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着色实例疑难解答

塑料着色实例疑难解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西文,田志坚 著
图书标签:
  • 塑料
  • 着色
  • 配色
  • 颜料
  • 添加剂
  • 工艺
  • 问题解决
  • 案例分析
  • 塑料制品
  • 工业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182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091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塑料加工技术解惑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2
字数:3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主要供塑料着色、塑料配方设计、塑料改性、色母料生产、塑料产品成型加工等方面的生产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技师及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用书。
本书立足生产实际,侧重实用技术及操作技能,采用了众多企业生产中具体生动案例,力求内容深浅适度,通俗易懂,结合生产实际,可操作性强。
本书主要供塑料着色、塑料配方设计、塑料改性、色母料生产、塑料产品成型加工等方面的生产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技师及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用书。

内容简介

塑料着色不仅可美化产品,还可赋予塑料标识等多种功能,因此塑料着色是塑料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作者根据多年的生产、教学和科研经验,详细解答了塑料着色的基本原理、着色技术、常用塑料材料及其着色、塑料常用着色剂的类型及特性、着色性能的测试、着色设备及其选用与操作等方面大量疑问与难题。
本书立足生产实际,侧重实用技术及操作技能,采用了众多企业生产中具体生动案例,力求内容深浅适度,通俗易懂,结合生产实际,可操作性强。
本书主要供塑料着色、塑料配方设计、塑料改性、色母料生产、塑料产品成型加工等方面的生产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技师及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用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塑料着色原理疑难问题解答1
1.1色彩基本知识疑难问题解答1
1.1.1塑料着色具有哪些作用?1
1.1.2物体为何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3
1.1.3物体为何有透明和不透明之分?3
1.1.4黄、蓝两种颜料作用下的塑料制品在光线下我们分辨出的是什么颜色?4
1.1.5颜色有哪些基本属性?4
1.1.6什么是孟塞尔颜色系统?6
1.1.7颜色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6
1.1.8什么是颜色的三刺激值?9
1.1.9物体的色差应如何来评估?9
1.2塑料配色基本知识疑难问题解答10
1.2.1何谓配色?配色原理是什么?10
1.2.2配色的方法有哪些?12
1.2.3塑料配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3
1.2.4塑料着色配方设计时配色应注意哪些问题?14
1.2.5塑料应如何进行配色?14
1.2.6计算机配色的原理是什么?计算机配色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15
1.2.7计算机配色的运作过程是怎样的?17
1.2.8塑料配色的程序如何?调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8
第2章塑料着色剂的选用实例疑难解答19
2.1无机颜料的选用实例疑难解答19
2.1.1塑料着色剂应具有哪些性能?19
2.1.2常用塑料着色剂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性?20
2.1.3白色颜料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特点?20
2.1.4常用的无机红色颜料有哪些种类?各有何性能及用途?22
2.1.5常用的无机黄色颜料有哪些种类?各有何性能及用途?24
2.1.6常用的无机蓝色颜料有哪些种类?各有何性能及用途?26
2.1.7常用的无机绿色颜料有哪些种类?各有何性能及用途?27
2.1.8常用的无机紫色颜料有哪些种类?各有何性能及用途?27
2.1.9常用的无机黑色颜料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特性?28
2.1.10无机金属颜料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性?28
2.1.11什么是珠光颜料?有何特性?29
2.1.12什么是干扰颜料?有何特性?30
2.1.13什么是温变颜料?有何特性?31
2.2有机颜料的选用实例疑难解答31
2.2.1有机颜料的性能如何?有哪些类型?31
2.2.2有机颜料与染料类着色剂应如何命名?32
2.2.3有机颜料的结构对其性能有何影响?33
2.2.4偶氮类颜料有何特性?35
2.2.5单偶氮黄色颜料主要有哪些品种?其特性与应用如何?35
2.2.6单偶氮红色色淀颜料主要有哪些品种?其特性与应用如何?38
2.2.7单偶氮色酚AS类颜料主要有哪些品种?其特性与应用如何?41
2.2.8单偶氮类颜料中苯并咪唑酮颜料主要有哪些品种?其特性与应用如何?42
2.2.9双偶氮类黄色颜料主要有哪些品种?其特性与应用如何?46
2.2.10双偶氮类橙色与红色颜料主要有哪些品种?各有何特性?48
2.2.11缩合双偶氮类颜料主要有哪些品种?各有何特性?49
2.2.12酞菁颜料主要有哪些品种?各有何特性?52
2.2.13杂环颜料主要有哪些品种?各有何特性?54
2.3有机染料的选用实例疑难解答62
2.3.1黄色有机染料主要有哪些品种?各有何特性?62
2.3.2红色有机染料主要有哪些品种?各有何特性?65
2.3.3紫色有机染料主要有哪些品种?各有何特性?66
2.3.4蓝色有机染料主要有哪些品种?各有何特性?67
2.3.5绿色有机染料主要有哪些品种?各有何特性?69
2.3.6橙色有机染料主要有哪些品种?各有何特性?69
2.3.7棕色有机染料主要有哪些?有何特性?70
2.4荧光颜料的选用实例疑难解答71
2.4.1什么是荧光颜料?有何特性?71
2.4.2荧光颜料有哪些类型?71
2.4.3何谓长余辉发光材料?主要有哪些类型?72
2.4.4有机黄光荧光颜料主要有哪些品种?各有何特点及应用?72
2.4.5有机红光荧光颜料主要有哪些品种?各有何特点及应用?73
2.4.6有机绿光荧光颜料主要有哪些品种?各有何特点及应用?74
2.4.7何谓荧光增白剂?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应用?75
