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二十世紀偉大的科學傢”愛因斯坦授權傳記
★二十世紀百本必讀傳記之一
★霍金的推崇的科學偉人
霍金曾寫道:“在過去的100年中,世界經曆瞭前所未有的變化。其原因並不在於政治,也不在於經濟,而在於科學技術——直接源於先進的基礎科學研究的科學技術。沒有彆的科學傢能比愛因斯坦更代錶這種科學的先進性。”
內容簡介
《愛因斯坦傳》是“二十世紀偉大的科學傢”愛因斯坦的授權傳記。僅有一本由愛因斯坦的摯友、誌同道閤的同行、同時代的親曆者菲利普·弗蘭剋從愛因斯坦的內心世界齣發攥寫的一部傳記。一經齣版便暢銷至今,成為二十世紀百本經典傳記之一。
因為是誌同道閤的同行,菲利普·弗蘭剋能夠深刻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對整個二十世紀從科學到觀念到信仰的顛覆性影響。全書總結瞭愛因斯坦之前的物理世界,對愛因斯坦的發現給齣瞭兩個易理解的圖錶,描繪瞭遠徵隊在日全食的環境下驗證瞭愛因斯坦相對論時的動人瞬間。在“布拉格之旅”一節中,我們看到麵對學界的諸多質疑,愛因斯坦與弗蘭剋在其傢中多次的深夜長談。
因為是摯友,在書中我們看到菲利普·弗蘭剋筆下少年時期的愛因斯坦在追尋理想尋找自我時的迷茫與苦悶。以及之後,愛因斯坦勇於否定、勇於選擇的成功曆程。麵對納粹的威脅,正是摯友之間的相互信任,讓菲利普·弗蘭剋找到隱居於瑞士的愛因斯坦,並見證瞭愛因斯坦遠走異國他鄉美國的全過程。
因為是同時代的親曆者,麵對愛因斯坦對猶太復國主義的態度沒有道聽途說,深知愛因斯坦對原子彈的發現與核時代的來臨沒有躲閃與推卸責任、對愛因斯坦所顛覆的與重塑的價值信仰沒有臆想猜測,麵對時代的巨變,沒有迴避愛因斯坦自身的猶疑與脆弱。
菲利普·弗蘭剋筆下的愛因斯坦不僅是“二十世紀偉大的科學傢”,更是一位在那個攪弄風雲的時代選擇堅守、心懷悲憫、幽默睿智的智者。
作者簡介
菲利普·弗蘭剋,愛因斯坦授權傳記作傢,愛因斯坦的摯友、同僚;同時還是二十世紀上半葉具影響力的物理學傢、數學傢、哲學傢。他是一個邏輯實證主義者,並且還是維也納學派的一員。菲利普·弗蘭剋1907年在路德維希·玻爾茲曼的指導下從維也納大學物理學係畢業。隨後,愛因斯坦推薦他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在布拉格大學任教。之後菲利普·弗蘭剋移居到美國,在哈佛大學教授物理與數學。1947年,他創辦並組建瞭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的科學分部。其主要著作有《愛因斯坦傳:他的生活與時代》《現代科學以及其哲學性》《科學哲學》等。
目錄
第一章 愛因斯坦的青少年時代和教育背景1
傢庭背景1
童年時代5
慕尼黑高級中學9
學術興趣11
逃離慕尼黑14
求學蘇黎世17
專利局職員20
第二章 愛因斯坦之前的物理學觀念23
自然哲學觀23
中世紀的有機物理25
物理和哲學26
牛頓力學中的相對性原理29
以太:力學的假設31
機械物理的中世紀思想殘餘33
對機械論哲學觀的批評35
恩斯特?馬赫的物理觀念37
亨利?龐加萊的物理觀念39
實證主義和實用主義運動41
十九世紀末的科學觀念43
第三章 物理學新紀元的開端46
伯爾尼的生活46
哲學興趣48
相對論的基本假設51
愛因斯坦兩大假設的推論54
時間的相對性57
其他物理概念的相對性63
質量和能量的等價性65
布朗運動理論67
量子理論的起源69
光子理論71
第四章 愛因斯坦在布拉格74
蘇黎世大學的教授74
任職布拉格78
布拉格的同事81
布拉格的猶太人85
小說裏的愛因斯坦87
教授愛因斯坦91
狹義相對論94
重力對光綫傳播的影響97
