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成文法的生命力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法律解釋活動,法律解釋活動越發達,成文法的生命力就越長久;法律解釋活動還可以剋服成文法剛性和僵化的缺點;法律解釋方法也是防止裁判活動的任意性、保障司法判決公正性的有效手段。
我們應當根據中國法律解釋的現實需要來構建中國的法律解釋學,而法律解釋學的發展必將有力地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法製建設的繁榮和發展。
作者簡介
王利明,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兼召集人、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錶、九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十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副主任,*高人民法學特邀谘詢員,*高人民檢察院專傢谘詢員,公安部特邀監督員,建設部法律顧問,北京市政府專傢顧問團成員,北京市公安局專傢谘詢員,福建省政府顧問,北京市仲裁委員會副主任。
目錄
法律解釋學(第二版)
目錄
第一編 法律解釋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法律解釋學概述
第二節 法律解釋學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第三節法律解釋學的體係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 法律解釋概述
第一節法律解釋概述
第二節法律解釋與相關概念
第三節法律解釋的主體和對象
第四節法律解釋的目標
第五節法律解釋的方法
第六節法律解釋與意思錶示的解釋
第七節法律解釋的基本原則
第八節法律解釋的結論
第三章 法律解釋理論的曆史發展
第一節西方法律解釋方法的發展
第二節我國法律解釋方法的發展
第四章 法律解釋、法律論證與利益衡量
第一節法律解釋與法律論證
第二節法律解釋與利益衡量
第二編 狹義的法律解釋
第五章 狹義法律解釋概述
第一節狹義法律解釋的概念和特徵
第二節狹義法律解釋方法的具體運用
第六章 文義解釋
第一節文義解釋的概念和特徵
第二節文義解釋的對象與依據
第三節文義解釋方法的運用
第四節文義解釋的規則
第七章 體係解釋
第一節體係解釋的概念和功能
第二節體係解釋的步驟
第三節體係解釋的規則
第四節體係解釋與法律適用規則的關係
第八章 當然解釋
第一節當然解釋概述
第二節當然解釋的兩種方法
第三節當然解釋方法的具體適用
第九章 反麵解釋
第一節反麵解釋的概念
第二節反麵解釋的適用
第三節反麵解釋的適用步驟和規則
第十章 目的解釋
第一節目的解釋概述
第二節目的解釋的運用
第十一章 限縮解釋和擴張解釋
第一節限縮解釋
第二節擴張解釋
第三節限縮解釋、擴張解釋與相關概念
第四節限縮解釋和擴張解釋的規則
第十二章 曆史解釋
第一節曆史解釋概述
第二節曆史解釋與其他解釋方法
第三節曆史解釋的運用
第十三章 閤憲性解釋
第一節閤憲性解釋概述
第二節閤憲性解釋與其他解釋方法
第三節閤憲性解釋的適用
第十四章 社會學解釋
第一節社會學解釋概述
第二節社會學解釋與其他解釋方法
第三節社會學解釋的適用
第三編 價值補充與漏洞填補
第十五章 不確定概念和一般條款的具體化
第一節不確定概念和一般條款概述
第二節不確定概念和一般條款的類型化
第十六章 法律漏洞填補的基本原理
第一節法律漏洞的概念及其認定
第二節法律漏洞填補的基本原理
第十七章 類推適用
第一節類推適用概述
第二節類推與相關概念
第三節類推的適用
第十八章 目的性擴張和目的性限縮
第一節目的性擴張
第二節目的性限縮
第三節目的性擴張、目的性限縮與相關概念
第四節目的性擴張和目的性限縮的適用
第十九章 基於習慣法的漏洞填補
第一節基於習慣法的漏洞填補概述
第二節依據習慣法填補漏洞與其他漏洞填補方法
第三節依據習慣法填補法律漏洞的適用
第二十章 基於比較法的漏洞填補
第一節基於比較法的漏洞填補概述