2.4.8常用增白剂PEB和DBS有何特性?75
第3章塑料材料与着色实例疑难解答76
3.1常用塑料性能疑难解答76
3.1.1聚乙烯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的聚乙烯有何特点?76
3.1.2聚乙烯有哪些特性?77
3.1.3PE塑料的成型方法有哪些?PE成型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78
3.1.4聚丙烯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聚丙烯的性能如何?79
3.1.5聚丙烯有哪些特性?80
3.1.6PP塑料的成型加工方法有哪些?PP在成型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81
3.1.7PVC树脂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和适用性?82
3.1.8PVC树脂性能如何?82
3.1.9PVC在成型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83
3.1.10常用的聚苯乙烯有哪些类型?聚苯乙烯的性能如何?84
3.1.11PS塑料有何适用性?PS在成型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84
3.1.12ABS有哪些类型?ABS有何特性?85
3.1.13ABS塑料的成型加工与应用如何?成型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86
3.1.14MBS有何特性?MBS的成型加工与应用如何?87
3.1.15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哪些类型?有哪些特性?87
3.1.16PMMA的成型及应用如何?成型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88
3.1.17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有何性能特点?88
3.1.18PET成型加工与应用如何?成型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89
3.1.19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性能如何?89
3.1.20PBT塑料成型加工的方法有哪些?成型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90
3.1.21聚酰胺有哪些类型?聚酰胺类塑料有何性能特征?90
3.1.22PA塑料的成型加工方法有哪些?PA成型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91
3.1.23聚碳酸酯有哪些类型?聚碳酸酯有何特性?92
3.1.24PC塑料的成型加工方法有哪些?成型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92
3.1.25聚甲醛的性能如何?93
3.1.26聚甲醛在成型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94
3.1.27酚醛塑料有何特性?94
3.1.28环氧树脂有哪些类型?环氧塑料有何特性?94
3.2常用着色助剂实例疑难解答95
3.2.1塑料中增塑剂的作用是什么?增塑剂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性?95
3.2.2热稳定剂的作用是什么?热稳定剂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性?97
3.2.3抗氧剂的作用是什么?抗氧剂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性?99
3.2.4光稳定剂的作用是什么?光稳定剂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何性能?100
3.2.5塑料填料有何作用?塑料填充剂有哪些类型?常用无机填充剂各有何特性?100
3.2.6润滑剂的作用是什么?塑料润滑剂有哪些品种类型?各有何特性?102
3.2.7偶联剂的作用是什么?偶联剂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103
3.2.8什么是表面处理剂?有何特性?103
3.2.9什么是分散剂?着色用的分散剂主要有哪些品种?104
3.2.10什么是超分散剂与表面增效剂?104
3.3常用塑料着色剂选用实例疑难解答105
3.3.1着色剂对塑料材料的性能有何影响?105
3.3.2塑料着色剂的选用应考虑哪些方面?105
3.3.3聚烯烃着色剂选用应注意哪些问题?107
3.3.4PE的着色应注意哪些问题?108
3.3.5PVC着色剂选用应注意哪些问题?108
3.3.6硬质PVC白色制品的着色与增白应注意哪些问题?109
3.3.7成型过程中硬质PVC白色制品的着色效果会受哪些因素影响?109
3.3.8PS和ABS塑料用着色剂选用应注意哪些问题?110
3.3.9聚碳酸酯着色剂的选用应注意哪些问题?110
3.3.10聚甲醛的着色应注意哪些问题?110
3.3.11PA类塑料着色剂的选用应注意哪些问题?111
3.3.12影响塑料制品褪色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11
3.4常用塑料的着色配方实例疑难解答112
3.4.1塑料着色配方的基本组成如何?112
3.4.2塑料着色配方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112
3.4.3耐候性优良的浅色塑料制品的着色体系应如何确定?114
3.4.4磁白塑料制品的着色体系应如何确定?114
3.4.5特黑塑料制品的着色体系应如何确定?115
3.4.6灰黑塑料制品的着色体系应如何确定?115
3.4.7珠光塑料制品的着色体系应如何确定?116
3.4.8如何给塑料着银色和金色?116
3.4.9荧光塑料制品的着色应注意哪些问题?116
第4章塑料着色技术实例疑难解答117
4.1常用塑料着色技术实例疑难解答117
4.1.1着色剂在塑料中的着色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与适用性?117
4.1.2PE注塑制品有哪些着色方法?各有何特点?118
4.1.3塑料采用色母料着色时,在注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19
4.1.4珠光着色制品在成型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19
4.1.5铜金粉和银粉着色制品在成型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19
4.1.6着色聚氯乙烯在成型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20
4.2色母料着色技术实例疑难解答121
4.2.1何谓色母料?色母料的基本组成如何?色母料着色有何特点?121
4.2.2色母料中载体的作用是什么?载体应如何选用?122
