謂達·芬奇的齣生地不過是杜撰的一個惡作劇,專門哄騙容易上當的客人。
人們在那裏發現不瞭達·芬奇。事實上,你無法在任何地方發現他。他不是能囿於幾所故居、幾座紀念碑甚至恒久性的一種生命存在。他在自己的時代裏閃耀,掠過,然後消逝,身後留下的大量作品,除瞭繪畫作品以外,彆的都令人難以理解,直到他死後幾個世紀,由距離他那似是而非的齣生地韆裏之遙的人們去解讀。引用弗洛伊德一句著名的話:“他仿佛是濛昧的黑暗中過早醒來的那個人,而眾人尚在昏睡。”研究達·芬奇的著名學者拉迪斯勞·雷提(Ladislao Reti)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他指齣達·芬奇的許多手稿已遺失於那個黑暗年代。其中一部分近期纔得以重新發掘,他的天纔奧秘纔逐步被揭開。但正如雷提所言,他仍然,並將永遠是不為人知的達·芬奇。
列奧納多·達·芬奇是一個概念化的人。在某種意義上,他令人難以捉摸;換個角度看,他又與我們如此貼近,我們可以清楚地聽到他的聲音。人們對他的思想以及他寬廣的精神世界的瞭解,遠多於對他生平經曆的瞭解。然而,即使是他的思想,在我們看來也多少有些模糊不清。肯尼斯·剋拉剋爵士(Sir Kenneth Clark)曾恰如其分地評價他為“史上最孜孜不倦,保持好奇的人”,如此說來,他也是最令我們孜孜不倦地感到好奇的曆史人物。
……
企鵝人生:達·芬奇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