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面辅料及选用

服装面辅料及选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白燕,吴湘济 著
图书标签:
  • 服装面料
  • 服装辅料
  • 服装设计
  • 服装工艺
  • 纺织品
  • 材料学
  • 服装专业
  • 服装生产
  • 面料选型
  • 辅料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462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749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从零开始学服装设计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0
字数:18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准备从事服装设计相关工作的读者学习,也可供服装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参考,还可以作为大学院校服装专业的教材。
白燕、吴湘济编著的《服装面辅料及选用》一书,具有以下特点。
1、本书内容针对零起点和零基础读者,循序渐进地讲述了服装常用面辅料的品质与特性。
2、本书列举了大量的示例,并以图示的方法逐一讲解,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直观,且可随书操作。
3、本书语言风格简练易懂,深入浅出,总结了作者多年从事服装设计教学及实践过程中总结的要点及关键技法,可参考性强。

内容简介

正确选择面辅料是进行服装设计的基础。
本书从纤维、纱线、织物、服装辅料、布料的印染整理、新纤维及新面料6个方面,介绍了服装常见面辅料的品质与特性,力图为服装设计者提供必不可少的面辅料基础知识,帮助设计师掌握服装面辅料选用方法。
本书适合准备从事服装设计相关工作的读者学习,也可供服装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参考,还可以作为大学院校服装专业的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纤维 / 001
1.1 纺织纤维的概念 / 002
1.1.1 纺织纤维的定义 / 002
1.1.2 纺织纤维必须具备的条件 / 002
1.2 纺织纤维的基本分类 / 003
1.2.1 天然纤维 / 003
1.2.2 化学纤维 / 006
1.3 纺织纤维的其他分类 / 008
1.3.1 长丝和短纤维 / 008
1.3.2 普通合成纤维、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 / 008
1.4 主要天然纤维 / 009
1.4.1 棉 / 009
1.4.2 麻 / 010
1.4.3 蚕丝 / 013
1.4.4 羊毛 / 016
1.5 主要化学纤维 / 019
1.5.1 粘胶纤维(吸湿易染) / 019
1.5.2 醋酯纤维(柔软滑爽) / 020
1.5.3 涤纶(挺括不皱) / 020
1.5.4 锦纶(结实耐磨) / 021
1.5.5 腈纶(膨松耐晒) / 021
1.5.6 维纶 / 022
1.5.7 丙纶(质轻保暖) / 022