4.2.3聚烯烃色母料的配方应如何确定?122
4.2.4苯乙烯类树脂色母料的配方应如何确定?123
4.2.5PA类塑料的色母料配方应如何确定?123
4.2.6热塑性聚酯类塑料的色母料配方应如何确定?123
4.2.7什么是通用色母料?通用色母料的配方应如何确定?124
4.2.8色母料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124
4.2.9干法制备色母料的工艺路线有哪些?各有何特点?125
4.2.10湿法制备色母料的工艺如何?126
4.3着色剂在塑料中的分散实例疑难解答127
4.3.1颜料有哪些形态?127
4.3.2颜料的分散过程怎样?127
4.3.3颜料的细化有哪些方法?工艺过程怎样?128
4.3.4细化后的颜料为什么要进行稳定化处理?颜料颗粒稳定化与哪些因素有关?129
4.3.5颜料在塑料中分散效果应如何评价?130
4.3.6颜料的分散过程受哪些方面因素的影响?颜料的分散性对制品质量有何影响?131
4.3.7PVC塑料着色时混合工艺应如何控制?131
第5章着色用设备实例疑难解答132
5.1原料预处理及细化设备操作实例疑难解答132
5.1.1原料预处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各有何作用?132
5.1.2原料的筛析设备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和适用性?132
5.1.3物料的预热干燥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和适用性?134
5.1.4物料的干燥工艺应如何控制?135
5.1.5物料研磨作用是什么?研磨设备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结构特点?136
5.1.6三辊研磨机的结构组成如何?三辊研磨机应如何选用?137
5.1.7球磨机的结构组成如何?球磨机应如何选用?138
5.1.8浆料配制及研磨的工艺应如何控制?138
5.1.9三辊研磨机应如何操作?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39
5.1.10球磨机应如何操作?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40
5.2颜料的混合分散设备操作实例疑难解答140
5.2.1颜料的混合分散设备类型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140
5.2.2高速混合机的结构如何?应如何选用?141
5.2.3高速混合的工艺应如何控制?142
5.2.4高速混合机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43
5.2.5PVC着色制品成型时,为何物料经热混合后还需冷混合?物料的冷混合应如何控制? 143
5.3混炼设备与操作疑难问题解答144
5.3.1着色用的混炼设备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144
5.3.2开炼机的结构组成如何?开炼机应如何选用?144
5.3.3开炼机混炼物料时主要控制的工艺参数有哪些?应如何控制?145
5.3.4开炼机应如何操作?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46
5.3.5常用密炼机的类型有哪些?其结构如何?146
5.3.6密炼机应如何选用?147
5.3.7密炼机应如何进行操作及维护保养?148
5.3.8单螺杆挤出机的结构组成如何? 单螺杆挤出机的挤出过程怎样?149
5.3.9单螺杆挤出机应如何选用?149
5.3.10单螺杆挤出机螺杆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150
5.3.11单螺杆挤出机的操作步骤如何?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51
5.3.12单螺杆挤出机螺杆应如何拆卸?螺杆应如何清理和保养?153
5.3.13双螺杆挤出机有哪些类型?双螺杆挤出机应如何选用?153
5.3.14着色混料时为何选用啮合型同向旋转或非啮合型双螺杆挤出机?154
5.3.15双螺杆挤出机的操作步骤如何?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54
5.3.16单螺杆挤出过程中为何有时会出现挤不出物料的现象?应如何解决?156
5.3.17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应如何拆卸与清理?156
5.3.18切粒设备有哪些类型?有何特点?157
5.3.19机头端面切粒装置主要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157
第6章着色性能及其测试实例疑难解答159
6.1颜料颗粒性能及分散性测试实例疑难解答159
6.1.1颜料颗粒大小对着色性能有何影响?159
6.1.2颜料粒度测定方法有哪些?160
6.1.3炭黑分散程度应如何表征和测定?161
6.1.4聚乙烯管材和管件中炭黑分散性应如何测定?162
6.1.5采用压力升法如何测定颜料的细度? 163
6.2着色剂的耐光耐气候性能及其测试实例疑难解答164
6.2.1何谓着色剂的耐光牢度和耐气候性?着色剂的耐光牢度和耐气候性与哪些因素有关?164
6.2.2着色剂的结构对其耐光牢度、耐候性有何影响?165
6.2.3颜料对塑料的耐光牢度、耐候性有何影响?166
6.2.4着色剂浓度对耐光牢度、耐候性有何影响?167
6.2.5着色耐光牢度、耐候性与塑料本身有何关系?168
6.2.6颜料对塑料热氧老化和耐候性能有何影响?169
6.2.7塑料着色时颜料应与哪些助剂配合可提高耐光牢度和耐候性能?171
6.2.8颜料的耐光牢度和耐候性能应如何测试?172
6.2.9耐光牢度、耐候性测试样板应如何制作?其测试方法如何?174
6.2.10颜料的耐光牢度、耐候性测试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175
6.3着色剂的热稳定性能及测试实例疑难解答176
6.3.1塑料中着色剂的热稳定与哪些因素有关?176
6.3.2干粉颜料的热稳定性应如何测试?176
6.3.3影响颜料热重测定的因素有哪些?178
6.3.4颜料在塑料中热稳定性测试方法如何?178
6.3.5影响颜料在塑料中热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179
6.4着色剂的耐迁移性及其他性能测试实例疑难解答182
6.4.1何谓着色剂的迁移性?影响着色剂在塑料中的迁移性的因素有哪些?182
6.4.2着色剂的耐迁移性应如何测试?183
6.4.3何谓着色剂的化学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应如何测试?183
6.4.4颜料的毒性应如何评价?183
6.4.5塑料制品中对颜料的毒性有何要求?185
6.5颜料对着色塑料性能的影响及测试疑难问题解答187
6.5.1颜料对着色塑料的成型收缩有何影响?187
6.5.2着色塑料的成型收缩率应如何测试?189
6.5.3着色塑料制品表面出现色点是何原因?有何解决措施?190
6.5.4着色塑料制品表面出现颜色不均,有花纹、湖斑,是何原因?应如何解决?190
6.5.5着色塑料制品色差大,是何原因?有何解决办法?191
参考文献192

