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季羡林生前推荐引进,出版社历时十年周折终翻译出版
汇聚全球知名汉学家,以国际化视野颠覆传统研究方式
海外知名学者夏志清、宇文所安、康达维、顾彬、李欧梵、王德威、白亚仁、白安妮、何莫邪、柯慕白、施文林、刘禾等联袂推荐
本书在英语世界享有ji高的口碑,近年来一直是作为了解中国文学史的bi备参考读物;
重在阐述中国文学中的议题,省略了不必要的原文征引,叙述流畅,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主编梅维恒在国际汉学家享有ji高的地位,他的博大、奇妙的视野使得这部著作的格局不同于现有的文学史著作。
全面叙述全球华人的文学创造,算得上是shou部全球华人文学史。
本书全面描绘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各类景象,且以世界文明史、文学史为参照。年代跨度自远古迄当代,而叙述对象还包括了中国港澳台地区作家、海外华人的文学作品。首次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为主题划分篇章,而第yi篇章总括介绍中国文学的关键要素。每篇章内容以时间为序,独立成篇,其中涉及到的话题包括:相关作品的历史背景、流行文化的影响、佛教的冲击、女性的角色、与少数民族文学语言的交流,等等。
梅维恒(Victor H. Mair),1943年生,哈佛大学中国文学博士,著名汉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亚洲及中东研究系教授、宾大考古及人类学博物馆顾问,还担任京都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兼任教职;精通中文、日文、藏文和梵文,被认为是当代西方汉学界具开拓精神的学人,著述宏丰,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中古史、敦煌学。
附:
梅维恒的学生如此评价的学术成就:“梅维恒一直大面积撒网,他能透过我们在课堂上阅读的文献,不断以他出人意表的观察来让我们感到惊奇。今天,人们总是以跨学科的名义来试图仿效世界主义,但对于那时的梅维恒而言,这并非时尚:他只是拥有难以餍足的求知与开拓的欲望。无疑的是,突破界限是我们这位导师主要的学术风格,这种风格不断从地理、范畴方面追问哪里是这些边界之所在。尽管从不玩弄时髦术语,但梅维恒却一直追问着这样的现象与议题——它们都涉及到多元文化、复杂性、他异性及底层,他又能对其工作加以认真的语言分析。语言学常被认为是十九世纪的遗留之物而被唾弃,而梅维恒证明了语言学的成功,因为以其探讨了二十一世纪的议题。”
迄今为止,这部书仍然为关于中国文学史的西文著作……这非同凡响的鸿篇巨制,能长久地同时满足专业读者和非专业读者的需求。 ——康达维(David Richard Knechtges,华盛顿大学教授)
这部著作全面呈现了该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为读者了解广大而又复杂的中国文学世界提供了门径。同时,它也兼顾了两类关键背景——中国文学的自身传统以及在东亚、西方世界更新的研究领域。该书叙述广泛而毫不独断。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哈佛大学教授)
他(梅维恒)的眼光开阔,看得远一些。我们不注意的一些东西,他注意到了。 ——季羡林(已故北京大学教授)
I 中文版序
III 引言
VII 序
XIII 致谢
001 导论:文人文化的起源和影响
第一编/基础
第一章 语言和文字
第二章 神话
第三章 早期中国的哲学与文学
第四章 十三经
第五章 《诗经》和古代中国文学中的说教
第六章 超自然文学
第七章 幽默
第八章 谚语
第九章 佛教文学
第十章 道教作品
第十一章 文学中的女性
第二编/诗歌
第十二章 骚、赋、骈文和相关体裁
第十三章 公元前200至公元600年的诗歌
第十四章 唐诗
第十五章 词
第十六章 宋诗
第十七章 元散曲
第十八章 元诗
第十九章 十四世纪的诗
第二十章 十五至十六世纪的诗
第二十一章 十七世纪的诗
第二十二章 十八至二十世纪早期的诗
第二十三章 清词
第二十四章 现代诗
第二十五章 诗与画
第三编/散文
第二十六章 史书的文学特征
第二十七章 早期传记
第二十八章 说明性散文
第二十九章 志怪
第三十章 游记
第三十一章 笔记
第三十二章 二十世纪散文
第四编/小说
第三十三章 唐传奇
第三十四章 话本小说
第三十五章 章回小说
第三十六章 传统白话小说:不太知名的作品
第三十七章 晚期的文言小说
第三十八章 清末民初的小说(1897—1916)
第三十九章 二十世纪的小说
第四十章 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海峡两岸的小说
下 卷
第五编/戏剧
第四十一章 传统戏剧文学
第四十二章 二十世纪的话剧
第六编/注疏、批评和解释
第四十三章 前现代散文文体的修辞
第四十四章 经学
第四十五章 文学理论和批评
第四十六章 传统的小说评注
第七编/民间及周边文学
第四十七章 乐府
第四十八章 敦煌文学
第四十九章 口头程式传统
第五十章 地区文学
第五十一章 少数民族文学
第五十二章 译者的转向:现代中国语言和小说的诞生
第五十三章 朝鲜对于中国文学的接受
第五十四章 日本对于中国文学的接受
第五十五章 越南对于中国文学的接受
附录
中国朝代表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引言
大约一百年前,世界上有史以来的首部中国文学史才姗姗面世。最早的中国文学史通常类似于文选,将中国文学经典迻译过来,而缺少解读或评论。在这些中国文学史中,也绝少见到为中国的文学类型、文体和主题建立一个诠释体系的尝试,而分析文学与社会、政治制度,甚至中国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者都付之阙如。半个世纪之后,为中国文学史撰写导论这项工作开始成为可能,出现了数十种以汉语、日语、英语、法语和德语写成的中国文学史导论。不过,这些中国文学史中的大部分还是基本上以翻译和节录为主,解读只占很小的位置。当然,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数十部专著以及数以百计的论文,它们围绕具体作家、作品、运动和时期进行了讨论。
