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三十八卷,原汁原味再现王阳明思想、为人乃至人生全貌。
★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世人,历久不衰,黄宗羲、张居正、曾国藩、左宗棠、章太炎、康有为、严复、梁启超、孙中山、蔡元培、陈独秀等人,都是“阳明心学”的追随者。
★王阳明学术思想在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影响。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预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王阳明思想对指导现实人生与事业具有极大的帮助。
★王阳明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心学思想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坚——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髓,真正做到了立德、立言、立功。王阳明不仅在哲学思想中融入了现实人生的体验,更是将人生总结提升至哲学高度。这些对阅读者认识社会本质,思索宇宙人生,改变、提升现实中的自我,具有极强的引领作用。
内容简介
《王阳明全集》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极其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极具个性、极具争议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人成功修身、强大个人内心的励志作品。
本套《王阳明全集》以民国二十三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即民国二十二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合订本),对照上海古籍线装书局版本进行校订。本套《全集》分为语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年谱、附录等七部分。共五册。
此次出版,对通行的明显的标点错误和疏漏进行了重新订正;对各版不同一的地方,依照今人习惯修正;对原文中部分当今不再使用的繁体字,依照原文照录,对不可考据的疑问则照录原文。
作者简介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早年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自谓“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明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历任知县、兵部主事、太仆少卿、江西巡抚,兵部尚书,以平定震濠叛乱加封新建伯。创立了“知行合一”的学说。王阳明不仅创立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阳明心学,于诗词歌赋方面亦有极深的造诣。王阳明卒于明嘉靖七年(1529),享年56岁,谥文成。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对传承与发展儒学的贡献尤为卓著。其学上承孟子,中继陆象山,而形成为风靡明代中后期并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或曰阳明学、王学。其学说影响,不仅及于我国明清两代以至近现代,而且波及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精彩书评
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籓。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矜其创获,标异儒先,卒为学者讥。
——张廷玉
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具伟大,军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勋业。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梁启超
要相信王阳明,相信心的力量比什么都大。
——俞敏洪
目录
明史王守仁传
王文成公全书序
卷一
【语录一】 传习录 上
卷二
【语录二】 传习录 中
卷三
【语录三】 传习录 下 附录 朱子晚年定论
卷四
【文录一】 书一 始正德己巳至庚辰
卷五
【文录二】 书二 始正德辛巳至嘉靖乙酉
卷六
【文录三】 书三 始嘉靖丙戌至戊子
卷七
【文录四】 序记说
卷八
【文录五】 杂著
卷九
【别录一】 奏疏一
卷十
【别录二】 奏疏二
卷十一
【别录三】 奏疏三
卷十二
【别录四】 奏疏四
卷十三
【别录五】 奏疏五
卷十四
【别录六】 奏疏六
卷十五
【别录七】 奏疏七
卷十六
【别录八】 公移一 提督南赣军务征横水桶冈三浰
卷十七
【别录九】 公移二 巡抚江西征宁藩
卷十八
【别录十】 公移三 总督两广平定思田征剿八寨
卷十九
【外集一】赋骚诗
卷二十
【外集二】诗
卷二十一
【外集三】书
卷二十二
【外集四】序
卷二十三
【外集五】记
卷二十四
【外集六】说 杂著
卷二十五
【外集七】墓志铭 墓表 墓碑 传 碑刻 赞箴祭文
卷二十六
【续编一】
卷二十七
【续编二】书
卷二十八
【续编三】
卷二十九
【续编四】
卷三十
【续编五】
卷三十一
【续编六】
卷三十二
【年谱】 一 自成化壬辰始生至正德戊寅征赣
卷三十三
【年谱】 二 自正德己卯在江西至正德辛巳归越
卷三十四
【年谱】 三 自嘉靖壬午在越至嘉靖己丑丧归越
卷三十五
【年谱】 附录一 自嘉靖庚寅建精舍于天真山至隆庆丁卯复伯爵
卷三十六
【年谱】 附录二 年谱旧序至论年谱书
卷三十七
【世德纪】
卷三十八
【世德纪】 附录
精彩书摘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凊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不知亦须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凊,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心。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去求个凊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
前言/序言
王阳明全集(套装共5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