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无法忽视的领域
雪球大V 独立投资人 那一水的鱼
详解银行股背后的投资逻辑
这是一本从投资角度来研究银行的书籍。主要内容可分作三大块:
第一部分是银行的盈利模式(商业模式),银行靠什么赚钱,会不会过度竞争,有没有可能被互联网金融颠覆?
第二部分是银行股投资分析的基础知识,包括银行监管的核心约束条件、各类专业术语、财报解析等。
第三部分则涉及银行股之间的具体分析和比较,并以招商、兴业、中信等银行的财报为实例进行剖析,便于读者理解。
自由独立投资人,雪球网活跃用户。笔者对经济和投资方面兴趣浓厚,发表各类博文及稿件超百万字,曾出版投资类畅销书《投资第一课》《理财不用懂太多》。对银行股的研究和投资超过八年,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得益于正确的财富管理思维,笔者在投资理财的路上收获颇丰。在经历七年多的职业生涯后,仅股票分红已超职业年薪。目前为自由独立投资人,处于财务半自由状态。
第一章银行这门生意
银行这颗“蛋”从哪里来?
银行的生意模式
银行卖什么?
银行业的天花板在哪里?
天生高杠杆的银行业
银行业的周期性特点
银行算轻资产行业吗?
第二章银行会不会过度竞争?
好行业如顺水行舟
牌照最值钱
超车?当心“紧箍咒”!
银行股白菜价是好是坏?
开户流程烦琐,能否形成竞争壁垒?
无差异化竞争
来自行业外的威胁
第三章互联网会颠覆银行业吗?
真有其事,还是鬼故事?
如何颠覆?
货基与存款
P2P借贷与银行贷款
网贷银行
第四章初解银行资产表
银行财报的可信度高吗?
初解银行资产端
不可忽略的表外项目
资产端的奥秘
第五章初解银行负债及股东权益表
初解银行负债表
初解银行股东权益表
股东权益变动表
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
第六章银行“紧箍咒”——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的由来
何谓资本充足率?
核心一级资本扣减项
优先股
权重法与高级法
如何看待银行“紧箍咒”?
通胀对银行股有利吗?
第七章初解银行利润表
初解利润表
浮盈浮亏如何挂账?
更详细的分部业绩表
第八章如何细审银行净利差?
初解净利差
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利率匹配
银行资产与负债的“长短配”
第九章银行和投资者都喜欢的非息业务
中间业务收入有哪些特点?
初解各类非息收入
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暴利吗?
中间收入的稳定性
详解信用卡业务
第十章银行存亡之道,资产质量怎么看?
不良资产,雾里看花
主抓不良贷款
盘点不良贷款
银行如何处理不良贷款?
其他不良资产
第十一章构建能力圈,银行股是不是你的菜?
不懂不做,不熟不做
将银行股纳入能力圈
银行股投资与时俱进
第十二章银行股估值怎么看?
投资银行股的长期回报率是多少?
银行股究竟价值几何?
价值回归试算法的衍生策略
如何在银行股之间轮动切换?
第十三章银行盈利增长的五大来源
近十年银行股业绩增速
银行盈利增长的来源
银行股业绩预估
第十四章银行股纵向拆解对比
为何要纵向拆解对比分析?
资本盈利能力分析
资产变动分析
负债变动分析
贷款质量分析
盈利分析
纵向对比总结
第十五章银行股横向拆解对比
为何要横向拆解对比分析?