前言/序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塑料作为新型合成材料在国计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塑料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得到很大程度提高。为了满足塑料制品加工、生产企业新技术发展和现代化企业生产工人的培训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塑料制品加工、生产企业一线操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技能,促进塑料加工行业更好、更快发展,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了这套《塑料加工技术解惑系列》丛书。
《塑料着色实例疑难解答》是该套《塑料加工技术解惑系列》丛书的分册之一。塑料着色不仅可美化产品,还可以赋予塑料标识等多种功能,因此,塑料着色是塑料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塑料加工工艺过程比较复杂,使得塑料着色的影响因素较多,着色效果控制不易,再加上着色剂品种繁多,千差万别,因此在着色剂的选用上也存在较大难度。作者根据多年的生产、教学和科研方面的相关经验,以众多生产中的具体案例为素材,编著了这本《塑料着色实例疑难解答》,旨在提高广大塑料着色及塑料加工等方面从业人员的着色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
本书对塑料着色的基本原理、着色技术、塑料常用着色剂的特性及应用、常用塑料材料的特性及其着色、着色性能及其测试、着色设备选用与操作等具体生产过程进行了介绍,详细解答了塑料着色过程中的大量疑问与难题。
本书立足生产实际,侧重实用技术及操作技能。书中内容深浅适度,语言通俗易懂。本书主要供塑料着色、配方设计、改性、色母料生产、产品成型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用书。
本书由刘西文、田志坚编著,参编人员主要有杨中文、刘浩、丁前明、谢荣科、周晓安等。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贺骦、李亚辉、刘艺苑、林敏、彭雪辉等各位专家和同仁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同行专家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1月
《塑彩匠心:聚合物着色工艺精析与问题诊断》 在色彩斑斓的塑料世界里,每一个鲜活的色泽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精湛的技艺。然而,在塑料着色这一复杂而精密的工艺流程中,色彩的不稳定、加工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常常让生产者陷入困境。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枯燥的理论,而是深入生产一线,聚焦实际应用,旨在为广大塑料着色从业者提供一套全面、实用、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疑难解答”的视角。它深刻理解在日常生产中,颜料分散不均、色差波动、加工温度敏感、材料兼容性挑战、以及最终产品外观缺陷等问题,是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拦路虎”。因此,本书跳出了泛泛而谈的理论框架,将重点放在了对这些常见但棘手的“疑难杂症”进行深入剖析和系统诊断。 内容亮点概览: 第一篇:色彩科学与聚合物基础 在深入探讨实际问题之前,扎实的理论基础是解决问题的基石。本篇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梳理色彩感知的基本原理,介绍色彩三要素(色相、饱和度、明度)在塑料着色中的具体体现。我们将探讨不同光源对色彩呈现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三维色空间(如CIELAB)进行精准的色彩度量与评估。 同时,本篇还将简要回顾主流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颜料选择和加工过程的影响。理解不同树脂(如聚烯烃、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工程塑料等)的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流动性、吸湿性以及对特定化学物质的反应性,是预判和规避着色问题的关键。这部分内容将避免深奥的化学公式,而是侧重于与着色工艺直接相关的特性解读。 第二篇:颜料与染料的性能解析 颜料和染料是塑料色彩的灵魂。本篇将深入剖析各类着色剂的性能特点,包括其耐候性、耐热性、耐迁移性、耐溶剂性、遮盖力以及对加工过程的敏感性。我们将详细介绍无机颜料(如钛白、氧化铁、铬系颜料等)的稳定性和局限性,有机颜料(如酞菁系、偶氮系、喹吖啶酮系等)的鲜艳度和应用范围,以及特种颜料(如珠光颜料、金属颜料、荧光颜料等)在赋予产品特殊视觉效果时的注意事项。 对于染料,我们将阐述其溶解性、着色力以及在不同聚合物中的应用适宜性。重点将放在如何根据聚合物类型、加工温度以及终端产品要求,选择最合适的颜料或染料体系,以避免出现“色不准”、“色不稳”或“色不持久”等问题。 第三篇:着色工艺流程中的常见疑难与对策 这是本书的核心部分,我们将系统地剖析塑料着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并提供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颜色稳定性与色差控制: 批次间色差波动: 分析原料波动、计量不准、混合不均、温湿度变化等因素如何导致色差。提供优化投料精度、改进混合设备、控制环境因素的方法。 