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作者一起享受午夜的阳光,感受近在咫尺的危险,欣赏短暂夏季里争相开放的花儿,感受北极冻土的严寒。
?走进神秘的因纽特人村落,看他们如何狩猎,如何仅用一个小时就搭起既温暖又不会融化的雪屋,如何进行9-10天的狗拉雪橇比赛,看他们如何把冰上垂钓作为休闲方式,看他们如何能歌善舞、巧夺天工,了解因纽特人独特的自然观。
?一睹北极熊的王者风范,感受北极熊和人类的危险遭遇,谴责对北极熊的猎杀和环境污染对北极熊的危害。
?近距离接触包裹在冻土中的猛犸象,发现1万年前就灭绝却皮肉内脏都保存完整的史前巨兽,探索在地球生活了50万年的猛犸象为何突然灭绝。
?聆听*一位到达北极点的亚洲人——植村直己的惊险故事。还有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徐立群先生北极考察的故事。
?全书通过作者的真实经历和见闻,展现了北极地区的奇异风光、独特的动植物和风土人情,展现了科学探险的苦与乐,让读者学习科学探索精神,增强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从北极熊的眼睛中,你窥探到了什么?遥远的北极大地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本书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在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期间的亲身经历,对北极奇异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因纽特人的文化习俗和神奇历史、苦中作乐的当地科考生活、前赴后继的探险者们以及北极“铁幕”下的争斗等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带领读者一起去探索神秘的北极世界。
全书借助通俗的语言、真实的事例将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传播给广大读者,并全力保持作品的准确性、趣味性与独创性。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让读者了解北极严酷环境中的生存技能,体会科学探险的精彩纷呈和艰辛重重,学习科学探索精神,增强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金雷
自1992年开始,在中国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浙江、河北等地从事侵华日军秘密研制、使用、遗留原子武器、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的调查取证工作,著有《日本化学战史录》;1996年10-12月赴美国阿拉斯加州北坡自治区从事北极因纽特民族民俗考察;1999年12月—2000年4月参加中国第16次南极考察队,在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拍摄大型文献纪录片《走向南极》,著有《南北极手记》《去南极》《去北极》;2007—2009年连续在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到墨脱、羌塘草原、珠峰地区从事考察工作;2010年5-6月赴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拜访中国北极黄河站;11-12月重返中国南极长城站;2011年出版《邮品上的地球三极》丛书,获多项优秀科普作品奖;2013年7月赴北极地区从事环境考察;2014年2月赴中国南极长城站,组织中国南极长城站建立暨中国极地科学考察3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
从北极来的EMS 10
都是马可?波罗惹的祸 18
中国的北极缘 24
西雅图印象 32
安克雷奇的人情 40
阿拉斯加的风景 50
初识北极 60
落脚在美国海军兵营 66
雪?生活的地方 70
“世界之巅”巴罗角 76
走近因纽特民族 82
因纽特人的狩猎 88
雪屋与爱斯基摩犬 94
冬天里的一把火 98
因纽特老人的休闲方式――冰上垂钓 104
能歌善舞的因纽特民族 110
美丽的白色艺术 116
万物有灵的自然观 124
北极熊――北极的王者 130
鲸会像恐龙一样灭绝吗? 136
“白色精灵”北极狐 142
只见足迹不见影的狼獾 148
驯鹿与麝香牛 152
成为化石的动物――猛犸象 156
北极动物界的最底层――旅鼠 164
因纽特人的远亲 168
萨米!萨米! 176
北极“铁幕”下的争斗 194
“海狼”迪欧 200
首位到达北极点的亚洲人――植村直己 208
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徐力群 222
在北极给你寄封信 230
熊眼看世界
(自序)
1996年9月到11月,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北冰洋边,在号称“世界之巅”的美国阿拉斯加州北坡自治区首府巴罗镇,近距离观察生活在这里的因纽特人,并在与男女老少的接触中,使我逐渐了解了他们的社会习俗、历史文化等。他们也与我熟识起来,虽然他们中的很多老人不知晓“中国”这个因纽特村庄在哪里,但是他们还是接纳了我这个来自中国的因纽特人,不然不会给我起一个因纽特名字“北极熊的眼睛”。能够得到这个称谓是非常荣幸的,说明我已经被他们接纳了,并允许我给他们随便拍照、参观家里储藏猎物的地窖、摆弄捕鲸的工具,等等。
我是20世纪60年代末来到这个世界的一只“猴子”,出生时就脑后长“反骨”。当时爷爷说,像我这样的孩子,在民国以前是一出生就要被杀死的,因为天生“反骨”,长大后必造反的。我倒没有造反,只是一直不安分,在去北极考察因纽特民族之前,从1992年开始在中国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浙江、河北等地从事侵华日军秘密研制、使用、遗留原子武器、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的调查取证工作,深得日本右翼和中国汉奸愤慨,并著有《日本化学战史录》;1999年12月至2000年4月参加中国第十六次南极考察队,在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拍摄了大型文献纪录片《走向南极》,著有《南北极手记》、《去南极》、《去北极》;2007年至2014年连续在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到墨脱、羌塘草原、珠峰等地区从事考察工作;2010年5月至6月赴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拜访中国南极黄河站,11月至12月重返中国南极长城站,2011年出版《邮品上的地球三极》丛书一套三册(北京市科委科普专项经费资助项目),获得多项优秀科普作品奖;2013年7月赴北极地区从事环境考察;2014年2月赴中国南极长城站,组织中国南极长城站建立暨中国极地科学考察3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
