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来组织内容,将完成工作任务必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于项目之中。全书共分为五个项目,内容覆盖了元器件的认识与检验、印制电路板的绘制、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元器件的预成型、电烙铁的使用、印制电路板的组装、印制电路板的焊接检查与拆焊、导线加工、电子产品安装、电子产品技术文件的编写等。
项目1识别与检测电子元器件
项目要求
相关知识
1.1电阻(位)器
1.1.1电阻(位)器的类型及其主要参数
1.1.2电阻(位)器的检测
1.2电容器
1.2.1电容器的类型及其主要参数
1.2.2电容器的检测
1.3电感器
1.3.1电感器的类型及其主要参数
1.3.2变压器的类型及其主要参数
1.3.3电感器和变压器的检测
1.4半导体分立元器件
1.4.1半导体分立元器件的型号命名
1.4.2半导体二极管的类型与检测
1.4.3半导体三极管的类型与检测
1.4.4场效应管的类型与检测
1.5半导体集成电路
1.5.1集成电路的分类及命名方法
1.5.2集成电路的引脚识别
1.5.3模拟集成电路
1.5.4数字集成电路
1.5.5集成电路的检测
1.6电声器件
1.6.1传声器
1.6.2扬声器
1.7光电器件和压电器件
1.7.1光电器件
1.7.2压电器件
1.8表面安装元器件
1.8.1表面安装元器件的特点与分类
1.8.2片式无源元件与有源元件
1.8.3常用贴片元件的参数与标识方法
1.8.4SMD/SMC的使用
1.8.5表面安装元器件的使用要求
1.9开关件与接插件
1.9.1开关件的分类及主要参数
1.9.2开关件的检测
1.9.3接插件及其检测
任务与实施
作业
项目2认识与使用材料、 工具及设备
项目要求
相关知识
2.1常用材料
2.1.1绝缘材料
2.1.2线料
2.1.3覆铜板
2.1.4焊接材料
2.1.5机箱常用材料
2.2常用工具
2.2.1常用五金工具
2.2.2电烙铁
2.2.3其他辅助工具
2.3电子整机装配常用设备
2.4电烙铁的使用
任务与实施
作业
项目3编制电子产品成套技术文件
项目要求
相关知识
3.1电子产品技术文件的分类和作用
3.1.1概述
3.1.2设计文件的分类
3.2设计文件内容和工程图纸
3.2.1设计文件的内容
3.2.2电气制图的基本知识
3.2.3图形符号
3.2.4系统图、 框图和电路图的绘制
3.3电子产品的工艺文件
3.3.1工艺文件的内容
3.3.2电子产品工艺文件
3.4电子产品工艺文件示例
任务与实施
作业
项目4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
项目要求
相关知识
4.1安装概述
4.1.1安装工艺的整体要求
4.1.2安装工艺中的紧固和连接
4.2安装准备工艺
4.2.1元器件的检验、 老化和筛选
4.2.2元器件的预处理
4.2.3导线的加工
4.3元器件的安装
4.3.1典型元器件的安装
4.3.2表面安装技术(STM)
4.3.3表面安装工艺
4.4整机装配工艺
4.4.1整机装配的基本顺序
4.4.2整机装配中的接线工艺
4.4.3整机装配中的机械安装工艺要求
4.4.4整机装配中的面板、 机壳装配
任务与实施
作业
项目5电子产品生产组织与质量管理
项目要求
相关知识
5.1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工作组织
5.1.1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工作程序
5.1.2电子产品生产各阶段的工艺过程
5.1.3电子产品生产中的标准化
5.2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管理
※5.3ISO 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标准
5.3.1ISO的含义及ISO的主要职责
5.3.2ISO 9000质量标准的组成
5.3.3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5.4ISO 14000系列环境标准
5.4.1ISO 14000标准
5.4.2ISO 14000认证流程
5.4.3实施ISO 14000标准的意义
任务与实施
作业
附录ASMT常用术语中英对照
参考文献
“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是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掌握常用元器件的识读,认知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工具、设备的使用与注意事项,掌握电子产品的生产制作工艺过程,了解电子产品生产标准,合理编写产品生产技术文件,并在生产实践中提高工艺管理、质量控制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的第1版在2011年出版之后,得到了兄弟院校的选用和读者的赞赏,使编者备受鼓舞。此后在教学实践中,随着电子产品的生产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以及专业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编者不断对第1版进行修正和补充,精益求精,与时俱进。特别是在2014年,本书有幸获评成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为了使本书更好地适应教学,编者对第1版作了全面的审读,改正了发现的错误、含混不清,以及不确切的地方,最后完成了第2版。
第2版依据高职院校学生知识体系和能力内涵培养要求,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实际工程的基本技能,把握理论以够用为度,知识、技能和方法以理解、掌握、初步运用为度的编写原则。全书内容覆盖了元器件的认知与检验、印制电路板的绘制、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元器件的预成型、电烙铁的使用、印制电路板的组装、印制电路板的焊接检查与拆焊、导线加工、电子产品安装及电子产品技术文件的编写,并把生产流水线的知识及新型电子工艺知识穿插其中,培养学生在电子工艺与质量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
与第1版内容相比较,第2版删除了第1版的项目2(认识与使用材料、工具及设备)中的部分内容,项目4(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中的部分内容,而在其余各项目中增补了一些有益于读者的题材内容,例如,介绍现代电子产品整机装配专用设备,电子产品零部件装配工艺要求,电子产品安装准备工艺,细化了ISO 14000系列环境标准,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等等。虽然删除了一些内容,但书的篇幅却有所增加。
可以说,第2版更好地遵从了教学原则,重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内容更加先进新颖,突出工程实用,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启发学生。本书的参考教学时间为48学时。本书具有配套的课程网站,网址为http://jpkc.zjbti.net.cn/dzcpscygl/index.asp。
参加编写本书的老师有: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郑发泰、张培忠、翁正国,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张夏仙,宁波永望电子有限公司陈浩群,宁波禾光科技有限公司金彪,其中,郑发泰担任本书的主编并负责统稿工作,张培忠和翁正国担任副主编。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奥克兰理工大学(Auck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郑翔南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即将投身于电子产品行业的学生,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但也感到一丝迷茫。这本书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为我点亮了前行的道路。它不仅仅是教授我“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我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在书中,我学到了关于精益生产的思想,理解了如何通过消除浪费来提升效率,例如“5S”管理法,我不仅理解了每个“S”的含义,更学习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落地执行。我还对工业4.0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智能制造、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技术如何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模式。书中对于项目管理在电子产品生产中的应用也做了详细的介绍,让我明白了如何制定项目计划、如何进行资源分配、以及如何应对项目中的风险。这些知识对于即将踏入职场的我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创新与研发”的讨论,它强调了持续创新是电子产品行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并分享了一些鼓励创新文化的策略。读完这本书,我对电子产品的生产和管理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在这个行业发展的信心。
