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静坐是一门既古老又科学的身心灵修炼方法。蒋维乔先生经过精心研究,努力剔除迷信,保留科学、亲历亲为。《因是子静坐法》即是先生几十年亲身经验的总结,首次客观地说日月传统功法的科学原理,不讲怪力乱神,只讲实证养生,简单明了、便于掌握,“一扫向者怪异之谈,而以心理的、生理的说明之”,读者若能按照书中所述如实修炼,定能激发身体潜能、受益一生。
作者简介
蒋维乔(1873-1958),教育家、哲学家、佛学家、养生家。字竹庄,自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人。经过科举考试入常州府学。光绪21年先后入江阴南菁书院和常州致用精舍继续深造,弃八股文,研究西学。
目录
第一部分
因是子静坐法
原序
第一章 生命与呼吸
第二章 疾病的来源
第三章 疾病的预防
第四章 静坐的方法
第五章 原理篇
第六章 方法篇
第七章 经验篇
第八章 动与静应兼修
第九章 结尾语
第二部分
因是子静坐法续编
第一章 静坐前后之调和功夫
第二章 正修止观功夫
第三章 善根发现
第四章 觉知魔事
第五章 治病
第六章 证果
附录 佛学大要
第三部分
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静坐的原理
第三章 静坐与生理的关系
第四章 静坐的方法
第五章 止观法门
第六章 六妙法门
第七章 我的经验
第八章 晚年时代
第九章 结语
附录1 一年又半的静坐经验
附录2 修习静坐法三年实验记
附录3 我静坐的经过和成效
第四部分
附编:静坐要诀
序
第一章 辨志篇
第二章 豫行篇
第三章 修证篇
第四章 调息篇
第五章 遣欲篇
第五章 广爱篇
后记
精彩书摘
《因是子静坐法》:
全身之重心 人生之根本在脐,吾即言之矣,古之有道之士,盖早知之,故有修养丹田之法。丹田者,亦名气海,在脐下腹部是也。顾吾之为是书,意在发挥平素之心得,以论理地记述之,绝不愿参以道家铅汞之说,故不取向者丹田之名称,而名之日重心。物理学之公例,凡物重心定则安;重心偏则倾:百尺之塔,凌云之阁,巍然独峙而不倚者何故?日惟循重心之公例故。
悲哉世俗之人,不知反求其根本,而安定其重心;终日蝇营,神明憧扰,致心性失其和平,官骸不能从令,疾病灾厄,于焉乘之,殊可悯已。静坐之法,浅言之,乃凝集吾之心意,注于重心之一点,使之安定。行持既久,由勉强几于自然,于是全身细胞,悉皆听命,烦恼不生,悦怿无量。儒家之主静,‘老氏之抱一,佛家之禅观,命名各异,究其实,罔非求重心之安定而己。
静坐与生理的关系 人体之构造,复杂精妙,实有不可思议者。今日科学虽发达,于此学尚只窥其途径,未能造其极也。
请就生理学上言之:吾人全体机关之最大作用,首在生活。即摄取体外之滋养质,供给于体内各机关;排泄体内之废料于体外而己;是名新陈代谢。新陈代谢之作用,无一息停止;司其枢纽者,厥惟循环器。循环器,包括心脏、脉管、淋巴腺而言。所以运行血液于全身,循环不已者也。心脏有四房,为发血器官;脉管有动脉、有静脉;淋巴腺遍布全身,与静脉并行;一面吸收营养物,输送于动脉管;一面摄取老废物,达于静脉管。血液之循环,全恃呼吸;呼出碳酸气,吸进氧气,使静脉中紫血,变为红血输入动脉。此循环约二十四秒时,全体一周;一昼夜三干六百周。
吾人呼吸次数,一昼夜二万余次;所吸清气,共三百八十余方尺;每人体中血液,平均以二升五合计。所澄之血,有一万五千余斤;如此伟大之工作,吾人初不自觉也。运行之速如此。若呼吸合法,血液无阻滞,则身体健康;一有阻滞,则各机关受其病;各机关或有损伤,亦能使血液阻滞而生病。
血液停滞,百病遂生。其原因有种种: (1)呼吸不合法,不能尽吸氧吐碳之功用。
(2)常人全身血量,半储于腹部;腹力不紧,恒多郁血,使他部失调。
(3)内脏器官,属交感神经所管辖,不能直接达于大脑,在生理学上谓之不随意筋;言其作用,虽在人之睡卧时,全身静止,亦不稍停,不能以人之心意左右之;故其阻滞而病,人每不及预防。
(4)心脏跳动时,于动脉之发血接近而有力;至静脉管,则自头部及四肢,回血入心,心脏跳动之力,所及甚微,故亦易停滞。
人身有肉体与精神两方面,而其不可思议处,多在精神方面,此宗教及哲学所由起也。持极端惟物论者,则谓吾人心意之作用,不过有生以来经验之迹象,印于脑中者,恒随肉体以俱尽,殆不承认有精神界:持极端惟心论者反,谓世界一切,皆由心造,无心则无物;是皆陷于一偏之见。究之心身两方面,不可偏废,而心意尤能影响于肉体。概而论之,其例实多:愧耻内蕴,则颜为之赤;沉愁终夜,则发为之白;此精神之影响于形体一也。愉快时则五官之所见所闻皆美,悲哀时则否;此精神之影响于形体二也。
……
前言/序言
