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11
唐朝入仕生存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1、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欄目組、浙江省網絡作傢協會副主席蔣勝男(《羋月傳》原著作者)點贊推薦;
2、天涯煮酒論壇著名寫手、CCTV4《中華情》詩意係列特邀撰稿人及文學顧問石繼航(筆名江湖夜雨)新著問世
本書著眼於唐代著名文人的人生曆程和日常交遊。作者將紮實深厚的唐代文學和史學知識,貫穿到輕鬆幽默的時尚文字中,還原齣全景和另類的唐代詩人的“圓雕”形象,講述大唐纔子詩酒年華浮世清歡背後的人性傾軋和個人仕途。其文字清純質樸,厚重不失活潑,遊刃有餘,大俗大雅。
石繼航,筆名江湖夜雨,詩詞鑒賞類暢銷書作者,CCTV4《中華情》詩意係列特邀撰稿人及文學顧問,河北衛視大型文化類季播節目《中華好詩詞》第三季冠軍。齣版作品有《印象盛唐:唐纔子評傳》《煮酒論道:逍遙世間的絕妙智慧》《華美的大唐碎片》《馥香記》等數十部。
石繼航錶現齣的較高的人文素養、人文關懷,一點一滴我們都看在眼裏,有這樣的好老師,我們覺得是這個社會的榮幸。
——知名主持人 崔永元
石老師有著巨大的閱讀量和學識背景,如此這樣纔能支持這麼勤奮的創作。
——颱灣師範大學研究生盧佳麟
開捲如遇友,妙解堪為師。讀石老師的書,會自然而然地跟著他在詩海遨遊。看他把一句句詩詞信手拈來,真真是讓人羨煞妒煞。真心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認識他,並在他的帶動下,一起享受讀書的樂趣,讀詩的樂趣。
——網友 卓卓有君
功名萬裏外,心事一杯中(代序) 1
初唐 1
明月沉珠浦—王勃 2
心中自不平—楊炯 15
泛滄浪兮不歸—盧照鄰 22
風多響易沉—駱賓王 30
芳意竟何成—陳子昂 39
莫為愁沽酒—賀知章 48
盛唐 55
還掩故園扉—孟浩然 56
人閑桂花落—王維 74
去時雪滿天山路—岑參 93
丈夫窮達未可知—高適 110
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 123
一醉纍月輕王侯—李白 131
萬裏悲鞦常作客—杜甫 162
中唐 183
肯將衰朽惜殘年—韓愈 184
風波一跌逝萬裏—柳宗元 205
前度劉郎今又來—劉禹锡 217
月落潮平是去時—元稹 232
造化無為字樂天—白居易 247
晚唐 275
倚遍江南寺寺樓—杜牧 276
忍剪淩雲一寸心—李商隱 289
詞客有靈應識我—溫庭筠 304
後記:世事如聞風裏風 313
附錄:唐代官員品級一覽 315
主要參考書目 323
初唐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這樣的時代劃分古已有之,一般認為,從唐代開國起至唐玄宗先天元年,這一時期為初唐。初唐之時,正如早春二月,雖有零星的迎春花開放,卻還不是那燦若雲霞的百花園;又如晨星點點,預兆著朝陽升起。
初唐的文壇,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現象,唐太宗時雖是貞觀盛世,但文苑中卻稱不上繁盛,有名的詩人並不多,大多數初唐纔子成長於武後臨朝或者是武周改製的時代,所以他們的命運自然是掌握在武則天的手裏。而之後的中宗時代,又有上官婉兒執掌文衡,評判天下纔士。女皇曾經選天下纔子匯編《三教珠英》,上官婉兒又召集二十四名學士,分彆象徵四時、八節、十二月,一起飲宴賦詩,雖然這些詩並非上上佳作,卻也大大提升瞭詩歌的地位,引發瞭人們對寫詩的重視。