第二節比較法方法與相關法律解釋方法
第三節依據比較法填補漏洞的適用
第二十一章 基於法律原則的漏洞填補
第一節基於法律原則的漏洞填補概述
第二節運用基本原則填補漏洞與相關概念
第三節依據基本原則填補法律漏洞的適用
第四編解釋方法的綜閤運用
第二十二章 解釋方法的綜閤運用及適用順序
第一節各種解釋方法的綜閤運用
第二節法律解釋方法的適用順序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精彩書摘
大韆世界,萬事萬物,莫不需要理解和解釋。無論是法律語言還是非法律語言,都無法脫離語言學的一般規律。正如哲學傢維特根斯坦所觀察的那樣,語言活動就是一個理解與被理解的過程。語言既是信息的載體,也是信息傳播的工具。法律語言同樣如此,法諺有雲:“法無解釋,不得適用。”立法者希望通過法律文本語言嚮社會傳遞其價值立場,要準確理解和嚴格遵守法律語言背後的價值立場,就需要對法律文本語言進行解釋。司法實踐中,法官需要將抽象的法律規則適用於具體的個案,司法三段論的運用過程,即將小前提(具體案件的事實構成)涵攝於大前提(法律規範的構成要件)之中,這既是一個邏輯推理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個法律解釋的過程。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取得瞭舉世矚目的成就,先後頒布瞭《民法通則》、《閤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一係列基本的民商事法律。經過三十多年的法製建設,我國立法工作取得瞭長足進展,基本結束瞭當初“無法可依”的局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已經初步形成。可以說,我們在立法方麵用短短幾十年時間走過瞭西方發達國傢幾百年纔經曆的道路。在社會主義法律體係已經形成之後,擺在我們麵前的有兩大重要任務:一是如何使“紙麵上的法律”變為“行動中的法律”;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法律的實際效果。這兩個問題都離不開科學的法律解釋。一方麵,在法律適用過程中,法律解釋可以說是一個核心環節,隻有完成解釋活動,纔能夠將抽象的、普遍性的法律規範適用於具體的、韆差萬彆的個案當中。另一方麵,社會關係紛繁蕪雜,尤其是當今社會,不同利益之間的衝突越來越頻繁和尖銳,立法者顯然無法對所有的具體法律關係提供一一對應的調整規範。 首先,從立法層麵看,法律解釋可以進一步豐富、發展和完善法律。誠然,法治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但是,有法可依也並非要通過大規模的立法活動來完成。過多的法律可能會使人們在規範選擇麵前變得無所適從,法官的法律適用活動也將變得異常睏難。立法應當重點解決社會生活的主要矛盾,但顯然不是要去規範社會生活中的一切問題。在社會生活的基本法律確定之後,通過一定的法規進行必要的配套,再輔之以法律的解釋,如此則可以解決社會生活的規範問題。立法並非多多益善,繁雜但又不實用的法律,不僅將耗費大量的立法成本,也使得有些法律會形同虛設,影響法律的權威和公民對法律的信仰。法國民法典之父波塔利斯在兩個世紀前就曾告誡後世的立法者:“不可製定無用的法律,它們會損害那些真正有用的法律。”這句話在今天仍然有相當 的啓示意義。就對社會的調整功能而言,與單純的立法相比較,法律解釋具有節約立法成本、提高立法效用、維持法律穩定、保持法製安定等優勢。可以說,成文法的生命力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法律解釋活動。從這個意義上說,法律解釋活動越發達,科學性越強,成文法的生命力就越長久,其在社會生活中的規範效果就越明顯。法律解釋活動還可以有效地彌補成文法的漏洞,減少其不足,並成為剋服成文法剛性和僵化缺點的“潤滑劑”。因此,如果相關的解 釋技術比較落後,成文法在遭遇挑戰之後的生命力就顯得十分脆弱,許多內容很快會暴露齣其滯後性並最終不能得到真正適用。
前言/序言
法律解釋學(第二版)(王利明法學教科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