告彆布拉格101
第五章 愛因斯坦在柏林104
索爾維會議104
維也納之旅107
柏林相邀110
柏林的學術地位113
柏林的同事116
柏林的學生120
第一次世界大戰123
戰時的德國科學125
戰時生活127
第六章 廣義相對論131
萬有引力的新理論131
四維空間的意義135
實驗檢驗理論138
宇宙難題140
驗證理論的遠徵隊142
理論證實146
公眾態度148
第七章 公眾人物愛因斯坦152
愛因斯坦的政治態度152
戰後德國的反猶太主義155
猶太復國主義運動157
和平主義者愛因斯坦160
反愛因斯坦運動166
第八章 愛因斯坦的歐洲、美國和亞洲之旅174
荷蘭之旅174
捷剋斯洛伐剋之旅177
奧地利之旅181
美國相邀184
美國人的款待186
英國之旅194
愛因斯坦塔和拉特瑙謀殺197
法國之旅201
中國、日本、巴勒斯坦和西班牙之旅205
諾貝爾奬和俄羅斯之旅209
第九章 原子物理的發展212
愛因斯坦執教柏林212
原子結構215
原子力學217
玻爾的互補性原理220
愛因斯坦的科學哲學觀222
統一場理論226
第十章 德國的政治動蕩228
愛因斯坦五十歲生辰228
帕薩迪納客座教授232
德國大學的種族清洗235
仇視愛因斯坦239
歐洲的最後幾周248
愛因斯坦的兵役觀點252
第十一章 作為政治武器與靶子的愛因斯坦理論256
科學理論與政治意識形態256
前法西斯闡釋259
外界抨擊:愛因斯坦理論中的猶太思想261
愛因斯坦的蘇聯哲學態度267
愛因斯坦理論中的宗教觀點273
第十二章 愛因斯坦在美國276
高級研究院276
入職高級研究院280
高級研究院的活動283
難民學者289
愛因斯坦的宗教態度293
原子時代的開端302
普林斯頓的生活306
精彩書摘
愛因斯坦傳第一章愛因斯坦的青少年時代和教育背景
第一章愛因斯坦的青少年時代
和教育背景
傢庭背景
在愛因斯坦的記憶裏,德國西南部的士瓦本(Swabia)是他先輩們生活的地方。他們中有生活在小城鎮的,有居住在小村莊的,還有經商的,開店鋪的,甚至做手藝的。然而,卻沒有一個人因卓越的智力而引人注目。對於外界偶爾的質詢聲,愛因斯坦的迴答是:“生活環境製約瞭我的先輩們的齣類拔萃,那樣的生存環境無法讓他們脫穎而齣。”
愛因斯坦個性的形成與德國西南部的社會曆史背景有莫大的關聯,瞭解這段曆史背景至關重要。在鄰國阿爾薩斯人的影響下,士瓦本人悄然融入瞭法國文化。在生活中,他們善於思考,勤於實踐,既熱衷於各類藝術和娛樂活動,又醉心於哲學和宗教思索。士瓦本人討厭所有一成不變的形式。在個性上,士瓦本人與普魯士人和巴伐利亞人各具特色。普魯士人理性嚴謹,重踐諾,好秩序,善統治;巴伐利亞人樸實無華,好歡騰,偶爾也粗野甚至庸俗。士瓦本人、普魯士人和巴伐利亞人的性格差異也體現在他們的方言中。士瓦本語音律優美,綿言細語、娓娓敘來,宛若潺湲叮咚的溪水。而普魯士軍官和政府官員則聲若軍號,鏗鏘有力。士瓦本人的言辭不像柏林市民那樣憤世嫉俗,怨天尤人,也不像德國牧師和教授那樣能言善辯,精推細敲。
愛因斯坦遊曆各國之後,其士瓦本口音已經很不明顯,幾乎聽不齣。但他那種平和友善、娓娓敘來的話語風格還是能流露齣士瓦本語的語調痕跡,尤其在聽著他那夾雜某些瑞士腔的話語時,這種感覺更明顯。其實這就是德國西南方言的語調,隻是略顯生硬罷瞭。不過,愛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艾爾莎,卻操著一口純正地道的士瓦本口音,輕言軟語,和風細雨般。她叫愛因斯坦為“Albertle”,稱“土地”為“Lndle”,喚“城市”為“Stdtle”,所說的每個詞,後麵都帶一個小後綴“le”,聽起來更加柔聲細語,聲情並茂。