算起來這唐詩的發軔之功,兩位至尊紅顔還是有不少貢獻的,這也給初唐的詩壇塗抹上幾分胭脂樣的底色。所以說,初唐時代的眾多文人纔士,他們的仕途命運都逃不過女人的掌心,這是幸運還是悲哀?本書中所敘述的故事會一一告訴您答案。
在傳統的教科書中,初唐時代中,最令人注目的就是“初唐四傑”,我們也依眾隨俗,先從四傑說起。
|明月沉珠浦|
王勃
王勃的齣身,可謂是標準的書香門第。他的爺爺是隋末大儒王通。我們一提“大儒”,頭腦中往往會浮現一個性格迂腐鼕烘的老學究形象,像《祝福》裏的魯四爺那樣的,以儒傢的一言一行為圭臬,不敢質疑,不敢違背。
但王勃的爺爺並不是這樣的人,他非常“狂妄”,竟然以“聖人”自居,模仿孔子,寫瞭《王氏六經》,亦稱《續六經》;並也讓門人弟子記載自己的言行,寫成《中說》一書,看這名字,就是山寨版《論語》。這在很多奉孔子為唯一聖人的儒傢信徒看來,是很不知天高地厚的事情。
王勃還有位叫王績的叔祖,雖然纔藝極高,但瘋瘋癲癲,不乾正事。王績詩寫得很好,人卻是非常狷狂的。他自稱生平隻讀三本書—《周易》《老子》《莊子》,其他書一概不讀。還寫詩道:“禮樂囚姬旦,詩書縛孔丘”,對儒學中奉為聖明的周公和孔聖人直呼其名,如喚奴僕兒孫一般,相當不尊重。他有《野望》一詩傳世,“樹樹皆鞦色,山山唯落暉”一句,想必大傢也有印象。
瞭解到這些情況,我們對王勃六歲就能寫文章,九歲就敢寫《漢書指瑕》來糾正大儒顔師古注解《漢書》時的錯誤,也就不怎麼驚訝瞭。正所謂傢學淵博,這是從小就受環境熏陶的結果。明代的楊慎曾驚訝道:“王勃以十四歲之童子,胸中萬捲,韆載之下,宿儒猶不能知其齣處。”其實沒有什麼好驚訝的,人傢王勃從小就在“宿儒”堆裏生活,漢代大文學傢鄭玄府上的丫環,都熏陶得會用《詩經》中的句子來逗樂,何況經過精心教育後的王勃?當然,王勃也完全繼承瞭祖輩們不迷信權威、率意疏放、頭角崢嶸的性格特徵。
其實,算算王勃手裏的牌,並不算差,但怎麼後來就一塌糊塗瞭呢?
王勃的父親王福畤,雖然爹也有名,兒子也牛氣,就是他自己啥也不是,雖然也當過一段時間的小官,但基本上難以誇齣口,不過他挺會“炒作”自己的兒子,還留下這樣一個典故,叫作“王傢癖”。
大名鼎鼎的《新唐書·文藝傳上》中,專門記載瞭此事:唐初王福畤之子勔、勮、勃、勸等皆有文纔,福畤嘗嚮韓思彥誇贊諸子,思彥戲曰:“武子有馬癖,君有譽兒癖,王傢癖何多邪?”
所謂王武子,是指晉代的王濟,他愛馬成癡,這裏韓思彥帶有著嘲笑的成分,說你們老王傢怪僻真多啊,你誇兒子,也上癮成病瞭!不過王傢兒子確實齣色,老韓看瞭文章後,也不得不承認:“兒子這樣優秀,是該誇啊!”
簡單介紹下韓思彥,此人官拜禦史,有過一個著名的斷案故事。這案子其實是“民事糾紛”—幾個兄弟爭傢産,有道是“清官難斷傢務事”,梳理起來也很棘手。韓思彥等他們吵纍瞭,就讓人端上牛奶給他們喝,幾個兄弟也挺有“慧根”,突然醒悟到,本是一奶同胞,如何竟然反目成仇?於是案子在友好協商下順利瞭結。
後來,王福畤又“逮住”杜易簡,這人是杜甫的爺爺杜審言之族兄,杜易簡也誇奬王傢兄弟(王勔、王勮、王勃)道:“此王氏三珠樹也”。記下這句話,王福畤又四處宣揚。
這杜易簡,名字叫“易簡”,但他的背景卻一點也不簡單:他姨是當朝宰相岑文本的母親,這岑傢,父子三代宰相,後來傢道敗落瞭,倒齣瞭位大詩人,叫岑參。所以杜甫和岑參,是能論上親威的,此為後話。
由於杜易簡和當時的宰相是姨錶兄,就像賈寶玉和薛蟠那種關係。有這一層關係在,這杜易簡就一路綠燈,考中瞭進土,後來又升為考功員外郎(從六品),這官品級不是太高,但權力不小,專門負責主持科舉。
所以嘛,老杜的爺爺杜審言(字必簡),二十五歲時,也就順風順水地考中瞭進士,雖說“老老杜”的詩寫得也算不錯,但這其中難說一點貓膩也沒有。舉個例子:王維的纔華夠齣眾瞭吧,還要哄得玉真公主開心,纔得以中舉。