资本盈利能力分析
资产结构分析
负债结构分析
资产质量分析
盈利分析
横向对比总结
附表
这本书,坦白说,我抱着挺大的期望去翻开的,毕竟现在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尤其是银行股,那更是牵动着无数投资者的心弦。我期待能看到一些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分析,不仅仅是那些教科书里嚼烂了的理论,而是能结合当前宏观经济背景,那种“老司机带路”的实战经验。毕竟,银行这玩意儿,表面上看起来就是存存贷贷,但背后的风险控制、监管政策的细微变化,以及那些资产质量的真实水分,才是决定股价走势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那些光鲜亮丽的财报,让我看到隐藏在数字背后的真实脉搏。比如,那些城商行的区域性风险集中度如何评估?大型国有银行在“让利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净息差的压力到底有多大?是那种能让我读完后,在面对银行股K线图时,眼神里多一份笃定,少一份盲从的指南。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看待银行业务的全新视角,不仅仅是财务报表上的那些比率游戏,而是深入到业务模式的本质。这种洞察力,才是区分散户和专业投资者的分水岭。如果这本书能在我心中种下一颗关于银行股的“批判性思维”的种子,让我不再人云亦云,那它就值回票价了。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全球资产配置的再平衡策略,尤其关注那些具有稳定现金流和防御属性的板块。我对这本新书的初印象是,它在试图构建一个宏观经济周期与银行业绩的动态匹配模型。我希望它能详细拆解不同宏观情景下(比如滞胀、快速复苏或者深度衰退),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性变化会如何传导至盈利能力。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在银行股估值中经常被提及,但如何结合不良贷款率(NPL)的潜在攀升速度来修正这些传统估值指标,这本书是否给出了一个实用的修正框架?我比较好奇的是,书中对于金融科技(FinTech)对传统存贷款业务的颠覆性影响有没有进行前瞻性的分析?毕竟,现在很多银行都在大力投入数字化转型,这种转型带来的初期高投入和长期潜在效率提升,投资者该如何量化?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压力测试情景分析案例,比如在某个特定地区房地产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时,头部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会受到怎样的冲击,那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实操指南。我更看重的是那种能够量化不确定性的工具和方法论,而不是空泛的鼓励。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拿到手里感觉挺有分量。我个人对监管套利和合规风险特别感兴趣,这部分往往是影响银行股估值突然“跳水”的黑天鹅。我希望作者能深入剖析一些近年来国内外监管机构(比如巴塞尔协议的更新,或者国内对地方债置换的政策导向)出台的关键规定,是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被不同类型的银行消化吸收或规避的。更进一步说,那些看似毫不起眼的表外业务,在金融去杠杆的大潮下,究竟隐藏着多大的风险敞口?很多时候,市场对银行的担忧并非源于当前利润不好看,而是对未来潜在的系统性风险感到恐惧。如果这本书能用清晰的语言,勾勒出监管灰色地带的轮廓,并且告诉我如何通过分析年报中的附注信息去识别这些潜在的“地雷”,那将是巨大的收获。我不太关心那些已经被市场充分消化的“利好”消息,我更想知道,在那些不透明的角落里,风险是如何积聚的。
评分说实话,我对金融知识的理解一直处于“略懂皮毛”的阶段,很多专业术语一上来就让人望而却步。我希望这本书能扮演一个“友好翻译官”的角色,把那些晦涩难懂的银行专业术语,用普通人都能理解的逻辑串联起来。比如,什么是“拨备覆盖率”的“安全边际”?为什么有些银行PB低于0.5却依然没人敢碰?我需要的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精英视角,而是那种能够帮助我建立完整认知框架的引导。如果作者能设计一些生动的比喻或者类比,将复杂的金融衍生品风险或债券投资组合管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场景,那就太棒了。我追求的是知识的普及性和实用性,能让我与专业人士交流时,不至于完全掉线,至少能听懂他们讨论的核心矛盾点在哪里。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是很多深度行业报告所缺乏的“温度”。
评分我是一个长期价值投资者,关注的重点永远是公司的长期护城河和管理层的战略眼光。对于银行股来说,其护城河主要体现在品牌信誉和吸收低成本存款的能力上。这本书是否探讨了在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不同银行在“活期存款”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是规模碾压一切,还是服务体验和产品创新更能锁定优质客户?我特别想看看,作者对那些“隐形冠军”——那些在特定细分领域(比如供应链金融、跨境结算或私人银行业务)做到极致的区域性银行——有没有进行案例分析?很多时候,真正的超额收益就藏在这些被大盘股光芒掩盖的角落里。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自下而上”的选股视角,不仅仅停留在宏观和中观层面,而是深入到微观的企业文化、高管激励机制,以及他们对未来十年银行业格局变化的预判上。如果能告诉我如何识别一个真正具有长期复利能力的银行管理者,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无可替代了。
评分经典书籍,被推荐了好几遍了,终于在618的活动中买了,慢慢看。
评分超好的一本书,讲述很多巴菲特的投资实例和投资思想,又比纯理论的投资书通俗易懂,看了大半本,喜欢~
评分没有晦涩的术语、没有难懂的公式
评分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股民,在经历了无数次惨烈的投资战役之后,总结过往得失,呕心沥血而作。因为不是会计专业出身,所以没有晦涩的术语、难懂的公式。因为有多年的投资经历,所以更明白财报的意义所在,更知道投资者读财报的目的所在。财报是用来排除企业的。本书以一份贵州茅台财报为例,让毫无会计学基础的投资者也能轻松读懂财报,看透财报背后的企业秘密。
评分新三板实战500例 上:设立股权篇
评分低风险并不意味低收益!每年20%的复利,10年就是5。19倍。本书基于作者10年的低风险投资经验,为读者打开不同于K线搏杀的另一扇窗。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近两年的投资战役,对债券、可转债、分级基金几个低风险玩家喜爱的品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增加了轮动、对冲等高级战术,希望能帮助读者对低风险投资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评分★相关推荐★
评分有塑封,是好书,推荐阅读。
评分雪球网老唐的书,满满的都是干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