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钦商盛宣怀
原价:28.00元
作者:汤黎
出版社: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40314019
字数:
页码:27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340kg
编辑推荐
《钦商盛宣怀》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出版。
内容提要
《钦商盛宣怀》作者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逝世于上海),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清末的一个政治家、企业家和福利事业家,官僚买办。1879年,署天津河间兵备道。1884年,赴粤办理沙面事件;同年,署天津海关道。1885年,任招商局督办。1886年,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道台兼东海关监督。次年,在烟台独资经营客货海运,航运范围不仅扩大到山东整个沿海,而且还开辟了烟台至旅顺的航线。1891年春,在烟台设立胶东第一广仁堂慈善机构。次年,任直隶津海关道兼直隶津海关监督。1896年,任铁路公司督办,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奏设南洋公学于上海。1902年,任正二品工部左侍郎。《钦商盛宣怀》结合时代大背景,选取盛宣怀一生的主要活动加以描述,以期能客观地评价这个人物。
目录
第一章 常州出世
第二章 青少年时的经历
第三章 入李鸿章幕
第四章 初涉洋务
第五章 参与轮船招商局
第六章 关注外事和筹备湖北矿务
第七章 一波三折
第八章 办矿挫折
第九章 经营电报局
第十章 独揽招商局大权
第十一章 总理华盛织布局
第十二章 督办汉阳铁厂和铁路总公司
第十三章 创办中国通商银行
第十四章 办北洋大学堂和南洋公学
第十五章 导演东南互保
第十六章 与袁世凯的恩恩怨怨
第十七章 总理汉冶萍公司
第十八章 流亡日本
第十九章 上海豪门
第二十章 身前身后
盛宣怀年表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插图:
数月的考察下来,凡盛宣怀所经手诸事,李鸿章皆十分满意,觉得很能为自己分忧解难,承担要任,符合他用人的标准,尤其是致用的能力很突出,于是李鸿章逐渐开始将一些洋务重任交于盛宣怀去办,盛宣怀开始涉足洋务。清政府规定直隶移驻天津,一切洋务海防事宜交于直隶总督经管,并添设津海关道,专管原三口通商大臣办理的中外交涉事件(不能处理的事才转直督)及新钞两关税务,天津成为极其重要的洋务重镇。盛宣怀后来常居于此,天津也就成为他的发祥地。
这一年的秋冬及次年初,盛宣怀继续到上海办理购置淮军装备等事,此时起常往上海,2月中旬回常州度岁。一家人欢欢喜喜过了个年,老父亲也为儿子这一年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鼓励他再接再厉,说跟着中堂大人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历练的呢。年后盛宣怀依依不舍地辞别家人,继续回天津办差,此时已经是同治九年:1871年。
从办天津教案的教训、经验中走出来的曾国藩和李鸿章于这年的7月联名上衔奏请选派聪颖子弟赴外洋各国留学,以加速培养新式人才,半月后朝廷给了答复:奉旨依议。随侍李鸿章左右的盛宣怀不忘老友马建忠,其实在处理天津教案的过程中,李鸿章已从宣怀处对马建忠有所耳闻,觉得他是个可用之才,曾向盛宣怀提起过招他人幕,因为办洋务正需要这样的人才。盛宣怀于是告知马建忠暂不肯出来人仕,而是打算考了公费的法国留学生学成归来后再为国效力,李鸿章不断地点头称赞,虽未谋面,但已经对马建忠有了很好的印象。然而这次朝廷允准的是先由留美归来的江苏候补同知容闳带领一批幼童赴美国学习工程技术(后来成名的中国早期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就是这批幼童之一),李鸿章说,待这批幼童学有成效后,他们准备再说服朝廷选派赴法国的留学生,专门研究学问。说到这里,他保证,将来一定给马建忠留一个名额,但仍狡黠地开出条件,那就是学成回来后要为他所用,宣怀赶紧替建忠做了保证。这样,好友留学的事也就放下心来了、只等朝廷派遣赴法公费留学生的公告,然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眉叔。