1.5.8 氨纶(弹性优异) / 023
1.5.9 氯纶(保暖难燃) / 023
1.6 常用纤维的性能比较 / 023
1.7 纺织纤维的命名 / 024
1.7.1 纤维长度的命名 / 024
1.7.2 天然纤维的命名 / 025
1.7.3 化学纤维的命名 / 025
1.7.4 混纺纤维的命名 / 026
第2章 纱线 / 027
2.1 纱线的基本概念 / 028
2.1.1 单纱和股线的定义 / 028
2.1.2 纱线细度的表示方法 / 028
2.1.3 纱线细度指标之间的换算 / 030
2.1.4 纱线的捻度概念 / 031
2.2 纱线的分类 / 032
2.3 纱线的类型及用途 / 034
第3章 织物 / 039
3.1 织物的分类 / 040
3.1.1 按照织物用途分类 / 040
3.1.2 按生产方式分类 / 040
3.1.3 按纱线原料分类 / 042
3.1.4 按纤维长度和细度分类 / 043
3.1.5 按纱线的结构分类 / 043
3.1.6 按纺纱工艺分类 / 044
3.1.7 按织物染色情况分类 / 044
3.1.8 按组织结构分类 / 046
3.1.9 按织物厚薄分类 / 055
3.2 织物的规格术语 / 056
3.2.1 机织物的量度 / 056
3.2.2 针织物的量度 / 057
3.2.3 非织造布的量度 / 058
3.3 机织物的分类 / 058
3.3.1 棉织物 / 058
3.3.2 麻织物 / 066
3.3.3 毛织物 / 068
3.3.4 丝织物 / 081
3.4 针织物的分类 / 096
3.4.1 按面料形成的方式分 / 096
3.4.2 按形成面料的针织机针床数分 / 097
3.4.3 按面料的用途分 / 097
3.4.4 按面料的外观风格来分 / 098
第4章 服装辅料 / 104
4.1 里料 / 105
4.1.1 里料的主要作用 / 105
4.1.2 里料的分类 / 105
4.1.3 里料的选配原则 / 106
4.2 衬料 / 107
4.2.1 衬布 / 107
4.2.2 衬垫 / 112
4.2.3 选择服装衬料时的注意事项 / 113
4.3 填料 / 114
4.3.1 服装填料种类 / 114
4.3.2 絮料的品种及用途 / 114
4.3.3 絮片的品种及用途 / 115
第5章 面料的印染整理 / 117
5.1 练漂 / 118
5.2 染色 / 118
5.2.1 上色材料 / 118
5.2.2 染色的类型 / 119
5.3 印花 / 122
5.4 整理 / 128
5.4.1 定幅整理 / 129
5.4.2 外观触感整理 / 129
5.4.3 功能整理 / 132
5.4.4 涂层整理 / 134
5.4.5 纳米整理 / 135
5.4.6 仿真整理 / 135
第6章 新纤维及新面料 / 136
6.1 彩色棉花 / 137
6.2 竹纤维 / 138
6.3 表面变性羊毛 / 139
6.4 拉细羊毛 / 139
6.5 彩色羊毛 / 139
6.6 改性真丝 / 140
6.7 蜘蛛丝 / 140
6.8 Lyocell纤维 / 141
6.9 竹浆纤维 / 142
6.10 竹炭纤维 / 142
6.11 甲壳素纤维 / 142
6.12 海藻纤维 / 143
6.13 大豆纤维 / 143
6.14 牛奶纤维 / 144
6.15 玉米纤维 / 144
6.16 超细纤维 / 145
6.17 远红外纤维 / 146
6.18 防电磁辐射纤维 / 147
6.19 其他纤维 / 148
参考文献 / 150