《因是子静坐法》:沉静内观,开启身心和谐之旅 在这纷繁复杂、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被无尽的焦虑和烦恼所困扰。现代生活的高压节奏,让许多人渴望寻得一片心灵的净土,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因是子静坐法》便是一本专为渴望安顿身心、探索内在智慧的读者而设计的指南。它并非一本探讨深奥哲学理论的书籍,也不是一本提供速成技巧的励志读物,而是一本引导读者踏上自我觉察、身心整合的实践之路的著作。 本书的核心在于“静坐”,但并非传统意义上那种要求摆出固定姿势、摒弃杂念的刻板修行。它提供的是一套更为灵活、贴近生活、易于实践的静坐方法。这里的“静坐”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与自我相处的方式,是一种重新连接身体与心灵的桥梁。本书的作者,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体悟,将深奥的静坐原理转化为具象化、可操作的步骤,让无论是否有过静坐经验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 《因是子静坐法》的魅力在于其“因是子”的独特视角。“因是子”并非一个神秘的导师,而是作者用来代指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在生活中努力前行的“我”。这种称呼拉近了读者与书本的距离,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并非高高在上地传授知识,而是与读者一同探索,一同成长。这种亲切的称呼也暗示了本书的核心理念:认识“我”,理解“我”,最终成为更真实的“我”。 本书的结构清晰,内容循序渐进,旨在带领读者一步步深入自我。 第一部分:认识静坐的本质与价值 在开始具体的静坐练习之前,本书首先会深入浅出地阐述静坐的意义。许多人对静坐存在误解,认为它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或者需要极高的天赋和毅力。本书会打破这些刻板印象,强调静坐并非逃避,而是更好地面对;静坐并非是为了达到某种超凡的境界,而是为了更好地活在当下。 作者会从多个维度解释静坐的价值: 生理层面: 讲解静坐如何帮助身体放松,缓解肌肉紧张,降低心率和血压,促进身体的自然修复。它会解释大脑在静坐状态下的变化,以及这对身心健康带来的积极影响,比如改善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等。 心理层面: 阐述静坐如何帮助我们认识并管理情绪,减少焦虑、抑郁和压力。它会引导读者理解思维的运作模式,学会观察而非沉溺于念头,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清晰。 精神层面: 探讨静坐如何帮助我们提升专注力、洞察力,以及培养慈悲心和感恩之心。它会揭示静坐是通往自我认知和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 这一部分的内容,会通过生动的故事、贴近生活的比喻,以及一些科学研究的佐证,让读者对静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心。 第二部分:基础静坐练习的导引 在建立了对静坐的正确认识后,本书将进入具体的练习阶段。这部分内容是本书的核心,提供了详细、易于理解的静坐指导。 准备工作: 详细介绍静坐前的准备,包括选择安静的环境、舒适的坐姿(强调不强求盘腿,可以用椅子、沙发等,以舒适为首要原则)、合适的衣物,以及时间安排。作者会强调,静坐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自然的习惯。 呼吸的引导: 呼吸是连接身体和意识最直接的纽带。本书将提供多种呼吸练习,帮助读者将注意力引向呼吸,感受呼吸的进出,体会呼吸的节奏。这些练习包括简单的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以及一些引导气息流动的练习。作者会细致讲解每一个步骤,并提供一些常见的呼吸体验和应对方法。 身体扫描(Body Scan): 这是一个重要的练习,旨在帮助读者重新连接身体,感受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本书会提供详细的身体扫描引导语,带领读者将注意力从脚尖到头顶,依次关注身体的每一个感觉,包括温暖、冰冷、紧绷、放松、麻木等。通过身体扫描,读者可以更加敏锐地感知身体的信号,并学会释放身体的紧张。 