加工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探讨剪切热、氧化降解、颜料分解等原因造成的颜色漂移。介绍如何通过调整加工参数(温度、螺杆转速)、使用抗氧剂、选择耐热颜料来解决。 长期储存或使用中的褪色/变色: 重点分析紫外线照射、化学侵蚀、热老化等对颜色的影响。推荐合适的耐候颜料、UV吸收剂、抗氧化剂等添加剂的应用。 颜料分散的挑战与优化: 颜料团聚与表面粗糙: 深入解析颜料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不良的原因,如表面能不匹配、颜料粒径分布不均、剪切力不足等。 分散剂的选择与应用: 介绍不同类型分散剂(如高分子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如何根据颜料和聚合物的特性进行精准选择。 混炼设备与工艺参数优化: 探讨双螺杆挤出机、密炼机等设备的优势,以及螺杆构型、转速、温度等参数对分散效果的影响。 加工性能与外观缺陷的诊断: 制品表面光泽不均/条纹: 分析模具表面粗糙、排气不良、流动前沿叠加、颜料迁移等原因。提供模具处理、排气设计、工艺参数调整建议。 制品内部气泡/黑点: 探讨原料含水、助剂分解、颜料分解、加工温度过高等因素。介绍除湿干燥、使用脱气段、选择稳定助剂的方法。 制品的应力开裂与强度下降: 分析颜料与聚合物的相容性问题、颜料对基材的增塑或脆化效应。介绍如何选择惰性颜料、评估相容性、优化加工应力。 着色剂的迁移与渗出: 重点阐述低分子量助剂、某些有机颜料在高分子量聚合物中的迁移问题。讨论使用高分子量颜料、阻隔层技术、选择低迁移助剂的策略。 特殊材料与工艺的着色难题: 透明制品的着色: 探讨如何选择高透明度、低折射率差异的着色剂,以及避免分散不良造成的雾影。 阻燃制品的着色: 分析阻燃剂与着色剂的相互影响,以及如何选择兼容的阻燃体系和着色剂。 回收料的着色: 评估回收料的成分复杂性、降解性对其着色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预处理和选材来应对。 多层共挤或吹塑中的颜色控制: 探讨不同层材料的着色剂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实现层间的颜色一致性。 第四篇:解决方案的实施与验证 本篇将引导读者将理论和诊断结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改进。 实验设计与优化: 介绍小批量试验的方法,如何系统地改变工艺参数或材料配方,并进行快速有效的评估。 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强调从原料检验、过程监控到成品检测的全面质量管理。介绍常用的检测仪器和方法(如色差仪、显微镜、热分析仪等)。 供应商协作与信息共享: 鼓励与颜料、助剂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获取最新的产品信息和技术支持。 案例研究与经验总结: 通过一系列真实的生产案例,展示如何运用书中的知识和方法,成功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产品升级。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贴近一线操作人员的习惯,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而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复杂的原理和技术要点娓娓道来。我们相信,通过深入学习本书,读者不仅能够掌握诊断和解决塑料着色疑难问题的能力,更能从中汲取创新灵感,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本书将是每一位致力于塑料着色事业的工程师、技术员和管理者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在塑料制品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资深工程师,我深知色彩在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中的至关重要性。这本《塑料着色实例疑难解答》在我手中,就像一把久旱甘霖般滋润了我许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境。我尤其看重书中对于不同塑料基材与颜料/染料相容性的深入剖析。在实际生产中,选择错误的着色剂,不仅会导致色差,甚至可能引发塑料性能的劣化,例如脆化、迁移、或者与添加剂发生不良反应。这本书详尽地列举了常见工程塑料,如PP、PE、PVC、ABS、PC、PA等,在与不同有机颜料、无机颜料以及染料结合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化学和物理相互作用。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诸如“色点”、“色条”、“褪色”、“泛黄”、“发白”、“迁色”等典型问题,并深入追溯了其根本原因,从颜料的粒径分布、表面处理,到塑料的分子结构、加工温度、助剂种类,都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色差的量化与控制”章节,它不仅介绍了CIE La色空间等行业标准,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实际操作中如何运用测色仪进行准确测量,以及如何根据测量数据调整配方和工艺参数,从而达到客户要求的严格色差标准。在追求产品差异化和品牌一致性的当下,这种精准的色彩管理能力无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让我们能够从源头上预防问题的发生,而不是被动地去解决已经出现的技术难题,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评分

