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之范畴。《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致。此外,《素问·逆调论》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论,后世医家引申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寝寐不安者均属于此。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将其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至今仍有临床应用价值。《景岳全书》将不寐的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明代李中梓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不寐证的病因及治疗提出了卓有见识的论述:“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日气虚,六君子汤加酸枣仁、黄芪;一日阴虚,血少心烦,酸枣仁一两,生地黄五钱,米二合,煮粥食之;一日痰滞,温胆汤加南星、酸枣仁、雄黄末;一日水停,轻者六君子汤加菖蒲、远志、苍术,重者控涎丹;一日胃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类。大端虽五,虚实寒热,互有不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明代戴元礼《证治要诀·虚损门》又提出“年高人阳衰不寐”之论。清代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亦指出:“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说明不寐的病因与肾阴盛衰及阳虚有关。
对于失眠的研究,历代医家众说纷纭,然未有一家一著对失眠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名老中医失眠医案选评》选取的医案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去世的名老中医、《名老中医之路》中的名医、《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的名医、《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的名医等,可谓博采众家之长,汇集了诸家关于失眠的证治经验,旨在对不寐做一系统深入的研究。
目录
陈良夫
范文甫
李继昌
冉雪峰
曹梓材
施今墨
祝味菊
徐恕甫
孔伯华
蒲辅周
岳美中
李斯炽
史沛棠
张泽生
颜亦鲁
魏长春
邹云翔
刘惠民
言庚孚
黄文东
程门雪
章次公
陈道隆
龚去非
熊寥笙
邢子亨
陈存仁
姜春华
陈苏生
李克绍
赵棻
哈荔田
刘春圃
刘奉五
董德懋
谭日强
楼百层
祝谌予
刘仕昌
邓铁涛
王任之
李介鸣
朱良春
刘渡舟
陈景河
陆永昌
傅灿冰
赵绍琴
吴一纯
俞长荣
路志正
颜德馨
张珍玉
于己百
郑绍先
王士福
何任
谢海洲
李振华
孟澍江
孟景春
宋健民
赵清理
焦树德
张琪
屠金城
张焕鼎
胡毓恒
刘弼臣
龚士澄
王翘楚
靳士英
乔保钧
刘献琳
赵昌基
段富津
刘茂甫
郭子光
杨发春
臧堃堂
陈文伯
彭述宪
田淑霄
戴裕光
李济仁
王洪图
邵念方
沈绍功
王左
单兆伟
郭维琴
伍炳彩
夏学传
邱德文
陈文渊
张鹰
张存悌
连建伟
曹洪欣
精彩书摘
《名老中医失眠医案选评》:
周男
初诊:风气通于肝,火气通于心,高巅之上,惟风火可到。初起头项作痛,牵连脑后,夜不成寐,足部清冷,且有寒热,原属感受风邪,引动心肝风火,浮越巅顶。药后诸症徐退,而夜寐仍不着枕,纳食呆滞,精神疲乏,口苦咽痛,头或眩而耳或鸣,脉来六部细滑,右手带数,舌苔薄黄,尖边色红,且有芒刺。证由平素劳心,阴血暗耗,心肝之火,化风上越,致阴不涵阳,阳不入阴,水亏火旺之候。古云:“心火欲其下降,肾水欲其上升,心肾相交,斯能安寐。”肝属木,全赖肾水以涵之,肝受血养,则内风自可渐息。目前征象,表邪虽经宣解,而心肝风火,尚在浮越,计维滋息清降,并顾标本,务使水火交济,庶可徐图效力。
霍石斛,炒白芍,制丹参,辰茯神,制女贞,潼蒺藜,玄参心,煅牡蛎,煅龙齿,生石决,川黄连,炒枣仁,生谷芽。
二诊:血为阴属,所以营养百骸者也。心寄君火,肝寄相火,肾者主蛰,阴之本也。平素阴血不足,君相偏旺,头或痛而耳或鸣,夜分不能安寐,目视带瞀,每至午夜,蒸然而热,多方不适,脉来细数,苔黄中裂,舌边色红。心肝两脏之阴血,既形匮乏,肾脏真阴,亦欠充足,君相之火,不得肾水以涵养,化风上越,《内经》所谓一水不能胜二火,即此候也。总之,欲降其火,先养其阴,欲安其神,必滋其肾,务使水火既济,阴阳平秘,君相不致自扰,庶可渐臻佳境,而尤在加意静摄。
细生地,女贞子,阿胶珠,制丹参(猪心血拌炒),炙鳖甲,炒白芍,辰茯神,滁菊花,煅牡蛎,白蒺藜,霍石斛,川黄连,炒枣仁。