然而到二十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以中国文学所有方面为主题的第二手研究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导致完全掌握参考书目都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跟上新研究潮水般的步伐,就成为让编写参考书目、指南和百科全书的许多专家头疼不已的问题。学术研究井喷式的进展(许多研究是非常高水准的),既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也是一种噩梦。其可喜在于,有价值的见解和材料纷纷出炉;说它是噩梦,是因为人们不可能像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学界那样,掌握本领域的所有文献。新研究成果的指数级增长,导致中国文学研究领域最出色的学者都宣布现在已经不可能再写一部中国文学史了——即使是学界合作起来也不可能,以个人之力就更是妄谈。相关内容如大海般浩繁,不可能压缩成一卷甚至多卷。另外,随着中国文学之复杂性日益为人所了解,撰写一部言之凿凿的中国文学史也便毫无意义。
研究视野和范式的变化,也加剧了对编写综合性中国文学史的悲观情绪。曾经大家都认同,中国文学史从时间上可以根据朝代来划分,从主题上可以根据文学类型来编排,这些一度让人放心的预设现在遭受了严厉质疑。批判性分析以及怀疑的诠释学将关于中国文学的最基本预设都驳得体无完肤。于是,断代问题不再以朝代来划分。传统的分类方法也不再灵验了,以前被忽略的一些文学领域被带到了聚光灯前。
虽然在我们这个时代,编撰一部中国文学史面临着这些重重障碍,但是对这样一部大书的实际需要其实是很迫切的,所以我们还是启程了——带着对所有困难的充分自我意识。《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要做的,就是将最新的学术成果聚拢在一个框架中,其编排方式兼取年代与主题。本书中的断代方式,远不是严格按照朝代,不过也并非完全弃朝代的分期于不顾,有时候它还是管用的。至于所覆盖的主题方面,本书并不赞同中国文学可以完全与传统文类分道扬镳这样的观点。由于一些旧的文类范畴确实问题重重,所以本书在提到它们的时候并不视之为铁律。总之,我们以超越时间与文类的全新棱镜来审视中国文学史。这种解读中国文学的新方法在有几章中比较明显(如第四十三章和第四十九章),不过全书对此也都有所反映。
本书的视野是从其发轫期到当今的中国文学史全景。当然,最多的注意力留给了前现代时期,因为它本身的浩繁,也因为后帝国时代(1911年以后)的中国文学在主题和形式上都日益国际化。然而由于同一原因,本书收录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显示传统的持续性,以及传统在二十世纪的嬗变。全书的主要目的是揭示中国文学史的核心特征,这样对中国文学完全不熟悉或者仅了解中国文学的某一领域的读者能够对它有更深的理解、更全面的把握。
我们可以先列出贯穿全书的一些议题和主题。我们的主要关注点之一是,(广义上的)思想和宗教如何影响中国文学的发展。儒释道和民间宗教在中国文学的演变过程中都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中国各种世俗和神圣话语之间的互动与混合非常复杂,因此要对中国文学有一个精确完备的理解,对上述互动与混合的掌握又是必不可少的。本书同时也努力澄清精英与民众之关系对中国文学的重要性——这并不是一项轻省的工作。同样的,存世文献中体现出的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也是本书的考量之一。与此相关的,便是要对语言(包括文言与白话)在决定特定文本性质方面的角色作一番详尽考察。这也不可避免引向了另一个重要话题:在中国文学风景中的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全国语言与地方语言。
一般来说,本书将中国文学视为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存在,因为文学从社会中得到滋养和流传。文学不是自在自为之物,而是社会政治的力量和文化事实之无尽序列的产物。每一章都尽可能多地揭示这些交织互动关系。显然我们无法尽数提到中国文学悠久历史中的每一位作者和每一部作品。本书尽量不遗漏所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不过出于某些原因,同时也会介绍一些迄今不太为人重视的作者及作品。尽管本书力求全面综合,但它也不可能巨细靡遗。作为一部力求真实的文学史,更重要的是具有启发性,而不是面面俱到。因此本书会触及这样的主题,比如散文与诗歌之间模糊的分界,小说与戏剧之间不确定的边界,以及口语和书面语之间难以言表的互动。最后,本书帮助各位撰稿作者去看到(也希望能帮助我们读者看到)中国文学的多样面相,它流变的轮廓以及万花筒般的转化,它的微妙以及持久的生命力。在读者读完这部著作之后,如果说可以对中国文学史有什么定论的话,那也许就是——中国文学的悠久、充盈与活力。希望这能够纠正认为中国文学贫瘠、奇怪、单调的习惯性偏见,因为,中国文学史和地球上的其他文学传统一样丰富多彩,活力四射。
梅维恒
北京
2000年5月25日
书很好,按照文体来书写的文学史,而且撰写者都很知名,值得购买!
评分他想看看这本外国人写的中国文学史是否比剑桥好
评分不错的书,慕名而买。不错啊……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东西。总体还可以。速度比较快,开发票什么的也方便,客服服务也不错,基本能解决的还算都解决了。
评分梅维恒主编《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新星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结合英文版阅读,还能更好的学习英文呢。
评分本书全面描绘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各类景象,且以世界文明史、文学史为参照。年代跨度自远古迄当代,而叙述对象还包括了中国港澳台地区作家、海外华人的文学作品
评分了解中国文学史 可以看看的
评分购物车里放了很久了,这次并不给力的活动把它拿下,也是因为实在没更好的了。
评分精装,锁线,随便怎么翻也不怕书背断裂。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