在多次的极地考察中,我既享受过午夜的阳光,也感受到近在咫尺的危险——冰崩,那些在北极短暂夏季争相开放的花儿,让严酷的环境瞬间变得多姿多彩。我趴在北极的冻土带上与之亲近,也被其感动,每每回想起来,总是苦乐相伴,生活就是这样,暴雨与彩虹随行。极地之美,用任何文字来描述都是苍白的,那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所以我的行囊早已打好,时刻准备出发……
一本能够打开我无限想象的书,仿佛真的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探索那个神秘而又令人敬畏的北极。书名《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北极熊的眼睛》本身就充满了引人入胜的魅力。我一直对极地地区充满好奇,对那些在这片严酷环境中生存下来的生物充满了敬佩,尤其是北极熊,它们强大的生命力,它们在冰雪世界的优雅与力量,总是让我着迷。这本书承诺的全彩画面,更是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渴望看到那些细腻而生动的图片,能够捕捉到北极熊最真实的表情,最动人的瞬间,甚至那些不为人知的习性。7-18岁的年龄跨度,也说明这本书的内容设计得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趣味性,能够吸引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读者。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北极熊的生存故事,更能通过科学探险家的视角,让我们了解这个星球的奥秘,认识到保护这些珍贵生物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张通往未知世界的门票,一张让我得以窥见冰雪王国真实面貌的通行证。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让我的思绪跟随探险家的足迹,去感受那片纯净土地的呼吸,去倾听北极熊在风雪中低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我内心深处的探索欲望,让我对科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我愿意去了解更多关于地球,关于生命的故事。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光是听着就让我的心跳加速。《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北极熊的眼睛》,这四个字仿佛打开了一个神秘的潘多拉魔盒,里面充满了未知与惊喜。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内心住着一个小小探险家,渴望去探索那些遥远而又神秘的地方,而北极,无疑是其中最吸引我的目的地之一。想象一下,漫步在茫茫的冰原上,感受刺骨的寒风,却又看到那一抹纯净的白色,那是生命的奇迹。而北极熊,作为这片土地上最耀眼的明星,它们的眼睛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这本书的全彩画面,让我对视觉的盛宴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我希望能够透过这些精美的图片,看到北极熊那双洞察一切的眼睛,感受到它们眼神中的坚韧与智慧。7-18岁的读者群体,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它不会枯燥乏味,也不会过于浅显,而是能够在这个年龄段的读者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点燃探索的火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了解北极熊的生活习性,它们的捕食技巧,它们的家庭生活,甚至它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所面临的挑战。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对科学探险产生浓厚的兴趣,理解科学家们为了探索未知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关于北极熊,更是关于勇气、关于探索、关于对生命的热爱。
评分当我看到《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北极熊的眼睛》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里立刻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全彩的插图,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我一向对那些充满细节和色彩的书籍情有独钟,尤其是当它描绘的是像北极这样充满独特魅力的自然环境时。北极熊,这个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总是让我充满敬畏。它们在严寒中生存的能力,它们如何适应极地的气候,这些都是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的。书名中的“科学探险家的足迹”,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一层探索的色彩,我希望能够跟随这些勇敢的探险家,去揭开北极的神秘面纱,去发现隐藏在冰雪之下的生命奇迹。7-18岁的年龄定位,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适合我,既不会过于深奥难以理解,又能让我学到很多关于科学和自然的新知识。我期待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是看到美丽的图片,更能了解到关于北极熊的科学研究,它们的行为模式,它们的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激发我对科学探索的热情,让我对这个星球上的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愿意为保护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北极熊的眼睛》这个书名,就像一封来自遥远北地的邀请函,瞬间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神秘而又遥远的极地世界充满了向往,而北极熊,作为这片冰雪大陆的王者,更是我心中一直渴望了解的对象。书名中的“北极熊的眼睛”,让我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想,仿佛透过这双眼睛,我能够看到北极熊眼中的世界,感受到它们所经历的孤独、坚韧与生命的搏斗。