前言/序言


《百年风华:中国近代服饰变迁史》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服装面辅料选择的实用指南,而是聚焦于一个更为宏大而深刻的主题——中国近代服饰的变迁及其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与时代精神。我们将一同回溯从晚清到改革开放前夕,这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在穿衣戴帽上的巨大变革,探寻那些衣衫之下蕴含的丰富历史信息。 第一章 晚清遗韵与西风初染 本章将带领读者穿越回满清王朝的最后岁月。我们将审视传统服饰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演变,从官场的正装礼服,到民间的日常衣着,细致描绘旗袍、马褂、长袍等经典服饰的形制、材质与穿着习俗。与此同时,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第一批西式服装开始在中国沿海城市出现,例如燕尾服、西装、连衣裙等,它们如何被接纳、改良,又如何冲击着传统的审美观念,都将是本章探讨的重点。我们将分析这一时期服饰变迁的社会因素,如对外开放、教育变革、以及新兴阶层的兴起,如何共同作用于人们的穿着选择。 第二章 民国风情:旗袍的优雅与西装的崛起 进入民国时期,中国服饰迎来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时代。本章将深入剖析最具代表性的“旗袍”文化。我们将追溯旗袍从起源到鼎盛的发展脉络,探讨其设计的演变,从早期宽松的长袍式,到后来紧身合体的“时髦”款,以及不同面料(如丝绸、锦缎、蕾丝)在旗袍上的巧妙运用。旗袍不仅仅是一种服装,更是女性解放、时代审美以及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象征。同时,西装作为男性主流商务与社交服装的地位日益巩固。我们将考察西装在中国的发展,其剪裁、面料选择,以及如何与中国人的体型和审美习惯相适应。此外,本章还将关注民国时期学生装、军装、以及其他各类职业装的特点,展示一个多元化、充满新意的服饰图景。 第三章 抗战烽火与新中国初啼 战争的阴影与新中国的建立,对中国服饰产生了深刻影响。本章将重点关注抗日战争时期,军装与朴素实用服装的普及。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服装的实用性与象征意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中国成立后,一种崭新的服饰风貌逐渐形成。我们将分析“人民装”的出现,如中山装、列宁装、干部服等,它们如何体现政治理念、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对朴素、简洁风格的追求。同时,也将探讨那个时期女性服装的变化,例如解放装、裙装的重新出现,以及布票时代下服装的普遍特征——色彩的单调、款式的统一,但其中又蕴含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情感与认同。 第四章 改革开放前夕的服饰风貌 在改革开放的大门即将开启之前,中国人的服饰在特定历史时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景象。本章将描绘这一时期,人们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如何通过服装来表达个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整体风格依然以朴素、实用为主,但细微之处的变化已经显露。我们将关注缝纫机在家庭中的普及,自制衣物的流行,以及人们对服装色彩、款式上的一些尝试。这一时期,虽然西式服装依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随着对外交流的微弱信号,一些新的服饰元素也开始悄悄渗透。本章旨在勾勒出这一特定历史节点下,中国人民服饰的真实面貌,为理解后续的巨大变革打下基础。 第五章 时代印记:服饰与社会变迁的关联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对前文内容进行总结与升华。我们将跳出具体服饰的分析,从更广阔的社会学、人类学视角,探讨服饰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多重意义。服饰不仅仅是蔽体之物,更是身份的象征、阶层的标识、政治态度的表达,以及时代精神的缩影。我们将分析服饰变迁如何与政治运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紧密相连。通过解读服装的变化,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近代社会是如何一步步走来,那些曾经穿在身上的衣物,承载了多少历史的记忆与情感。 《百年风华:中国近代服饰变迁史》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穿越时光的旅程,用服装的视角,重新审视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这不是一本关于如何挑选布料、设计款式的教科书,而是一部讲述时代变迁、社会进步,以及中国人穿衣哲学演进的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服装的结构和设计背后的逻辑很感兴趣,所以这本《服装面辅料及选用》对我来说,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原以为这本书只会简单地介绍各种布料,但没想到它深入到了面料的“前世今生”,比如某种棉是如何种植的,它的纤维特性又如何决定了最终的成衣效果。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讲解各种辅料,从纽扣、拉链、衬里,到衬垫、骨条等等,每一项辅料的材质、功能、以及在不同服装款式中的作用都被细致地分析了。例如,关于纽扣,书中不仅区分了各种材质的纽扣(如贝壳纽扣、树脂纽扣、金属纽扣),还讲解了它们在设计上和功能上的考量,比如贝壳纽扣的天然纹理带来的独特性,树脂纽扣的易加工性,以及金属纽扣的装饰性和耐用性。关于拉链,书中也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拉链(如金属拉链、尼龙拉链、防水拉链),以及它们各自适合的应用场景,比如在牛仔裤上的金属拉链,在运动服上的防水拉链。这些细节的讲解,让我对一件衣服的构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我们平时觉得不起眼的辅料,竟然蕴含了这么多学问。

评分

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件衣服的材质,就像是了解它的“身份证”。《服装面辅料及选用》这本书,就是一本非常详尽的“服装身份证指南”。它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框架,让我能够有条理地去认识和理解各种服装材料。书中对每一种面料的分类,从纤维来源到织造方式,都做了清晰的梳理。我之前总是分不清“梭织”和“针织”的区别,这本书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它们在结构和弹性上的差异。而且,书中对每种面料的“性能指标”的解读,也让我能够更客观地评估它的适用性。例如,我学会了如何看懂面料的“克重”,了解它是否适合夏季穿着;也明白了“缩水率”和“色牢度”这些关键指标的重要性。在辅料方面,书中对纽扣、拉链、搭扣等常见辅料的功能性描述,也让我印象深刻。例如,我之前只知道拉链有不同材质,但不知道原来不同场合下,对拉链的防水性和耐用性也有不同的要求。这本书让我明白,细节决定成败,即使是小小的辅料,也能够影响一件服装的整体品质。