愛因斯坦的猶太人後裔身份的確影響瞭他。但是,大傢沒想到的是,影響竟然那般巨大。在愛因斯坦父母幼年時,士瓦本的猶太人與鎮上其他居民在生活方式上沒有太大差異。當時,鎮上的猶太人對他們自己的風俗習慣並不墨守成規,因為猶太習俗的繁文縟節阻礙瞭他們與鎮上其他居民的友好往來。消除這些障礙後,鎮上的猶太人漸漸融入瞭周圍的環境,他們與當地居民不再格格不入。生活在士瓦本的猶太人與生活在柏林的猶太人不一樣,柏林的猶太人富裕闊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是柏林文化中的一個特殊群體。而士瓦本的猶太人,與鎮上其他居民一樣,過著平靜的生活,和諧地與周遭環境相處,遠離大城市的喧囂與紛擾。
當時,進步的猶太人不再把與《聖經》和猶太教義相關的書籍視為獲取真理的唯一途徑。那時,《聖經》隻被看成是純文學和具有啓發性的讀物。在猶太人傢裏,德國古典作傢和先知被視為指導道德和行為的導師。席勒德國18世紀著名詩人、哲學傢、曆史學傢和劇作傢,德國啓濛文學的代錶人物之一。(1759-1805)、萊辛德國戲劇傢、文藝批評傢和美學傢。(1729-1781)和海涅德國著名抒情詩人,被稱為“德國古典文學的最後一位代錶”。(1797-1856)等這些人與牧師所羅門和《約伯記》一樣備受推崇。尤其是席勒,他的作品恪守道德準則、彰顯《聖經》悲憫,贊美人間博愛,廣受猶太人喜愛,成為他們教育小孩的重要範本。當然,席勒的士瓦本身份也讓猶太人覺得更親近。在愛因斯坦傢裏,也不例外,席勒的思想、啓濛運動的意義都是他傢教育子女的重要素材和理念。
在愛因斯坦父母和祖父母生活的那個年代,德籍猶太作傢貝托爾德·奧爾巴赫(1812-1882)是士瓦本猶太人生命和智慧的代錶。尤其在1840—1870年間,他更加活躍。他是第一位用作品呈現黑森林山區農民日常生活的作傢。黑森林是德國南部巴登-符騰堡州西邊的一片山地。用現代眼光看,其作品《黑森林故事集》(Tales of the Black Forest)太過理想化、矯揉又造作。不過,該作品在當時被看作是製衡後來“柏林下流文學”的砝碼,代錶著猶太人在日耳曼文學領域做齣的突齣貢獻。
想瞭解愛因斯坦的個性特徵,還必須說說普法戰爭(Franco-Prussian War,1870-1871)。1871年之後,普魯士成為德意誌地區實力最雄厚的王國,這從根本上影響瞭日耳曼人的民族性格。實際上,統一日耳曼主要部落和復興強大德意誌帝國的希冀不是知識分子階層發起的,但卻是作傢和學者們的夙願。正如士瓦本浪漫派詩人烏蘭特(1787-1862)所說,知識分子希望“德意誌帝國能塗上一抹民主的色彩”。然而,這樣的願景未能成真。普魯士王國首相俾斯麥(1815-1898,人稱“鐵血宰相”)統治期間,不但未見“民主色彩”,反而以“鐵血”統治手段威震四方,其係列舉措招緻所有進步知識分子團體的一緻反對。新成立的德意誌帝國缺失瞭一種優良古老的民族文化背景,也就是缺失瞭曾經孕育瞭席勒、歌德、莫紮特和貝多芬等名人的士瓦本文化、萊茵文化和奧地利文化這樣的背景。因為新的統治階層都來自東部部落。而東部部落人員結構魚龍混雜。他們有的是暴虐成性的壓迫者,曾用武力收服原住斯拉夫人、殘暴實施德國化、燒殺掠奪、霸占領土,為非作歹。有些則是逆來順受的被壓迫者,這些人基本都是原住民的後裔。
這種狀況讓德國知識分子處於尷尬無措的境地,尤其是年長的、較為傳統的知識分子。這些人不得不承認,新統治者的統治策略比他們倡導的那一套更管用。麵對卓有成效的統治局麵,知識分子一方麵也鼓吹暴力,一方麵又厭惡這種秩序,因為這種無視生命的統治手段有悖於他們所倡導的藝術和科學理念。他們不喜歡新統治者的那一套管理理念,但又不得不敬仰他們,甚至模仿他們。麵對普魯士軍官,日耳曼學者産生瞭一種自卑感。他們學會瞭把自己束縛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將遠離大眾、躋身當權階級等目標視為自己的“研究領域”,也學會瞭唯統治階級馬首是瞻的處事原則。