閑話扯遠瞭,迴過頭來再說這王勃。王勃之父每天都在努力,宣傳他的兒子。機會總是等待有準備的人嘛,麟德初年,十四歲的王勃給當時來巡訪民情的右相(即中書令,相當於宰相)劉祥道寫瞭一封長信,全文大約接近三韆字,這自薦書寫得氣勢不凡,聲韻鏗鏘,我們看其中最關鍵的一段:
君侯足下齣納王命,升降天衢,激揚鳳扆之前,趨步麟颱之上,亦復知天下有遺俊乎?夫心之精微,口不能言也;言之微妙,書不能文也。伏願闢東閣,開北堂,待之以上賓,期之以國士,使得披肝膽,布腹心,大論古今之利害,高談帝王之綱紀。然後鷹揚豹變,齣蓬戶而拜青墀;附景摶風,捨苔衣而見絳闕。幸甚!斯不為難矣。庶幾乎麑卵不棄,終感元枵之精;駿骨時收,或緻飛黃之锡。
有人說舊時中國人流行“自卑癥”,一味地謙虛客氣,寫自薦信也不敢誇自己的長處,和歐美人那種擅於錶現自己的作風大相徑庭。這事不假,但在唐代時,我們中國人絕對不是這樣的,有人講析李白那封《與韓荊州書》,說寫得豪氣滿紙,一點也沒有卑下之態,不掉份兒,其實唐人多半如此,都非常能“吹”。
你看王勃,寫的是:“亦復知天下有遺俊乎”—你知道有我這樣傑齣的人纔被遺漏嗎?他一個小小的十四歲少年,就要求皇帝按“上賓”、“國士”來對待,要是現在的初中生說這樣的大話,傢長就先給罵迴去瞭。
所以,不能按明清時迂腐規矩的思想,來揣摩唐時的精神。那時的人,昂揚上進,自由奔放,極少拘束。說到癲狂,王勃其實還不算什麼,後麵還有個說話更瘋狂的,叫員半韆,此處先按下不錶。
王勃這一炮打響瞭,劉祥道見有這樣的神童,堪稱“國之祥瑞”,於是就推薦給瞭唐高宗。如今推想,這一行動,肯定也是誇兒子有癮的王福畤幕後策劃的。
“金殿對策”的結果很喜慶,皇帝對王勃很滿意,封他為朝散郎。這是一個從七品上的官職,和中下等規模的縣令級彆相當。七品芝麻官啊!你彆嫌小,熟悉唐朝製度的人知道,新科進士,一般都要從九品的縣尉或校書郎什麼的做起,熬個八九年,能到七品就不錯瞭。王勃年紀如此幼小,就能走到這一步,而且是天子駕前,能夠接近最高權力中樞的位置,真稱得上是順風順水,前程似錦。
當時,武則天已立為皇後,以她那旺盛的精力和對政事的熱衷程度,我猜想,這位未來的女皇,不可能沒有聽說過王勃這個小神童。說不定,金殿對策的時候,武則天還親自參與其中呢。
在這一年,朝廷發生瞭一件大事。當時的文章大佬、朝堂重臣上官儀,因和唐高宗密議要廢掉武則天的皇後之位,被心狠手辣的武後下令抄傢處斬。這位初唐詩壇上“體製內”的文壇領袖,就這樣一命嗚呼瞭。他有個孫女,還是吃奶的小娃娃,和她媽媽一起被罰入宮中當奴婢,這就是後來的上官婉兒,也是一位初唐文壇上的重要人物。
話說,那李太白隻在皇宮中混瞭半年多,就四處誇耀“禦手調羹,龍巾拭吐”的榮寵,什麼楊貴妃磨墨、高力士脫靴之類,多半是李白的自我炒作,當不得真。他一個小小的翰林供奉,哪裏有這樣大的威風?而王勃在皇宮呆瞭四年多,時刻親近龍顔,為皇傢寫瞭大量的文賦,如《乾元殿頌》《拜南郊頌》《九成宮頌》等等,並在天皇天後(高宗、武後當時的稱呼)封禪泰山時,寫下著名的《宸遊東嶽頌》。
順便說一下,這次活動,駱賓王也來湊過熱鬧,當時老駱歲數比王勃大一倍還多,四十多歲,熬得頭發斑白,卻沒混上一官半職。他可憐巴巴地寫瞭篇《請陪封禪錶》,結果還不錯,獲得瞭個考試機會,對策之後,當上瞭個九品小官:奉禮郎。比起王勃來,人傢是皇傢禦用文人、專欄作者,老駱隻能算草根寫手,“踴躍投稿”的那種。
眾所周知,後來王勃又進瞭沛王府,陪太子讀書去瞭。現在一些資料上,往往是搬字過紙,彆人寫沛王,他這裏就寫沛王,也不考據解釋一下。其實這沛王就是武則天的第二個皇子李賢,也就是有名的章懷太子。論起年歲,他比王勃還小上兩三歲的樣子,當時可都是十幾歲的活潑少年,絕非電影《王勃之死》上那個顢頇的大叔形象。
要是李賢能按部就班地當上皇帝,王勃的前景可是如花似錦,這種小時候就在一起玩的關係,類似《鹿鼎記》中康熙和韋小寶那種。有人說,那是小說,沒有說服力,那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唐玄宗和王忠嗣,唐肅宗和李泌,總角之交,情誼匪淺。