【按】失眠原因,大致有五:一为思虑劳倦,内伤心脾;二为阴虚火旺,肝阳扰动;三为心胆气怯;四为胃中不和;五为阴不恋阳,心肾不交。本例不寐乃心肾不交,肾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阳过亢,不能下交于肾,水火不能相济。又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以致肝阳扰动而形成。案中用药清君相之火,降心肝之阳,以制其有余;滋肾中之阴,壮坎中之水,以治其不足,证情虽繁,药不芜杂。
——《陈良夫专辑》
【按语】此为黄连阿胶汤法。夫肾者,先天之本,阴阳水火并存之脏。肝者,将军之官,体阴而用阳。所谓“龙潜海底,雷寄泽中”,肝肾阴虚则阳易亢。法宜缓肝之急以息风,滋肾之液以驱热,须介属之咸,佐以酸收甘缓。案中用药,清君制木滋水,各司其属。又肝风内扇,震动心营,妙用茯神、牡蛎潜降。盖茯神本治心,而中抱之木,又属肝,以木制木之义。蛎属介类,如畜鱼千头,必置介于池之意。经云: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如是静摄保养,君相安位,可望却病。
……
前言/序言
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之范畴。《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致。此外,《素问·逆调论》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论,后世医家引申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寝寐不安者均属于此。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将其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至今仍有临床应用价值。《景岳全书》将不寐的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明代李中梓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不寐证的病因及治疗提出了卓有见识的论述:“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日气虚,六君子汤加酸枣仁、黄芪;一日阴虚,血少心烦,酸枣仁一两,生地黄五钱,米二合,煮粥食之;一日痰滞,温胆汤加南星、酸枣仁、雄黄末;一日水停,轻者六君子汤加菖蒲、远志、苍术,重者控涎丹;一日胃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类。大端虽五,虚实寒热,互有不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明代戴元礼《证治要诀·虚损门》又提出“年高人阳衰不寐”之论。清代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亦指出:“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说明不寐的病因与肾阴盛衰及阳虚有关。
在社会竞争激烈化的今天,失眠的发病率急剧上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偶尔失眠,对身体无多大损害;但长期失眠,对人们的精神和躯体将产生很大的危害。失眠会引发一系列躯体不适,如精神不振、注意力减退、头脑昏沉、反应迟钝等,降低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抑制了大脑的创造性思维,久而久之则会引起情绪的失常、沮丧、焦虑,引起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紧张,甚至导致机体阴阳失调,从而引发躯体疾病的发生。对少儿而言,失眠会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针对失眠的治疗,目前西医经常采用催眠剂和安定剂,虽然见效较快,但长期服用,可引起患者耐药性的增加,并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而且此类药物大多治标不治本,并不能确实有效地治疗失眠。而中医辨证施治,治病求本,针对病因病机,因人而异,对症治疗,且中药的不良反应小,在失眠的治疗上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对于失眠的研究,历代医家众说纷纭,然未有一家一著对失眠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本书选取的医案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去世的名老中医、《名老中医之路》中的名医、《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的名医、《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的名医等,可谓博采众家之长,汇集了诸家关于失眠的证治经验,旨在对不寐做一系统深入的研究。
名老中医失眠医案选评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