我是一位初入塑料模具设计领域的新人,对色彩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常常在和客户沟通产品颜色时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因为对色彩的理解偏差导致设计返工。翻阅《塑料着色实例疑难解答》后,我才真正体会到“着色”并非简单地将颜色添加到塑料中,而是涉及到一门复杂的科学和精细的艺术。书中对于“颜色稳定性”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我之前一直以为只要颜色配对了,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但事实证明,塑料制品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光照、热、化学物质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颜色发生变化,也就是所谓的“褪色”、“变色”。这本书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着色剂在面对紫外线、高温、氧化等环境因素时的降解机理。比如,对于某些容易光氧老化的塑料,书中推荐了使用具有优良光稳定剂的颜料,并解释了这些稳定剂如何通过吸收紫外线或清除自由基来保护颜料分子。此外,书中还涉及了“热迁移”和“析出”的问题,这在我后续接触到的高透明度塑料制品中尤为关键。一些有机染料在高温加工或使用过程中,会从塑料基体中迁移到表面,形成一层油腻感或者改变制品的表面光泽度。书中的解决方案,例如选择耐高温的染料、优化加工温度、或者使用阻隔剂,都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为什么会这样?”的深入探究,它不仅给出了“怎么办”,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为什么”。这种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塑料着色过程的本质,为我未来的设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作为一名负责产品质量的质检员,我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塑料样品,确保其颜色符合标准。之前,我常常因为经验不足,对一些细微的色差问题判断失误,导致不合格品流入市场,或者将合格品误判为不合格。这本《塑料着色实例疑难解答》就像是我的“色彩指南针”,让我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进行质量判定。《疑难解答》在“颜色一致性”和“批次稳定性”方面的内容,对我的工作帮助尤为巨大。书中详尽地介绍了影响颜色批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从原材料批次差异、生产设备磨损,到环境温湿度波动,甚至是操作工的熟练程度,都被一一列举并分析了其对最终颜色的影响。我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来源的色差,例如是原材料本身的色差,还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色差。书中提供的“色差分析流程图”极大地简化了我的工作,让我能够有条不紊地排查问题。例如,当出现批次间色差时,我会按照书中的步骤,先检查颜料的批号和供应商,再检查生产日期和工艺参数,最后再考虑是否为塑料基材本身的问题。此外,书中关于“透明塑料的着色”以及“荧光色、珠光色、金属色”等特殊效果的着色难点,也为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些特殊效果的颜色控制起来更为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闪光”、“斑纹”等缺陷。这本书通过案例分析,为我揭示了这些特殊效果颜色的形成机理,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颜料的粒径、分散性,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剪切力等来获得理想的效果。

