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4
大傢小書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精裝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顧頡剛先生是中國現代的疑古辨僞大師。他的這本《秦漢的方士與儒生》在繼承前人疑古辨僞的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深入探索秦、漢間人造僞的原因,全麵地論述瞭産生這個現象的社會背景和曆史條件。
本書的主旨在於說明秦漢的方士與儒生在大一統的社會背景下,怎樣運用陰陽五行的思想創立政治學說和政治製度,來為秦漢時期各個曆史階段的統治集團服務。“從第一章到第七章,說明在陰陽傢和方士的氣氛下成就的秦漢時代若乾種製度;第八章到第十八章,說明博士和儒生怎樣地由分而閤,又怎樣地接受瞭陰陽傢和方士的套,成為漢代的經學,又怎地從他們的鼓吹裏影響到兩漢時代的若乾種政治製度;從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二章說明漢代的經學如何轉入讖緯,讖緯又發生瞭怎樣的作用。”這是作者在序言中的解說。
顧頡剛(1893—1980),江蘇蘇州人,著名曆史學傢。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曆任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雲南大學、齊魯大學、中央大學、復旦大學、蘭州大學教授及中山大學語言曆史學研究所主任、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主任、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主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組院士、中國科學院(後改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在上古史、民俗學、曆史地理學等領域取得瞭傑齣的成就。生平著述宏富,齣版有《古史辨》、《秦漢的方士與儒生》(原名《漢代學術史略》)、《三皇考》、《史林雜識》、《吳歌甲集》、《孟薑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中國曆史地圖集》等。
序
第一章 陰陽五行說及其理想中的政治製度
第二章 封禪說
第三章 神仙說與方士
第四章 漢代受命改製的鼓吹與其實現
第五章 漢武帝的郊祀與求仙
第六章 天象的信仰與天變的負責者
第七章 災異說和西漢的國運
第八章 黃老之言
第九章 尊儒學而黜百傢
第十章 經書的編定與增加
第十一章 博士官
第十二章 經學的今古文問題
第十三章 通經緻用
第十四章 王莽的受禪
第十五章 漢的改德
第十六章 古史係統的大整理
第十七章 經古文學的建立
第十八章 祀典的改定和月令的實行
第十九章 讖緯的造作
第二十章 讖緯的內容
第二十一章 讖緯在東漢時的勢力
第二十二章 曹丕的受禪
古代的王者固然最信神權,但因王畿的狹小,四圍又都是些小國傢,已開化的和未開化的,不盡能交通無阻,所以他們並無遠行的可能,也就不能到遠處去拜神。《左傳》中記楚昭王生病,蔔者告訴他是河神作祟,應該去祭,他說:“江、漢、睢、漳是楚國的‘望’,纔是應當祭的。河距我們遠瞭,我就算有瞭錯處,河神也管不著!”就不祭瞭。古代命國中的大山川為“望”,也命山川之祭為“望”。各國有各國的望,誰也不想越界去祭神。
春鞦戰國之世,齊和魯是文化的中心,泰山是這兩國的界牆。他們遊曆不遠,眼界不廣,把泰山看做瞭全世界最高的山,(連聰明的孔子也曾說:“登泰山而小天下!”)設想人間最高的帝王應當到最高的山頭去祭天上最高的上帝,於是把這侯國之望擴大為帝國之望,定其祭名為“封禪”:封是泰山上的祭,禪是泰山下小山的祭。他們又說:自古以來七十二代之君,當他們得瞭天下之後,沒有一個不到泰山去封禪的。
最早記載這件事的要算《管子》,其中有《封禪篇》。但管仲為齊桓公成霸業,是齊國人崇拜的偶像,他的書全非自著而齣於齊人的雜集;《封禪篇》又已亡,唯《史記·封禪書》載有管仲論封禪一段話或是從那篇抄齣來的。今把它大意敘述一下,以見封禪在戰國時的意義。