而“科学探险家的足迹”,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一层探索与发现的色彩,我迫不及待地想跟随那些勇敢无畏的科学家们,去深入了解北极的生态环境,去揭示北极熊不为人知的秘密。全彩的画面,更是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渴望看到那些逼真而生动的插图,能够将北极的壮丽景色和北极熊的可爱身姿一一呈现在我眼前。7-18岁的读者定位,也说明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它既能满足我旺盛的好奇心,又能激发我对科学的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了解到更多关于北极熊的知识,比如它们的生存方式、繁殖习性,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我意识到保护北极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我对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有更深的敬意和责任感。
评分从书名《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北极熊的眼睛》来看,我立刻被一种强大的好奇心所驱动。北极,一个遥远而又充满神秘感的地方,一直是我心中向往的探险目的地。而北极熊,那标志性的白色身影,它们如何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一直是让我着迷的研究课题。书名中的“眼睛”二字,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会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来展现北极熊的生活,仿佛能直接窥探到它们的内心世界。我非常期待书中全彩的插图,我相信这将会为我带来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让我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北极的壮丽景色和北极熊的生动姿态。7-18岁的年龄跨度,也表明这本书的内容会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趣味性,能够吸引我这样对自然世界充满好奇的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了解到北极熊的详细资料,包括它们的食物来源、迁徙习性、以及它们与其它北极生物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也希望通过“科学探险家的足迹”这一线索,能够学习到一些关于科学探索的方法和精神,了解科学家们为了研究和保护北极熊所付出的努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动物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探索、关于勇气、关于对生命的热爱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份纯净的自然之美。
评分《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北极熊的眼睛》这个书名,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来都对科学探索充满了无限的热情,尤其是那些关于地球上最偏远、最神秘角落的探险故事。北极,那片冰封的土地,一直是我的梦想之地,而北极熊,则是这片土地上最令人敬畏的居民。书名中的“眼睛”,让我产生了无数的遐想,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那些深邃的眼眸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智慧和故事。全彩的画面,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视觉呈现充满期待,我希望那些精美的图片能够将北极的壮丽景色,以及北极熊的每一个细微表情都完美地捕捉下来,让我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北极现场。7-18岁的读者定位,说明这本书的内容一定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能够满足我这样一个渴望学习新知识又喜欢生动故事的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了解到关于北极熊的科学知识,比如它们的生理结构、行为习性、以及它们在复杂的极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科学探险家的足迹”这个线索,能够激发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严谨的研究来探索未知,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对未知世界的大门。《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北极熊的眼睛》——单凭这几个字,就足以让我心生向往。我一直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生物,它们顽强的生命力总是让我肃然起敬。北极熊,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存在。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它们的生存哲学,以及它们眼中所见的世界。全彩的画面,这绝对是一个亮点,我渴望通过逼真而细腻的图片,去感受北极那纯净而又严酷的美,去观察北极熊在冰雪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7-18岁的读者定位,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会非常适合我的年龄段,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会过于枯燥,能够寓教于乐。我希望在这本书中,我能学到关于北极熊的方方面面,比如它们的食性、繁殖方式,以及它们如何适应全球变暖带来的挑战。同时,“科学探险家的足迹”也让我对这本书的科学性和探索性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够了解到科学家们在野外进行研究的艰辛与乐趣,以及他们为了保护北极熊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评分《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北极熊的眼睛》这个书名,仿佛是一张通往神秘国度的藏宝图,瞬间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探险欲望。