评分

作为一家中小型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的采购经理,我需要负责原材料的选择和供应商的管理。过去,在选择塑料着色剂时,我往往更注重价格和供应的稳定性,对于着色剂的技术细节了解不多,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阅读《塑料着色实例疑难解答》后,我才意识到,选择一款合适的着色剂,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技术考量。《疑难解答》中关于“着色剂的选择原则”和“供应商评估”的部分,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书中详细阐述了选择着色剂时需要考虑的多种因素,例如颜料的耐候性、耐迁移性、耐热性、耐化学性,以及其在不同塑料基材中的分散性、透明度、遮盖力等。它还对比了不同类型着色剂(如有机颜料、无机颜料、复合着色剂、珠光颜料、荧光颜料等)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各自适用的应用领域。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为什么同样的颜色,在不同的产品上会有不同的表现,以及为什么有些产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颜色会发生变化。书中提供的“着色剂性能测试方法”也极大地提升了我评估供应商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的水平。我不再仅仅依赖供应商提供的技术数据,而是能够结合书中的知识,主动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测试要求,从而更好地筛选出可靠的供应商,避免因劣质着色剂带来的产品质量问题和品牌声誉受损。

评分

我是一名色彩研究方面的初学者,对塑料着色的专业知识还处于探索阶段。这本《塑料着色实例疑难解答》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塑料色彩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领域。《疑难解答》中关于“色彩理论在塑料着色中的应用”让我深受启发。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颜色名称和色系,而是深入地阐述了色彩的感知原理、颜色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以及它们如何在塑料制品中得以体现。书中关于“颜色的混合与调配”的章节,通过大量的实例,让我理解了为何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合在一起会产生预期的颜色,以及在实际调色过程中,如何根据颜料的性质,通过增减比例来精确地控制最终的颜色。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特殊颜色效果的实现”的讲解。例如,如何通过特定粒径分布的颜料来实现“金属光泽”,或者如何通过荧光颜料来达到“鲜艳夺目”的效果。这些内容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此外,书中还涉及了“色彩的标准化与管理”,这让我明白了色彩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感受,更是一种可以通过量化来控制的科学。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让我能够更有条理地进行后续的深入学习和实践。

评分

作为一名设备工程师,我负责维护塑料加工设备,包括挤出机、注塑机等。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着色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对设备的磨损、堵塞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这方面的知识我之前了解得并不深入。《塑料着色实例疑难解答》在“着色剂的加工性能与设备维护”方面的论述,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着色剂在高温、高压等加工环境下的表现。例如,某些高硬度的无机颜料,如果不经过适当的表面处理,可能会对螺杆、炮筒等关键部件造成严重的磨损,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书中也提到了“颜料分散性”对设备的影响,分散不均的颜料颗粒容易在设备内部形成“结块”,导致堵塞,影响生产效率。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案,例如通过优化螺杆设计、调整加工温度和转速、使用分散剂等,都为我更好地维护设备提供了思路。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颜料在加工过程中的热降解”以及“析出物对设备清洗的影响”的章节。一些着色剂在高温下会分解,产生腐蚀性物质,或者在设备表面形成难以清除的附着物,增加了设备的维护难度。这本书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着色剂与设备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去预防和处理相关问题。