這上麵說:桓公既霸,會諸侯於葵丘,想行封禪之禮。管仲提齣抗議,道:“從前封泰山、禪梁父的有七十二代的帝王,我隻記得十二個。從無懷氏、伏羲、神農……到周成王,都是受命之後纔行這個禮的。他們那時候,嘉榖生,鳳皇來,東海得到比目魚,西海得到比翼鳥,有十五種不召而自至的祥瑞,然後封禪。現在有這種東西嗎?”桓公自己知道沒有這麼大的福氣,隻得息瞭這個妄想。——這一說和五德終始說同齣於齊人,亦同齣於一個目的,就是希望受命的天子得到他的符應;不過得到瞭符應之後,五德說希望他定齣製度,封禪說希望他到泰山去祭天,有些不同罷瞭。
第一個去實行這個學說的,也是秦始皇。他做瞭皇帝三年,巡狩郡縣,帶瞭齊、魯的儒生博士七十人,走到泰山下。他已從“秦文公獲黑龍”上證明瞭他的受命,當然要實行這個所謂自古相傳的典禮。不幸封禪之禮雖說為舊章,究竟沒有實際的根據,臨到辦事的時候,儒生博士便議論紛紛,得不到一個結論;有的還唱高調,以為隻須極簡單的禮節,掃地而祭就夠瞭。始皇怒他們的不濟事,把他們完全斥退,自己到泰山頂上去行封禮,又到梁父山去行禪禮;他的禮節大都采自秦國祭上帝時所用的。諸儒既不得參加這個大典,怨恨得很,恰好始皇走到半山碰著大風雨,躲在樹下,就暗暗地譏笑他,以為犯瞭天怒。不久秦亡,這班儒者又造他謠言,說他給大風雨擊壞瞭,或者說他沒有到山頂就退下來瞭。
……
本書是白壽彝先生論史學遺産的代錶性著作,其中所收錄的六篇論文,寫於兩個不同的曆史時期。《談史學遺産》這篇長文撰於1961年,其餘五篇撰於1981—1982年,前後相隔二十年,而其撰述旨趣顯然是一脈相承的。
中國是一個史學大國,擁有連續不斷和豐富厚重的史學遺産。所謂史學遺産,是曆史上流傳下來的前人在史學活動中的創造和積纍,是文化遺産的重要部分。把史學遺産從曆史遺産中“分離”齣來,並把它作為一個專門的學術問題和理論問題提齣來進行研究,白壽彝先生的這幾篇文章不僅開其先河,而且從理論上和研究對象上奠定瞭探討這一領域的學術基礎,因而産生瞭較大的學術影響。
《談史學遺産》一文從理論上闡述瞭研究史學遺産的重要性及研究史學遺産的方法。關於研究對象,作者從七個方麵作瞭概括,即歸納瞭史學遺産中的主要成就,並將其比喻為一個個“花圃”。這就是:中國史學上有關基本觀點的遺産,包含曆史觀、曆史觀點在史學中的地位、史學工作的作用;史料學遺産;曆史編纂學遺産;曆史文獻學遺産;重大曆史問題研究成果;有代錶性的史學著作;曆史啓濛書方麵的遺産。關於研究史學遺産的必要性,作者指齣:①研究史學遺産,可以更具體更深刻地理解史學在社會中的作用;②研究史學遺産,可以逐步摸索齣來中國史學發展的規律;③研究史學遺産,可以把曆史上人們提齣來的一些史學問題作為當前研究的資料,豐富我們的研究內容。這些見解,在今天看來,仍有重要的啓發意義。迴顧20世紀中國史學,自1901年梁啓超發錶《中國史敘論》、1902年發錶《新史學》對中國古代史學進行激烈的批評後,直至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古代史學始終處於不被重視以至被否定的地位。白壽彝先生在1961年撰寫此文,這在當時不僅要有學術上的見識,而且要有理論上的勇氣。
作者在20世紀80年代撰寫的五篇文章,集中討論瞭四個問題,即曆史觀點、曆史文獻學、曆史編纂學、曆史文學。關於曆史觀點問題,作者在《談史學遺産答客問》一文中,著重分析瞭中國史學上關於曆史進程的看法、關於地理環境的看法、關於社會經濟的看法、關於得失成敗的看法、關於有民主思想內容的看法。作者繼《談史學遺産》之後,再次提齣瞭在馬剋思主義史學齣現以前,中國史學上是否存在“曆史唯物主義的萌芽”的問題。從作者的觀點來看,他的迴答是肯定的。同時他也指齣,這些問題需要作長期的討論。
速度很快,書籍很新,還沒看
評分�範�西很好,發貨也快!一下子入瞭34本,完美
評分趁著活動買瞭上百本書,期待能看一點
評分大傢小書一套書值得收藏
評分經典之作,必不可少,好書
評分還不錯,有時間認真讀一讀
評分特彆喜歡這個係列的書 精裝本質量不錯 小本也好拿 內容都是精品
評分很好的曆史故事,大傢小書這套叢書不錯!
評分書十分好,
大傢小書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精裝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