我对北极,对那些生活在那片冰雪世界中的生物,尤其是北极熊,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书名中的“眼睛”,让我产生了一种想要深入了解的冲动,我想知道,在这双眼睛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生命故事,怎样的生存智慧。全彩的插图,更是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渴望通过那些精美的画面,去感受北极的壮丽,去观察北极熊那优雅而又矫健的身姿,去体会那份纯粹的自然之美。7-18岁的年龄跨度,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有吸引力,它既能满足我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又能通过生动有趣的叙述,让我对北极熊这个物种有更深刻的认识。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了解到北极熊的生活习性、繁殖规律、以及它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所面临的挑战。同时,“科学探险家的足迹”也让我对这本书的科学性充满了信心,我希望能够跟随探险家的脚步,去了解他们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以及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揭开北极的神秘面纱。
评分我一看到《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北极熊的眼睛》这个书名,就觉得这本书一定会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旅程。北极,那片充满神秘与挑战的冰雪世界,一直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而北极熊,作为这片土地上最著名的居民,更是让我充满了好奇。书名中的“眼睛”,让我觉得这本书会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去展现北极熊的生活,去捕捉它们最真实的情感和状态。全彩的画面,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视觉体验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够看到那些精美绝伦的图片,将北极的壮丽景色和北极熊的生动姿态一一呈现在我眼前,让我仿佛身临其境。7-18岁的读者定位,也表明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适合我,它既有科学的深度,又不失趣味性,能够让我轻松愉快地学习到新知识。我希望在这本书中,我能了解到关于北极熊的各种信息,比如它们的食物链、迁徙路线,以及它们是如何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同时,“科学探险家的足迹”也让我对这本书的科学性充满了信心,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更多关于科学探索的知识,感受科学家们为了认识和保护北极熊所付出的努力。
评分《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北极熊的眼睛》这个书名,就像是一扇神奇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视北极那片神秘而又壮丽的冰雪世界。我对北极熊一直有着深深的着迷,它们那强大的生命力,它们在那严酷环境中生存的智慧,总是让我惊叹不已。书名中的“眼睛”,更是让我产生了一种想要深入了解的渴望,我想知道,在那些深邃的眼眸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怎样的世界。全彩的画面,对我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吸引力之一,我希望那些精美的图片能够将北极的壮丽景色和北极熊的生动姿态完美地呈现出来,让我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北极现场。7-18岁的读者定位,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会非常适合我,它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趣味性,能够让我轻松愉快地阅读。我希望在这本书中,我能了解到更多关于北极熊的科学知识,比如它们的生理结构、行为模式,以及它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所面临的挑战。同时,“科学探险家的足迹”也让我对这本书的科学性和探索性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够跟随探险家的脚步,去了解他们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以及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揭示北极的奥秘。
评分还不错哦,确认速度快。即时到账。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严实、仔细,物流公司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非常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闲来无事,京东一游,五步一回头,十步一回首,寻得一意中物,此也。
评分正版书,质量不错,特价买的非常超值,非常满意!
评分这套书不是胶版纸印刷的,所以不是想象中的彩页,但科普的书要给孩子多囤一些,感觉肚子里真没多少知识可以教孩子。
评分第一次买99选10样,没想到品质还不错,感觉买到就是赚到,送货也很快。
评分服务很好,京东是我生活的必需品,无限热爱,祝发展越来越好!
评分本书是我国著名动物生态学家张孚允教授和夫人杨若莉经过50余年,深入祖国人迹罕至的各个角落,历尽艰险,追踪野生动物,研究他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学规律的厚重积累之作。
评分原版书纸质很好,超级给力的活动,这本书补充地理知识挺好的,期待更多活动
评分送货速度快,快递小哥态度很好,东西也不错,非常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