评分

在塑料回收利用领域,我经常会遇到“颜色识别与分离”的难题。不同颜色的塑料往往需要分开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再造粒和应用。这本《塑料着色实例疑难解答》为我提供了解决这一挑战的思路。《疑难解答》中关于“塑料回收中的颜色问题”以及“不同着色剂在回收过程中的稳定性”的内容,对我的工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书中解释了为什么某些颜色的塑料在回收过程中会“串色”或者“褪色”,以及如何通过对回收塑料进行颜色分类来提高再利用的价值。我学习到了如何通过颜色来大致判断塑料的种类,例如深色塑料可能含有较多的碳黑,这会影响其在某些特定应用中的性能。书中还讨论了“降解型着色剂”以及“生物降解塑料的着色”等前沿话题,这让我对未来塑料回收和环保材料的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帮助我解决了眼前的实际问题,更激发了我对这个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理解了不同着色剂在回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潜在影响,能够帮助我们在设计和生产阶段就考虑到产品的可回收性,从而构建更可持续的塑料循环经济。

评分

作为一个对产品外观设计充满热情的设计师,我一直在寻求将更丰富、更具创意的色彩融入到我的产品中。这本《塑料着色实例疑难解答》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实现这些创意的技术支持。《疑难解答》中关于“设计趋势与色彩创新”的章节,让我看到了色彩在塑造产品个性和吸引消费者方面的巨大潜力。书中不仅列举了当下流行的色彩搭配,还深入分析了不同颜色所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含义。我了解到,颜色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与消费者心理产生共鸣的关键因素。书中关于“特殊效果颜料的运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如何利用“变色龙颜料”来制造出随着观察角度变化而呈现不同色彩的奇妙效果,或者如何通过“夜光颜料”来实现产品在黑暗中的发光功能。这些创意性的应用,让我看到了塑料着色不仅仅是简单的染色,更是一种能够赋予产品生命力的艺术。此外,书中关于“环保型着色剂”的介绍,也让我更加注重在设计中加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选择对环境友好的材料和工艺。这本书帮助我将艺术家的想象力与工程师的严谨性相结合,让我能够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塑料产品。

评分

在塑料加工技术培训领域,我经常需要为学员讲解关于塑料着色的复杂概念。这本《塑料着色实例疑难解答》为我提供了极佳的教学素材和理论支撑。《疑难解答》中关于“基础着色原理”的讲解,条理清晰,逻辑严谨,非常适合作为初学者的入门教程。书中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案例,生动地解释了颜料与塑料的相互作用,以及影响着色效果的各种因素。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典型着色缺陷的诊断与排除”的章节,它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导,让学员能够通过实际的案例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例如,当出现“色点”时,书中会详细分析可能是颜料分散不均、染料析出、或者原材料中含有杂质等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这使得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产需求,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此外,书中关于“自动化着色系统”的介绍,也为我提供了最新的行业动态,能够帮助我将更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融入到培训课程中。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教科书”和“案例集”的完美结合,能够帮助我更有效地向学员传达塑料着色领域的专业知识。

评分

作为一名塑料行业的科研人员,我一直在关注着塑料着色技术的新发展和前沿动态。这本《塑料着色实例疑难解答》在“新型着色技术与未来趋势”方面的探讨,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疑难解答》中对“纳米着色剂”、“智能着色剂”等概念的介绍,让我看到了塑料着色技术未来的无限可能。书中详细阐述了纳米材料在着色领域的优势,例如更高的颜料分散性和更强的遮盖力,以及如何通过智能材料实现颜色的动态变化。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3D打印着色”以及“功能性着色”的章节。随着3D打印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打印材料的色彩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功能性着色,例如导电着色、抗菌着色等,更是将色彩的应用从美观提升到了功能层面。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当前的研究热点,还为我指明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它鼓励我去思考如何将这些前沿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材料开发中,从而推动塑料着色行业的创新与进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层面,更是放眼未来,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