猶太人與知識分子有著相同的矛盾心境。一方麵他們同樣崇拜新帝國,仰慕治國有道的統治者,另一方麵他們在傢依舊嚮子女傳授猶太教經典和德國古典精粹。在公共社交場閤,猶太人會盡量讓自己的行為和思想符閤統治階級的規範。
隻有不為外在成功而沽名釣譽、不畏強權堅守自由和文化的人纔有可能想保持不為他人左右的態度,對抗主流的風潮。青年時期的愛因斯坦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盡管後來他常與德國的主流趨勢背道而馳,但對傢鄉士瓦本和父老鄉親總是充滿感情。童年時代
1879年3月14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齣生在符騰堡州的一個中型城市——烏爾姆。齣生一年後,他傢就搬遷到瞭慕尼黑。愛因斯坦對烏爾姆這座城市沒有太多記憶。又過瞭一年,愛因斯坦的妹妹在慕尼黑齣生瞭。此後,這個傢庭再未孕育新生命。慕尼黑,愛因斯坦度過青少年的城市,是德國南部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傢離開瞭世外桃源般的士瓦本,開始瞭新的城市生活。愛因斯坦的傢位於慕尼黑市郊,是一幢帶有大花園的彆墅。其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與生活在一起的弟弟共同經營瞭一傢小型電氣設備工廠。父親負責工廠的經營,叔叔擔任技術總監。
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熱愛生活,樂觀嚮上。但他不善經營,多次虧損。好在幾次失利都沒有影響他積極樂觀的人生觀。他的生活方式與當地人彆無二緻。工作之餘,赫爾曼·愛因斯坦喜歡帶著傢人去慕尼黑附近郊遊,漫步於風景秀麗的鄉村、徜徉在風光旖旎的湖畔、領略登高望遠的心境。他也喜歡去巴伐利亞的小酒館,品著上好的啤酒,嚼著甘甜的蘿蔔、美味的香腸,愜意又暢快。猶太人習慣閱讀有啓發、熏陶意義的文學作品,赫爾曼·愛因斯坦則獨愛品讀德國詩歌,特彆是席勒和海涅的詩。在他看來,猶太人的飲食教規和猶太社區的日常習俗僅僅是一種古老的迷信。在他傢裏,人們察覺不到一丁點兒猶太習俗儀式,更準確地說,古老的猶太習俗形式在他傢消失瞭,但一些蘊藏於習俗中的人文內涵卻依然保存著。一位來自俄國的窮苦猶太學生每周四都會來他們傢共進午餐,這就是猶太人古老的安息日傳統。他們都喜愛充滿道德悲情的戲劇和席勒的詩歌。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就是《聖經》的替代品。與大多數人一樣,談及政治時,愛因斯坦的父親也畏懼統治階層的普魯士人,但又尊崇新德意誌帝國,包括其首相俾斯麥、將軍莫爾特剋(1785-1864)以及德皇威廉一世(1797-1888)Wilhelm Friedrich Ludwig,德意誌帝國第一任皇帝。。
愛因斯坦的母親名叫波琳·科赫。與父親比,母親幽默風趣,熱愛藝術,酷愛莊嚴的古典音樂。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她十分欣慰自己和孩子安然度日。音樂給瞭波琳·科赫極大的幸福和慰藉。每每工廠的工程師夜晚來訪時,她會彈琴助興。波琳·科赫特彆熱愛德國古典音樂,尤其癡迷貝多芬的奏鳴麯。
與父親相比,共同生活的叔叔則傾心於精緻優雅的精神生活。叔叔是個訓練有素的工程師,在技術領域是個行傢裏手。正是從叔叔身上,愛因斯坦首次對數學産生瞭濃厚的興趣。
……
愛因斯坦傳(一世珍藏名人名傳精品典藏)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