然而,王勃入京後的第四年,因寫下那篇《檄英王雞》,攤上大事瞭。英王是沛王的弟弟,即後來的唐中宗李顯,當時也隻是一個十二歲的小孩子。兩位皇子鬥雞取樂,王勃寫字上癮,手一癢就寫瞭這麼個東西,如今看來,文中多是鋪陳典故,也沒有什麼太過敏感的詞,隻是這句:“兩雄不堪並立,一啄何敢自妄”,好像有些煽動“不和諧”的氣氛。但經曆瞭玄武門之變的血腥慘劇後,唐代皇室對兄弟間的仇殺是很敏感的,故而唐高宗聽到後,勃然大怒,就把王勃削職為民,轟齣瞭皇宮。
對王勃來說,這無異於晴天霹靂,好似一下從青雲之上摔到瞭爛泥潭裏,心情實在是太鬱悶瞭。然而,如果筆者能穿越到唐代,就會提前告訴王勃後續情節:
太子李賢後被廢掉,在武則天稱帝前被殺。他所有的親朋好友都被株連,包括曹王李明、蔣王李煒、東陽公主等一大批皇親國戚。太子最要好的朋友高岐,祖上是唐代開國功臣高士廉,傢勢顯赫也不頂用,難逃人世間最悲慘的遭遇—在他走進傢門時,父親用刀刺嚮他的咽喉,伯父用刀砍進他的腰腹,堂兄斬去他的頭顱,把他血淋淋的屍身扔在大街上。親人們為免受牽連,以此錶示和他斷絕關係,毫無親情。
王勃如果依然在太子府,會有怎樣的遭際?恐怕也不會有多好。這件事發生在永隆元年,當時王勃已死去四年瞭。假如他泉下有知,會不會就不再鬱悶當時被逐齣皇宮,反生一種“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慶幸呢?
然而,在當時,王勃的心境卻是非常淒慘的,被皇帝親自下令趕齣宮門,大好前程就此斷送,對一個剛剛十八歲的少年來說,心理上的打擊顯然特彆大。王勃沒臉在京師混下去瞭,隻好去巴蜀遊曆。
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一首詩中看,王勃是有好朋友在四川做官的,幾乎可以肯定,寫下此詩時,王勃正在長安得意呢,所以他的詩裏麵,一點悲淒的成分也沒有,什麼“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歧路時,兒女共沾巾”之類的,其實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啊!到瞭後來,同樣是送彆詩,《彆薛華》中就是:“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悲涼韆裏道,淒斷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這和前一首詩,正好興味相反。由此看來,長安被逐一事,徹底顛覆瞭王勃的人生觀。
王勃集中有《銅雀妓》二首,看來正是藉以“夫子自道”:
……
非常好,很是喜歡。京東的東西還是比較滿意的。很少有失望的。東西乾淨又整潔。送貨快。服務好。京東買過很多東西瞭。以前在~上買,自從遇見京東後,在沒有去過~買這些東西瞭。最主要的就是東西比較滿意。非常感謝京東,即使東西齣現瞭故障京東的售後服務還是很快很棒的,支持京東。買京東自營的東西都不會失望。第三方的就不怎麼樣瞭。。。我就是一直買京東自營的東西的。。。極少買第三方的。可是京東卻黑瞭我的號。
評分好書好價上京東,活動給力速度又快,包裝好無破損,送貨給力
評分京東幾年,花瞭不少銀子買瞭不少書,沒地方擺放,房價又那麼高,哪有錢買書房喲,乾脆書不添瞭,書房也不買瞭!
評分印刷精美的書,質量好,發貨快
評分物流速度肯快,可以的,相信京東品質
評分與已與偶遇偶遇營業廳發給
評分不錯,好看。。。。。。。。。
評分活動買的,很劃算,質量好,物流也很快,一天就到瞭
評分愛上圖書,愛上京東購物。超優惠的活動,超給力的速度,就是這麼棒
唐朝入仕生存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