注意力训练: 静坐并非“什么都不想”,而是学会将注意力导向我们想要的地方,并温柔地将游走的思绪拉回。本书会提供多种注意力训练的方法,比如专注于呼吸、专注于身体某个部位的感觉、专注于一种声音等。当思绪跑掉时,本书会引导读者以慈悲心和耐心,不加评判地将注意力重新拉回。 观察念头(Thoughts Observation): 这是静坐中非常关键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本书会帮助读者理解念头只是心理活动,并非“我”。通过观察念头,读者可以学习到念头出现的模式,认识到哪些念头是真实的,哪些是想象的,从而减少被念头所困扰。本书会提供一些方法,如将念头想象成天上的浮云、水面的涟漪,只是看着它们来去。 在这一部分,作者会不断强调“觉察”的重要性。觉察不是评判,不是控制,而是如实地看见。 第三部分:融入生活的静坐实践 静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本书的第三部分,将引导读者将静坐的益处带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情绪的觉察与转化: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静坐的技巧来觉察并管理情绪?当愤怒、焦虑、悲伤等情绪出现时,如何不被情绪淹没,而是以一种更平静、更智慧的方式来应对?本书会提供具体的策略和练习,例如在情绪升起时,先深呼吸,然后观察情绪的感觉,并尝试以一种接纳的态度来面对。 专注力的提升: 如何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琐事中保持专注?作者会分享如何在不刻意追求高难度的情况下,提升注意力的质量,减少分心,提高效率。这包括如何处理突如其来的干扰,如何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任务上。 人际关系的改善: 当我们更能觉察自己内心的状态,更能理解自己的情绪时,我们也更能理解他人。本书会探讨静坐如何帮助我们培养同理心,以更平和、更具建设性的方式与他人沟通,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应对挑战与困难: 生活中总有起伏和挑战。本书会提供静坐的智慧,帮助读者在面对困难时,不被恐惧和绝望所压倒,而是以一种更冷静、更坚韧的态度去面对,并从中寻找成长的机会。 感恩与活在当下: 静坐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本书会引导读者培养对生活点滴的感恩之心,学会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并真正地活在当下,体验生命的丰富与喜悦。 第四部分:进阶的探索与深化 对于已经掌握了基础静坐技巧的读者,本书也提供了一些进阶的探索方向。 不同情境下的静坐: 例如,如何在工作间隙进行短暂的静坐?如何在嘈杂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更深的自我探索: 随着静坐的深入,读者可能会开始对更深层的问题产生好奇,例如“我是谁?”“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本书会提供一些引导,帮助读者在静坐中进行更深入的自我探索,但会强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急不躁。 静坐的误区与挑战: 作者会坦诚地分享在静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误区和挑战,例如“坐不住”、“念头太多”、“感觉不到变化”等,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建议。 持之以恒的动力: 如何在漫长的静坐旅程中保持动力?本书会强调静坐的长期益处,鼓励读者将静坐视为一种滋养生命的习惯,而非短期目标。 《因是子静坐法》以其温和、包容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对实践性的高度重视,旨在成为读者在寻求内心平静与生命智慧道路上的忠实伙伴。它邀请每一位读者,放下评判,敞开心扉,踏上这场与自我对话、与心灵相遇的奇妙旅程。这本书不会让你瞬间拥有超能力,但它会让你在日常的点滴中,感受到身心的舒展,思维的清晰,以及生命中那份久违的平和与喜悦。它相信,真正的力量,蕴藏在每一个沉静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