评分我是一位对新兴科技和工业发展有浓厚兴趣的读者,一直以来都渴望能有一本书能系统地梳理出电子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它并非简单地罗列生产步骤,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个环节背后的逻辑和挑战,让我对这个复杂而精密的工业领域有了前所未有的洞察。书中关于“物料清单(BOM)”的讲解,非常清晰地阐述了它是如何指导生产和成本控制的,并且深入分析了BOM管理在不同阶段的变动和优化。此外,关于“可制造性设计(DFM)”的探讨,更是让我明白,好的产品不仅仅在于其功能,更在于其能否高效、低成本地被生产出来,书中提出的设计优化建议,对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返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令我惊叹的是,作者还触及了电子产品生产的“生态系统”概念,它不仅仅是生产线本身,还包括了与之相关的研发、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协同。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入的“工业探险”,每一次翻页都能学到新的知识,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和人类智慧的力量。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期待并不高,认为它可能只是市面上众多技术类书籍的翻版,内容大同小异。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所吸引。这本书并没有局限于单纯的生产技术层面,而是将管理学、经济学、甚至一些人文关怀的理念巧妙地融入其中,构建了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电子产品生产体系。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绿色制造”的章节。在当下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背景下,电子产品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也备受关注。这本书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积极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处理废弃物等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作者提出的“生命周期评估”概念,让我意识到电子产品从设计、生产、使用到最终报废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而我们应该从全局出发,寻求最环保的解决方案。这种前瞻性的思考方式,在同类书籍中实属难得。同时,书中对“人”的因素的关注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强调技术和流程,也认识到员工的培训、激励以及团队协作对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这一点使得这本书更具人情味,也更加贴近实际的管理需求。
评分作为一名在电子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拓宽视野、深化理论基础的书籍。我必须说,《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第2版)》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生产流程的介绍,更是一部关于如何优化管理、提升效率的智慧宝典。书中对于质量控制的论述,我尤为赞赏。从原材料的检验到最终产品的出厂测试,每一个环节都做了详尽的剖析,并且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作者深入探讨了SPC(统计过程控制)的应用,解释了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预测和预防质量问题,而不是仅仅在问题发生后再去补救。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追求零缺陷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此外,书中对供应链管理的阐述也相当到位,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从供应商选择、物料采购到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的整个链条,并且强调了信息流和物流的协同作用。我个人觉得,在当前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而这本书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虽然书中有些内容可能对我来说并不算全新,但它以一种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并且带有管理学视角的方式进行阐述,让我对很多原本模糊的概念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理解,为我后续的工作提供了不少启发。
评分这本书简直让我眼前一亮,本来以为会是枯燥的技术手册,结果出乎意料的精彩!作为一名对电子产品制造流程一直很好奇但又缺乏系统知识的普通爱好者,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深入浅出介绍这个复杂领域的书。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易近人,避免了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逻辑结构,将电子产品从概念诞生到最终走下生产线的过程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不同生产环节时,不仅仅是罗列流程,更会深入分析每个环节可能遇到的挑战、关键的技术点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讲解SMT(表面贴装技术)时,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贴片机的原理和操作,还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元器件的摆放、锡膏的印刷以及回流焊的温度曲线控制,让我对每一个微小元器件的精准焊接有了直观的认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不少实际案例,分析了不同厂商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的,这让整个过程不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充满了真实感和实践性。读完之后,我对电子产品制造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感觉自己仿佛也参与了一场精彩的工业革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