评分

作为一名热爱手工缝纫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选择面料的书,而《服装面辅料及选用》无疑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实用,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实际案例,例如,在介绍某种易滑的面料时,书中会详细说明在缝纫时需要注意哪些技巧,如何防止面料移位,以及推荐使用什么样的缝纫针和线。对于新手来说,这简直是福音。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同面料的“易处理性”的评估,比如哪些面料容易变形,哪些面料容易起皱,哪些面料需要特别的洗涤方式。这些信息对于我这种在家自己动手制作衣服的人来说,至关重要。我曾经尝试过用一种我不太熟悉的雪纺面料制作连衣裙,结果却因为操作不当,导致面料出现很多不自然的褶皱,成品效果很不理想。如果我当时能提前阅读这本书,我想就能避免那些失误了。书中对于不同面料的“垂坠感”的描述也非常到位,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有些裙子看起来那么有仙气,有些则显得比较呆板,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面料的垂坠性能。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混迹于各种购物平台,并且对服装搭配有着浓厚兴趣的消费者,我最近入手了《服装面辅料及选用》这本书,目的在于提升自己的“火眼金睛”,更好地辨别服装的品质。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是,它颠覆了我之前对“面料好坏”的简单认知。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将面料分为“好”与“坏”,而是根据不同的穿着场合、不同的设计风格,以及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来推荐最合适的面料。例如,在介绍运动服装面料时,书中着重强调了其吸湿排汗、速干、弹性和耐磨性,并推荐了如聚酯纤维、氨纶等材质。而在介绍正装面料时,则更侧重于其挺括、垂坠感、光泽度以及抗皱性,例如精纺羊毛、真丝等。书中的辅料介绍同样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总觉得纽扣、拉链这些小东西无所谓,但这本书告诉我,它们也是影响服装整体品质和风格的重要因素。比如,一件高端西装上使用的牛角扣,和一件快时尚品牌上的塑料扣,虽然功能相同,但在质感和价值感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评分

作为一名对时尚潮流保持高度敏感的消费者,我一直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服装的构成,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服装面辅料及选用》这本书,可以说是为我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它不仅仅局限于介绍基础的面料和辅料,更重要的是,它会分析这些材料在当下的时尚趋势中扮演的角色。例如,书中可能会提到,在某一季的流行色中,哪种面料最能呈现出这种颜色的质感,或者哪种辅料的运用更能提升服装的整体设计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面料的肌理感”的描述,它会告诉你,什么样的纹理能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什么样的纹理则更显低调和优雅。例如,提到的提花、暗纹、肌理感十足的针织面料,都能为服装增添独特的魅力。此外,书中还会分析不同辅料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比如一些设计师会选择非常有设计感的纽扣作为服装的亮点,或者利用特殊的拉链来增加服装的趣味性。这让我明白,一件成功的服装,是面料、辅料与设计完美结合的产物。

评分

我是一名服装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服装的构成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翻阅《服装面辅料及选用》这本书,我感到十分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材料介绍手册,更是一本深入浅出的专业指南。书中对各种面料的分类非常清晰,从天然纤维到化学纤维,再到混纺面料,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每种面料的“优缺点分析”,这对于我们选择适合不同设计需求的材料非常有帮助。例如,书中在介绍纯棉面料时,详细阐述了它的吸湿透气性好、亲肤舒适等优点,同时也指出了它易缩水、易皱的缺点,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预缩水处理和正确的熨烫方法。这比我们课本上的知识更加生动和具体。此外,书中对各种辅料的讲解也极其细致,从它们的功能性作用到装饰性价值,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胸衬和衬垫的介绍,书中详细分析了它们在不同胸型和服装款式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选择不同材质和厚度的衬垫来达到理想的塑形效果。