盛夏乃洪水暴涨时节,这一年,直隶又遭巨大水灾,饥民遍野。盛康虽然丁忧在家,但秉承父愿,时时不忘关心民生疾苦。他组织捐赠棉衣2万件与灾区难民,并命宣怀赶赴淮南北及上海、苏州、扬州、镇江等地劝募,集资购粮,由上海雇轮船海运发放到天津。灾情紧急,整个秋天,盛宣怀遵从父亲的意志,都在奔走于江浙各地,大力开展对直隶的赈灾工作,灾区所需,他尽力去募集,有时甚至星夜发往天津。以前随父亲在族人中办义学、建义庄等乃是小范围的救助活动,而这次救灾实为盛宣怀办理赈务之始。由于成绩突出,灾情及时得到了缓解,盛康被李鸿章奏请赏加布政使衔。这年冬天,又因克服洪岗等处贼寨,绥远将军定安保奏,诸功并加,盛宣怀获以道员补用并被赏加三品衔及花翎二品顶戴。无论办赈务、军事还是外交,盛宣怀都日益成熟。
1871年秋冬时节,盛宣怀还受李鸿章委派,赴日本查看中日通商情况,这是他的首次出外考察。事情起源于同治九年十二月初一日(1871年1月21日)李鸿章的一份奏折,他主张与日本立约通商,随后曾国藩又补充提出,与日本立约不可有“利益均沾”之词。于是日本于上年即向上请求答应和中国立约,并于4月派伊达宗城、柳原前光为使臣前来议约。清廷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办理与日本签订通商条约事务。七月二十九日(9月13日),李鸿章与日本伊达宗城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及通商章程,这是近代史上中日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对等条约。此条规大体上按照中国的方案签订,主要内容为:两国互不侵犯领土,互不干涉内政;一国受他国侵略时须互相支援;互派驻外使节;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等等。
条约签订后,中国去日本经商者甚多,加之又是初次通商,因而秋冬之时,盛宣怀受命去日本考察。此时的日本刚刚经历了大刀阔斧的明治维新改革,社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盛宣怀到各处游历,在横滨时又与日本友人中山氏叙谈数次,深切体会到改革的神奇功效和必要性,仅仅十几年的工夫,日本已经由一个备受欺凌的小国成长为一世界强国。中国要自强,大办洋务乃当务之急,盛宣怀心里这样想着,由于在日逗留时间不长,加之封建官僚的出身都决定了他还不可能从根本上去认识日本明治维新中更深层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过去的两年,李鸿章幕中人事也稍有变动。杨宗濂经李鸿章保举,奉旨外放湖北荆宜施道,管辖荆州、宜昌、施南三府,他希望多年的实缺道台终于实现了;薛福辰也外放山东泰安府知府。两人去京中觐见皇上、太后请训时,李鸿章特地写信给时任军机大臣的好友沈桂芬,托他照应,并送两人各银票三千两,以便京中打点使用,李鸿章爱护幕僚之心由此可见,他也因此可以网罗到人才并尽其所用。薛福辰赴任后,在曾国藩幕中做事的薛二先生薛福成,于1872年3月曾国藩病逝后,被李鸿章慕名邀至幕中,补其兄福辰之缺,周馥本可外放道台,因无人顶替,李鸿章又舍不得他离去,所以暂时留在幕中做总文案。盛宣怀由于资历浅,文书又不及幕中周馥、薛福辰,营务不及郭松林等,所以仍留在幕中,以待后用。
但从陕西到直隶,短短两年的时间,他就由知府升为道台,擢升的速度已经相当快了。重要的是他在清政府准备大办洋务的关键时刻走近了洋务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的身边,这给他提供了常人所无法企及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李鸿章善于用人,知道营务、文书都不是宣怀所长,就派他去办理北洋外交事务及其他洋务事宜,盛宣怀从此开始涉足洋务、并一发不可收拾。
序言
钦商盛宣怀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