评分

最近入手了一本名为《服装面辅料及选用》的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朴实,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但透露出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气息。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吸引我的是那些精美的图片,各种不同质感、不同花纹的面料和辅料,光是看看就让人心生喜爱。书中对每一种面料的介绍都相当详尽,从它的成分、织法,到它的特性,比如透气性、垂坠感、光泽度等等,都一一罗列,并且还配有小小的样品图,虽然只是印刷的,但已经能大致感受到它的质感。我尤其喜欢关于丝绸的部分,各种不同等级的丝绸,比如桑蚕丝、柞蚕丝,它们在光线下呈现出的不同光泽,以及触感上的细微差别,书中都描绘得绘声绘色。还有麻类面料,比如亚麻、苎麻,那些天然的纤维带来的粗犷又透气的质感,在书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甚至连一些比较小众的面料,比如竹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书中也都有提及,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服装的面料总有一种模糊的概念,知道有棉、有麻、有丝绸,但具体它们的区别,以及为什么有些衣服穿起来特别舒服,有些则不然,我总也弄不明白。直到我看到了《服装面辅料及选用》这本书,才感觉像是找到了答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裁缝在和你聊天,娓娓道来。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比如,在形容某种羊毛的蓬松感时,它会说“就像云朵一样柔软”,而在描述某种涤纶的滑爽感时,则会说“像丝绸一样顺滑”。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面料触感”的描写,它会告诉你,当你触摸某种面料时,会感觉到的是“凉爽”还是“温暖”,是“硬挺”还是“柔软”,是“光滑”还是“粗糙”。这些细节的描述,让我对各种面料的感受更加直观。而且,书中还强调了“面料的呼吸感”,也就是面料的透气性,这一点对于炎热的夏季来说尤为重要。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衣服即使看起来很厚重,但穿起来却依然很透气,这都是面料选择的功劳。

评分

我一直对服装的“灵魂”——也就是面料——充满好奇。这本书《服装面辅料及选用》,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这个神秘世界的大门。它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更是一本充满智慧和艺术感的指南。书中对各种面料的介绍,都带着一种人文关怀,不仅仅是罗列成分和数据,更是挖掘它们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例如,在介绍中国传统的丝绸时,书中穿插了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以及丝绸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种叙述方式,让我对丝绸有了更深厚的感情。同时,书中还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面料特点进行了分析,比如意大利的面料以其精湛的工艺和高品质著称,法国的面料则更注重设计感和艺术感,而日本的面料则以其创新性和环保性而闻名。这些文化层面的介绍,让我对接下来的服装选择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我甚至开始思考,一件衣服的面料,是否也承载着一个地域的文化符号。

评分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细节的人,所以在选择衣服的时候,总是会仔细看看它的材质和做工。《服装面辅料及选用》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对我最大的帮助在于,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好面料”和“好辅料”究竟意味着什么。书中对于“面料的支数”、“密度”、“后整理工艺”等专业术语的解释,都非常通俗易懂,并且配有清晰的图示。我之前总是分不清高支棉和普通棉的区别,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原来支数越高,棉线越细,织出来的面料也就越柔软、越光滑、越有光泽。而且,书中对于“后整理工艺”的讲解,也让我大开眼界。例如,提到的“免烫处理”,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衬衫即使不熨烫,也能保持平整。还有“防污处理”,对于经常在户外活动的我来说,简直是福音。至于辅料,我之前只知道有拉链和纽扣,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衬料、衬垫、衬条等一系列“幕后英雄”的重要性,它们共同支撑起服装的版型和美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